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博物館條例第30條規定
博物館條例第30條規定是:
第三十條博物館舉辦陳列展覽,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主題和內容應當符合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和維護國家安全與民族團結、弘揚愛國主義、
倡導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傳播優秀文化、培養良好風尚、促進社會和諧、推動社會
文明進步的要求;
與辦館宗旨相適應,突出藏品特色;
運用適當的技術、材料、工藝和表現手法,達到形式與內容的和諧統一;
展品以原件為主,使用復製品、仿製品應當明示;
採用多種形式提供科學、准確、生動的文字說明和講解服務;
法律、行政法規的其他有關規定;
陳列展覽的主題和內容不適宜未成年人的,博物館不得接納未成年人。
2. 一般免費的博物館裡面有哪些社會職能介紹一下,例如公共服務職能,社會教育職能
保管、教育、研究,是博物館的三大傳統職能,現在延伸出一些新的職能,比如提供良好的文化休閑環境等
3. 博物館條例的文件全文
博物館條例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促進博物館事業發展,發揮博物館功能,滿足公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公民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博物館,是指以教育、研究和欣賞為目的,收藏、保護並向公眾展示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的見證物,經登記管理機關依法登記的非營利組織。博物館包括國有博物館和非國有博物館。利用或者主要利用國有資產設立的博物館為國有博物館;利用或者主要利用非國有資產設立的博物館為非國有博物館。國家在博物館的設立條件、提供社會服務、規范管理、專業技術職稱評定、財稅扶持政策等方面,公平對待國有和非國有博物館。第三條博物館開展社會服務應當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原則,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第四條國家制定博物館事業發展規劃,完善博物館體系。國家鼓勵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公民等社會力量依法設立博物館。第五條國有博物館的正常運行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非國有博物館的舉辦者應當保障博物館的正常運行經費。國家鼓勵設立公益性基金為博物館提供經費,鼓勵博物館多渠道籌措資金促進自身發展。第六條博物館依法享受稅收優惠。依法設立博物館或者向博物館提供捐贈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享受稅收優惠。第七條國家文物主管部門負責全國博物館監督管理工作。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的博物館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的博物館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有關的博物館管理工作。第八條博物館行業組織應當依法制定行業自律規范,維護會員的合法權益,指導、監督會員的業務活動,促進博物館事業健康發展。第九條對為博物館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組織或者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
第二章博物館的設立、變更與終止
第十條設立博物館,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一)固定的館址以及符合國家規定的展室、藏品保管場所;(二)相應數量的藏品以及必要的研究資料,並能夠形成陳列展覽體系;(三)與其規模和功能相適應的專業技術人員;(四)必要的辦館資金和穩定的運行經費來源;(五)確保觀眾人身安全的設施、制度及應急預案。博物館館舍建設應當堅持新建館舍和改造現有建築相結合,鼓勵利用名人故居、工業遺產等作為博物館館舍。新建、改建館舍應當提高藏品展陳和保管面積占總面積的比重。第十一條設立博物館,應當制定章程。博物館章程應當包括下列事項:(一)博物館名稱、館址;(二)辦館宗旨及業務范圍;(三)組織管理制度,包括理事會或者其他形式決策機構的產生辦法、人員構成、任期、議事規則等;(四)藏品展示、保護、管理、處置的規則;(五)資產管理和使用規則;(六)章程修改程序;(七)終止程序和終止後資產的處理;(八)其他需要由章程規定的事項。第十二條國有博物館的設立、變更、終止依照有關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並應當向館址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門備案。第十三條藏品屬於古生物化石的博物館,其設立、變更、終止應當遵守有關古生物化石保護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並向館址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門備案。第十四條設立藏品不屬於古生物化石的非國有博物館的,應當向館址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門備案,並提交下列材料:(一)博物館章程草案;(二)館舍所有權或者使用權證明,展室和藏品保管場所的環境條件符合藏品展示、保護、管理需要的論證材料;(三)藏品目錄、藏品概述及藏品合法來源說明;(四)出資證明或者驗資報告;(五)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基本情況;(六)陳列展覽方案。第十五條設立藏品不屬於古生物化石的非國有博物館的,應當到有關登記管理機關依法辦理法人登記手續。前款規定的非國有博物館變更、終止的,應當到有關登記管理機關依法辦理變更登記、注銷登記,並向館址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門備案。第十六條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門應當及時公布本行政區域內已備案的博物館名稱、地址、聯系方式、主要藏品等信息。
