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城市運行與城市管理的關系
一、關於城市運行
城市運行就是指與維持城市正常運作相關的各項事宜,主要包括對城市公共設施及其所承載服務的管理。城市規劃和建設最終還是為了服務城市運行,服務市民。城市設施在規劃、建設完成並投入運行後方能發揮功能,提供服務,真正為市民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保障市民正常生活。如果說城市規劃是一種專業設計及地方立法行為,城市建設是一種以質量競爭、價格競爭、技術競爭為主要手段的市場經濟行為,城市運行則是政府、市場與社會圍繞城市公共產品與服務的提供、各要素共同作用於城市而產生的所有動態過程。
現代城市作為區域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和信息中心,是勞動力、資本、各類經濟、生活基礎設施高度聚集,人流、資金流、物資流、能量流和信息流高度交匯。現代城市的復雜性決定了城市運行的復雜性。從參與角色上,城市運行的參與主體包括政府、企業和社會;從運行層次上,城市運行包括市級、區級、街道、社區、網格等多個層次;從專業維度上,城市運行管理包括市政基礎設施、公用事業、交通管理、廢棄物管理、市容景觀管理、生態環境管理等眾多子系統,而每個子系統又包含許多子系統,整個系統呈現出多維度、多結構、多層次、多要素間關聯關系高度繁雜的開放的復雜巨系統。城市運行的復雜巨系統特性使得傳統的分解、疊加方法在城市運行與管理中失效。
城市的日益繁復與發展推動了城市運行管理的專業化分工,由專業的城市運行管理部門來對城市運行各個專業子系統進行科學的管理。而隨著城市系統的日趨復雜,現代城市運行及其管理日益表現出相互交錯滲透、非勻質、非線形、非定常性復雜巨系統特性。以強調分解和簡化的還原論,將城市系統分割成若乾子系統,以專業運行部門為基本單位強化專業的運行管理方式已經越來越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因為城市運行各子系統之間的復雜交錯性使其難以切割,而切開來的小系統已不是原來的系統了,對這個系統的點滴研究也很難進行綜合。就城市水務系統的運行管理而言,它與城市基礎設施系統、城市河湖生態系統、公用事業系統、甚至是隨供排水一起鋪設的各類電力、通訊、熱力等地下管線及其之上的道路交通都是交融在一起。僅通過分解、簡化來解決城市運行管理這個復雜性問題越來越顯得徒勞。
如何加強城市運行綜合管理、綜合協調,如何處理好城市運行管理中分權與集權、專業運行部門與系統整體運行的關系成為城市管理者案頭難題。從建立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機構、到對建立高層次城市綜合協調管理機構的探討都充分反映了城市運行管理研究和實踐中對專業化與整體性之間辨證關系的進一步認識。如何發揮城市運行的整體優勢、聚集效應,使整個城市系統高效和有序的協調運行成為現代城市管理者思考的問題。而復雜性科學的發展無疑為作為復雜系統的城市運行管理提供新的機遇。
以上關於「城市運行」的介紹摘自《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強城市運行管理》,更多相關資料可參考原文:
http://www.mgov.cn/complexity/complexity6.htm
或《加強城市運行研究推動城市科學管理》:
http://www.mgov.cn/complexity/complexity4.htm
《以奧運會為契機加強城市運行管理》
http://www.mgov.cn/complexity/complexity7.htm
二、關於城市管理及與城市運行的關系
城市管理是指以城市這個開放的復雜巨系統為對象,以城市基本信息流為基礎,運用決策、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等一系列機制,採用法律、經濟、行政、技術等手段,通過政府、市場與社會的互動,圍繞城市運行和發展進行的決策引導、規范協調、服務和經營行為[5]。廣義的城市管理是指對城市一切活動進行管理,包括政治的、經濟的、社會的和市政的管理。狹義的城市管理通常就是指市政管理,即與城市規劃、建設及運行相關聯的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一般城市管理所研究的對象主要針對狹義的城市管理,即市政管理。
從時間維度上,城市管理包括前期規劃管理、中期建設管理與後期運行管理三個部分。大家所熟知的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三段論中的管理,實際上指的就是運行管理。城市規劃、城市建設、城市運行絕非簡單的線性關系,三個階段之間不僅存在互動反饋機制,而且處在不停的動態變化之中。
