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馬鞍山採石一中首任校長叫什麼
1945年春天,南京中央大學附屬中學教師曹冉功與家居採石鎮的內弟魯亞鶴經過一番精心籌劃,用日寇遺留下來的木材,在翠螺山南麓楊公祠的地基上蓋了十四間麥秸草房,並借用彭公祠、李公祠、楊公祠三公祠的房舍,創立了安徽省當塗縣私立採石中學(簡稱採石中學)。學校成立董事會,魯亞鶴任董事長兼校長,下設校務主任和教務主任負責處理行政和教學的日常事務。教師有十來人,主要聘請南京教育界有一定名望並具有較高教學水平的教師任教,使用中央大學實驗中學教材。該年9月4日學校開學,從初一到高三,為完全中學,共7個班,有學生180多人。設有公民、國文、小代數、范氏大代數、三S平面幾何、立體幾何、解析幾何、三角、物理、化學、植物、動物、生理衛生、英語、歷史、地理、美術、體育等課程。
日寇投降,抗戰勝利。1945年12月,國民政府派鄧吳明以皖南行署專員身份對採石中學進行接管。設在蕪湖縣的湖南同鄉會認為日寇投降後,復興工作應以教育為第一要義,並於1946年元月召開理鑒聯席會議,決定繼續在採石三公祠創辦一所中學,以一千多畝祠田和其他收入為辦學基金;會上選聘了校董,成立了校董會,以鄧吳明為董事長,李培雲任副董事長,魯亞鶴等為董事;推舉李君素女士為校長。由李校長建議經會議討論通過,校名定為「安徽省當塗縣私立剛直中學」。意為「培養學生有剛毅正直的品德,熱愛祖國有作為的新青年」。學校以「剛毅正直」為校訓;鄧吳明作詞,江某某作曲寫了剛直中學校歌,其詞如下:揚子江上,採石磯頭,屹立著剛直中學,這里滋生親愛精誠,且做且學。
學校設教務處、訓育處、總務處,管理日常教學、思想、生活工作。學生成立學生會。1948年是剛直中學全盛時期,從初一到高三共8個班,有300多學生,學生來源除本縣外,還有相當部分來自湖南、蕪湖、南京、上海等地。
學校籃球隊「鷹隊」經常赴南京、蕪湖、合肥比賽,甚至和當時的國家隊也賽過球,球技名震寧蕪,久盛不衰。
剛直中學時期,中共地下黨員馮介然、趙寅明在校活動。當時南京《大剛報》記者陸平經常來校逗留,躲避國民黨特務的跟蹤。
1948年12月至1949年10月,諶漢初、馬維玲、謝錦疇先後任校長、代理校長,主持學校工作。
解放前夕,國民黨政府為了阻止解放軍渡江南下,沿江布防,在採石太白樓、觀音閣、廣濟寺等處駐軍,嚴重干擾了學校的教學。1948年底,學校遷往南京中山東路逸仙橋附近一棟樓房內繼續辦學。採石解放後,學校於1949年4月從南京遷回原址。
1949年10月至1950年3月,彭建文任校長。
解放後,校長柯育甫和周介仁同志認為「剛直」兩字是前清官僚彭玉麟的謚號,不宜用於校名,因學校傍依長江,提議改名為「大江中學」,並於 1951年元月學校易名為「皖南當塗縣私立大江中學」。撤銷董事會和訓育處。柯育甫為校長,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為推進辦學的民主化,增設校務委員會,由學校各方面代表組成,大事由校務委員會討論決定。1949年10月,解放後的第一屆學生會成立;11月學校成立了團支部,王傳舜為支部書記;成立首屆工會。大江中學時期學生驟減,初高中6個班,學生人數最少時僅有80多人,最多時也只有140多人。1951年9月,高中停辦,僅有3個初中班。這段時期,學校確立保衛祖國和建設祖國為學生的學習目的,以為工農兵服務的觀點教育學生,以擁護工人階級領導為思想教育的主要內容,並根據人民政府的指示,把時政教育作為學校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內容,各班成立讀報小組,每天下午半小時讀報,定期進行時事測驗。
1951年9月,大江中學的高中各班並入當塗中學,學校易名為皖南區當塗縣私立大江初級中學。由地方主管學校行政部門任命周介仁同志為校長。1952年有4個初中班,150名學生。地區團組織派徐瑞麟任學校專職團干。由於私立學校經費十分拮據,教學質量下降,多次報告要求改為公辦。1953年11月,經安徽省人民政府蕪湖專區專員公署發文通知學校改為公辦,學校易名為安徽省當塗縣第二初級中學。從此,學校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學校改為公辦後,屬蕪湖專區專員公署教育行政部門管轄。顧非任校長。1954年成立團總支,徐瑞麟同志任第一任團總支書記,協助黨支部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學校有了初步發展,相繼蓋了六棟平房,增加了教室,改善了辦公和住宿條件;建立了物理、化學實驗室和動植物標本室。1955年有學生480多人,7個班,教職員工38人。
這其間,學校以受教育者在德、智、體、美、勞幾個方面都得到發展作為學校教育方針。要求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基本科學知識,掌握一定生產技能,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新一代。學校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祖國前途教育和加強自覺紀律教育;教導處、共青團、少先隊、班級通過班會、周會、報告會、故事會、座談會等形式對「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重理輕文」、「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讀初中就是為了上高中進大學」等思想展開批判。1953年下半年,根據全國中學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對學生加強愛祖國、愛勞動教育,校長和上級團組織向學生作了「熱愛祖國、熱愛勞動」的報告,組織學生學習方誌敏烈士的《可愛的中國》、吳運鐸《把一切獻給黨》等文章,學習了毛主席的兒子上勞動大學,徐建春、呂根澤中學畢業後回鄉務農等事跡。利用課余時間,開墾荒地種向日葵,進行公益勞動,給植物園、花圃澆水、除草,修理課桌板凳,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
1954年上半年,學校組織師生學習過渡時期總路線,學習憲法,組織師生參加抗議美帝國主義武裝干涉台灣的活動。該年夏,長江發生罕見的洪水,給學校帶來嚴重困難。下半年,學校開展抗洪救災教育和遵守《學生守則》教育。全校師生員工發揚艱苦奮斗精神,戰勝了災荒,克服了困難,堅持了教學。
1955年,學校組織師生參加農業合作化活動,組織教職員工學習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這一時期,為提高教學質量,學校組織教師積極改革教學方法,倡導直觀教學法,教師人人動手自製教具,共製作教具204件。自然學科教研組自製的動物標本被選送到合肥參加安徽省教育展覽。組織教師積極開展持久的聽課活動,教師一般每周聽1節課,教研組長聽2節課,分管教學的領導聽3節課。通過聽課、看教學筆記、查學生作業和試卷,開學生座談會等方法對教師的教學活動進行扎實、全面檢查。這一階段,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成績都有明顯提高。1955年畢業生116人,各科平均成績80分以上的有38人,佔32.8%,70分到80到的有52人,佔44.8%。1956年初三學生不僅全部畢業而且都考取高中。
