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端午節的五紅、五毒和五黃是什麼
1、五黃:即黃鱔、黃魚、鴨蛋黃、黃瓜、雄黃酒;
2、五紅:即烤鴨、莧菜、鴨蛋、龍蝦、雄黃酒;
3、五毒:蛇、蜘蛛、蠍子、蜈蚣和壁虎;
端午典故:
傳很久以前,玉帝宣布,天上的毒蟲要等到春雷響第一聲之後才可以到人間去,那時候,人間氣溫回升,毒蟲才不會被凍死。五種毒蟲這時下凡還嫌天冷,於是就相約著待端午節天氣暖和時再一起去為害人間。這五種毒蟲分別是蛇、蜘蛛、蠍子、蜈蚣和壁虎。它們剛到一戶人家門口,就聽到這家女主人說,快吃,這是油炸的五毒。
五毒聽後大吃一驚,趴到窗口一看,只見桌上放著五種紅色的菜,五毒看了以為是炸的自己的同類,嚇得魂飛魄散,奪路而逃。這一年,這里的人家就很少遭遇五毒侵擾。此後,人們都在端午這天吃五種紅顏色的菜來嚇退那些有毒害蟲,希望它們不進自己家裡。
(1)馬鞍山端午節五紅擴展閱讀:
龍蝦當屬五紅「新寵」
據了解,龍蝦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登上南京人的餐桌,近年來取代「油爆蝦」,成為「五紅」中的新寵。「根據《江蘇民俗志》記載,以揚州為代表的蘇北,有'十二紅'的說法,凡是菜餚本身是紅的,比如'紅莧菜',菜餚做成紅的,比如'紅燒肉''油爆蝦'、'燒鵝'等,都算十二紅的一種。從上世紀70年代初開始,龍蝦開始爬上飯桌,成了一道可口的美味,因此,不少人開始用龍蝦代替油爆蝦了。」
十里不同俗,以蘇州為代表的江南水鄉,端午的特色是「五白」,即白切肉、白斬雞、白豆腐、白蒜頭、茭白。
② 馬鞍山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
馬鞍山人的端午習俗
農歷五月初五的端午節是一個大眾化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午陽節、艾節、夏節等。馬鞍山人傳統的端午節習俗雖然與其他地方總體一致,但從吃、穿、玩等方面來看,也還有一定的地方民俗特色。
傳統節日一般都帶有人們良好的祈願,端午節也不例外。
除紀念屈原外,每年的這一天,馬鞍山人大都將艾葉及菖蒲擺放在正堂、香案之上或插於門楣。以艾葉為神器、菖蒲作神劍,祈求驅魔祛鬼、避邪清毒。不少人家還懸掛鍾馗像,以鎮宅驅邪,祈求平安。遇上有的人家當年有長者仙逝,這一天,晚輩們還得帶上粽子等物品上新墳祭祀,以祈願家人平安。
端午節,在當塗縣還有「大送小」的習俗。節前或過節當天,長輩們主動給小孩送來「端午線」、「端午龍」、夏令衣物等禮物,以求晚輩少兒健康成長。
每逢節日,豐盛的美食是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內容。當塗人對端午節的「吃」一直頗有講究。
這一天清晨,當塗人用綠豆糕、蜜餞糕當點心,品茗著早茶。早餐以粽子為主食,午餐則盛行吃「五紅」。