城市規劃是以發展眼光、科學論證、專家決策為前提,對城市經濟結構、空間結構、社會結構發展進行規劃。具有指導和規范城市建設的重要作用,是城市綜合管理的前期工作,是城市管理的龍頭。城市的復雜巨系統特性決定了城市規劃是隨城市發展與運行狀況長期調整、不斷修訂,持續改進和完善的復雜的連續決策過程。城市建設是以規劃為依據,通過建設工程對城市人居環境進行改造,是為管理城市創造良好條件的基礎性、階段性工作,是過程性和周期性比較明顯的一種特殊經濟工作。城市運行就是指與維持城市正常運作相關的各項事宜,主要包括城市公共設施及其所承載服務的管理。城市規劃和建設最終還是為了服務城市運行,服務市民。城市設施在規劃、建設完成並投入運行後方能發揮功能,提供服務,真正為市民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保障市民正常生活。如果說城市規劃是一種專業設計及地方立法行為,城市建設是一種以質量競爭、價格競爭、技術競爭為主要手段的市場經濟行為[15],參照GBCP和諧三角模型[16],我們認為城市運行是政府、市場與社會圍繞城市公共產品與服務的提供、各要素共同作用於城市而產生的所有動態過程,正是這三者之間的互動推動了城市發展。
以上關於「城市管理」及其三維分析(包括與「城市運行」的關系)的介紹摘自《復雜性科學視野下的城市管理三維結構》:
http://www.mgov.cn/complexity/complexity3.htm
更多資料還可參考《現代城市及其管理——一類開放的復雜巨系統》:
http://www.mgov.cn/complexity/complexity2.htm
2. 公共服務:大城市是否有大優勢
現在城市F務微信就做的很好,首先微信是有一定的用戶基礎,然後城市F務一點點推出來,慢專慢增加功屬能,不僅從吃喝玩樂下手,還有民生民意這塊 直接解決了所有生活上遇到的問題,所以功能集合在一起,不用下載太多的app
3. 城市公共服務有哪些
公共服務包括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創造就業崗位,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和社會福利體內系,促進教育、科技、文化、容衛生、體育等公共事業發展,公共服務還包括政府管理,如經濟的宏觀調控、市場監管,發布公共信息等。
目前在我國公共服務包括四大類:一是基礎性的公共服務,如基礎設施、水、電、公路、電信等;二是經濟性的公共服務,如規劃與計劃的制定,規范的監督,宏觀調控,資金的動員與分配等;三是社會性的公共服務,包括教育、衛生、科技、文化、人口等;四是安全性的公共服務,如國防、警察、消防等,用以維護整個社會安全與穩定。通過提供公共服務,使全體社會成員都能夠均等地享受發展和改革的成果。
4. 多個城市公共自行車退出運行,為何這類公共服務設施不能長久
目前多個城市的公共自行車已經暫停運營,而且很多城市都在面臨公共自行車下線的問題。
我個人認為主要是隨著科技的進步,共享電單車和汽車的普及化程度升高,導致公共自行車沒有了市場空間。因為共享電動車和汽車使用起來也非常方便,不僅價格便宜,而且使用方式會更加靈活。從這一方面就嚴重擠壓了公共自行車的市場范圍。
另外這個項目一般都是由政府進行運作,但是政府在這裡面投入大量資金,人力物力,結果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因為現在的共享單車以及新能源汽車快速普及,讓原本的自行車市場就受到嚴重擠壓,所以這種情況之下肯定要退出市場,這樣才能降低虧損情況。
總結:隨著市場經濟不斷發展,新舊事物的交替出現。公共自行車項目也會隨著時間的發展而慢慢退出市場,因為會有新的項目來代替這個項目所發揮的市場主導作用,只不過人們要從中認識到,及時的認清形勢變化,這樣才能讓項目持久運轉下去。
5. 什麼是城市運營
城市運營包括兩層含義:就是指政府和企業在充分認識城市資源基礎上,運用政策、市場和法律的手段對城市資源進行整合、優化、創新而取得城市資源的增殖和城市發展最大化的過程。
對於城市來說,城市資源不僅包括如土地、山水、植被、礦藏、物產、道路、建築物等自然資源,還包含涉及歷史文化遺產、社會文化習俗、城市主流時尚、居民文化素質、精神面貌等人文資源。
增強一個城市綜合競爭能力,就是既有效增加城市的物質財富,又增加城市的精神內涵。通過城市運營,把城市的自然資源和精神資源有效地推向市場,使城市的綜合競爭力得到提高。
城市的財富增加,城市居民生活質量和幸福感得到提升,這是城市運營問題的關鍵,也是城市運營的終極目的。
