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10報警服務台設立在哪個部門。
110報警服務台設在公安局110指揮中心。
110指揮中心市與公安局其他處室一樣為內設機構,但其地位非常重要。110指揮中心系統是應急指揮的中樞,是網路中心、信息中心、信息發布中心、通迅中心、調度中心、監控中心的功能匯集。
110報警服務台受理報警的范圍:
1、刑事案件;2、治安案(事)件;3、危及人身、財產安全或者社會治安秩序的群體性事件;4、火警、交通事故警情及其他治安災害事故、自然災害事故;5、其他需要公安機關處置的與違法犯罪和公共安全有關的報警。
110報警服務台受理求助的范圍:
1、發生溺水、墜樓、自殺等狀況,需要公安機關緊急救助的;2、老人、兒童以及智障人員、精神疾病患者等人員走失,需要公安機關在一定范圍內幫助查找的;3、公眾遇到危難,處於孤立無援狀況,需要立即救助的;4、涉及水、電、氣、熱等公共設施出現險情,威脅公共安全、人身或者財產安全和工作、學習、生活秩序,需要公安機關先期緊急處置的;5、需要公安機關處理的其他緊急求助事項。
B. 公共安全包括
你看看是否對你有用?
公共安全是指多數人的生命、健康和公私財產的安全。破壞公共安全的行為是指故意或過失危害不特定多數人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財產安全的行為。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發展,隨著人流、物流、資金流的大規模暴漲,社會治安動態化的特徵日益突出,人民群眾對110報警服務工作的期望值也越來越高。在110報警服務實踐中,一些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譬如報警電話號碼過多不便記憶、三台分設容易重復浪費、各自接警難以發揮整體效能等等,直接影響和制約了110報警服務工作的進一步發展。為此,公安部提出,從2004年起,用三年時間,將全國市、縣級公安機關110、119、122「三台合一」,以110為龍頭,建立一個集中統一、快速高效的應急指揮系統,實現統一指揮、快速反應。
建立集中統一、快速高效的應急處置機制,是現代警務發展的必然要求。現代警務機制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建立一個動態社會環境下有效控制違法犯罪的打控架構,做到以動制動,以快制快。而要實現這一點,就必須堅持集中統一指揮,決不能政出多門,令出多頭,分散指揮。
建立集中統一、快速高效的應急處置機制,符合我國的國情。110、119、122三台分設,容易造成重復投入、重復建設,客觀上易導致人、財、物的浪費,使得本來就捉襟見肘的公安經費矛盾更加突出,這顯然不符合當前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要求。實施「三台合一」,有效整合各方面資源,集中力量建設110,不失為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上乘之策。
建立集中統一、快速高效的應急處置機制,是當前有效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客觀需要。突發公共事件主要是指那些突然發生,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傷亡、重大財產損失和重大社會影響,危及公共安全的事件,包括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由於突發性使然,突發公共事件往往很難做到事前有效預防,這就要求必須做好事後應急處置,以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降低突發公共事件給公眾生命財產帶來的嚴重損失。
作為政府應急機制建設中的重要一環,110在與有關職能部門開展聯動,協調處理一些突發公共事件特別是緊急求助事務方面做了大量實踐,積累了不少經驗,也為建立應急機制奠定了一定的基礎。目前,國內不少大中城市正在謀劃以110為依託,構建城市應急指揮處置機構。實行「三台合一」,完善應急聯動體系,對於政府建立健全應急機制,更好地協調有關部門開展聯動,無疑具有重大的推動和促進作用。對於公眾來說,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起碼,當人們今後遇到火災、交通事故的時候,再也不用為打119、122還是110費心思了,這一點也凸現了對公眾的人文關懷。