「綠豆糕」以綠豆為主料(沒有綠豆則以蠶豆代之),顏色黃綠,味道香甜而酥;「蜜餞糕」則以糯米為主料,外撒芝麻,色澤圓潤,味道甜而黏。「粽子」千姿百態,味道各異。從形狀上分,有「小腳形」、「枕頭形」、「菱角形」、「牯牛形」等;從原料上來看,均以糯米為主料,因配料不同而分為棗子粽、赤豆粽、火腿粽、雞絲粽、白米粽等。
所謂「五紅」:一是紅心咸鴨蛋,二是黃鱔,三是河蝦,四是莧菜,五是雄黃酒。「五紅」之中,有葷有素,有吃的有喝的,有腌制的有新鮮的,均為時令佳餚,美味無窮。
端午節這天,當塗人的穿戴也富有一定的節日特徵。
這一天,傳統的當塗婦女都在手腕上戴著「端午線」,孩童們則將「端午線」系戴在手腕、腳腕上,胸前掛「香袋」,背背「布老虎」,腳穿「老虎鞋」,手握「端午龍」,以示驅邪避疫。「端午線」是用數十根五色絲線環繞而成,帶著清香。「香袋」是用五彩絲線穿連的飾物,一般呈「紅心」形,內填五穀及香料。「端午龍」及「布老虎」在製作方法上與「香袋」大體相同,只是外形上略帶誇張,色彩鮮艷花哨。
據明《山堂肆考》記載,端午佩香袋是明代以後的事。如今,人們從科學角度認為:端午節前後天氣開始悶熱,梅天將至,佩戴「香袋」則有消除汗臭、霉味,清爽神志之功效。
賽龍舟是端午節傳統上最熱鬧的一項大眾化游藝活動。姑孰大地,江東澤國,歷史悠遠,地介吳楚,襟江帶湖,龍舟競渡,傳統亦久。採石、大信於江,姑溪、黃池於河;博望、湖陽尚勇捷,丹陽、新市尚文巧。端午時節,四鄉八鎮龍舟競渡,視先後為勝,熱鬧非凡。屆時,水面龍舟彩繪、旌旗招展,兩岸標桿懸彩、人頭攢動。重炮開鳴,眾舟齊發,循爆竹聲聲飛馳,奔錦壱彩桿而去。擊鼓指令節奏,掌舵把握方向,劃槳奮力前行,一鼓一漿,整齊有力,如離弦之箭,破浪前沖,以摘得「彩頭」為先。岸邊人家及水上船家,忽東忽西、忽左忽右,或遠或近、或前或後,升起「彩頭」,引得龍舟們爭先恐後,來回奔騰,奮力爭「彩」。岸上人山人海,吶喊助威,好不熱鬧。
緊張過後,大家賽唱船歌,《劃龍船》成為當塗民歌優秀曲目,入選安徽百首民歌、上海市、安徽省中學音樂教科書、全國初中義務教育讀本。在鏗鏘有力、富有節奏的鑼鼓聲、劃槳聲中,一人高亢領唱,眾槳手時而伴唱、時而幫腔、時而吆喝號子,唱腔和韻律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大公圩等地流傳的《龍船調》民歌這樣唱道:清水河長又長,兩岸人海又人山;老年人拄著龍頭杖,姑娘們穿起了花衣裳;要問今天做什麼事,端陽佳節賽龍船;青龍黃龍來競賽,賽得江河翻浪花;賽得小孩子蹦蹦跳,賽得姑娘笑斷了腸……
改革開放以來,馬鞍山人的端午習俗年年有龍舟賽事,當塗龍舟全省屢屢奪魁,全國大賽也取得過第三、第四的好成績。近年來,當塗縣連年在護城河上舉行龍舟大賽。護城河整治,還專門修建了民俗味濃厚的龍舟廣場。
③ 端午節的五紅是哪幾紅
「五紅」是指烤鴨、莧菜、鴨蛋、龍蝦、黃鱔。十里不同俗,以蘇州為代表的江南水鄉,端午的特色是「五白」,即白切肉、白斬雞、白豆腐、白蒜頭、茭白。
各地五紅的內涵並不一樣,這一天,各地都根據當地容易獲得的食物來源,尋找五種煮熟後呈紅色的食品。
端午節吃五紅,除了傳說因素外,主要是這五種食品都是初夏季節的時令佳餚,營養豐富,味道鮮美,非常適合大眾改善飲食的需求。