1956年6月尤建國任校長。同年10月,馬鞍山建市。1957年三月學校易名為馬鞍山市第二初級中學。因無第一而「第二」不妥,7月份始定名為安徽省馬鞍山市第一中學。
1964年5月16日,郭沫若同志游覽採石公園,時任校長吳廉生請其為學校題校名,現有「安徽省馬鞍山第一中學」校牌字體即郭沫若手跡。
2. 求人物出處白色頭發,金色眼睛有耳墜,黑色口罩。
鳴弧 出自有游戲《刀劍亂舞》
3. 安徽省哪個城市污染最大
省環保部門公布省轄市空氣質量狀況,蚌埠市空氣污染指數竟達448,為重度污染。此外,阜陽、淮南、滁州、馬鞍山、六安、淮北、宿州、亳州等8市空氣質量也為輕度污染。 6月以來,蚌埠、宿州等市市民已經連續多日體驗「霧都」景觀,屢禁不止的秸稈焚燒加上天氣條件,被認為是「霧都」的締造者。
空氣污染指數448
昨天,蚌埠市環保局公布:該市空氣污染指數達448,重度污染,為當天全省之最。
蚌埠市民恨透了大霧,紛紛打電話向12369環保熱線投訴。據媒體報道,僅6月8日、9日兩天就有300多個投訴電話。 「霧鎖珠城」引起蚌埠市政府的關注。 10日下午,蚌埠市政府召開緊急會議,要求各鄉鎮必須嚴看死守,保證不發生事故。
秸稈焚燒引起火災
昨日上午,蚌埠市秸稈禁燒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兵分幾路檢查,在該市多個區縣發現了焚燒秸稈的情況。其中,一個檢查組在固鎮縣並沒有發現焚燒秸稈情況,讓人覺得吊詭的是,就在檢查組走後,衛星拍到了該縣有3個焚燒秸稈火點,這一情況公布在國家環保部昨日下午發布的《6月11日衛星遙感監測秸稈焚燒信息列表》中。
當地媒體援引蚌埠市環保局提供的材料稱,6月4日上午,龍子湖區高鐵沿線長淮衛鎮、李樓鄉出現大面積焚燒秸稈現象,給高鐵安全運行造成隱患;6月8日21時許,淮上區吳小街鎮吳小街村因焚燒秸稈引發火災,燃燒面積約1.2平方公里。
無風無雨也是「幫凶」
據悉,2011年,蚌埠市被國家衛星遙感拍攝到的火點共151個,「去年同期是140多個,今年到現在一共26個。 」蚌埠市環保局環境監察支隊副支隊長郜宗智說,到目前為止,蚌埠這一數字在全省排名第6。
今年焚燒秸稈情況好轉,為何空氣污染反而加劇?蚌埠市氣象台台長馬玲說,這與天氣條件不無關系。大氣層結構比較穩定,影響煙霧擴散。 「沒有大風或降水,影響煙霧水平方向擴散。當前蚌埠處於低氣壓區,也影響煙霧垂直擴散。 」馬玲說,從衛星雲圖來看,未來兩天蚌埠天氣條件沒有太大變化,如果秸稈焚燒情況沒有改善,只能繼續呼吸臟空氣。 (馬飛)
【淮南】
罕見一場雨居然呈黑色
「在戶外站一會,身上就落一層灰。 」日前,淮南市區出現令人驚訝的現象:天上下起了黑色的雨!淮南市環境保護監測站數據顯示,6月10日淮南空氣污染指數171,為輕度污染。從6月9日至11日,淮南市空氣質量都屬輕度污染。 (歐陽徐中)
【滁州】
難得一場雨洗出小清新
6月10日,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霧「悶」在滁州市區上空。好在昨天凌晨,滁州市區下了一場小雨,將黃黃的天色「洗」了回來。環保部最新公布的秸稈焚燒遙感監測結果顯示,6月10日至11日,滁州全境沒有發現秸稈焚燒火點。市民們希望這難得的「小清新」天氣能一直保持下去。(歐陽徐中)
【亳州】
前天污染指數竟達到500
根據省環保監測部門公布的數據,6月10日,亳州市空氣污染指數達到驚人的500。
亳州市對秸稈焚燒提出最嚴厲的要求。特別是對鐵路、高速公路、國道、省道兩側1公里區域,油庫、糧庫、村莊、學校等周圍1公里區域。重點區域發現明火點嚴厲處罰,直至給予鄉鎮主要負責人黨紀政紀處分。(吳尚)
【六安】
天色灰濛蒙不過還能忍
從昨天早晨開始,六安市上空一直灰濛蒙的,很多機動車行駛中打開了防霧燈,有時能聞到淡淡的秸稈焚燒的氣味。記者昨日從六安市環境監測站獲悉,該市昨天空氣污染指數104,屬輕度污染,主要污染物為可吸入顆粒物PM10。(方榮剛)
【阜陽】
「阜陽的天空是我的愛,茫茫的大霧最近最陰霾,什麼樣的大霧是最呀最自在,什麼樣的秸稈才是最開懷!天上的太陽躲起來,人們的鼻子呀捂起來。熱辣辣的火焰是一切的所在,一路邊走邊罵才是最自在。你們要點就要點的最痛快,那是我已經習慣的無奈。讓我躲進屋子不出來,痛苦地唱著最炫的秸稈風,讓雨捲走所有的塵埃。是我心中最『也熊』的無奈,怎麼就沒讓你禁下來。永遠的唱著最炫的秸稈風,是阜陽天空最大的陰霾……」
阜陽市被秸稈焚燒的陰霾籠罩,一位網友惡搞了這首《最炫秸稈風》MV,引來一片共鳴。一名網友將QQ簽名改成「快被燒麥秸的煙熏死了」。戴上美國進口普衛欣天貓密合性好的
另悉,6月5日,太和縣城關鎮祥和行政村村委會黨支部副書記、村委會主任韓學軍,在秸稈禁燒工作中遭遇車禍,不幸身亡
4. 楊樹枝中折斷後有五角星是怎麽回事<請教>
朱德與五角星的不解之緣(李守力)
作者: 李守力 | 2006年08月06日14時36分
朱德與五角星的不解之緣(李守力)
四川儀隴縣城東36公里,便是蒼松掩映、翠柏成蔭的馬鞍鎮琳琅山了。山的西面,是朱德誕生地李家灣,東面是朱德成長地大灣。今天,朱德同志故居原樣地保持了當年的原貌。瓦頂的正房和黃麥秸覆蓋的兩側耳房,在北川潮紅的泥土上構成了一代國威軍魂的襁褓之家,其外形幾與韶山「毛澤東同志故居」相似。
屋的右側,是一個直徑約2米的大石磨,石磨的前方,一株莫辯年輪的杏樹年年吐綻芳香。屋後秀木蔽日,綠竹婆娑,屋前是一方川北農家常用的栽荷、養魚、淘豬菜的小水塘。故居的屋後側,便是馬鞍山,雙峰突兀,在中間形成「U」型的鞍狀。
從塘邊起始,在青草的淡香中,延伸向屋正前方百十米處的朱德老業四方田邊,青少年時代的朱德就在這里生活。朱德誕辰110周年前夕,1996年中央電視台電視劇部前往四川拍攝大型電視專題片《朱德》,當攝像師在千米高空將攝影鏡頭對准琳琅山時,發現這座孕育共和國元帥的山麓,其山形是一個美麗的五角星形狀。朱德同志最早接受文化、科學知識啟蒙教育和進步思想教育的學堂———葯鋪埡小學,恰恰就居於五星的正中。
朱德小時候曾釣魚、游泳的琳琅湖狀如中國地圖,朱德小時候挖的琳琅井大旱年代不斷流,留給後人頗多回味。。朱德故里有一山被群眾稱為將軍山(也稱轎頂山),該山外形如一身戎裝的將軍的上半身,又像古時將軍乘坐的轎子的上半部分,更令人稱奇的是將軍山上的樹木都朝著朱德祖墳所在地的方向傾斜生長,令人稱奇。馬鞍山形如馬鞍,是為朱德元帥征戰沙場備好馬鞍的暗示?關刀山一樹雄冠,歷經百年長青,卻在朱德逝世的1976年枯萎而死,原因無從得知。有關專家稱:這些奇景無從解釋原因。
站在朱德和他的養父母的故居前,解說員說:圍繞這所故居的山勢很好。當年朱德的先祖朱世耀帶著家眷從廣東移居廣安後,其五子朱文先曾有一夢,夢見仙人指示他應另尋一個有靈氣的地方居住。朱文先按術士的指引來到琳琅山。按術士的說法,此山前有五馬騰飛的五座似馬鞍的山,後有方正如印的印台山,左有形如旗幟飄揚的插旗山,右有八人抬轎的轎頂山,還有鳳凰展翅的關刀山,以及龍鳳呈祥的太平山。朱文先定居琳琅山後,又有術士指示他:「懷抱五角星,須待連環時」。於是朱家子孫便圍繞琳琅山居住,生息繁衍。
在朱德的故里,關於五星的巧合很多,一說琳琅山山脈即呈五角星狀;二說從故居到紀念館要經過的大灣堰水面,也呈五角星狀;三說朱德在山西武鄉縣八路軍總部栽植的一棵白楊樹樹枝斷面也呈五角星狀。五星,我們的軍旗軍微國旗國微都以為標記,這也許是一種巧合吧。
