A. 查詢社保是去社保中心還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社保中心,社保中心是社保局的服務中心,社保局是人社局下屬二級局,是事業單位。。
B.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是什麼單位
以上海為例:
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是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上海市人民政府機構改革方案〉的通知》(廳字〔2008〕17號)的規定,設立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為市政府組成部門。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掛上海市外國專家局、上海市醫療保險辦公室牌子。
主要職責
1、負責促進就業工作,擬訂統籌城鄉的就業發展規劃和政策,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擬訂就業援助制度,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完善職業資格制度,統籌建立面向城鄉勞動者的職業培訓制度,配合擬訂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
2、會同有關部門擬訂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工資收入分配政策,建立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工資正常增長和支付保障機制,擬訂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福利和離退休政策;擬訂企業職工工資收入的宏觀調控政策,完善最低工資制度和工資支付保障機制。
3、統籌擬訂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規定和勞動關系協調政策,完善勞動關系協調機制,制定消除非法使用童工政策和女工、未成年工的特殊勞動保護政策,組織實施勞動保障監察,協調勞動者維權工作,依法查處違法案件。
4、會同有關部門指導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擬訂事業單位人員和機關工勤人員管理政策;參與人才管理工作,制定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和繼續教育政策,牽頭推進深化專業技術人員評價和職稱制度改革工作,健全博士後管理制度,負責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選拔和培養工作。
5、負責國(境)外智力、國(境)外專家、留學人員來華(回國)工作或定居的管理,擬訂吸引國(境)外智力的有關政策,負責非教育系統出國(境)留學人員的派出和回國安置的協調工作,負責出國(境)培訓團組和人員的審核、管理工作。
6、會同有關部門擬訂軍隊轉業幹部安置政策和安置計劃,負責軍隊轉業幹部的教育培訓工作,組織擬訂部分企業軍隊轉業幹部解困和穩定政策,負責自主擇業軍隊轉業幹部管理服務工作。
內設機構
一、辦公室
負責局重要政務活動、全局性重要行政會議等的組織協調工作;負責機關文電、機要、督查、檔案工作;負責人大代表書面意見、政協委員提案辦理的協調、管理工作;負責政務接待、聯絡工作,牽頭做好本局國內合作交流與對口支援工作。
二、法規處
負責擬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地方立法規則;負責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地方立法(法規、規章)草案起草、論證的組織協調工作;負責規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審核;負責依法行政的監督檢查、指導服務和行政審批改革工作。
三、政策研究室
負責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綜合性政策研究工作;負責局重要文稿起草工作;負責與有關研究部門和機構的聯絡與合作,以及專家咨詢協調工作;負責和參與局內重大政策的應用性研究,牽頭組織重大政策的評估工作;承辦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四、組織人事處(老幹部處)
負責局機關幹部、局屬事業單位副處級或相當於副處級以上領導班子成員的選拔任免;負責後備幹部隊伍建設;負責局系統幹部監督工作,協調局系統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民主生活會;負責局系統人才工作和幹部培訓工作。
五、財務處
負責局系統部門預決算管理工作,統籌規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的各項資金,具體承擔財政國庫支付計劃審核、報批及監管工作;負責監管和指導局系統行政事業預算單位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工作;擬訂財務管理和會計基礎工作等內部控制規定。
六、綜合計劃處
負責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規劃、年度發展計劃的編制工作;負責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統計管理工作;負責局系統有關規劃、計劃、統計等方面的組織協調工作;負責擬訂企業工資支付、最低工資標准調整等政策,並對實施情況進行檢查、評估;負責企業工資集體協商管理、指導和監督工作。
七、人力資源開發與市場管理處
負責擬訂人力資源開發的規劃和政策,綜合推進本市人才發展環境的優化工作;負責機關企業事業單位人員統計及「兩新」組織人才資源統計與綜合分析工作;負責擬訂國內人才引進、解困和「農轉非」政策,擬訂外省市職工進戶政策;負責國家和本市特殊需要人員的選派、調配和安置工作。
C. 馬鞍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怎麼樣
馬鞍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馬鞍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更多信息和資訊。
D.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是什麼