參考資料:http://www.legaldaily.com.cn/bm/2005-11/30/content_226906.htm
C. 110報警服務台受理求助的范圍
110報警服務台受理求助的范圍:
1、發生溺水、墜樓、自殺等狀況,需要公安機關緊急救助的。
2、老人、兒童以及智障人員、精神疾病患者等人員走失,需要公安機關在一定范圍內幫助查找的;3、公眾遇到危難,處於孤立無援狀況,需要立即救助的。
4、涉及水、電、氣、熱等公共設施出現險情,威脅公共安全、人身或者財產安全和工作、學習、生活秩序,需要公安機關先期緊急處置的。
5、需要公安機關處理的其他緊急求助事項。
(3)公共安全報警服務擴展閱讀:
110報警服務台接處警工作流程:110接警統一由市公安局指揮中心110報警服務台接警。處警工作實行「屬地管轄」、「就近處警」和「分類處警」的原則。
即:由110報警服務台受理群眾報警、求助、投訴後,指派屬地派出所民警、專業警種民警或者街面就近巡邏民警到達現場進行警情處置。
出警時限:對危及公共安全、人身或者財產安全迫切需要處置的緊急報警、求助和對正在發生的民警嚴重違法違紀行為的投訴,處警民警接到110報警服務台處警指令後,應當迅速前往現場開展工作。
一般情況下,城區5分鍾、郊區10分鍾、農村地區20分鍾到達。對其它非等級報警、求助和投訴,處警民警應當視情盡快處理。
D. 如何才能實現公共安全服務的均等化
本公共安全服務具有消費上的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屬純粹的公有公益物品。基本 公共安全服務均等化是指政府運用公共財政,為社會公眾提供基本的、在不同階段具有不同標準的、最終 大致均等的公共安全服務。當前基本公共安全服務非均等主要表現在農村地區、外來流動人口、弱勢群體 以及城鄉應急管理服務等方面的供給不足。通過實施社區和農村警務戰略、加強外來人口管理和服務的創 新機制建設、重視弱勢群體的救助及其犯罪矯正、完善城鄉應急管理機制建設等途徑,逐步實現基本公共 安全服務的均等化。 【關鍵詞】 基本公共安全服務;均等化;公安機關 【中圖分類號】1963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140(2008)04—0119一08 胡錦濤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縮小區域 發展差距,必須注重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引 導生產要素跨區域合理流動」。在報告中的第八部 分,專門提出了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 建設,是對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具體展開。基 本公共安全服務作為基本公共服務中最基本的一項 公益性的服務,是任何一個政府所必須承擔的一項 基本職能,它直接關繫到一個國家的穩定與發展, 關繫到全體公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基本公共安全 服務的有效供給是其他基本公共服務有效產出的前 提和基礎,而實現基本公共安全服務均等化則是人 權保障的基本要求,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 條件。 一、基本公共安全服務 均等化的內涵及范圍 (一)基本公共安全服務的內涵及范圍 1.基本公共安全服務的含義。 公共安全服務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公共 安全服務包括國防安全、社會治安、公共衛生安 全、生產安全、食品安全等諸多公共產品,即所謂 的「大安全觀」所提供的公共安全服務,涉及社 會公眾的生命、健康、重要公私財產以及生產、生 活的安全。狹義的公共安全服務主要是指政府向不 特定的社會公眾所提供的維護社會治安、防火、維 【基金項目】本文為2008年浙江省社會科學聯合會重大委託課題「浙江省基本公共安全服務均等化問題研究」的 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金誠,男,浙江警察學院治安系教授。 �9�9 119�9�9 萬方數據 護交通秩序、預防犯罪等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本 文將之稱為基本公共安全服務。