在山西武鄉縣王家峪,朱德曾經居住過的四合院落已經改成了八路軍總部舊址紀念館。王家峪是一條狹長的山谷,山谷中有溪流從村中流過,溪流旁邊,是公路,南行數百米,越過小橋,有一株粗大的楊樹,楊樹東北角有一座八角亭,亭中立有一塊「朱德總司令手植楊樹紀念碑」。村裡人說,這是一棵「紅星楊」。據說,當時種樹時,朱總司令從上衣兜里掏出一枚紅五星輕輕地放進坑底,然後在上面種上一棵楊樹苗。幾年後,樹長大了,人們發現枝乾折斷後截面總是呈五角星狀。這或許能說明當時朱德在當地人民心中的地位,碑亭上的碑文寫明了朱德在此地的日期:「1938年春,八路軍總司令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轉戰武鄉,1939年9月進駐王家峪村。」
走到其他楊樹下,揀幾根干枝,折了幾次,斷面沒有規則,更沒有五星。 當地其它的楊樹都沒有五星。「紅星楊 」和其他楊樹是不是樹種不同?這棵樹苗又是從哪裡來的?」解放後,當年給朱老總刨樹坑的警衛員回過武鄉,說:「同樹種,就是從附近找來的。」
是呀,當年戰事頻繁,日軍多次偷襲這里,朱總司令既沒可能、也沒有必要從外地找一棵特殊的樹苗來。這樹長得粗壯、色澤深沉一些,可能與樹齡有關,也可能與小河邊濕潤一些有關。問當地人:
「這樹為啥叫『紅星楊』?」
因為樹桿里有許許多多的五角星。」
「為什麼會有五角星?」「
因為是朱總司令親手種下的。」
5. 安徽省哪個城市污染最大
昨日,省環保部門公布省轄市空氣質量狀況,蚌埠市空氣污染指數竟達448,為重度污染。此外,阜陽、淮南、滁州、馬鞍山、六安、淮北、宿州、亳州等8市空氣質量也為輕度污染。 6月以來,蚌埠、宿州等市市民已經連續多日體驗「霧都」景觀,屢禁不止的秸稈焚燒加上天氣條件,被認為是「霧都」的締造者。
空氣污染指數448
昨天,蚌埠市環保局公布:該市空氣污染指數達448,重度污染,為當天全省之最。
蚌埠市民恨透了大霧,紛紛打電話向12369環保熱線投訴。據媒體報道,僅6月8日、9日兩天就有300多個投訴電話。 「霧鎖珠城」引起蚌埠市政府的關注。 10日下午,蚌埠市政府召開緊急會議,要求各鄉鎮必須嚴看死守,保證不發生事故。
秸稈焚燒引起火災
昨日上午,蚌埠市秸稈禁燒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兵分幾路檢查,在該市多個區縣發現了焚燒秸稈的情況。其中,一個檢查組在固鎮縣並沒有發現焚燒秸稈情況,讓人覺得吊詭的是,就在檢查組走後,衛星拍到了該縣有3個焚燒秸稈火點,這一情況公布在國家環保部昨日下午發布的《6月11日衛星遙感監測秸稈焚燒信息列表》中。
當地媒體援引蚌埠市環保局提供的材料稱,6月4日上午,龍子湖區高鐵沿線長淮衛鎮、李樓鄉出現大面積焚燒秸稈現象,給高鐵安全運行造成隱患;6月8日21時許,淮上區吳小街鎮吳小街村因焚燒秸稈引發火災,燃燒面積約1.2平方公里。
無風無雨也是「幫凶」
據悉,2011年,蚌埠市被國家衛星遙感拍攝到的火點共151個,「去年同期是140多個,今年到現在一共26個。 」蚌埠市環保局環境監察支隊副支隊長郜宗智說,到目前為止,蚌埠這一數字在全省排名第6。
今年焚燒秸稈情況好轉,為何空氣污染反而加劇?蚌埠市氣象台台長馬玲說,這與天氣條件不無關系。大氣層結構比較穩定,影響煙霧擴散。 「沒有大風或降水,影響煙霧水平方向擴散。當前蚌埠處於低氣壓區,也影響煙霧垂直擴散。 」馬玲說,從衛星雲圖來看,未來兩天蚌埠天氣條件沒有太大變化,如果秸稈焚燒情況沒有改善,只能繼續呼吸臟空氣。 (馬飛)
【淮南】
罕見一場雨居然呈黑色
「在戶外站一會,身上就落一層灰。 」日前,淮南市區出現令人驚訝的現象:天上下起了黑色的雨!淮南市環境保護監測站數據顯示,6月10日淮南空氣污染指數171,為輕度污染。從6月9日至11日,淮南市空氣質量都屬輕度污染。 (歐陽徐中)
【滁州】
難得一場雨洗出小清新
6月10日,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霧「悶」在滁州市區上空。好在昨天凌晨,滁州市區下了一場小雨,將黃黃的天色「洗」了回來。環保部最新公布的秸稈焚燒遙感監測結果顯示,6月10日至11日,滁州全境沒有發現秸稈焚燒火點。市民們希望這難得的「小清新」天氣能一直保持下去。(歐陽徐中)
【亳州】
前天污染指數竟達到500
根據省環保監測部門公布的數據,6月10日,亳州市空氣污染指數達到驚人的500。
亳州市對秸稈焚燒提出最嚴厲的要求。特別是對鐵路、高速公路、國道、省道兩側1公里區域,油庫、糧庫、村莊、學校等周圍1公里區域。重點區域發現明火點嚴厲處罰,直至給予鄉鎮主要負責人黨紀政紀處分。(吳尚)
【六安】
天色灰濛蒙不過還能忍
從昨天早晨開始,六安市上空一直灰濛蒙的,很多機動車行駛中打開了防霧燈,有時能聞到淡淡的秸稈焚燒的氣味。記者昨日從六安市環境監測站獲悉,該市昨天空氣污染指數104,屬輕度污染,主要污染物為可吸入顆粒物PM10。(方榮剛)
【阜陽】
「阜陽的天空是我的愛,茫茫的大霧最近最陰霾,什麼樣的大霧是最呀最自在,什麼樣的秸稈才是最開懷!天上的太陽躲起來,人們的鼻子呀捂起來。熱辣辣的火焰是一切的所在,一路邊走邊罵才是最自在。你們要點就要點的最痛快,那是我已經習慣的無奈。讓我躲進屋子不出來,痛苦地唱著最炫的秸稈風,讓雨捲走所有的塵埃。是我心中最『也熊』的無奈,怎麼就沒讓你禁下來。永遠的唱著最炫的秸稈風,是阜陽天空最大的陰霾……」
阜陽市被秸稈焚燒的陰霾籠罩,一位網友惡搞了這首《最炫秸稈風》MV,引來一片共鳴。一名網友將QQ簽名改成「快被燒麥秸的煙熏死了」。戴上美國進口普衛欣天貓密合性好的
另悉,6月5日,太和縣城關鎮祥和行政村村委會黨支部副書記、村委會主任韓學軍,在秸稈禁燒工作中遭遇車禍,不幸身亡
6. 馬鞍山市第一中學的校史沿革
1945年春天,南京中央大學附屬中學教師曹冉功與家居採石鎮的內弟魯亞鶴經過一番精心籌劃,用日寇遺留下來的木材,在翠螺山南麓楊公祠的地基上蓋了十四間麥秸草房,並借用彭公祠、李公祠、楊公祠三公祠的房舍,創立了安徽省當塗縣私立採石中學(簡稱採石中學)。學校成立董事會,魯亞鶴任董事長兼校長,下設校務主任和教務主任負責處理行政和教學的日常事務。教師有十來人,主要聘請南京教育界有一定名望並具有較高教學水平的教師任教,使用中央大學實驗中學教材。該年9月4日學校開學,從初一到高三,為完全中學,共7個班,有學生180多人。設有公民、國文、小代數、范氏大代數、三S平面幾何、立體幾何、解析幾何、三角、物理、化學、植物、動物、生理衛生、英語、歷史、地理、美術、體育等課程。
1948年12月至1949年10月,諶漢初、馬維玲、謝錦疇先後任校長、代理校長,主持學校工作。
解放前夕,國民黨政府為了阻止解放軍渡江南下,沿江布防,在採石太白樓、觀音閣、廣濟寺等處駐軍,嚴重干擾了學校的教學。1948年底,學校遷往南京中山東路逸仙橋附近一棟樓房內繼續辦學。採石解放後,學校於1949年4月從南京遷回原址。
1949年10月至1950年3月,彭建文任校長。
解放後,校長柯育甫和周介仁同志認為「剛直」兩字是前清官僚彭玉麟的謚號,不宜用於校名,因學校傍依長江,提議改名為「大江中學」,並於 1951年元月學校易名為「皖南當塗縣私立大江中學」。撤銷董事會和訓育處。柯育甫為校長,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為推進辦學的民主化,增設校務委員會,由學校各方面代表組成,大事由校務委員會討論決定。
1949年10月,解放後的第一屆學生會成立;11月學校成立了團支部,王傳舜為支部書記;成立首屆工會。大江中學時期學生驟減,初高中6個班,學生人數最少時僅有80多人,最多時也只有140多人。