五紅典故
相傳很久以前,玉帝宣布,天上的毒蟲要等到春雷響第一聲之後才可以到人間去,那時候,人間氣溫回升,毒蟲才不會被凍死。
五種毒蟲這時下凡還嫌天冷,於是就相約著待端午節天氣暖和時再一起去為害人間。這五種毒蟲分別是蛇、蜘蛛、蠍子、蜈蚣和壁虎。
它們剛到一戶人家門口,就聽到這家女主人說,快吃,這是油炸的五毒。五毒聽後大吃一驚,趴到窗口一看,只見桌上放著五種紅色的菜,五毒看了以為是炸的自己的同類,嚇得魂飛魄散,奪路而逃。
這一年,這里的人家就很少遭遇五毒侵擾。此後,人們都在端午這天吃五種紅顏色的菜來嚇退那些有毒害蟲,希望它們不進自己家裡。
④ 端午節要吃「五紅」,指哪五紅如題 謝謝了
親,不是五紅,是五黃啦=w= 五黃:黃鱔、黃魚、黃瓜、鹹蛋黃及雄黃酒作用:驅寒濕,祛五毒~
⑤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五紅 五紅是哪五紅有什麼典故
端午節的五紅是指「烤鴨、莧菜、鴨蛋、龍蝦、雄黃酒」。
相傳很久以前,玉帝宣布,天上的毒蟲要等到春雷響第一聲之後才可以到人間去,那時候,人間氣溫回升,毒蟲才不會被凍死。五種毒蟲這時下凡還嫌天冷,於是就相約著待端午節天氣暖和時再一起去為害人間。這五種毒蟲分別是蛇、蜘蛛、蠍子、蜈蚣和壁虎。
它們剛到一戶人家門口,就聽到這家女主人說,快吃,這是油炸的五毒。五毒聽後大吃一驚,趴到窗口一看,只見桌上放著五種紅色的菜,五毒看了以為是炸的自己的同類,嚇得魂飛魄散,奪路而逃。這一年,這里的人家就很少遭遇五毒侵擾。此後,人們都在端午這天吃五種紅顏色的菜來嚇退那些有毒害蟲,希望它們不進自己家裡。
(5)馬鞍山端午節五紅擴展閱讀:
根據《金陵歲時記》記載,老南京還有「炒五毒」的民俗。這「炒五毒」是把銀魚、韭菜、蝦米、茭菜、黑豆腐乾等一起炒成一盤「黑菜」。
無論「五黃」還是「炒五毒」,王涌堅說,這都是出於驅毒等需要。農歷五月初五,是蛇、蠍子、蜈蚣等毒蟲出動的時節,而古代的消毒技術不像現在這么發達,吃了這些菜就可以起到一定的消毒作用,如「五黃」中一定要有雄黃酒。
⑥ 中國端午節的五紅是哪幾紅
很久以前,玉帝宣布,天上的毒物要等春雷響第一聲才可以到凡間去,所以人們都叫那個時候為驚蟄。不過有的毒物怕冷,於是他們就約好了到了端午節的時候天氣暖和了在一起到人間去為害一番。 這五個毒物就是蛇,蜘蛛,蠍子,蜈蚣還有壁虎。它們在端午的時候來到了人間,剛到一戶人家的門口,就聽見這家裡女主人在說,快吃,這是油炸的五毒。五個毒物大吃一驚,便趴到窗戶上看,只見桌上五個盆子里有著紅紅的五道菜。那女主人一邊吃一邊說,這五毒菜真好吃。那菜看在五個毒物的眼裡變成了它們的血,五個毒物嚇得魂飛魄散,急忙從這人家逃走了,再也不敢去。 人們就用在端午這天吃五種紅顏色的菜來嚇退那些有毒的動物,希望它們不進自己的家裡。 過端午,吃五紅,現在就告訴你五紅有黃鱔、莧菜、咸鴨蛋、龍蝦、黃魚
⑦ 端午節要吃「五紅」,指哪五紅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五紅?