第三章博物館管理
第十七條博物館應當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健全有關組織管理制度。第十八條博物館專業技術人員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評定專業技術職稱。第十九條博物館依法管理和使用的資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佔。博物館不得從事文物等藏品的商業經營活動。博物館從事其他商業經營活動,不得違反辦館宗旨,不得損害觀眾利益。博物館從事其他商業經營活動的具體辦法由國家文物主管部門制定。第二十條博物館接受捐贈的,應當遵守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博物館可以依法以舉辦者或者捐贈者的姓名、名稱命名博物館的館舍或者其他設施;非國有博物館還可以依法以舉辦者或者捐贈者的姓名、名稱作為博物館館名。第二十一條博物館可以通過購買、接受捐贈、依法交換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方式取得藏品,不得取得來源不明或者來源不合法的藏品。第二十二條博物館應當建立藏品賬目及檔案。藏品屬於文物的,應當區分文物等級,單獨設置文物檔案,建立嚴格的管理制度,並報文物主管部門備案。未依照前款規定建賬、建檔的藏品,不得交換或者出借。第二十三條博物館法定代表人對藏品安全負責。博物館法定代表人、藏品管理人員離任前,應當辦結藏品移交手續。第二十四條博物館應當加強對藏品的安全管理,定期對保障藏品安全的設備、設施進行檢查、維護,保證其正常運行。對珍貴藏品和易損藏品應當設立專庫或者專用設備保存,並由專人負責保管。第二十五條博物館藏品屬於國有文物、非國有文物中的珍貴文物和國家規定禁止出境的其他文物的,不得出境,不得轉讓、出租、質押給外國人。國有博物館藏品屬於文物的,不得贈與、出租或者出售給其他單位和個人。第二十六條博物館終止的,應當依照有關非營利組織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處理藏品;藏品屬於國家禁止買賣的文物的,應當依照有關文物保護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處理。第二十七條博物館藏品屬於文物或者古生物化石的,其取得、保護、管理、展示、處置、進出境等還應當分別遵守有關文物保護、古生物化石保護的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第四章博物館社會服務
第二十八條博物館應當自取得登記證書之日起6個月內向公眾開放。第二十九條博物館應當向公眾公告具體開放時間。在國家法定節假日和學校寒暑假期間,博物館應當開放。第三十條博物館舉辦陳列展覽,應當遵守下列規定:(一)主題和內容應當符合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和維護國家安全與民族團結、弘揚愛國主義、倡導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傳播優秀文化、培養良好風尚、促進社會和諧、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要求;(二)與辦館宗旨相適應,突出藏品特色;(三)運用適當的技術、材料、工藝和表現手法,達到形式與內容的和諧統一;(四)展品以原件為主,使用復製品、仿製品應當明示;(五)採用多種形式提供科學、准確、生動的文字說明和講解服務;(六)法律、行政法規的其他有關規定。陳列展覽的主題和內容不適宜未成年人的,博物館不得接納未成年人。第三十一條博物館舉辦陳列展覽的,應當在陳列展覽開始之日10個工作日前,將陳列展覽主題、展品說明、講解詞等向陳列展覽舉辦地的文物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備案。各級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門和博物館行業組織應當加強對博物館陳列展覽的指導和監督。第三十二條博物館應當配備適當的專業人員,根據不同年齡段的未成年人接受能力進行講解;學校寒暑假期間,具備條件的博物館應當增設適合學生特點的陳列展覽項目。第三十三條國家鼓勵博物館向公眾免費開放。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對向公眾免費開放的博物館給予必要的經費支持。博物館未實行免費開放的,其門票、收費的項目和標准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並在收費地點的醒目位置予以公布。博物館未實行免費開放的,應當對未成年人、成年學生、教師、老年人、殘疾人和軍人等實行免費或者其他優惠。博物館實行優惠的項目和標准應當向公眾公告。第三十四條博物館應當根據自身特點、條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社會教育和服務活動,參與社區文化建設和對外文化交流與合作。國家鼓勵博物館挖掘藏品內涵,與文化創意、旅遊等產業相結合,開發衍生產品,增強博物館發展能力。第三十五條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應當會同國家文物主管部門,制定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教育教學、社會實踐活動的政策措施。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應當鼓勵學校結合課程設置和教學計劃,組織學生到博物館開展學習實踐活動。博物館應當對學校開展各類相關教育教學活動提供支持和幫助。第三十六條博物館應當發揮藏品優勢,開展相關專業領域的理論及應用研究,提高業務水平,促進專業人才的成長。博物館應當為高等學校、科研機構和專家學者等開展科學研究工作提供支持和幫助。第三十七條公眾應當愛護博物館展品、設施及環境,不得損壞博物館的展品、設施。第三十八條博物館行業組織可以根據博物館的教育、服務及藏品保護、研究和展示水平,對博物館進行評估。具體辦法由國家文物主管部門會同其他有關部門制定。