1951年9月,高中停辦,僅有3個初中班。這段時期,學校確立保衛祖國和建設祖國為學生的學習目的,以為工農兵服務的觀點教育學生,以擁護工人階級領導為思想教育的主要內容,並根據人民政府的指示,把時政教育作為學校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內容,各班成立讀報小組,每天下午半小時讀報,定期進行時事測驗。
7. 宜賓520全城無鴨梨什麼意思
北京特產北京鴨梨、京白梨、白雞、燒鴨、油雞、果脯、北京蜂王精、北京秋梨膏、茯苓夾餅、北京酥糖、六必居醬菜、北京織毯、北京雕漆、景泰藍、北京玉器、內畫壺、北京葡萄酒、北京白鳳龍、安宮牛黃丸、虎骨酒、京綉、桃補花、涮羊肉、北京酸菜、密雲金絲小棗、少峰山玫瑰花、門頭溝大核桃、懷柔板栗、北京烤鴨、桂花陳酒、內畫壺、大磨盤柿、北京面人、爆肚馮的爆肚、小腸陳的鹵煮火燒、天興居的炒肝、錦馨的豆汁/焦圈、白魁老號的白水羊頭、不老泉的冰糖葫蘆/蒸餃、全聚德的烤鴨、東來順的涮羊肉、天福號的醬肉、護國寺小吃、牛街齋月、白魁老號、華天小吃。
[編輯本段]天津特產五加脾酒、天津小站稻、泥人張彩塑、衛青蘿卜、盤山蓋柿、金絲小棗、天津風箏、楊柳青年畫、天津地毯、天津酸棗 、鴨梨、寶坻紅皮大蒜、天津磚刻、王朝半干白葡萄酒、青麻葉大白菜、中國對蝦、津味嘎巴菜、紅鍾醬油、天津衛韭、黃皮蔥頭、楊村糕乾、玫瑰腸、十八街麻花、狗不理包子、貓不聞餃子、大橋道糕點、正興德茶葉、果仁張、蹦豆張、石頭門檻的素包子、楊村糕乾、武清豆腐絲、小寶栗子、小李燒雞、津酒、風箏魏、煎餅餜子。
[編輯本段]上海特產上海水蜜桃、進京乳腐、楓涇丁蹄、上海梨膏糖、鳳尾魚罐頭、上海浦東雞、銀魚、上海木雕、嘉定竹、上海麵塑、上海牙雕、上海絨綉、上海絲綢、嘉定黃草編、松江鱸魚、城隍廟梨膏糖、崇明水仙花、上海漆器、上海玉雕、上海硯刻、上海集雲閣篆刻、上海曹素功墨、上海崩瓜、豬血扁、城隍廟五香豆、嘉定白蒜 香、粳稻、香芋、蘆筍、浦東雞、上海高橋松餅、上海潛泉印泥、金澤狀元糕、「五芳齋」糕團 、上海絹花、鳳尾魚、葉榭軟糕、上海龍蝦片、上海全蛋薩其馬、崇明白山羊、崇明醬包瓜、龍鳳酸梅湯。
[編輯本段]重慶特產江津米花糖、廣柑 長壽沙田柚、夏橙 南川方竹筍、杜仲 合川桃片、生絲、石柱黃連、秀山桐油、永川豆豉、奉節臍橙、涪陵榨菜、榮昌摺扇、工藝陶、武隆羊角豆乾、銅梁龍燈、九龍坡白市驛板鴨、沙坪壩磁器、口陳麻花、南岸泉水雞、萬盛茶葉、綦江農民版畫、大足龍水刀、忠縣豆腐乳、墊江角雕、竹手杖 城
口石雞、巫山的廟參、香腸臘肉、重慶怪味胡豆、重慶友友泡椒鳳爪、江津米花糖、瓷器口麻花、板鴨。武隆土坎豬腰棗、涪陵油醪糟、豐都麻辣雞塊、涪陵老麻抄手、涪陵榨菜牛肉醬、芙蓉江野生魚、南川方竹筍、豐都豆腐乳、火鍋湯鍋底料
[編輯本段]黑龍江特產長白山野山參、貂皮、鹿茸、虎骨、熊膽、紫莓(黑豆果)、樹莓(懸勾子、元蘑、草蘑、榛蘑、樺樹蘑、珊瑚狀猴頭蘑、玉皇蘑(歷代皇家貢品)、三棵珍、沙棗、北五味子、野櫻桃、龍膽草、都柿、黑木耳、薇菜、蕨菜、黑加倫、松籽、山葡萄、刺玫果、山梨、山楂、山核桃、獼猴桃、小黃花菜、山花菜、鏵尖子菜 黃瓜香、靈芝、人參、鹿茸、裘皮製品、麥秸畫、牛角畫、金玉石雕、木製工藝品、魚子醬、紅松果仁、榛子、油豆角、響水大米、榛蘑、風干香腸、鱘鰉魚、鯿花(魚)、 鰲花(魚)、三花魚、大馬哈魚、刺五加參、齊齊哈爾乳製品、哈爾濱太陽島啤酒、五大連池礦泉水、赫哲族風味殺生魚、鄂倫春族風味手把肉、烤肉串。
鹿茸片
補充:
[編輯本段]吉林特產長白山野山參、貂皮、梅花鹿茸、毛腿沙雞、飛龍、椴樹蜜、紅松籽、關防風、北細辛、黃苓、關黃柏、熊膽、平貝母、桔梗、天麻、猴頭蘑、黑木耳 刺老芽、北芪、刺五加、暴馬子丁香、野生靈芝、榛蘑、關木通、人參、雲芝、北五味子、甘草、草蓯蓉、淫羊藿、小玫瑰膠囊、朝鮮族辣白菜、軟棗獼猴桃、山葡萄、高山越桔(藍莓)、吉林柳編、高山紅景天、高山小玫瑰、山核桃、長白工坊藍莓果汁。 長白山野山參[1] [編輯本段]遼寧特產遼寧蘋果、遼西秋白梨、榛子、山楂、遼陽香水梨、北鎮鴨梨、大連黃桃、孤山香梅、香蕉李、軟棗、猻猴桃、板栗、對蝦、海參、海帶、文蛤、鮑魚、扇貝、貽貝、大連灣魁蚶、香螺、梭子蟹、紫海膽、蛤蜊島沙峴、裙帶菜、大骨雞、昌圖豁鵝、水貂、紫貂、柞蠶、柞蠶絲綢、關外米仁、酸棗仁、什錦小菜、塔城精製陳醋、煙草、天女木蘭、丹東杜鵑、五味子、人參、鹿茸、細辛、面條魚、河蟹、黃蜆子、生蚝、板栗 撫順琥珀工藝品、撫順煤精雕刻、鞍山的岫岩玉、沈陽羽毛畫、錦州瑪瑙雕刻、大連貝雕畫、遼硯、絹花;鞍山南果梨。 [編輯本段]內蒙古特產內蒙古地毯、駝毛、山羊皮、灰鼠皮、猞猁皮、鹿茸、肉蓯蓉、黨參、枸杞、黃芪、黑木耳、發菜、鹿胎、麝香、熊膽、水獺、旱獺皮、駝形蒙古組合刀、蒙古族銀器、黃河美鯉、中華麥飯石、巴林彩石、犴鼻、熊掌、鹿尾、馬寶、呼和浩特純低粗毛線、包頭和阿拉善左旗地毯、阿拉善駝絨、多 內蒙古地毯倫馬鞍、蒙古靴、海拉爾、滿洲里旱獺、呼倫貝爾盟猞猁、大興安嶺地區灰鼠、熄林郭勒草原口蘑、河套蜜瓜、風味佳餚烤全羊、烤羊腿、風干牛肉乾、風味名食奶皮子、奶豆腐、馬奶酒、昭君酒。 [編輯本段]河北特產承德:山楂、水晶餅、絲糕、吉祥菜、沙棘、坎上酸膜、核桃、黃花菜、獼猴桃、棒子。 其他:趙州雪花梨、興隆紅果、滄州金絲小棗、宣化葡萄、京東板栗、涉縣核桃、口蘑、祁州葯材、沙北血杞、邯鄲叢台大麴、長城干白葡萄酒、白洋淀松花蛋、回民扒雞、滄州冬菜、河北對蝦、唐山陶瓷、定瓷、永佳木雕、曲陽石雕、易水硯、秦皇島貝雕畫、山海關人造琥珀、涿縣金絲掛毯、白洋淀葦編織品、饒陽鞭炮、保定「三五菜刀」。 衡水:衡水老白乾,內畫鼻煙壺,衡水「宮廷金魚」,候店毛筆,武強年畫、冀州辣椒,大營皮草,深州蜜桃。 保定:鐵球(即健身球)、面醬、春不老(一種醬菜)、望都辣椒等。 唐山:唐山驢皮影、唐山麻糖、遷西板栗等。 [編輯本段]甘肅特產發菜、薇菜、蕨菜、康縣木耳、蘭州百合、黃花菜、甘谷辣椒、蘭州香桃、臨澤紅棗、河西沙棗、沙棘、隴南獼猴桃、隴南甜柿、天水花牛蘋果、冬果梨、軟兒梨、蘭州白蘭瓜、苦水玫瑰、紫花苜蓿、芨芨草、黃芪、岷縣當歸、沙漠肉蓯蓉、鎖陽、甘草、祖師麻、灘羊和灘二毛裘皮、隴南春和金徽大麴、張掖南酒、冰州曲酒、紅川特曲、臨夏黃酒、酒泉夜光杯、敦煌羅布麻、天水雕漆、蘭州刻葫蘆、洮硯、蘭州水煙 [編輯本段]新疆特產烏魯木齊特產玉雕、羊毛衫、新疆地毯、吐魯番葡萄、吐魯番的棉花、吐魯番哈密瓜 玉雕元明粉、硫化鹼、麻黃素、咯喇比嗪、FA旱地龍、藍色花崗岩板材、哈密王啤酒、哈密大棗、皮牙子(洋蔥)、白皮大蒜、哈密大麥、庫爾勒香梨、庫爾勒長絨棉、番茄醬、焉耆馬、且倩玉、羅布麻、甘草、蘆葦、啤酒花、庫車的白杏、阿克蘇的薄皮核桃、金冠蘋果和酥梨、無花果、石榴、伽師瓜、巴旦木、蟠桃、塔什庫爾干大尾羊、和田玉、和田地毯、和臼絲綢、伊犁中葯材、伊犁特曲、伊犁「天馬」、 新疆細毛羊、勒泰大尾羊。 [編輯本段]青海特產西寧毛(藏系羊毛)、羊絨及長毛絨、粗純毛線 、肉奶製品乳酪、甜奶粉、皮張、(黑紫羔皮,氂牛皮,旱獺皮)、青海湖無鱗湟魚、海東南名果長把梨、冬果梨、酥木梨、甜梨、玉樹麝香、果洛、玉樹冬蟲夏草、風味名食有西寧涮羊肉、馬雜碎、果洛牛肉乾、湟源陳醋、湟源銀器、藏刀、雪蓮花、青貝母、秦艽、西寧大黃、冬蟲夏草、柴達木枸杞、西寧地毯、鹿茸、蕨麻、青海菜花蜜、青海白磨菇、昆侖彩石 [編輯本段]陝西特產西安:扎染、西安木偶、西安刺綉、西安剪紙、仿秦俑、仿唐三彩、戲人泥哨、拓片、臨潼石榴、黃桂稠酒、彩畫泥偶、藍田玉石、攀記臘汁肉、壁畫摩木。 府谷:紅棗、海紅果、野味杏仁、麻鎮驢肉碗托兒、鈣力達飲品。 延安:紅棗、杏仁、延安剪紙、蘋果、核桃。 韓城:紅把苕帚、韓城花椒、韓城南糖。 寶雞:臊子面:臊子面屬岐山風味名吃,以其做工精細,用料講究,色香味形俱佳而久負盛名。