基本公共安全服務 是世界上大多數政府向公眾提供的最主要也是最早 的公共服務。從理論上分析,基本公共安全服務是 指在一定社會經濟條件下,為保障全體公民最基本 的人權,保證社會公共領域的基本價值、基本規范 以及基本利益等未受到威脅的狀態,從而確保人類 能夠沿著社會公共生活的固有邏輯或者人們的預期 正常前進的方向所提供的最為基本的公共安全產品 和公共安全服務。這種安全產品和安全服務是諸多 公共服務中具有保障性質和平等色彩的服務類型, 在一定區域內的全體公民都應公平、平等、普遍享 有。另外,以實踐中安全服務的各類型為參照,進 一步對現實中安全服務的制度安排進行分析,則能 更為直觀地展現基本公共安全服務的范圍和內涵。 根據公共服務的基本屬性——消費上的非排他性和 非競爭性,我們可以將安全服務分為四種類型,如 圖所示: l 私有物品或純梓的私益物品r 私有局部公益物品或者俱樂部物品 私人保鏢服務 公共樓堂館所的安全侶H服務 可競爭性(私盞性) 非競爭性(公益性) 公有私益物品戚公麩池塘資櫥: 公有公益鈁島,純2菇鈁品f幕本疊磐蜜聾 』f 杜區保安服務、單位保安服務、 服務)t j}安帆蕞為主的杜會秩序維護、犯 報警服務等 罪預肪、裊}椎蝕纛等壘址安壘服務 圖1公共安全產品分類圖 圖中第一象限所涵蓋的安全服務是純粹的私有 物品或純粹的私益物品,不符合公共產品「公共 性」的特點,不屬於本文研究內容;圖中第二象 限所示的安全服務,只符合非競爭性,不符合非排 他性,並且非競爭性到一定程度就會消失,出現排 他性和競爭性的問題,如生活小區、大學校園的公 共安全服務等。這種物品或服務可以低成本地實現 排他性,因此可以稱為局部公共安全物品,也就是 布坎南所說的俱樂部物品(clubgoods),也不屬於 基本公共服務所研究的對象;圖中第三象限所涵蓋 的公共服務只符合非排他性的條件,但不符合非競 爭性的條件。比如公安部門提供的110報警服務, 它是一種公共服務,具有非排他性,因為報警服務 的公共性決定了誰在遇到險情或困難的時候都可以 根據需要報警,要求提供報警服務。但是,報警這 種消費卻是有競爭性的。報警服務雖不是純粹的公 .120�9�9 共物品,但從報警服務對公民保護所起到的基礎性 和導向性作用而言,應當將其納入基本公共安全服 務的范疇。圖中第四象限即陰影部分所涵蓋的安全 服務具有消費上的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是純粹的 公有公益物品,其范圍包括社會治安秩序的維持、 公民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的保護、預防和偵查犯罪 等安全服務。這些純粹公共的安全服務完全符合消 費上的非競爭性和消費上的非排他性,即是本文所 定義的基本公共安全服務。 2.基本公共安全服務的特徵。 基本公共安全服務作為公共服務之一,具有公 共服務的基本特徵,即公益性、消費上的非排他性 和非競爭性。但與其他公共服務相比,基本公共安 全服務還具有自身的特徵。 第一,從地位來看,基本公共安全服務處於承 上啟下的特殊位置,在整個公共服務體系中居於基 礎性地位。基本公共安全服務的有效供給,是其他 諸如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有效供給的 基礎和前提。因此,基本公共安全服務具有承接上 下、銜接內外的特殊地位和功能。 第二,從時效性上看,基本公共安全服務的需 求具有緊急性。與其他基本公共服務相比,很難預 期公民各種安全需求發生的時間與空間,一旦發生 緊急事件,公民迫切需要安全服務,使得基本公共 安全服務的有效供給具有緊急性。 第三,從後果上看,基本公共安全服務的缺失可 能嚴重危害公共秩序、公民人身和財產安全。政府能 否提供足夠有效的基本公共安全服務,直接決定著政 府能否有效提供其他公共服務。因此,一定區域內基 本公共安全服務的缺失,會帶來整個區域內社會秩序 的混亂和基本人權得不到保障的嚴重後果。 3.基本公共安全服務的范圍。 對基本公共安全服務范圍的界定以及基本公共 安全產品內容的確定,目前學界尚未進行深入研 究。本文以基本公共安全服務提供的主體——公安 機關的職責為參照,將現階段我國基本公共安全服 務的范圍大致確定為維護社會治安秩序、預防和打 擊犯罪、提供緊急救助和為民服務四個方面。 (--)基本公共安全服務均等化的內涵 保障公民人身、財產安全是政府的天職。「人 人生而平等」,每一個人都應該享有最基本的權利 並均等地享有社會經濟發展的成果。因而在公共服 務領域,政府應該讓所有公民都享有水平大體相當 的基本的公共安全服務,即整個社會成員不論其性 萬方數據 別、身份、年齡、民族、地域和戶籍等,只要其具 備了共同體成員的資格,就可無差別地享受政府所 提供的基本公共安全服務。 