第五章法律責任
第三十九條博物館取得來源不明或者來源不合法的藏品,或者陳列展覽的主題、內容造成惡劣影響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門或者有關登記管理機關按照職責分工,責令改正,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5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由登記管理機關撤銷登記。第四十條博物館從事文物藏品的商業經營活動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照有關文物保護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處罰。博物館從事非文物藏品的商業經營活動,或者從事其他商業經營活動違反辦館宗旨、損害觀眾利益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門或者有關登記管理機關按照職責分工,責令改正,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5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由登記管理機關撤銷登記。第四十一條博物館自取得登記證書之日起6個月內未向公眾開放,或者未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實行免費或者其他優惠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由登記管理機關撤銷登記。第四十二條博物館違反有關價格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由館址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價格主管部門依法給予處罰。第四十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或者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財物的,由本級人民政府或者上級機關責令改正,通報批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第四十四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附則
第四十五條本條例所稱博物館不包括以普及科學技術為目的的科普場館。第四十六條中國人民解放軍所屬博物館依照軍隊有關規定進行管理。第四十七條本條例自2015年3月20日起施行。
4. 參觀博物館有那些規定
參觀博物館的規定:
1、基於國家博物館藏品舉辦的基本陳列和專題展覽觀眾可以拍照留念,但請勿使用閃光燈和三腳架。引進的臨時性展覽,將依據辦展協議確定是否可以拍照,若不可拍照,將在展廳內設立明顯的提示標識。
2、請勿吸煙。請勿觸摸展櫃。
3、觀眾自帶液體飲料經本人試喝檢驗後可以帶入場館,觀眾自帶食品經安檢後可以帶入場館。
4、請勿將各類管制刀具、打火機、光碟、危險品及寵物帶入場館。
5、為快速完成安檢,請盡量不要攜帶箱、包入場(尤其是雙肩包和單一尺寸超過40厘米的大包),如已隨身攜帶箱、包,請先持國家博物館門票經安檢、存包後再進入場館參觀。
6、違禁的私人物品請存包或於館外自行處理。
7、參觀前請您整理好衣物,衣冠不整者謝絕入內。
8、參觀時請勿大聲喧嘩並請將手機設置為靜音以免影響他人參觀;參觀時請勿觸摸展品。
9、請您在指定區域就餐;場館內請勿吸煙;場館內請勿奔跑、追逐、攀爬、躺卧。
5. 誰有博物館的規章制度,急需,拜託
隨便哪個博物館都一樣的!~
博物館的規章制度 一、博物館規章制度的意義
博物館為了正常有效地工作,就必須合理的處理內部各個環節的相互關
系。博物館又是一個開放的社會系統,它離不開社會環境,總是在與環境不斷
相互聯系中發展。因此,一個博物館要實現其目的,正確處理其內部與外部的
各種關系是十分必要的。這就要求它的成員共同遵守處理這些關系的基本准
則。這些准則形成條理化的規定,就是博物館的規章制度。
博物館的規章制度,對於實現博物館的目標,保證博物館工作任務的完成
有著重大意義。它能協調人們的行為,使博物館全體工作人員在工作中有規
可循,有章可依,從而保障博物館的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事實證明,凡是規
章制度健全和切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的博物館,各項工作就有秩序、有成效。
建立健全博物館規章制度,是以法治館的體現。有些博物館長期停留在
憑個人經驗和威望進行手工業生產方式的管理水平上,忽視用規章制度進行
管理的重要性,給領導、組織和管理工作帶來了許多困難和損失。隨著現代社
會的發展,博物館的內部工作,博物館與廣大觀眾和社會的關系越來越復雜,
單憑經驗進行人治,越來越不適應客觀形式的要求。博物館工作必須轉向法
治的軌道,從而保障博物館事業的健康發展。
博物館的服務對象是整個社會。每天各類不同的觀眾涌進博物館大門,
用什麼影響觀眾,建立良好的參觀秩序、規章制度同樣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從這個意義上看,規章制度也是一種教育手段,它體現著社會道德觀念、公共
行為准則和精神文明的規范。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會使觀眾受到影響和熏
陶,形成良好的文明風尚,從而對整個社會風氣發生有益的作用。
二、制訂博物館規章制度的基本要求
規章制度是正確處理內外各種工作關系的基本准則。制定規章制度是一
項嚴肅的科學工作,其基本要求是:
1、切實可行,行之有效