臊子面從做工烹調到色香味形眼觀口感可以用「煎、稀、汪、薄、筋、光、酸、辣、香」九 西安木偶個字概括。該小吃始於西周早期,相傳是周文王的母親,為招待周文王的親朋和左鄰右舍所做的一種麵食,距今已三千多年歷史。 岐山掛面:選用優質小麥特粉,經過揉條,搓條,上棍等十道工序精製而成。面條白細,耐煮味香,攜存,食用方便。在清光緒時期是向皇室進貢的地方名產之一。一九三一年曾參加過美國舊金山舉行的『萬國博覽會』。在陝西,歧山掛面已形成十多個比較集中的加工基地。 臘驢肉:屬鳳翔特產的臘驢肉。創制於清咸、同年間。臘制工藝是:先將退役老驢宰殺,去蹄,選其四腿和筋肉,淋凈血水,懸掛晾曬浮水,干後切塊入缸內,分層加入硝鹽,上壓巨石,月尋取出,白天掛於陽光下晾曬夜間擠壓,排除水分再用松木水加五香調料煮熟,拎出後再浸入驢油及原汁湯內之火加熱,僅燙提浸多次,到一定程度拎出。冷卻後肉塊表面可出現霜狀結晶。其切片顏色鮮紅,呈半透明狀,質細膩,酥而有筋,五香噴鼻,餘味回長。若選驢鞭做原料,配用上等調料臘制就成為譽滿關中的「錢肉」。 西鳳酒:西鳳酒是我國「八大名酒」之一,,唯以鳳翔城西柳鎮所生產的酒為最佳,聲譽最高。在唐朝西鳳酒就以「甘泉佳釀,清冽醇馥」被列入珍品而聞名於世。是我國和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種之一。 鳳縣大紅袍:鳳縣是重要的花椒產區之一,該地花椒栽培歷史悠久,品質優良,特別是鳳縣所產的大紅袍花椒更是全國聞名,堪稱花椒之極品,被人們譽為「鳳椒」,這其中也包含人們的喜愛之意。鳳縣「大紅袍」花椒以色澤鮮紅、粒大、肉厚、形具「雙耳」、麻味悠久、清香濃郁,被稱作「鳳椒」(《辭海》中記述),素有香飄十里之美譽,被稱為「花椒之王」。花椒有暖胃除風、消除解脹、化痰止咳、破血通經止痛之葯效,殺蟲、除菌、消痛止癢之功能椐光緒十八年(1893年)《鳳縣志》記載:「金紅花椒肉厚有雙耳,殊勝他地」,這句話道出了鳳縣花椒的形態及風味獨一無二的特徵。1993年原陝西省科委開展的全國花椒品種品質調查結果表明,鳳縣大紅袍即「鳳椒」各項指標名列全國之首。 陝西鍋盔饃:鍋盔饃是關中獨特的風味小吃。製作時先把面發酵好,擀成一個大蒲團形狀,放在鍋里先用大火上色,後用溫火慢慢烤。烤熟後端出來,象一個大鍋蓋子,又厚又圓人吃時用手一塊一塊的掰。 其他:天麻、杜仲麝香、牛手參、厚朴、牛黃、沙苑子、銀耳、華縣大接杏、秦冠蘋果、火晶柿子、洋縣香米、洋縣黑米、紫陽毛洋茶、韓州鍋盔、牛肉乾、潼關醬筍、太白酒、秦州大麴酒、榆林柳編、張良廟拐杖、嵐振藤編。 [編輯本段]寧夏特產寧夏五寶:紅寶枸杞、黃寶甘草、藍寶賀蘭硯、白寶二毛皮、黑寶發菜(摟發菜嚴重破壞生態,國家已禁采禁售)、丁香肘子、香酥雞。 其他:沙棘、「大青」葡萄、寧夏山杏、西瓜、蠶豆、馬蓮、枸杞葉茶、青銅峽柳編、賀蘭硯、固原雞寧夏特產 特產產地:賀蘭山,中寧,中衛的紅色枸杞,同心,鹽池,中寧,靈武的黃色甘草,賀蘭山蘭色石硯,平羅,賀蘭,中衛白色灘羊皮,同心,金積黑色發菜;「五朵金花」:各地所產向日葵,紅花,黃花菜,玫瑰,啤酒花等;中寧貢棗,石嘴山,平羅,惠農,陶樂紅瓜子,固原銀耳,蕨菜,寧北平原灌區蓮藕,凍兔肉,黃河鯉魚,中衛鴿子肉,寧夏驢皮膠(阿膠);石嘴山民族瓷器;風味名食銀川清真奶油糕點,牛羊肉酥,手抓羊肉,清蒸羊羔肉,馬三白水雞等。 [編輯本段]河南特產南陽:伏牛山珍、唐河五香牛肉、南陽黃酒、淅川桑葉茶、淅川五香全蠍、丹江風干魚、新野三國臊子、桐柏豆筋、社旗三粉、賒店李家綠豆面、內鄉寶天曼山珍營養粉、西峽養生百菌湯、西峽獼猴桃、仲景香菇醬、六味地黃酒、方城木瓜酒。南陽獨玉、烙畫、南陽三寶、黃石硯。 洛陽:杜康酒、洛陽牡丹、洛陽宮燈、洛陽唐三彩,洛綉、梅花玉、洛陽櫻桃、孟津梨、黃河鯉魚、洛陽牡丹餅,洛陽老八件,洛陽牡丹糕。 開封:大京棗、馬豫興桶子雞、長春軒五香兔肉、蘭考葡萄、百子壽桃、朱仙鎮木版年畫、汴綉、汴綢、花生糕、宮瓷仿製品、套四寶。 安陽:天花粉、雙頭黃酒、內黃大棗、安陽「三熏」、安陽玉雕、安陽狗皮膏葯、道口燒雞、道口錫器、彰德陳醋、糖油板栗。 商丘:永城棗干、水城辣椒、民權白葡萄酒、張弓酒、南瓜豆沙糕、景家麻花。其他:許昌燒煙、信陽毛尖、孟津梨、靈寶蘋果、貴妃杏、廣武石榴、鹿邑草帽、盤硯、鈞瓷、汝陽劉毛筆、水晶石、汴綉、沙南芝麻與小磨麻油、四大杯葯、職膠、金銀花、黃河鯉魚。 [編輯本段]山東特產曲阜:孔府家酒、尼山硯、聖府蠟燭、聖府糕點、聖府名酒、大果旦杏、紀庄大青梨、扶興和毛筆、姚村涼席、楷雕、碑帖。 濟南:玉記扒雞、羽毛畫、蘆筍、油旋、明月香稻、麵塑、魯綉、「福」字牌阿膠。 其他:煙台蘋果、煙台大櫻桃、蘋明梨、肥城桃、樂陵金絲小棗、大澤山葡萄、泰安板栗、曹州牡丹、平陰玫瑰花、萊州月季、淄博美術陶瓷、博山內畫瓶、濰縣楊家埠木板年畫、山東抽紗刺綉品、煙台草制工藝品、海參、鮑魚、德州扒雞、高密蜜棗、煙台鍾表,抽紗,刺綉,淄博陶瓷,料器,濰坊鑲銀製品,風箏,年畫,青州銀瓜,青州蜜桃,青島貝雕,膠東草柳製品;著名果品萊陽梨,煙台蘋果,肥城桃,即墨葡萄,樂陵小棗,德州西瓜;嶗山啤酒花,平陰玫瑰,菏澤牡丹;農特產煙台對蝦, 孔府家酒壽光雞,萊蕪豬;名葯東阿驢皮膏; 名酒青島啤酒、味美思、煙台紅葡萄酒、至寶三鞭酒、青島白葡萄酒、煙台果酒,白蘭地,三鞭酒,白葡萄酒,嶗山礦泉水,蘭陵美酒,即墨老酒;名吃德州扒雞,濟南糖酥煎餅,青島高粱飴,濟寧醬花生米,龍口粉絲 山東風味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代表黃河流域風味,以鹹食為主,善用特製清湯,以奶湯烹調,醇厚不膩。名菜有奶湯魚翅,雞脯,濟南烤鴨,烤大蝦 [編輯本段]山西特產汾陽杏花村汾酒,竹葉青酒,祁縣六曲香酒,長治潞酒,清徐香醋,陵州玉泉陳醋;稷山,運城,臨汾,芮城,太谷等地棗子,原平梨,清徐葡萄,永濟青柿;大同黃花,沁州黃米,平順花椒,永治黨參;手工業名產並州(太原)刀剪,大同藝術陶瓷,陽泉鐵鍋;山西風味菜餚名點並州火鍋,清真全羊大菜,平遙牛肉,頭腦(以羊肉,山葯,藕根,黃芪等多種補品製成),山西刀削麵,太谷餅,黃米油糕,保德碗托:保德羊雜碎(由羊頭肉,羊內臟等製成) [編輯本段]安徽特產宿州:蕭縣葡萄 蕭縣石榴 蕭縣水晶梨 蕭縣羊肉湯 蕭縣麵皮 蕭縣麻辣燙 皇藏峪蘑菇雞 碭山酥梨 靈璧奇石 符離集燒雞 蚌埠:小龍蝦 懷遠石榴 五河螃蟹 固鎮花生 白老五炒貨 福淋酸奶 和平酸奶 歙縣:歙硯、徽墨。壽縣:八公山豆腐、郝圩酥梨、香草、銀魚、大救駕(糕點)。 毫州:萬壽綢、古井貢酒、白芍、阿膠養血膏、毫菊、剪紙、渦陽干扣面、高爐家酒、高爐特曲 、口子酒。 合肥:四大名點、 淮南豆腐、 蘇山毛峰、 祁門紅茶、 太平猴魁、 碭山酥梨、 黃水獼猴桃、 來安花紅、 黟縣香榧、 黃山:石耳、竹蓀 大別山木耳、 巢湖銀魚、杏花村酒、口子酒、符離集燒雞、顧橋陳醋、無為板鴨(無為熏鴨)、徽州磚雕、阜陽剪紙、青陽摺扇、龍舒貢席、 蕪湖:剪刀、傻子瓜子、蕪湖鐵畫 池州白麻紙、 宣州板栗、 天柱劍毫、 九華山黃石溪毛峰、桐城小蘭花茶、蕭縣葡萄、三潭枇杷。 馬鞍山:採石磯茶干 安慶:唐家畈大米、霸王鞭黑芝麻、宿松香芽茶葉、柳溪玉葉茶葉、馬陵瓜子、涼亭雪棗、長鋪條子 [編輯本段]湖北特產武漢:武昌魚、熱乾麵、洪山菜苔、鴨脖子、周黑鴨、豆皮、湯包、青山麻烘糕、 武昌魚湯包、瓦罐雞湯等。 宜昌:柑橘、五峰茶。 江陵:九黃餅、千張肉、無鉛松花蛋、五香豆豉、仿古漆器、金漆盆盤、荊段、荊州雪茄、酥黃蕉、散燴八寶飯。 襄樊:天麻、大頭菜、半夏、板鴨、金黃蜜棗、根雕傢具、隆中茶、蜈蚣。其他:薏仁米、蓮子、黃石、九資何茯苓、湖北貝母、薴麻、黃麻、仙人掌茶、宜紅茶、玉露茶、青磚茶、黑木耳、銀耳、香菌、孝感麻糖、沙湖鹽蛋、白六邊酒、桂花糕、荊州酸甜獨蒜蒜、柑橘、核桃。 黃石 :黃石港餅、萬字果、中國勁酒、白鴨牌松花皮蛋、珍珠果米酒、靈溪豆豉、金柯辣椒(冬令品)、爽口小蘿卜(冬令品) 黃岡:武穴酥糖、黃州東坡餅、浠水九孔藕粉、羅田板栗、英山雲霧茶、蘄春家方酒、黃梅魚面