(5)公共服務城市運行擴展閱讀:
2018中國城市運營論壇召開探索智慧城市運營創新之路
以「AI+城市運營:探索智慧城市運營創新之路」為主題的2018中國城市運營論壇在京舉行。論壇上,《中國人工智慧城市白皮書》正式發布,中國智慧城市運營聯盟正式發起成立。
中信改革發展研究基金會理事長、中信集團原董事長孔丹在論壇致辭中表示,人工智慧在科技創新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已成為世界各國竭力搶占的技術高地。
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物聯網、邊緣計算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不僅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也正在從根本上變革城市的運營、管理、服務方式。
使得城市生活更加智能化,並由此催生了智慧城市全新服務模式。以數字化轉型為核心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已經開始引領城市運營的新方向。
嘉賓們圍繞「AI+城市運營:探索智慧城市運營創新之路」的主題展開探討。中國工程院院士何鏡堂認為,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建築讓城市更美好,建築必須跟時代結合。
與當今時代的科學技術和當今人的審美觀和思維方法結合。從地域中挖掘有益的基因成為設計的依據,從文化的層面深化和提升,與現代的科技和觀念相結合。
並從空間的整體觀和時間的可持續發展觀融為整體,構成了設計的哲學基礎和理論基礎。中美綠色基金董事長徐林指出,智慧技術一定要更多的融入城市的社會治理。
智慧技術可以在社會治安,在公共服務,特別在公眾參與方面,更好的實現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間的互動。中國城市運營聯盟理事長林竹表示,人工智慧城市是人工智慧+實體。
通過遵循城市發展規律和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前提下,以城市科學、人工智慧、信息物理系統、系統工程理論為支撐在城市大腦的統一管理下。
在人類智慧空間、信息空間、物理空間的支撐下綜合採用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工業互聯網、現代通信、區塊鏈等新一代的信息技術,實現實時感知,高效傳輸。
自主控制,自主學習,智能決策,自組織協同,個性化定製的八大特徵的高度智能化城市。人工智慧城市的運用要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同時將產城融合和產融結合等各種政策法規融合貫通執行。
6. 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市政設施有什麼區別
有區別也有聯系。抄城市襲基礎設施要廣,包括道路、橋梁、車站、地鐵、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為城市運營提供服務的,公共服務設施包括道路、橋梁、停車場、地鐵等為公共提供服務的,市政公共設施包括自來水、電力、污水、雨水、煤氣等市政方面的
7. 城市運行管理費用包括什麼
城市運行管理費用與城市維護費用基本一樣,應該是兩種不同的提法。城市運行管理費處了上面提到的還包括城市交通管理、城市環境衛生、城市綠化、垃圾收集處理、污水收集處理、環境保護、城市照明等費用。
8. 一個城市的公共服務指的是什麼
公共服務,是21世紀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包括加強城鄉公共設施建設回,發展教育、科技、文化、答衛生、體育等公共事業,為社會公眾參與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活動等提供保障。公共服務以合作為基礎,強調政府的服務性,強調公民的權利。
公共服務是指市場解決不了的問題需要由政府管理,市場不提供的產品,政府提供產品,這部分都叫公共服務的領域。政府公共服務主要有義務教育、社會保障、衛生、城市的公共基礎設施,交通,消防等等,這一系列,凡是私人不提供的。另外還有一些准公共領域,准公共領域比如說需要收一些費,但是政府有補貼的部門,比如說城市的公交系統,叫准公共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