切實可行,行之有效,是制定規章制度的首要原則。這就要從博物館的實
際出發。實際既是制定規章制度的出發點,又是檢驗規章制度的標准。只有
從本博物館的實際出發,才能把規章制度建立在切實可行的基礎上,發揮其應
有的效力。
從實際出發,首先要符合博物館的性質、任務、規律和特點。一個館的具
體規章制度,除考慮上述條件外,還要根據本館的領導體制、業務范圍和現實
條件,因事制宜,妥善規定。
為了達到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目的,在制定規章制度的過程中,應進行
充分調查研究,集中群眾的經驗和智慧。群眾對各項工作如何進行,如何合理
解決其中的問題,往往有中肯的見解和豐富經驗;群眾對規章制度有親身的感
受,只有充分聽取群眾意見,才能使規章制度有堅實可靠的群眾基礎
一、博物館規章制度 博物館為了正常有效地工作,就必須合理的處理內部各個環節的相互關 系。博物館又是一個開放的社會系統,它離不開社會環境,總是在與環境不斷 相互聯系中發展。因此,一個博物館要實現其目的,正確處理其內部與外部的 各種關系是十分必要的。這就要求它的成員共同遵守處理這些關系的基本准 則。這些准則形成條理化的規定,就是博物館的規章制度。 博物館的規章制度,對於實現博物館的目標,保證博物館工作任務的完成 有著重大意義。它能協調人們的行為,使博物館全體工作人員在工作中有規 可循,有章可依,從而保障博物館的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事實證明,凡是規 章制度健全和切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的博物館,各項工作就有秩序、有成效。 建立健全博物館規章制度,是以法治館的體現。有些博物館長期停留在 憑個人經驗和威望進行手工業生產方式的管理水平上,忽視用規章制度進行 管理的重要性,給領導、組織和管理工作帶來了許多困難和損失。隨著現代社 會的發展,博物館的內部工作,博物館與廣大觀眾和社會的關系越來越復雜, 單憑經驗進行人治,越來越不適應客觀形式的要求。博物館工作必須轉向法 治的軌道,從而保障博物館事業的健康發展。 博物館的服務對象是整個社會。每天各類不同的觀眾涌進博物館大門, 用什麼影響觀眾,建立良好的參觀秩序、規章制度同樣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從這個意義上看,規章制度也是一種教育手段,它體現著社會道德觀念、公共 行為准則和精神文明的規范。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會使觀眾受到影響和熏 陶,形成良好的文明風尚,從而對整個社會風氣發生有益的作用。 二、制訂博物館規章制度的基本要求 規章制度是正確處理內外各種工作關系的基本准則。制定規章制度是一 項嚴肅的科學工作,其基本要求是: 1、切實可行,行之有效 切實可行,行之有效,是制定規章制度的首要原則。這就要從博物館的實 際出發。實際既是制定規章制度的出發點,又是檢驗規章制度的標准。只有 從本博物館的實際出發,才能把規章制度建立在切實可行的基礎上,發揮其應 有的效力。 從實際出發,首先要符合博物館的性質、任務、規律和特點。一個館的具 體規章制度,除考慮上述條件外,還要根據本館的領導體制、業務范圍和現實 條件,因事制宜,妥善規定。 為了達到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目的,在制定規章制度的過程中,應進行 充分調查研究,集中群眾的經驗和智慧。群眾對各項工作如何進行,如何合理 解決其中的問題,往往有中肯的見解和豐富經驗;群眾對規章制度有親身的感 受,只有充分聽取群眾意見,才能使規章制度有堅實可靠的群眾基礎
6. 良渚博物館都有哪些公共服務設施
好像沒有什麼的,就一公交車,周一不開放其它時間都可以,還是自駕比較方便,吃住什麼走過去都比較遠
7. 運用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與創新意識的知識,說明我國博物館的發展如何突出為公眾服務的特性
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和鍛煉,不僅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儲備,而且需要多學科的、交叉性的知識儲備。愛因斯坦曾言:「用專業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教育,他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但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4]不同學科的理論、知識、觀點、方法與技術的交叉、碰撞、吸收、融合與共振,能改善研究生的知識結構、思維方式與能力結構,形成單一學科所不及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與處理問題的素質和能力。「自然辯證法概論」課程就是一門包含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的綜合性、交叉性學科,能夠實現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科學技術觀、科學技術方法論與科學技術社會論等多種學科知識的互補,該課程所蘊含的知識有利於培養當代研究生的創新素質與創新能力。第一,「自然辯證法概論」課程包含一定的自然科學、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知識。「自然辯證法概論」不僅研究自然界及其與人的關系,而且研究科學技術的研究方法及其與社會的關系。「自然辯證法概論」課程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自然觀、馬克思主義科學技術觀、馬克思主義科學技術方法論、馬克思主義科學技術社會論、中國馬克思主義科學技術觀與創新型國家五部分。「自然辯證法概論」課程主要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依據科學技術的發展演變來研究科學技術的內容、方法及其人文蘊涵,研究自然、社會及其相互關系。