8. 宋文化的宋代書法
宋代書法,承唐繼晉,上技五代,開創了一代新風。宋太宗時留意書法翰墨,購摹古先帝王名賢墨跡,命王著刻工為十卷,以棗木鏤刻之,是為《涼化秘閣法帖》。有了帖,便打破了現書必真跡的限制,同時打破了前人法度,專門注重意趣,強調主觀表現,從而開辟了新的道路。
綜觀宋代書法,尚意之風為其鮮明的時代特徵。宋書不是簡單否定唐人,也不是簡單回歸晉人,禪宗「心即是佛」「心即是法」,影響了宋人的書法觀念,而詩人、詞人的加入,又給書法注入了抒情意味。在強調意趣的前提下,宋代書法家重視自身的修養,胸次高,讀書多,見識廣,詩詞、音樂方面的功力也為前人所不及。 在宋代,佛教在民間開始傳播,逐漸世俗化,日常生活中的表現有:
1.吃湯圓的習慣起於宋代,當時的湯圓稱「浮圓子」,亦稱「湯圓子」、「 乳糖圓子」、「湯丸」、「湯團」,生意人則美其名日:「元寶」。宋元元初時,湯圓已成為元宵節的應節食品,所以人們又稱它為「元宵」。
2.普通老百姓中興起了一股食素的風氣,李之彥《東谷所見》曰:世人以茹素為齋戒,豈知聖賢之所謂齋者,齊也,齊其心之所不齊;所謂戒者,戒其非心妄念也。為了適應這種風氣,汴京、臨安等地都有專門經營素食的素食店、素分茶,其烹制的食品有寺院齋食,凡麩筍乳蕈飲食,充齋素筵會之備。此外,更有專賣素點心從食店。同時,民間吃葷遭受報應的傳說也隨之流行。如光孝宮道人章道隆,生平喜食鱔魚,經托夢而不悟,後為軍人以煮鱔湯灌口而死.
3.與食素之俗相關的還有開葷習俗。王琳《野客叢書》卷二二《解菜》載:今人久茹素,而其親若鄰設酒餚之具,以相暖熱,名曰開葷,於理合曰開素。此風已見六朝。觀東昏侯喪潘妃之女,閹豎共營餚羞,雲為天解菜。正其義也。
4.宋代是我國風箏的發展階段。原因:一是宋代城市文化經濟的繁榮和民間手工業的興起,二是宋代提倡傳統的節日風俗,這就為風箏的發展和進入節日的娛樂活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據《東京夢華錄》載,在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開封)「每日交五更,諸寺院行者,打鐵牌子或木魚循門報曉……諸趨朝入市之人,聞此而起,用太平車或驢馬馱之,從城外守門入城貨賣,至天明不絕。」現存的北宋畫家張擇端所畫《清明上河圖》也充分反映了當時東京療梁清明時節繁榮熱鬧的景象。
5.宋代,除夕送禮在民間已成風俗。那時稱「饋歲」、「別歲」。除夕這天,鄰里鄉親相互饋贈少量米面,表示新的祝賀,相互邀請飲酒,辭舊迎新。展示了中國人珍惜年華、重人情的淳厚質朴的風俗。
6.古代一個非常有名的,現在已失傳的節日——寒食節.宋代之後,寒食掃墓之俗移到清明之中。踏青春遊、盪鞦韆等俗也只在清明時舉行。清明節便由一個單純的農業節氣上升為重要的大節日了,寒食節的影響也就消失了。 宋代踏青之風盛行,著名畫家張擇端的風俗畫《清明上河圖》,就極其生動地描繪了宋代清明時節京都人民踏青遠足的熱鬧情景。 宋朝的清明節,除了街市上所賣的稠餳、麥糕、乳酪、乳餅等現成的食品之外,人家也自製一種燕子形的麵食,稱為「棗錮飛燕」,據說是從前用來祭拜介子推的祭品。
7.南宋時,當時臨安(今杭州)有每逢冬至這一天吃餛飩的風俗。宋朝人周密說,臨安人在冬至吃餛飩是為了祭祀祖先。只是到了南宋,我國才開始盛行冬至食餛飩祭祖的風俗。 ===================================================================================== 正式的傳統節日只有以下幾個
除夕
農歷 12月30(或12月29) 春節 農歷1月1日 元宵節 農歷正月15 清明節 公歷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 農歷春分之後15日 端午節 農歷5月5日 七夕節 農歷7月7日 中秋節 農歷8月15 冬至節 公歷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
為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豐富的民族傳統節日是中國文化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每一個節日都有它的歷史淵源、美妙傳說、獨特情趣和深廣的群眾基礎。它們反映了民族的傳統習慣、道德風尚和宗教觀念,寄託著整個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來一代代歲月長途中歡樂的盛會。 我國主要的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冬至、臘八等等。
春節是我國最盛大、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俗稱「過年」。按照我國農歷,正月初一是「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是一年的開始。傳統的慶祝活動則從除夕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每到除夕,家家戶戶闔家歡聚,一起吃年夜飯,稱「團年」。其間談笑風生,其樂融融。然後一起守歲,敘舊話新,互相祝賀鼓勵。當新年來臨時,爆竹煙花將節日的喜慶氣氛推向高潮。我國北方地區在此時有吃餃子的習俗,取「更歲交子」之意。而南方有吃年糕的習慣,象徵生活步步高。守歲達旦,喜貼春聯,敲鑼打鼓,張燈結綵,送舊迎新的活動熱鬧非凡。另外,各地還有互相登門拜年,舞獅子,耍龍燈,演社火,逛花市,賞燈會等習俗。
農歷正月十五夜,是我國民間傳統的元宵節,又稱上元節,燈節。正月十五鬧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 元宵節賞燈的習俗始於漢朝。隋唐時發展成盛大的燈市。到宋元時期,京都燈市常常綿延數十里。燈會的時間,漢朝只限於正月十五一夜,唐玄宗延長到三夜,到明朝規定從正月初八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七。唐朝燈會中出現了雜耍技藝,宋代開始有燈謎。明朝有增加了戲曲表演。燈市所用的彩燈,也演繹出 「橘燈 」、 「絹燈 」、 「五彩羊皮燈 」、 「無骨麥秸燈」、「走馬燈」、「孔明燈」等等。始於南宋的燈謎,生動活潑,饒有風趣。經過歷代發展創造,至今仍在使用的謎格有粉底格、鞦韆格、卷簾格、白頭格、徐妃格、求鳳格等一百餘種,大多有限定的格式和奇巧的要求,巧立名目,妙意橫生
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始於宋朝。意在祝福全家團圓和睦,在新的一年中康樂幸福。元宵分實心和帶餡兩種。有香辣甜酸咸五味。可以煮、炒、油炸或蒸制。桂花酒釀元宵、以肉餡、豆沙、芝麻、桂花、果仁製成的五味元宵以及用蔥、芥、蒜、韭、姜製成的象徵勤勞、長久、向上的五辛元宵都各有特色。