根據《中共廣州市委廣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的通知》,市委、市政府決定組建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為市政府組成部門,將市人事局、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的職責,整合劃入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堅持「統一規劃、統一標准、統一平台、統一門戶、統一管理、資源共享、安全保密」的建設原則,突出「以服務對象為中心」的指導思想,在滿足信息公開、服務指南、政民互動、網上辦事、結果反饋等政務網站一般要求的同時,按照人社事業重點服務對象和業務工作內容,分別建立了服務對象類、專題頻道和專題專欄三大類欄目頻道。
網站按服務對象對各類用戶進行分類,選擇重點人群,建立了參保人員、高校畢業生、專業技術人員、事業單位人員、高技能人才、公務員等十二個服務頻道;按業務工作內容和專題特色分類設立了人才引進、就業訓練、人才培訓、就業再就業、社會保險、醫療保險等二十八個業務專題頻道。欄目規劃和設計方面,採用統一的欄目布局、統一的展現形象、統一的版面風格進行模板建設,以多層次、多角度的視角在網站展現各類信息資源,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
E.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是干什麼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職能職責(一)貫徹執行國家和上級部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法律、法規、規章和方針政策;擬訂相關發展規劃、政策措施,並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擬訂機構改革人員定崗和分流政策。(二)貫徹執行公務員分類、錄用、考核、職務任免與升降、獎懲、培訓、交流與迴避、辭職辭退、申訴控告、職位聘任等方面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方針政策;負責區政府各部門國家公務員非領導職務的設置和職數管理;依法對公務員實施監督,負責公務員信息統計管理工作;負責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審核上報、登記工作。(三)擬訂人力資源市場發展規劃和促進人力資源流動的政策措施,建立統一規范的人力資源市場,促進人力資源合理流動、有效配置;綜合管理人力資源市場和流動調配工作。(四)負責促進就業服務工作,擬訂並實施統籌城鄉的就業發展規劃和政策措施,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擬訂並實施就業援助制度;負責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工作。(五)擬訂城鄉勞動者職業培訓和高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和激勵政策;負責就業訓練、職業技術培訓、職業技能鑒定、技工等級考核工作;指導管理職工技能培訓和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培訓工作;完善職(執)業資格制度,統籌建立面向城鄉勞動者的職業培訓制度。(六)統籌建立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貫徹執行城鄉社會保險及其補充保險政策和標准;貫徹執行社會保險關系轉續辦法;貫徹執行社會保險及其補充保險基金管理和監督制度,承擔社會保險及其補充保險基金行政監督責任。(七)負責就業、失業、社會保險基金預測預警和信息引導,擬訂應對預案,實施預防、調節和控制。(八)貫徹執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工資收入分配、津補貼政策和企業職工工資收入分配的調控政策、措施,建立機關企事業單位人員工資正常增長和支付保障機制;貫徹執行機關企事業單位人員福利、工(公)傷和離退休政策。(九)牽頭推進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貫徹執行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總體發展規劃、方案及事業單位職員、專業技術人員和工勤人員的聘用、考核、任免、培訓、獎勵、辭聘解聘等配套政策法規;綜合管理事業單位補充工作人員的考核和錄(聘)用工作;負責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日常懲戒工作(監察機關立案調查並直接給以處分的除外);牽頭推進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工作;負責專業技術人員的職稱管理和組織實施各類專業技術職稱考試、考核和聘用制度;負責專家綜合管理和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選拔、培養工作。(十)貫徹執行軍隊轉業幹部安置政策,協調落實軍隊轉業幹部隨調隨遷家屬的政策性安置工作;貫徹落實部分企業軍隊轉業幹部解困和穩定政策;負責軍隊轉業幹部管理服務和教育培訓工作。(十一)負責政府獎勵、表彰的綜合管理;審核以區政府名義獎勵、表彰事宜;負責報送上級機關表彰、獎勵單位和人員的審核;承辦法定人事任免事項。(十二)貫徹農村勞務開發管理及農民工工作綜合性政策和規劃,推動農村勞務開發及農民工相關政策的落實,協調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十三)貫徹執行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製度和勞動關系政策,完善勞動關系協調機制;貫徹消除非法使用童工政策和女工、未成年工的特殊勞動保護政策;組織實施勞動保障監察,協調勞動者維權工作,依法查處重大案件。(十四)負責人才交流、人才引進、人才開發和管理服務工作;擬訂吸引國(境)外專家、留學人員來(回)區工作或定居政策;負責國(境)外人才、智力引進以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領域的地區、國際交流與合作工作,負責相關涉外業務技術合作和人才交流。(十五)承辦區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F.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和人才市場有什麼區別