在南京,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要吃「五紅」,分別是「烤鴨、莧菜、紅油鴨蛋、龍蝦、雄黃酒」,據說端午節吃了這五紅,整個夏天就可以辟邪避暑了。
傳說很久以前,玉帝宣布,天上的毒物要等春雷響第一聲才可以到凡間去,所以人們都叫那個時候為驚蟄。不過有的毒物怕冷,於是,它們就約好到端午節天氣暖和後再一起去為害人間。這五個毒物就是蛇、蜘蛛、蠍子、蜈蚣還有壁虎。
它們在端午的時候來到了人間,剛到一戶人家的門口,就聽見這家裡女主人在說,快吃,這是油炸的五毒。五個毒物大吃一驚,便趴到窗戶上看,只見桌上五個盤子里有紅紅的五道菜。那女主人一邊吃一邊說,這五毒菜真好吃。「五紅菜」看在五個毒物的眼裡變成了它們的血,五個毒物嚇得魂飛魄散,急忙從這戶人家逃走了,從此再也不敢去了。
以後,人們都在端午這天吃五種紅顏色的菜來嚇退那些有毒的動物,希望它們不進自己的家裡。於是,所謂的「五紅」也成了端午節餐桌上必定菜單。
端午節吃五紅的養生功效
端午節吃五紅,除了傳說因素外,主要是這五種食品都是初夏季節的時令佳餚,營養豐富,味道鮮美。
1、龍蝦
龍蝦進入「五紅」的時間最短,它從上世紀七十年代起登上南京人的餐桌,慢慢取代「油爆蝦」,成為「五紅」中的新寵。龍蝦的氨基酸組成比肉類優質,含有人體所必需的而體內又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的8種必需氨基酸,含有豐富的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D。
由於龍蝦體內含有的細菌、寄生蟲及鉛汞錳鉻砷等重金屬基本都在頭部,所以加工或食用時一定要去掉頭部。清除兩鰓、細爪、蝦線,刷洗蝦殼也比較重要。注意高溫烹飪,時間不能少於20分鍾。
2、雄黃酒
喝雄黃酒的習俗,與驅殺五毒有關。古代人就認為雄黃可以剋制蛇、蠍等百蟲。雄黃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黃泡製的酒。雄黃作為一種中葯,可以做解毒劑、殺蟲劑,於是古人就認為雄黃可以剋制五毒。
其實,雄黃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是提煉砒霜的主要原料,是較強的致癌物質,即使小劑量服用,也會對肝臟造成傷害。因此,喝雄黃酒的並不科學。
3、鴨蛋
紅油鴨蛋也是「五紅」中的一種。清明節前後,民間一般人家就開始忙著腌上一批鴨蛋,因為這時「清明蛋,好當飯」。鴨蛋腌到端午,淡咸適度,正好食用。最好的咸鴨蛋紅心流油,是夏日補鈣之上品。
南京人不僅喜歡在餐桌上就著咸鴨蛋吃燙飯,過去還喜歡打上綵線絡子,把咸鴨蛋裝在裡面掛在小孩的胸前或者手腕上。
4、烤鴨
鴨肉富含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不飽和脂肪酸和多種營養素,每克鴨肉中含亞油酸1.781微克,含牛磺酸555微克,容易消化吸收,降低血脂,減輕血液黏稠度,對因免疫力降低引發的糖尿病、皮膚病等有預防作用。
吃烤鴨時,佐以大蔥、大蒜、黃瓜條,不僅起到平衡酸鹼的作用,而且這些食品中的維生素C及膳食纖維具有降低膽固醇、提高纖維蛋白質溶解活性、幫助消化的功能。
5、莧菜
莧菜則是「五紅」中最「資深」的一種。民國時期的潘宗鼎在《金陵歲時記》中記載,過去南京人家在端午節這一天必吃莧菜,據說可避免腹痛。
夏天人們大量出汗,多食莧菜不僅能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還有減肥排毒,補血補氣之功效。尤其是莧菜富含易被人體吸收的鈣質和鐵,對兒童牙齒和骨骼的生長,以及預防貧血,均可起到促進作用,真是一道極好的夏季時令養生蔬菜。