清明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清明的前一天稱寒食節。兩節恰逢陽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紅柳綠,一派欣欣向榮的氣象。寒食節的設立是為了紀念春秋時代晉朝「士甘焚死不公侯」的介子推。清明寒食期間,民間有禁火寒食、祭祖掃墓、踏青郊遊等習俗。另外還有盪鞦韆、放風箏、拔河、斗雞、戴柳、鬥草、打球等傳統活動。使清明成為一個富有詩意的節日。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但今天端午節的眾多活動都與紀念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屈原有關。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舉行龍舟大賽,都與悼念屈原有關。同時,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清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
由無數恆星組成的銀河象一條天河橫亘夜空,人們說,它把多情的牛郎和織女隔開了,只有每年七月初七,天下的喜鵲搭成一座鵲橋,他們才能相見。這個美好的傳說始於漢朝,經過千餘年的代代相傳,深入人心。這一天,民間有向織女乞巧的習俗。一般是比賽穿針引線,看誰更心靈手巧。因此,七夕又叫乞巧節或女兒節。每到七夕將至,牽牛和織女二星都竟夜經天,直至太陽升起才隱退。因而又被喻為人間離別的夫妻相會。這一夜還有觀天河祈禱五穀豐收的習俗,有些地方還舉辦「青苗會」。
農歷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間,因此稱中秋節。中秋之夜,除了賞月、祭月、吃月餅,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乾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此夜,人們仰望如玉如盤的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農歷九月初九的重陽佳節活動極為豐富,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重陽節又是「老人節」,老人們在這一天或賞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鍛煉體魄,給桑榆晚景增添了無限樂趣。
冬至在我國古代是一個很隆重的節日。至今我國台灣還保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以示不忘更本,祝福闔家團圓。北方地區冬至有宰羊,吃餃子的習俗,南方的傳統食品有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等等。 臘八節是佛教的節日。這一天是釋迦牟尼成佛的日子,又稱「成道節」。這一天最重要的活動是吃臘八粥。最早的臘八粥只是在米粥中加入紅小豆,後來演變的極為復雜考究,主料有白米、黃米、江米、小米、菱角米等數十種,添加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松仁、葡萄乾、桂圓肉、百合、蓮子等,通宵熬煮,香飄十里。除臘八粥外,還有臘八面、臘八蒜等風味食品。它們即可滋補身體,又是喜慶豐收的一種形式,拉開了春節的序幕。 造船術起源久遠。在原始社會,人類已懂得「刳木為舟,剡木為楫」。千百年來,它始終是各個時代、各個國家以及各個民族經濟和技術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尺。當時中外商人所乘海船多為「宋朝製造」
中國造船歷史悠久,遠在兩千年前的漢代,中國古代造船就達到了第一個高峰期,而且曾遠航至南洋。發展到一千年前的宋代,我國古代造船業在技術與製造量上又登上一個新的高峰,造船工藝有了巨大進步,出現了很多造船業中心,反映了當時經濟的巨大增長和科學技術的重大突破。特別是海船的質量已達到領先於世界的高水平,為推動當時的經濟發展和商品貿易產生了積極的作用。
南宋時的大海船可載重幾萬石(一石約合現在的110斤,2萬石就達千噸級以上),深闊各幾十丈。周去非《嶺外代答》說,渡南海航行的海船,舵長數丈,一船載幾百人,積一年糧食,還能在船上養豬和釀酒。這種巨型的海舶在當時世界上是罕見的。而且南宋時出現的具有優良水密艙結構的商船,即使從現代船舶的設計理論角度來評價,它的性能及工藝水平都是無可挑剔的。
正由於宋代造船業的發展和航海技術領先於世界,所以中外商人所乘用的海船很多是「宋朝製造」。「中國船」運載量大、穩定性強、安全可靠、航速也很快,阿拉伯人、波斯人等都願乘坐中國大海舶。而在唐朝時中外商人僧侶還多乘外國「蕃舶」。
宋代海外貿易與造船業互進互榮。宋代海外貿易興盛,遠遠超過前代。宋在廣州、杭州、明州設市舶司,合稱「三司」,類似近代的海關。當時海外貿易是國家收入的很大一部分。由於宋代農業、手工業的迅速發展導致剩餘產品增多,進入流通領域,有一部分投入國內市場,另一部分拓展到海外市場獲取利潤。造船業的發達,促使遠洋航行技術不斷進步,正為同國外的商品貿易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從而促進了宋代商品經濟的活躍和城市的繁榮。
宋代每年打造各式船隻多達數千艘 。北宋建都開封,每年需要大量漕船載運東南的糧食等貨物。所以宋代在很多地方設立了造船場,特別是東南沿海的廣州、泉州、明州、溫州以及杭州等地都形成了製造海船的重要基地,不但有官方的造船場,也有很多民間的造船場。宋太宗至道末(997),各州歲造船三千三百三十七隻。
官營作坊打造戰船、漕船等,民營作坊打造商船、遊船。兩浙的明(今浙江寧波)、溫、台(今浙江臨海)、婺(今浙江金華)等州,江西的虔(今江西贛州)、吉州(今江西吉安),荊湖的潭(今湖南長沙)、鼎(今湖南常德)等州,陝西的鳳翔府斜谷(今陝西眉縣西南)等地,都已成為造船業的中心。福建沿海四個州軍都生產海船,海船質量居全國首位。長江兩岸交通要沖還設有專門修船的場所。
官營船場的產品有綱船(漕運船)、座船(官員客船)、戰船、馬船(運兵船)等類,供官府自用。北宋以綱船為主,到了南宋,運河漕運額銳減,綱船產量隨之下降,同時因江防海防的任務突出,戰船的產量與質量都有提高。宋朝官營船場分布很廣,北宋真宗末年綱船年產量為2916艘,其中江西路虔州(後改名贛州)、吉州計1130艘,比例最大。
宋代對各地造船數量也有規定。如宋哲宗元佑五年(公元1090年)就曾規定溫州、明州等地每年定額建造船舶600艘。因此各地造船數量很多。南宋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福建安撫使張浚曾上書宋高宗說已在福州造了千艘大海舶,准備航海至山東以從側翼攻擊金兵。
宋代先進造船技術獨步世界
為了修理船隻,宋代在金明池(開封西郊)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船塢,並創造運用了滑道下水的方法。
宋代舟船的製造不但數量多,而且質量高,比以前具有更多特色:船體更巍峨高大,結構更堅固合理,行船工具更趨完善,裝修更為華美,特別是開始使用指南針進行導航,開辟了航海史的新時期。宋代舟船船頭小,尖底呈V字形,便於破浪前進;身扁寬,體高大,吃水深,受到橫向狂風襲擊仍很穩定;同時,結構堅固,船體有密封隔艙,加強了安全性。底板和舷側板分別採用兩重或三重大板結構,船上多檣多帆,便於使用多面風。大船上又都設有小船,遇到緊急情況可以救生、搶險。每隻船上都有大小兩個錨。行船中也有探水設備。這些極適合於遠洋航行。