所謂基本公共安全服務均等化,是指政府運用 公共財政,為社會公眾提供基本的、在不同階段具 有不同標準的、最終大致均等的公共安全服務。其 內涵包括:(1)全體公民享有基本公共安全服務 的機會均等,即每一個公民需要政府保護人身或財 產時,其得到這種保護的機會是相等的。(2)全 體公民享有基本公共安全服務的結果大體相等。這 種「結果大體相等」並不要求社會每一成員都享 受到大體相當的基本公共安全服務。實際上,個人 的基本公共安全需要是不同的,而基本公共安全服 務大多是由個人的安全需要引起的,個人所消費的 基本公共安全服務在量上是不相同的。此外,基本 公共安全服務的消費量與個體獲益並不存在正比關 系,即一個人消費的基本公共安全服務越多,並不 表示其佔有政府的「便宜」越多,相反的是其個 人的人身或財產安全狀況堪憂。基本公共安全服務 的「結果大體相等」強調的是「相同情況同樣處 理」,具體指的是當政府開啟對公民的個體保護 時,應當依據相同的原則、程序,對侵害公民人身 或財產權利的案件作同樣的處理,從而使每一社會 成員的人身和財產得到一視同仁的保護。 二、基本公共安全服務均等化現狀分析 (一)浙江省基本公共安全服務非均等的 現狀 1.農村地區基本公共安全服務供給的非均等。 近十年來,浙江省農村地區的城市化進程加 快,城鄉差距不斷地縮小。如浙江義烏、蕭山等發 達縣域,經濟模式和人口結構逐步與城市趨同,農 村、城郊、城區幾乎已經連成一片,道路交通設施 不斷改善,農村先發地區已經形成了大城鎮的區域 格局。農村和城郊的工業和商貿飛速發展,外來人 口不斷增加,該區域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的發案率 已接近於城區,但在基本公共安全服務的投入上存 在著較大的差別。目前農村地區的警力配備,仍然 沿襲傳統農村地區的警力配比。在基本公共安全防 范設施和設備的投入上,如路面監控、農村社區警 務室、鄉鎮交警中隊、鄉鎮消防中隊等基層所隊建 設,與城區相比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轉載,僅供參考,祝你愉快,滿意請採納。
E. 公安部110接處警規定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公安機關110接處警工作規范化、制度化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及有關規定,制定本規則。 第二條城市和縣(旗)公安局指揮中心應當設立110報警服務台,負責全天24小時受理公眾緊急電話報警、求助和對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現時發生的違法違紀或者失職行為的投訴。 第三條110接處警工作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依法打擊違法犯罪活動,維護社會治安,提供安全服務。 第四條110報警服務台在接到緊急報警時,應當進行先期處置,對公安機關各單位和擔負處警任務的民警直接指揮,並可調用裝備,對處警情況進行監督指導。 公安機關各警種和各實戰單位應當建立與110接處警工作相銜接的工作機制,確保及時執行指令。 第五條110報警服務台應當建立健全工作程序、內部管理、考核考評、通報檢查、獎懲等各項制度。 第六條110報警服務台應當建立監督制約機制,接受上級公安機關和社會各界的檢查監督,及時改進工作。 公安部指揮中心負責對全國公安機關110接處警工作進行業務指導、協調和監督。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廳、局指揮中心負責對本行政區劃內的公安機關110接處警工作進行業務指導、協調和監督。 第二章基本要求 第七條110報警服務台工作人員應當掌握和使用普通話,在受理報警、求助、投訴時應當做到: (一)警容嚴整,行為規范,態度熱情; (二)接聽電話時主動說:「您好,××(市、縣)110,××號接警員」; (三)向當事人問明案(事)件的主要情況及當事人的基本情況; (四)按照統一的表格認真登記、存儲,做好接報、指揮、處警工作記錄,並立卷備查。 第八條在外國人來往較多的城市,110報警服務台應當積極創造條件,開通外語接警服務。在少數民族聚居較多的城市,開通當地通用的少數民族語言接警服務。 第九條公安機關應當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合理布置警力,確保案(事)件發生時,處警民警能夠及時趕到現場。 