⑧ 請問南京所說的端午節要吃「五紅」,是指哪五個
五紅指烤鴨、莧菜、鴨蛋、龍蝦、雄黃酒。南京傳統意義上的端午美食是「五黃」:黃鱔、黃魚、鴨蛋黃、黃瓜、雄黃酒。隨著歷史的變遷,「五黃」演變為現在的「五紅」:烤鴨、莧菜、鴨蛋、龍蝦、雄黃酒。
(8)馬鞍山端午節五紅擴展閱讀
「五紅」傳說:吃「五紅」驅「五毒」
相傳很久以前,玉帝宣布,天上的毒蟲要等到春雷響第一聲之後才可以到人間去。那時候,人間氣溫回升,毒蟲才不會被凍死。五種毒蟲這時下凡還嫌天冷,於是就相約著待端午節天氣暖和時再一起去為害人間。這五種毒蟲分別是蛇、蜘蛛、蠍子、蜈蚣和壁虎。
它們剛到一戶人家門口,就聽到這家女主人說,快吃,這是油炸的五毒。五毒聽後大吃一驚,趴到窗口一看,只見桌上放著五種紅色的菜,五毒看了以為是炸的自己的同類,嚇得魂飛魄散,奪路而逃。這一年,這里的人家就很少遭遇五毒侵擾。此後,人們都在端午這天吃五種紅顏色的菜來嚇退那些有毒害蟲,希望它們不進自己家裡。
⑨ 端午節五紅和五黃各指什麼
「五紅菜」,是南京等地的端午習俗,南京人端午節講究吃「五紅菜」避邪消暑。「五紅」,分別是「烤鴨、莧菜、紅油鴨蛋、河蝦、黃魚」。
飯桌上紅莧菜不可少;紅心咸鴨蛋價不高;雄黃泡酒後呈橙色;河蝦買點兒,油炒後,蝦殼紅通通的紅光油亮;烤鴨上市了,到鴨子店斬個脯或腿子花費不多,所以「五紅」也成了端午節餐桌上必定菜單。
中國江南民間端午節有吃「五黃」的食俗。「五黃」指黃鱔、黃魚、黃瓜、咸鴨蛋及雄黃酒。也有其他說法,咸鴨蛋可以用黃豆替代。
神話傳說《白蛇傳》中,白娘子飲雄黃酒,現出蛇身的原形。故民間便認為蛇蠍蜈蚣等毒蟲可由雄黃酒破解,端午佳節飲雄黃酒可以驅邪解毒,身體健康。 據民間說法,在正午食用五黃可以更好的驅毒避邪。
(9)馬鞍山端午節五紅擴展閱讀:
一、五紅傳說
端午節的風俗,各地還是有所區別的。例如以蘇州為代表的江南水鄉,端午的特色是「五白」,即白切肉、白斬雞、白豆腐、白蒜頭、茭白。而以揚州為代表的蘇北,則是12紅。主要有紅燒魚、油爆蝦、紅蘿卜、紅燒肉等。而從上世紀70年代初開始,龍蝦開始爬上飯桌,不少人開始用龍蝦代替河蝦了。
王先生認為,從南京的端午節習俗可以看出,南京是一個包容的城市,她包容了其他城市的風俗。現在的南京人中,很少有祖祖輩輩都是南京人的,有不少祖籍是河南、安徽、浙江以及蘇北的,這些來自他鄉的人,帶來了自己家鄉的風俗習慣,慢慢地,讓南京這個包容的城市接納了,也才有了現在的「五紅」。
二、端午主要習俗
端午習俗主要有扒龍舟、祭龍、采草葯、掛艾草與菖蒲、拜神祭祖、洗草葯水、打午時水、浸龍舟水、食粽、放紙鳶、睇龍船、拴五色絲線、薰蒼術、佩香囊等等。
扒龍舟活動在中國南方沿海一帶十分盛行,傳出國外後深受各國人民喜愛並形成了國際比賽。端午食粽之習俗,自古以來在中國各地盛行不衰,已成了中華民族影響最大、覆蓋面最廣的民間飲食習俗之一。
端午節期間通過傳統民俗活動展演,既能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端午文化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響廣泛,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端午的活動。
⑩ 五紅的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在「年味」、「節味」日漸淡薄的今天,南京不少中老年人提起端午節俗仍津津樂道。門前懸掛艾葉、線網兜起咸鴨蛋、掛在胸前的香袋、小腳四角粽子,無不透露出濃濃的端午節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