第一:性質不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和人才市場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機構單專位屬,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是政府事業單位,是統籌機關企事業單位人員管理和統籌城鄉就業和社會保障政策的中國國家權力機構。人才市場是企業單位,可以是前者的下屬機構,也可是個人或者企業申報營運的提供就業的服務類企業單位。
第二:服務內容不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有兩個下屬機構:人才服務中心和人才市場(有的地市是合二為一)。
人才市場,屬於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管轄,農民工市場、勞務市場、勞動市場、勞工市場、職業市場、就業市場、求職市場、招聘市場、人力市場等,是指適齡勞工供求的市場。
人才市場是企業、事業單位進行招工、招聘,勞動者進行求職、投遞填寫簡歷的市場。
由於互聯網的蓬勃興起,目前已經發展成了實際場地人才市場,網上人才市場,校園招聘人才市場等。
G.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是事業單位還是行政單位
行政單位!
1、行政單位的定義:行政機關是指依憲法和有關組織法的規定設置的,行使國家行政職權,負責對國家各項行政事務進行組織、管理、監督和指揮的國家機關。如公安局、工商局、稅務局、人社局等。
2、事業單位的定義:事業單位是指為了社會公益目的,從事教育、文化、衛生、科技等活動並以非盈利性為主的社會服務組織。同時部分事業單位也同時是行使行政職權的組織。如醫院、學校等。
3、行政單位和事業單位的區別:(1)內涵不同——行政單位是國家機關,而事業單位是社會服務組織。(2)擔負的職責不同——行政單位是負責對國家各項行政事務進行組織、管理和指揮;而事業單位是為了社會的公益目的從事教育、文化、衛生、科技等活動。(3)編制和工資待遇的來源不同——行政單位使用行政編制、由國家行政經費負擔。事業單位使用事業編制,由國家事業經費負擔。事業單位由全額撥款的,有部分撥款的,還有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的。行政單位人員的工資按《公務員法》由國家負擔,而事業單位則根據不同的管理模式實行不同的待遇。
H.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就是人才中心嗎
2008年大部制改革的時候人事局(廳)與勞動局(廳)合並組建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廳),人才服務中心和人才市場是其下屬機構。
人才服務中心和人才市場均是為人才服務的,主要職責有人才招聘、人才引進、人才檔案管理以及人才方面的其他服務。
I. 人事局就是現在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嗎
人事局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一部分,2009年和勞動局合並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人事局是原政府職能部門,下設編制委員會辦公室、職務改革辦公室、工資股、人事調配股、檔案股、人才交流中心、人力資源部等。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下設:辦公室、綜合法規科、規劃財務科、就業促進(失業保險)科、人力資源開發與市場科、專業技術人員職稱科、事業單位人事管理科、職業能力建設科、農民工工作(勞動監察)科、勞動關系科、工資福利科、養老保險科、醫療保險科、工傷保險科、人事科(機關黨委)、公務員管理科、培訓教育科、勞動監察科等。
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四次全體會議(2008.03.11)「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審議通過組建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同時組建國家公務員局,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管理。不再保留人事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
同時地方成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不再保留人事廳、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地方人事局和勞動局大約是在2009年3月份左右合並的,每個地方合並具體時間有點差異,但都在2009年年底完成。
J. 馬鞍山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徐慶
銀川市為地級市,故副市長為副廳級官員。畢俊生:銀川市委常委,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掛答職)楊有賢:銀川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黨組成員。郭柏春:銀川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掛職)李鴻儒:銀川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黨組成員錢秀梅:銀川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徐慶:銀川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黨組成員韓江龍:銀川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市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物價局)主任、黨組書記張全智:銀川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市委組織部副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