第十條110報警服務台應當及時下達處警指令,公安機關各業務部門、基層單位和人員必須服從110報警服務台發出的處警指令,不得推諉、拖延出警,影響警情的處置。 第十一條對危及公共安全、人身或者財產安全迫切需要處置的緊急報警、求助和對正在發生的民警嚴重違法違紀行為的投訴,處警民警接到110報警服務台處警指令後,應當迅速前往現場開展處置工作。對其他非緊急報警、求助和投訴,處警民警應當視情盡快處理。 第十二條對緊急和非緊急報警、求助的出警時限,由城市和縣級公安機關根據市區或者城鎮規模、警力資源和道路交通狀況等情況決定並予公布,接受公眾監督。 第三章受理報警 第十三條110接警工作實行「一級接警」,即統一由城市或者縣(旗)公安局110報警服務台接警。 第十四條110報警服務台受理報警的范圍: (一)刑事案件; (二)治安案(事)件; (三)危及人身、財產安全或者社會治安秩序的群體性事件; (四)自然災害、治安災害事故; (五)其他需要公安機關處置的與違法犯罪有關的報警。 第十五條110報警服務台接到報警後,根據警情調派警力進行處置。對危及公共安全、人身或者財產安全的緊急案(事)件,應當在派警處置的同時,立即向分管負責人報告,並向業務主管部門通報。 第十六條對接報的符合本規則第十四條規定范圍中的重大案(事)件,應當根據警情的性質、事態規模、緊急程度,及時報告分管負責人,並按照工作預案和分管負責人的指示,迅速派警處置。 第十七條對接報的規模較小、影響不大的一般性群體性事件,應當迅速將情況通報業務主管部門,同時酌情派警維持現場秩序,協助有關部門進行疏導勸阻,防止事態擴大。 第十八條對接報的規模較大、行為方式激烈的群體性事件,應當立即報告分管負責人,並按照工作預案和分管負責人的指示,派警趕赴現場,控制事態,協助有關部門做好緩解、化解矛盾的工作,盡快平息事態。 第十九條對接報的自然災害事故,應當根據災害的種類、程度派警處置,同時報告分管負責人。 第二十條對接報的管轄暫不明確的地區發生的案(事)件,應當先指定處警人員進行先期處置,必要時再移交屬地公安機關有關部門進行處理。 第二十一條對謊報警情或者撥打騷擾電話的,應當根據有關法律法規予以查處。 第二十二條110處警工作實行「一級處警」和「就近處警」、「分類處警」相結合的處警原則;特大城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採取適當的處警機制。 第二十三條處警民警應當按規定著裝,警容嚴整,攜帶必要的警械、通訊工具等處警裝備;專職處警民警應當掌握基本的救人、救災及醫療救護技能。 第二十四條處警民警到達現場後,應當根據有關規定對警情妥善處置。處警結束後,應當及時將處警情況向110報警服務台反饋,並做好處警記錄。處警結果需要製作法律文書的,按有關規定辦理。 第二十五條對正在發生的案(事)件,最先到達現場的處警民警不足以制止或者控制局面的,應當立即將案(事)件情況報告110報警服務台。110報警服務台應當按照工作預案,迅速調集、指揮有關警種、部門趕赴現場增援或者進行布控查緝。 第二十六條對接報的跨區域的重大案件,需要進行布控查緝的,110報警服務台在指揮本地警力處置的同時,可視情將情況報告上級公安機關或者通報有關地區公安機關。 有關地區公安機關在接到上級公安機關指令或者案發地公安機關的通報後,應當迅速按照工作預案,落實有關查緝措施,提供必要的協助,並隨時與案發地公安機關或者本地公安機關110報警服務台保持聯系。 第二十七條對涉及外籍人員的警情,處警人員除按規定進行處置外,應當及時報告110報警服務台,由110報警服務台及時通知當地公安機關外國人管理部門派人協助開展處置工作。 第二十八條處警民警使用武器、警械時,應當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條例》等有關規定。 第四章受理求助 第二十九條110報警服務台受理求助的范圍: (一)發生溺水、墜樓、自殺等狀況,需要公安機關緊急救助的; (二)老人、兒童以及智障人員、精神疾病患者等人員走失,需要公安機關在一定范圍內幫助查找的; (三)公眾遇到危難,處於孤立無援狀況,需要立即救助的; (四)涉及水、電、氣、熱等公共設施出現險情,威脅公共安全、人身或者財產安全和工作、學習、生活秩序,需要公安機關先期緊急處置的; (五)需要公安機關處理的其他緊急求助事項。 第三十條公安機關應當積極參加政府統一領導的城市應急處置工作,並配合有關部門充分履行職責,為社會提供服務。 第三十一條對於公安機關職責范圍以外的可能危及公共安全、人身或者財產安全的緊急求助,110報警服務台應當派警進行先期處置,同時通報相關部門或者單位派員到現場處置。