因此,「自然辯證法概論」課程必然包含大量的自然科學、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知識。反之,如果把這些知識排除在「自然辯證法概論」之外,那麼它也就只能憑借思辨、猜測、臆想甚至幻想等手段進行研究,而這些屬於人類早期的做法,或者說是宗教、神話、文學的做法。第二,「自然辯證法概論」課程有助於融合自然科學、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知識。英國科學家斯諾提出「兩種文化」(即人文科學文化和自然科學文化),指出人文科學文化與自然科學文化分裂的危害。傑羅姆•凱根提出建立「第三種文化」,即融合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的文化。但高度分化的當代科學為其融合設置了障礙。「自然辯證法概論」課程包含自然科學知識、人文科學知識與社會科學知識,便於學生對同一事物或同類事物進行多側面、多角度、多層次的理解與認識,溝通自然科學、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知識,實現對事物立體化、真實化的理解與認識。這種理解與認識可能是相互協調的,也可能是相互矛盾的,但無論怎樣,都是對真實世界、現實世界的理解與認識。以這些理解與認識為基礎,以現實事物為基點,協調、統一、融合多方面的理解與認識,從而在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科學技術、科學技術與社會的問題時能夠實事求是地認識、解決與處理,實現自然與生態、科技與國家、經濟與社會等多方面的協調與可持續發展,緩解、預防或避免生態、環境、能源、人口、社會等問題的發生。
8. 鄭州市博物館的公共服務
鄭州博物館是來一座現代化博物自館,它集文物收藏、陳列展覽、宣傳教育、科學研究等多功能於一體,配置有先進的電腦網路系統、多媒體觸摸屏系統以及多功能報告廳等,可接待多層次的學術會議和多語種的參觀團體。鄭州博物館館藏文物豐富,有銅器、陶瓷器、石造像、碑刻、貨幣、畫像磚、書畫等多門類數萬件藏品。其中以原始社會時期至唐宋時代的文物數量較大,具有代表性的商周青銅器、唐宋石刻等在國內外學術界享有盛譽。
鄭州博物館始終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根據館藏文物特徵,發揮優勢,先後舉辦過「古代石刻藝術陳列」、「畫壇巨匠——「徐悲鴻繪畫藝術展」、「鄭州改革開放以來配合基本建設考古成果展」、「紅旗渠精神展」等200多個陳列展覽。接待過黨和國家領導人、國際友人以及數百萬觀眾,發揮了重要的宣傳教育作用。被授予河南省文明博物館、河南省優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鄭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河南省文明單位等稱號,成為展示鄭州地區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重要窗口。2004年7月1日起,鄭州博物館基本陳列對社會實行免費開放。
鄭州博物館是一座知識的殿堂,漫步其中,接受深厚凝重的歷史文化的熏陶,將給參觀者美的藝術享受。
9. 有沒有關於需要在博物館、展示館等公共場合需要提供身份證的管理條例或法律條文
所謂非國有博物館准入制度就是國家博物館行政主管部門對於申請舉辦非國有博物館的組織和個人制定的限制性標准和行政許可程序。申請舉辦非國有博物館的組織和個人只有符合這一限制性標准並依法履行行政許可申請程序並獲得行政許可批件並依照國家有關法規向法人登記機關辦理法人登記後方可舉辦非國有博物館。非國有博物館與國有博物館一樣,都關系著國家文物安全,也都需要履行公共文化機構的社會職能。為了確保非國有博物館能夠象國有博物館一樣發揮好公共文化教育機構應有的作用,並保證某一地區乃至整個國家博物館的布局、結構合理,通過立法設置適當的博物館准入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1、我國現行的博物館准入制度
我國的包括非國有博物館在內的博物館准入制度先後經歷了20世紀80年代以前的停滯階段,20世紀80年代的特許設立階段,20世紀90年代的特許設立與核准設立並存階段和2000年以來的普遍規范核准階段四個時期。我國現行的非國有博物館准入制度是由2005年12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令第35號發布的《博物館管理辦法》中與博物館設立有關的法規規定和《民辦非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暫行條例》中民辦非企業法人登記的有關規定為核心確立的。根據以上兩部法規設立非國有物館應當先經省級以上文物行政部門依《博物館管理辦法》審核,獲得同意的審核意見後再向民政部門辦理非企業法人登記。由於民政部門的非企業法人登記是以文物部門的非國有博物館設立審核為前置條件的,所以在這里我們著重討論文物行政部門的非國有博物館設立審核內容。根據《博物館管理辦法》第二章第九至十四條,以六條的篇幅對包括非國有博物館在內的各類博物館的設立條件、登記程序、申報材料內容做出了規定。依據上述規定,設立非國有博物館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1)具有固定的館址,設置專用的展廳(室)、庫房和文物保護技術場所,展廳(室)面積與展覽規模相適應,展覽環境適宜對公眾開放;
(2)具有必要的辦館資金和保障博物館運行的經費;
(3)具有與辦館宗旨相符合、一定數量和成系統的藏品及必要的研究資料;
(4)具有與辦館宗旨相符合的專業技術和管理人員;
(5)具有符合國家規定的安全和消防設施;
(6)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省級文物行政部門作為博物館設立申請的審核部門,負責根據上述條件審核申辦人提交的博物館設立申請書、館舍所有權或使用權證明、資金來源證明或驗資報告、藏品目錄及合法來源說明、陳列展覽大綱、擬任法定代表人的基本情況及身份證明、專業技術和管理人員的證明材料和博物館章程草案(僅非國有博物館提供)等材料,出具審核意見。
除了該辦法規定的材料和程序外,在北京等部分地區設立博物館還需要經過根據當地地方性法規和規章進行的專家考評。
2、世界各國的博物館准入制度