宋代造船業從設計到施工,已積累了較豐富的經驗,有了一套科學化的工作程序。能把載重多少作為設計指標,沒有相當純熟的工藝水平,顯然是辦不到的。當時設計船舶主要以載重多少石為准,再依據行江航海等實際需要,計算長度、寬度等等數據,畫成「船樣」(圖紙)。並且估算用料若干,人工若干,共計造價若干,以便官府支撥錢糧。如船舶造得好,宋廷往往向別處船場頒發「船樣」,命令仿造。載重量大的用料多而大,載重量小的用料少而小,久而久之,「大料」和「小料」就成了載重量大小的代名詞。
宋代所造一般的海舶叫「客舟」,「長十餘丈,深三丈,闊二丈五尺,可載二千斛粟」,「每舟篙師水手可六十人」。內部有獨特的水密艙構造。客舟分三個艙:前一艙底作為爐灶與安放水櫃之用。中艙分為四室。後艙高一丈余,四壁有窗戶。「上施欄楯〔shǔn吮〕(即欄桿),采繪華煥而用簾幕增飾,使者官屬各以階序分居之。上有竹篷,平日積疊,遇雨則鋪蓋周密。」(《宣和奉使高麗圖經》)宋代海船設置了隔離艙,使用了稱為「轉軸」的桅桿,從而增強了戰勝逆風惡浪的能力。在動力方面,除帆和槳外,南北朝時期陳代發明的踏車得到了推廣和提高。
宋代千噸「神舟」巨輪令高麗人「傾國聳觀」
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造大船極其不易。北宋時內河航運出現的「萬石船」,是長江最大的航船。當時所造海船船形下側如刃,便於破浪,船上設備齊全,包括拋泊、駕駛、起碇、轉帆和測深等方面。
大船的結構也相當復雜,且以宋徽宗時出使高麗招募的六艘二千料客舟為例。「皆以全木巨枋攙疊而成,上平如衡,下側如刃」。全船分三艙,中艙又分四室。防水隔艙很早以來已由中國人首先發明,這次發掘的「泉舶」更分了十三艙。「客舟」船頭用石丁石作錨,「上綰藤索,其大如椽,長五百尺」。拋錨起錨則使用滑輪。如遇「風濤緊急」,還須加拋「游矴」。船尾的正舵有「大小二等,隨水淺深更易」,另加設兩個「三副舵」。船舷兩側「傅大竹為橐以拒浪」。裝載人與貨,則以竹橐當吃水線,「水不得過橐」。主桅桿高十宋丈,前桅桿高八宋丈,共裝帆110幅,正風用帆,「稍偏則用利篷」。「風有八面,唯當頭不可行」,可見是高效率的航帆。此外,又用鳥羽測風向,以鉛硾測水深,尖底船「海行不畏深」,最怕是擱淺傾覆。這六艘船是兩浙路和福建路先進海船業的傑作,現代大海船可以看作工業技術展覽會,當時的大海船也同樣起著手工業技術展覽會的作用。
泉州發掘的宋船估計載重為200噸,約摺合宋時3636料,由於計料都用整數,應是三千六百料的海船。《夢粱錄》卷12《江海船艦》載:「海商之艦大小不等,大者五千料,可載五、六百人。」一般大船載重約275噸,比這艘船更大,五千料決非大船的極限。北宋神宗時,荊湖地區有一艘內河「萬石船」,「錢載二千(應為『十』)萬貫,米載一萬二千石」,其載重約660噸。
宋神宗派使節去高麗,命「明州造萬斛船二隻」。宋徽宗時出使高麗,又造了兩艘更大的海船,號為「神舟」。《宣和奉使高麗圖經》沒有交待神舟的載重,但不妨與同行的那六艘「顧募客舟」作比較。這六艘船各「長十餘丈,深三丈,闊二丈五尺,可載二千斛粟」。「神舟之長闊高大、什物器用、人數,皆三倍於客舟」。如按長、深、闊各三倍於客舟計算,其容積和載重應為二千料船的二十七倍。當然,這種簡單化的計算與實際必有誤差,如作保守的估計,神舟也應是二萬料以上的大船,載重1100噸以上。南宋時,內河車船有長達三十六宋丈的,約合111米。神舟的長度約四十宋丈上下,即使以現代的眼光看,也相當可觀了。在當時,真成了「超冠今古」的龐然大物,「巍如山搬,浮動波上,錦帆鶴首,屈服蛟螭」。高麗人聚集海岸,觀看遠航的友好使船,「傾國聳觀」,「歡呼嘉嘆」。
南宋戰艦「日行千里」
車船也是中國古代人民重要的發明創造之一,它是在唐德宗(公元780~805年在位)時由荊南節度使李皋最早設計製造成功的,可稱是現代輪船的始祖。
車船是一種戰艦,它有兩個木輪槳,每側一個,一輪叫一車,以人力用腳踩踏,帶動輪槳轉動,使船行駛,前進速度很快。史稱「翔風鼓浪,疾若掛帆席」(《舊唐書·李皋傳》)。宋朝時輪槳增多,有4輪、6輪、8輪、20輪、24輪以至32輪之多。李綱說,荊湖南、北路一帶的車船「其大有至三、四十車者」,每車有兩個輪,「鼓蹈雙輪勢似飛」,「施於大江重湖,以破長風巨浪,乃其所宜」。「飛虎戰艦,傍設四輪,每輪八楫,四人旋斡,日行千里」。楫就是翼片,每輪有八個翼片擊水。每一雙翼輪設於船舷兩側,貫軸一根,謂之一「車」。船艙里的軸上當設有踏板,供人「鼓蹈」。
飛虎戰艦是小船,只兩車四輪,每車兩人蹬踏,即可「日行千里」,當有誇張,但其速快是一定的。車船不能航行淺水,也未用於航海,其優點是速度快。車船裝備了最原始的螺旋槳,是近代明輪汽船的祖宗。在煙波浩渺的洞庭湖,楊么軍曾以車船痛擊官軍。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宋金採石(今安徽馬鞍山境內)之戰中,宋軍就是使用車船戰勝金兵的。南宋虞允文命戰士踏車船至瓜洲,往返巡視,宋船在中流上下繞金山三周,回轉飛駛,迅速靈巧,金兵看到,無不驚駭。
南宋末,陸秀夫、張世傑等宋臣擁立趙昺〔bǐng丙〕為帝,流亡遷徙於南海崖山,宋廷百官及20萬軍民退守水域,住於艦船之中。宋有船1200餘艘,內大船極多。宋主將張世傑以舟師碇海中,其巨艦千餘艘,中艫外舳,貫以大索,四周起樓棚,如城堞,奉帝昺居其中。這用大鐵索連起來的千餘艘戰艦,護衛著御舟,成為龐大的水上城堡,決一死戰。 後宋軍士食干糧已十餘日,飲海水,水咸,飲其嘔吐。腹背受敵,宋軍傷亡慘重。情況緊急,陸秀夫見帝昺舟大,且諸舟環結,料不能脫身,即背負七歲幼帝昺蹈海死,後宮從死者很多,千艘戰艦沉海底。余舟尚存800艘。七日後,屍浮海上有十餘萬人。張世傑率艦至南海也投水殉國。南宋亡……
宋朝。由於陸上交通被少數民族佔領,絲綢之路斷絕,貿易無法展開,而過多的開支迫使宋朝政府對外展開貿易,當時唯一的出路就是海洋。宋朝,尤其是南宋,海洋事業發展迅猛,眾多航海技術被應用,比如指南針,而航線也遠至阿拉伯國家。當時在廣東碼頭,各國家來貿易的人都有。宋朝是我國歷史上技術進步最快,唯一沒有抑商的一個朝代。
9. 用木粉做塑料增強劑已經漸漸成為朝陽行業,優勢很多。用農作物廢料麥秸稈粉做木塑行業前景如何
塑料增強劑是指用於提高各種塑料製品抗拉強度的一種化工助劑,根據需要增強的塑料的化學結構不同,有相應類型的塑料增強劑,。得泰與馬鞍山科立化工的塑膠增強劑與玻纖等增強材料的原理不同,是通過特殊的化學增聚和物理作用,在少量使用的條件下,能夠有效增加各種塑料,包括PP,PE,ABS,PA,PCABS塑料以及相應的改性塑料(玻纖增強,阻燃,礦物填充等)和再生塑料的拉伸強度,硬度和其他機械力學性能。塑料增強劑還有利於降低成型收縮率,適用各種成型工藝方法和塑料製品注塑製品,板材,管材等,擴大了塑料的應用范圍。
10. 馬鞍山麥秸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介紹
簡介:馬鞍山麥秸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03月30日,主要經營范圍為文化藝術交流活動組織策劃等。
法定代表人:葛強
注冊資本:10萬人民幣
聯系方式:13093502110
地址:馬鞍山市雨山區安徽工業大學(秀山校區)老行政樓302、303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