在相關部門或者單位進行處置時,公安機關處警人員可以予以必要的協助。 第三十二條對於公安機關職責范圍以外的非緊急求助,110報警服務台接警工作人員應當告知求助人向所求助事項的主管部門或者單位求助,並視情予以必要的解釋。 第三十三條承擔城市應急處置主叫號碼任務的110報警服務台接警工作人員,應當及時將公安機關職責范圍以外的報警求助電話轉到相關單位處置。 第五章受理投訴 第三十四條110報警服務台受理投訴的范圍: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正在發生的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公安機關督察條例》等法律、法規和人民警察各項紀律規定,違法行使職權,不履行法定職責,不遵守各項執法、服務、組織、管理制度和職業道德的各種行為。 第三十五條公安機關警務督察部門也可設立110接訴台,直接負責接受和處理投訴。 第三十六條110報警服務台受理投訴應當如實登記,秉公查處,及時反饋。 第三十七條110報警服務台在受理投訴時,應當向投訴人問明被投訴對象的基本情況、投訴的具體內容和投訴人姓名、工作單位或者家庭住址、聯系方式等主要情況。 第三十八條110報警服務台對投訴內容及投訴人情況應當嚴格保密,嚴禁將投訴情況泄露給被投訴對象或者其他人員。 第三十九條110報警服務台對投訴應當視情採取相應措施,進行處理。 (一)對正在發生的公安機關和民警在依法履行職責、行使職權、遵紀守法等方面存在問題的投訴,應當指令就近警力先期處置,同時通知警務督察部門進行現場調查和處理。 (二)對既往發生的公安機關和民警在依法履行職責、行使職權、遵紀守法等方面存在問題的投訴,應當告知投訴人向公安機關紀檢、監察、信訪、法制或者其他有管轄權的部門投訴,同時視具體情況移交本級紀檢、監察、信訪、法制或者其他有管轄權的部門進行調查處理。對110報警服務台移交的投訴,有關部門應當及時查處。 (三)對已通過其他渠道進行投訴或者信訪問題,交由原受理部門處理。 (四)外地公安機關的民警或者其他無隸屬關系的公安機關的民警在當地被投訴的,應當指令就近警力先期處置,再移送被投訴人的所屬單位處理。 (五)對公安機關職責范圍以外的投訴,可以告知投訴人向有關職能部門進行投訴,並作出必要的解釋。 第四十條具體承辦投訴的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迅速開展調查工作,及時做出處理,並在受理投訴的3日內將查處情況告知投訴人,同時抄送110報警服務台備查;如3日內未能辦結的,應當及時告知投訴人辦理情況。投訴人姓名、工作單位或者家庭住址、聯系方式不實,致使無法告知的除外。 第四十一條110報警服務台及具體承辦投訴的有關部門應當嚴格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客觀公正地進行調查處理,防止利用投訴對民警進行誣告陷害。 第四十二條對已辦結的投訴,應當做到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定性准確,程序合法,處理適當,並立卷備查。對上級公安機關交辦的投訴,應當及時上報查處結果。 第四十三條上級公安機關應當對下級公安機關上報的對投訴的處理情況進行審查。如發現在事實認定、辦理程序、處理結果等方面存在錯誤的,應當限期予以糾正。 第六章警務保障 第四十四條公安機關應當加強對110報警服務工作人員的宗旨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努力做到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優良、執法公正。 第四十五條公安機關應當對110報警服務台接處警工作正常運轉所需編制及人員、裝備、經費給予必要的保障。 第四十六條110報警服務台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制定本級公安機關各類緊急突發案(事)件和群體性事件的處置工作預案,並報上級公安機關備案。 第四十七條公安機關應當組織有關警種、部門開展處置各種案(事)件的預案演習,增強各警種之間的協調配合能力,提高公安機關快速反應能力和整體協同作戰能力。 第四十八條110報警服務台工作人員必須具備較強的政治、業務素質,身體健康,熟悉公安工作基本法律法規和公安業務常識,有較強的分析判斷、綜合歸納和指揮協調能力,熟悉處警區域自然情況和警力分布情況,熟悉各類案(事)件的處置工作預案,能夠熟練操作110報警服務台相關設備。 