根據國際博協的定義:博物館是一個不追求營利,為社會和社會發展服務的公開的永久機構。它把收集、保存、研究有關人類及其環境見證物當做自己的基本責任,以便展出,公之於眾,提供學習、教育、欣賞的機會。依照這樣的定義世界各國都對於博物館的准入制度做出了相對嚴格的規定。下面我們僅以英、法、日三國為例展開討論。
在上述三國中英國的管理最為寬松,英國的博物館工作由政府主管部門文化、傳媒和體育部(DCMS)和非政府公共機構博物館、圖書館和檔案館委員會(MLA)共同負責,具體的博物館登記工作由MLA獨立負責。英國的博物館登記制度是非強制性的,即一座博物館不經過MLA登記也可以設立。但博物館登記與否和登記等級如何直接關系著博物館接受政府拔款的資格和接受社會捐贈的信譽,所以英國絕大多數的博物館與美術館都要參加MLA組織的博物館登記。也正是由於上述原因,博物館登記的標准與規則顯得十分嚴格。根據MLA的規定任何一個申請登記的博物館都必須滿足六個基本條件,它們是:
A一個可以接受的結構;
B在管理方面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和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C可接受的藏品保護條件;
D能提供與博物館的性質、規模和地點相符合的公共服務;
E定期得到專業性的專家建議;
F一個可接受的財務基礎和遵守一切法律、計劃和安全的條件;
滿足以上條件的博物館經過自我評估和MLA登記委員會的審議批准後將獲得全面登記。而不滿足上述條件的博物館將根據具體情況獲得有條件登記或不合格的結果。
法國的博物館准入制度較之英國要更為嚴格,法國博物館事業的主管機構是法國文化和通訊部,該部下設博物館管理局具體負責博物館的准入與管理。法國的博物館准入制度是強制性的,根據法國《博物館法》的規定,法國所有的博物館在人員的專業從業資格、對公眾開放、藏品的不可讓渡性及藏品的獲得、保護、修復和管理等方面都必須達到法定的最低標准。特別是在藏品的管理方面法律對於保證藏品的所有權(法國博物館的藏品不可轉讓);保證藏品的管理模式(藏品必須登記造冊,且必須定期核查);檢查新獲藏品的質量及修復工作的質量等方面都做出了嚴格的要求。在實行上述准入政策的同時法國政府還對具有「公益性」且同意遵守法律所規定的博物館運行模式和監督條件的國家級、省級、市縣級、鄉鎮級博物館以及一些協會下屬的博物館授予「法國博物館」的稱號,通過這種方式對博物館實行有效的分級、分類管理。
日本的博物館准入制度與法國一樣都是強制性的,根據日本《博物館法》規定:欲設博物館,須經政府主管部門(都道府縣教育委員會)申請登記,准予登記的,須具備下述四項條件:
(1)具備為實現開辦博物館宗旨所必須的博物館資料;
(2)擁有實現開辦博物館宗旨所必須的專業人員和其它職員;
(3)具有為實現開辦博物館宗旨所必須的建築物及土地;
(4)一年之中,開館150天以上。
3、關於博物館准入制度的討論
新頒布的《博物館管理辦法》對包括非國有博物館在內的各類博物館的設立、 年檢和終止等做出了統一、明確的規定,這是我國博物館准入制度一次里程碑式的變革。但是我們還應看到,一方面《博物館管理辦法》作為一部部門規章其法律位階相對有限,而另一方面《博物館管理辦法》作為一部宏觀的管理辦法其規范內容也不可能做到十分詳細,所以博物館准入制度還應通過進一步的立法工作加以完善和加強。這種完善和加強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在標准方面
可以探索通過標准、規范、細則等形式對現有的《博物館管理辦法》第九條的規定加以深化通過宗旨、藏品、場地、人員、資金、出資人、業務范圍、設施設備、組織結構、保管制度、安全機制、開放服務標准做出詳細的規定。這一套標准應當分成兩個組成部分首先是在宗旨、藏品、場地、人員、組織結構、安全機制等方面設置一個通用的最低標准,其次要在最低標準的基礎上對於場地、人員、資金、設施設備、組織結構、保管制度、安全機制、開放服務標准等方面內容針對不同性質(國有或非國有)、不同類別(科技類、歷史類、藝術類等)、不同級別(國家級、地方級)、不同業務范圍的博物館執行不同的標准與規范。此外還有六點值得注意,第一是對於非國有博物館的宗旨范圍應當做出一定要求,使非國有博物館的宗旨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文物等資源條件和公眾精神文化需求相適應,主管部門也可以根據本地區或全國博物館發展的宏觀情況對博物館宗旨范圍做出調整,第二是對於非國有博物館的出資人資格應當做出一定要求,第三是對於涉及文物的歷史類博物館在藏品保管制度和館內安全機制方面應根據我國文博行業特色做出嚴格的要求,第四是對於在不可移動文物上設置的博物館對於場地要求可以適度放寬,第五是應當在批准博物館設立時嚴格核定博物館的業務范圍以防止博物館違背宗旨開展業務,第六是在細化標准實行機構准入的同時還可以通過考試形式建立一套獨立於現行文博職稱本系之外的博物館從業人員的准入制度,這一準入機制所確定的是博物館重要崗位從業人員素質的最低標准,博物館重要崗位從業人員在上崗前必須達到准入機制所規定的標准,這一準入機制應當與博物館機構准入制度相結合,使每個申請設立的博物館必須擁有一定數量符合準入標準的專業人員。
(2)在程序方面
在中央和地方各級文化文物行政部門應當設立專門的博物館資格評審委員會把握博物館准入制度的執行。博物館准入許可作為一種特殊主體設立的強制許可,筆者認為我國現行制度中有兩點需要完善。第一是應當借鑒《北京市博物館條例》的經驗在博物館設立申請程序中增加專家實地考評一項,由文物行政管理部門根據申辦博物館的宗旨組織博物館學和相關學科方面的專家對申辦博物館進行實地考評。第二是現行的《博物館管理辦法》只規定了文物行政部門應當向申請舉辦博物館的申請人出具審核意見,但並沒有規定審核意見的形式,筆者認為博物館設立審核作為特殊主體的設立資格審批,應當根據《行政許可法》第三十九條的規定由國務院設置行政許可規范並由文物行政主管部門依此規范向申請人頒發統一制發的登記證書或資格證書。
(3)在民辦博物館的特殊要求方面
在博物館准入方面國有博物館和非國有博物館應當受到平等的對待,各類條件標准都應當是相同的。但由於國有博物館和非國有博物館在管理模式上有很大區別,所以在具體標准和條件上還應當有一定區別。在這一點上《博物館管理辦法》就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解決方案,《博物館管理辦法》第十一條規定申請設立非國有博物館的,應同時提交博物館章程草案。章程草案應當包括辦館宗旨及藏品收藏標准、博物館決策機構的產生辦法和議事規則等、出資人不要求取得經濟回報的約定、博物館終止時的藏品處置方式、章程修改程序等事項。