第四十九條公安機關應當加強110報警服務台工作人員的政治、法律學習和業務技能培訓,經常開展崗位練兵和業務考核,提高接處警民警的政治素質、業務素質和服務水平。 第五十條110報警服務台工作人員屬於在編民警的,應當在公安機關內部定期輪崗。 第五十一條110報警服務台應當裝備接警、錄音系統,有線、無線指揮調動系統,公安地理信息系統(電子地圖),相應的信息查詢終端和必要的辦公設備、交通工具,並配備專業技術人員,保證設備處於良好運行狀態。 第五十二條110處警單位應當按照規定配備交通、通訊工具、槍支、警械、防彈背心及繩索、急救包等警用裝備和救援器材。110專用警車應當統一噴塗標志,並配備必要的急救設備。 第七章獎勵與處罰 第五十三條110報警服務台、處警單位和接處警民警在工作中表現突出,有顯著成績的,根據有關規定按程序予以獎勵。 第五十四條110接處警民警違反本規則情節輕微的,應當給予批評教育;造成工作重大失誤或者產生嚴重後果的,應當依照有關規定給予行政處分;觸犯法律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第八章附則 第五十五條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廳、局可以結合實際,制定本規則實施細則,並報公安部備案。 第五十六條本規則由公安部負責解釋。
F. 簡述什麼是公共安全
公共安全是指多數人的生命、健康和公私財產的安全。破壞公共安全的行為是指故意或過失危害不特定多數人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財產安全的行為。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發展,隨著人流、物流、資金流的大規模暴漲,社會治安動態化的特徵日益突出,人民群眾對110報警服務工作的期望值也越來越高。在110報警服務實踐中,一些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譬如報警電話號碼過多不便記憶、三台分設容易重復浪費、各自接警難以發揮整體效能等等,直接影響和制約了110報警服務工作的進一步發展。為此,公安部提出,從2004年起,用三年時間,將全國市、縣級公安機關110、119、122「三台合一」,以110為龍頭,建立一個集中統一、快速高效的應急指揮系統,實現統一指揮、快速反應。
建立集中統一、快速高效的應急處置機制,是現代警務發展的必然要求。現代警務機制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建立一個動態社會環境下有效控制違法犯罪的打控架構,做到以動制動,以快制快。而要實現這一點,就必須堅持集中統一指揮,決不能政出多門,令出多頭,分散指揮。
建立集中統一、快速高效的應急處置機制,符合我國的國情。110、119、122三台分設,容易造成重復投入、重復建設,客觀上易導致人、財、物的浪費,使得本來就捉襟見肘的公安經費矛盾更加突出,這顯然不符合當前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要求。實施「三台合一」,有效整合各方面資源,集中力量建設110,不失為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上乘之策。
建立集中統一、快速高效的應急處置機制,是當前有效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客觀需要。突發公共事件主要是指那些突然發生,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傷亡、重大財產損失和重大社會影響,危及公共安全的事件,包括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由於突發性使然,突發公共事件往往很難做到事前有效預防,這就要求必須做好事後應急處置,以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降低突發公共事件給公眾生命財產帶來的嚴重損失。
作為政府應急機制建設中的重要一環,110在與有關職能部門開展聯動,協調處理一些突發公共事件特別是緊急求助事務方面做了大量實踐,積累了不少經驗,也為建立應急機制奠定了一定的基礎。目前,國內不少大中城市正在謀劃以110為依託,構建城市應急指揮處置機構。實行「三台合一」,完善應急聯動體系,對於政府建立健全應急機制,更好地協調有關部門開展聯動,無疑具有重大的推動和促進作用。對於公眾來說,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起碼,當人們今後遇到火災、交通事故的時候,再也不用為打119、122還是110費心思了,這一點也凸現了對公眾的人文關懷。