(4)在其它方面
除了建立一套博物館設立准入制度的同時還可以借鑒其它國家和其它行業的經驗,探索對博物館實行分級分類管理制度,根據各博物館的各方面情況制定一套分級標准並制定相應的等級評定規范,對不同級別的博物館實行不同的管理體制,使博物館發展走上良性道路,為博物館的撥款和贊助機構增強信心,並為政府主管部門提供一個准確的博物館統計數據。 除了對博物館的准入進行管理外,以文物行政部門為主的有關行政機關還應通過法規、規章等一系列手段給予非國有博物館在政策、資金、技術、管理、服務等方面的一系列法律保障以促進非國有博物館的發展運營。
1、政策保障
給予非國有博物館法律保障,首先要通過法律、法規、規章給予博物館這一特殊主體在稅收、捐贈等方面的政策性的支持,以保障非國有博物館的正常發展,經過調研我們發現非國有博物館所需要的政策性支持首要表現在稅收減免、投資優惠、徵集藏品、接受捐贈四個方面:
(1)稅收減免
給予博物館稅收減免是世界各國通行的做法,美國稅務條例就依據博物館的非營利特點將博物館列為免稅單位,日本也依據博物館的行業特點自1976年起專門制定了適用於博物館的減免稅措施。我國雖然在《營業稅暫行條例》第六條第(六)項中規定了博物館的門票收入免徵營業稅,並在《博物館管理辦法》第四條中規定博物館依法享受稅收減免優惠,還通過《文物保護法》和一系列法規、規章確定了博物館的一部分收入屬於事業性免稅收入,但這種稅收優惠在執行層面上的限制還是很多的。特別是非國有博物館由於同政府沒有行政隸屬關系,與財政部門也沒有資金繳拔關系,不能像一些國有博物館特別是文物系統博物館那樣使用財政收費票據或銀錢收據,只能使用稅務發票,所以像資料保護費、文物保護費等一部分符合文物法規的事業性收入也不能享受免稅待遇。所以筆者認為應當加大對博物館行業的稅收優惠力度,除了門票收入外各種展覽收入、資料收入以及接受資助收入等均應納入博物館的非稅收入范疇。與此同時,文物部門應當同財政、稅務部門聯合制定相關的規范性文件對非國有博物館非稅收入的范圍、收支方式、監管方法、使用票據等問題做出規定,使對於非國有博物館的稅收優惠政策落到實處。</P< p>
(2)投資優惠
根據《博物館管理辦法》第三條規定國家扶持和發展博物館事業,鼓勵個人、法人和其他組織設立博物館。但是這種鼓勵需要配套政策的支持。在2004年 「北京私立博物館面臨的問題與對策」專題調查中,大部分接受調查的非國有博物館特別是由企業舉辦的博物館都十分關心國家對於舉辦博物館的投資主體有何鼓勵和優惠政策。但筆者查找了大量有關文物、稅務、民政方面的法律法規,並未發現此類政策。這與國家鼓勵組織、個人設立博物館的初衷是不相適應的,與國際慣例也是不相符合的。國家應當在給予博物館稅收減免的同時也應從稅收等解度給予舉辦博物館的企業、個人和其它組織一定的優惠措施,以提高它們興辦博物館的積極性。
(3)徵集藏品
藏品是博物館開展業務工作的基礎,徵集藏品是博物館重要的業務活動, 在這一點是國有博物館如是非國有博物館也如是。雖然新頒布的《博物館管理辦法》第四條規定博物館享有通過依法徵集、購買、交換、接受捐贈和調撥等方式取得藏品的權利,《北京市博物館條例》也在其第十二條規定博物館享有名稱專有和依法徵集、採集藏品的權利,但以上兩條規定都沒有明確說明非國有博物館在徵集藏品方面的權力、具體行使和限制等內容。筆者認為通過法律、行政法規、規章的形式確認非國有博物館徵集藏品(採集科學標本)的權利,並對權利的行使方式和限製作出規定,對於非國有博物館開展業務工作是十分有益的。
(4)接受捐贈
依照我國《公益事業捐贈法》、《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條例》等法律法規規定博物館可以作為接受捐贈的主體,接受公益性的社會捐贈。接受捐贈也是博物館獲得資金開展業務的一條重要渠道,這是國內外通行的作法。但在《博物館管理辦法》中卻未對非國有博物館是否可以接受捐贈做出規定,而只是說博物館享有通過依法徵集、購買、交換、接受捐贈和調撥等方式取得藏品的權利。《北京市博物館條例》雖然規定了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向博物館捐贈或者以其他形式提供資助。捐贈人依法享受稅收優惠。但對於對捐贈人具體的優惠措施,接受捐贈的程序和資金監管等問題也沒有明確說明。此外《公益機構捐贈法》對於公共文化設施作為接受捐贈主體是作為「非營利性的事業單位」進行定義的,而非國有博物館的主體則是民辦非企業法人。國家文物局雖然也在1998年發布了《文物、博物館單位接受國外及港澳台同胞捐贈管理暫行規定》(文物外發[1998]021號)但該規定的受贈單位僅限於文物系統博物館而捐贈人也必須是國外及港澳台同胞規范范圍過小不根本不適用於非國有博物館。所以非國有博物館在接受捐贈的問題上遭遇了法律的空白。非國有博物館在接受捐款時常常因無法開出接收捐贈的專用票據讓捐贈人無法享受到應有的稅收優惠,而對於企業或個人購買文物後捐贈給博物館時的財務處理上更是問題不斷,由於不是實際捐款不能出具捐款收據捐贈人的稅收減免優惠更無法保證。我國在這方面的法律規范與發達國家還有很大的差距。在法國,國家鼓勵私營企業和個人積極參與博物館事業:當私人或私營企業為博物館購買國寶級文物而出資時,可以獲得稅收減免,額度最高可達其出資額的90%(但減免稅額最多不得超過其應繳總稅額的50%);當私營企業為自己購買級文物時,它也可獲得最高可達其出資額40%的稅收減免。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我國應由文物、財政和稅務部門聯合出台一部專門規范公民、法人向博物館捐贈款物的規范性文件,對捐贈范圍、受贈管理、捐贈人優惠等做出嚴格規定。
2、資金保障