G. 警察在處理報警的流程是什麼
根據《110接處警工作規則》,警察在處理報警的流程如下
第十五條 110報警服務台接到報警後,根據警情調派警力進行處置。對危及公共安全、人身或者財產安全的緊急案(事)件,應當在派警處置的同時,立即向分管負責人報告,並向業務主管部門通報。
第十六條 對接報的符合本規則第十四條規定范圍中的重大案(事)件,應當根據警情的性質、事態規模、緊急程度,及時報告分管負責人,並按照工作預案和分管負責人的指示,迅速派警處置。
第十七條 對接報的規模較小、影響不大的一般性群體性事件,應當迅速將情況通報業務主管部門,同時酌情派警維持現場秩序,協助有關部門進行疏導勸阻,防止事態擴大。
第十八條 對接報的規模較大、行為方式激烈的群體性事件,應當立即報告分管負責人,並按照工作預案和分管負責人的指示,派警趕赴現場,控制事態,協助有關部門做好緩解、化解矛盾的工作,盡快平息事態。
第十九條 對接報的自然災害事故,應當根據災害的種類、程度派警處置,同時報告分管負責人。
第二十條 對接報的管轄暫不明確的地區發生的案(事)件,應當先指定處警人員進行先期處置,必要時再移交屬地公安機關有關部門進行處理。
(7)公共安全報警服務擴展閱讀:
根據《110接處警工作規則》
第十四條 110報警服務台受理報警的范圍:
(一)刑事案件;
(二)治安案(事)件;
(三)危及人身、財產安全或者社會治安秩序的群體性事件;
(四)自然災害、治安災害事故;
(五)其他需要公安機關處置的與違法犯罪有關的報警。
H. 打110報警流程
110報警:
1、一定要在就近的地方,抓緊時間報警,越快越好。任何有電話的單位、個人及公用電話都應為報警人提供方便。
2、報警時要按民警的提示講清報警求助的基本情況;現場的原始狀態如何;有無採取措施;犯罪分子或可疑人員的人數、特點、攜帶物品和逃跑方向等。打110還要提供報警人的所在位置、姓名和聯系方式。
3、無特殊情況,報警後應在報警地等候,並與民警和110及時取得聯系。有案發現場的,要注意保護,不要隨意翻動。除了營救傷員,不要讓任何人進入。
注意:12歲及以下的未成年人,其監護人應教育孩子勿亂撥打110、119、120等類似電話戲弄服務人員以此取樂。
(8)公共安全報警服務擴展閱讀:
報警時要實事求是,不能誇大事實四類情況:
1、發生溺水、墜樓、自殺等情況,需要公安機關緊急救助的。
2、老人、孩子以及智障人員、精神病患者走失,需要公安機關在一定范圍內查找的。
3、公眾遇到危難,處於孤立無援狀況,需要立即救助的。
4、涉及水、電、氣、熱等公共設施出現險情,威脅公共安全、人身或財產安全和工作、學習、生活秩序,需要公安機關先期緊急處置的。
I. 公共安全是指什麼
精華答案妨害公共安全行為,是指違反治安管理有關法律、法規,故意或者過失地實施了可能妨害不特定多數人的人身及公私財產安全的行為。其特徵是: 1. 妨害的對象是公共安全。既不特定多數人的生命、健康或公私財產安全; 2. 妨害公共安全的行為情節較輕、未造成嚴重後果,尚構不成犯罪; 3. 主觀上即可以由故意構成,也可以由過失構成。行為主體即可以是普通公民,也可以是國家工作人員。 違反妨害公共安全-安管理行為包括: (一) 非法攜帶、 存放槍支、彈葯或者有其他違反槍支管理規定行為,尚不夠刑事處罰的; (二)違反爆炸、劇毒、易燃、放射性等危險物品管理規定,生產、儲存、運輸、使用危險物品,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 (三)非法製造、販賣、攜帶匕首、三棱刀、彈簧刀或者其他管制刀具的; (四)經營旅館、飯店、影劇院、娛樂場、運動場、展覽館或者其他供群眾聚集的場所,違反安全規定,經公安機關通知不加改正的; (五)組織群眾集會或者文化、娛樂、體育、展覽、展銷等群眾性活動,不採取相應的安全措施,經公安機關通知不加改正的; (六)違反渡船、渡口安全規定,經公安機關通知不加改正的; (七)不聽勸阻搶登渡船,造成渡船超載或者強迫渡船駕駛員違反安全規定,冒險航行,尚不夠刑事處罰的; (八)在鐵路、公路、水域航道、堤壩上,挖掘坑穴,放置障礙物,損毀、移動指示標志,可能影響交通運輸安全,尚不夠刑事處罰的。 (九)設置、使用民用射擊場,不符合安全規定的; (十)未經批准、安裝、使用電網的,或者安裝、使用電網不符合安全規定,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