根據我國現行法規,非國有博物館的法人身份屬於民辦非企業法人,屬於由舉辦人自籌資金的不以營利為目的的法人單位。這類法人實體的舉辦資金雖是由舉辦人自籌的,但是非國有博物館從事的是公益文化事業,所以在具體的項目經費上也應同國有博物館一樣擁有獲得國家資金支持的權利,這樣的做法也是國際通例。在英國博物館、圖書館和檔案館委員會(MLA)每年通過政府撥款、國家彩票等各種渠道籌集資金十餘億英鎊根據各國有和非國有博物館的申請,經過評估後撥付給各博物館支持其業務發展已登記非國有博物館與國有博物館可以平等的申請上述基金。英國文化、媒體和體育部還專門設立了「博物館和美術館指定藏品挑戰基金」每年提供500萬英鎊專門支持擁有國家級藏品的已登記非國有博物館。除此以外英國政府還與大量已登記非國有博物館通國簽訂《撥款合同》的形式向其直接提供財政撥款,支持其事業發展。而在我國國家設立了自然科學基金、人文社會科學基金、文物保護基金等,每年都會向各類博物館提供大量的項目性資金支持,以確保博物館各類科研課題的順利開展。可是基金支持的范圍往往僅限於與政府機構有隸屬關系的國有博物館,非國有博物館的研究工作則無法獲得基金支持,文物保護項目也不能像國有博物館那樣獲得國家的專項資金支持。這直接造成了大量非國有博物館的科研和文物保護項目無法正常開展。筆者認為政府應當通過立法的形式賦予非國有博物館與國有博物館相同機會,獲得科研項目的基金申請資格和文物保護項目的專項資金申請資格。
3、技術保障
通過2004年 「北京私立博物館面臨的問題與對策」專題調查我們發現在非國有博物館業務工作中面臨的一個更大的問題來源於技術方面,非國有博物館在保管與研究方面由於技術力量的薄弱、專業人才的不足,有時雖然擁有很好的資源但往往不能像國有博物館那樣順利的開展工作產生學術成果或經濟效益。從表面上看這是一個技術問題,但這個技術問題在深層次上卻蘊含著機制問題。在許多發達國家的博物館系統內都擁有鼓勵大型國有博物館和科研機構支持小型和非國有博物館的專門政策,如在英國文化、媒體和體育部就制定了專門政策鼓勵國家級博物館以出借藏品、共同開發以國家級博物館藏品為主的巡迴展覽、為地方和非國有博物館工作人員提供免費培訓機會,提供專業咨詢和設施等方式幫助地方和非國有博物館,促進它們的發展。筆者認為這種機制應當是非國有博物館法律保障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實施這樣的政策可以非常有效的引導非國有博物館向正確的方向發展,在這一方面英國的作法也十分值得我們借鑒。
4、管理保障
讓民辦博物館與國有博物館擁有平等的地位一直是國內多數民辦博物館一直的一種願望,也是政府部門和有關專家學者所認同的觀點。國家主管部門在制定《博物館管理辦法》等行業性法律法規時也都考慮到這一問題,盡量在管理上給予民辦博物館和國有博物館平等的待遇。但是我們注意到在一些方面非國有博物館的待遇與國有博物館仍有很大差別,這種問題大都是計劃經濟的遺留問題。比如在舉辦國外入境展覽或組織出境展覽時2004年7月1日文化部第32號令修訂的《文化部涉外文化藝術表演及展覽管理規定》 第二十一條中規定主辦(承辦)涉外展覽的單位需按照行政隸屬關系,向其所在有對外文化交流任務的中央和國家機關部委、解放軍系統和全國性人民團體、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廳(局)等主管部門,提出立項申請,並附相關資料,就這一個按照行政隸屬關系就將許多與政府機構無行政隸屬關系的非國有博物館排斥在外。又比如在一些省份的文博專業職稱評定時,非文物系統的參評人員評定文博專業職稱需要由博物館的上級主管部門向文物主管部門的職稱評審委員會出具委託函,就這一紙委託函也使許多非國有博物館的專業技術人員無法參加專業職稱評定,這也從一定角度阻礙了非國有博物館對文博專業人員的引進。對於這些管理上的不平等文化、文物、人事等有關部門,有義務通過修訂原有的行政規范性文件進行調整,使國家針對非國有博物館的法律保障體制更加完善。
此外,加強對各類民辦博物館業務活動的監管,在民辦博物館和國有博物館之間搭建一個良好的合作平台,向非國有博物館提供有效的文博行業信息也是民辦博物館法律保障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 要規范民辦博物館的准入制度,完善民辦博物館的法律保障體系,除了依靠文物行政主管部門制定和完善現有的行政規范並加強管理外,更有效的辦法還是通過立法機構制定一部規范全國博物館行業和博物館業務活動的《博物館法》,這一立法活動對我國現階段文博事業的發展而言是非常必要且十分可行的。
首先,制定規范全國博物館行業的《博物館法》是世界各國的通行做法。
法國早在1945年二戰剛結束不久,法國就頒布了第一部關於博物館事業管理的國家法律——《法國博物館組織法》。該法明確規定由國家對法國所有博物館進行監管。該法的實施對振興飽受戰火蹂躪的法國博物館起了關鍵性的作用。為適應博物館事業迅猛發展的需要,法國於2002年1月4日頒布了新的《法國博物館法》。英國於1992年通過了《博物館和美術館法》,將英國博物館納入了依法管理的軌道。日本於上個世紀50年代制定了全國性的《博物館法》,促進了該國博物館行業的健康迅速發展。
其次,制定規范全國博物館行業的《博物館法》對於我國現階段的文博行業具有十分的必要性。
我國還沒有一部自己的博物館法律,管理全國行業仍依靠文化部的部門規章《博物館管理辦法》,作為一部部門規章《辦法》不能有效的規範文化文物系統以外各行政部門的工作,在各地方與地方性法規有沖突時地方政府也只能依照地方性法規執行,這種現狀與中國作為文化大國的地位也是極不相稱的。
第三,制定規范全國博物館行業的《博物館法》在我國也有良好的理論和實踐基礎。
一方面,制定《博物館法》在我國文博學界的討論由來已久,早在1991年馬自樹先生就曾在《中國博物館》雜志發表《要研究博物館建設的立法問題》一文提出了對博物館立法問題的看法,二十多年來在我國文博學界和法學界關於博物館立法的呼籲和討論始終不斷,為我國的博物館立法提供了良好的理論基礎。另一方面,在我國文博行業和部分地區有過多個規范博物館管理和博物館工作的部門規章和地方性法規,早在1979年國家文物局就曾發布過《省、市、自治區博物館工作條例》對博物館的定義、宗旨、陳列、藏品、群眾工作、科學研究、組織機構、隊伍建設等問題作出了規定;1993年12月25日在北京,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發布了《北京市博物館登記暫行辦法》開創了全國范圍內博物館登記管理的先河;2000年9月22日北京市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通過了《北京市博物館條例》成為了我國第一個有關博物館管理的地方性法規;2005年12月22日文化部部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博物館管理辦法》這是我國博物館事業管理的基本規范。在這一系列法律法規的執行過程中,為我國的博物館立法積累了大量的實踐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