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端午節的風俗
端午節是中國民間十分盛行的民俗大節,過端午節,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仲夏端午是龍升天的節日,以扒龍舟形式祭龍是端午節的重要禮俗主題,此俗至今在我國南方沿海一帶仍盛行。此外由陰陽術數及季節時令也衍生出了一系列的端午習俗。
根據陰陽術數,午為陽,重午為至陽;斗指正南,卦象為離,天干丙丁,地支曰午,五行屬火,時在仲夏之月,當其時也,萬物生長,其勢盛極。古人把端午日午時,三午相重,視為極陽時分,最能辟陰邪。
古人還把端午這天正好逢上夏至看作吉祥的年份,稱為「龍花會」,有「千載難逢龍花會」之說。夏季是陰陽二氣相爭的時節,陽動於上、陰迫於下,午月純陽正氣,為陰邪所懼。夏季也是一個驅除瘟疫的季度,仲夏端午陽氣旺盛,萬物至此皆盛,是草葯一年裡葯性最強的一天,端午這天採的草葯祛病防疫最為靈驗、有效。
由於端午日天地純陽正氣匯聚最利辟陰邪以及這天的草葯神奇特性,因此自古傳承下來的很多端午習俗都有辟陰邪與祛病防疫內容,如掛艾草、午時水、浸龍舟水、拴五色絲線辟邪以及洗草葯水、薰蒼術祛病防疫等等習俗。
(1)馬鞍山的端午節擴展閱讀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至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日子,即如《易經·乾卦》第五爻的爻辭曰:「飛龍在天」。
端午日龍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雜揉了多種民俗為一體,節俗內容豐富。扒龍舟與食粽是端午節的兩大禮俗,這兩大禮俗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⑵ 我知道的端午節
我知道的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的。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鍾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餘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 ;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占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系在一起。
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
⑶ 端午節是幾月的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的。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鍾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餘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 ;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占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系在一起。
⑷ 徽州風俗里端午節是如何舉行的
每年端午節,凡是沿河的城鎮都會舉行賽龍舟,尤以屯溪的賽龍舟昀為盛大。
每年農歷五月初一,就開始有龍船陸陸續續出水,逐日增加,直至端午這天達到6艘。龍船是在民船的基礎上裝上龍頭和龍尾,並在中間安上跳水架而成。
賽龍舟前先要舉行跳水比賽,俗稱「打漂」,隨後進行賽龍舟。屆時彩旗招展,金鼓齊鳴,沿江兩岸觀眾雲集,氣氛十分熱烈。
⑸ 馬鞍山的端午節是怎麼過的
馬鞍山端午節,一般會送節,送長輩,送女方家裡長輩,還有就是吃粽子,其他差不多了
個別地方會有比較多的娛樂節目,賽龍舟等
⑹ 馬鞍山至桐城端午節那天有車嗎幾點
早上6點半,中午12點
⑺ 馬鞍山二中端午放假通知
馬鞍山二中端午節放假安排:6月9日至11日放假3天(6月9日法定假、10日調休星期天、11日星期六);從6月12日開始就開學了。
⑻ 安徽省馬鞍山市2012年端午節賽龍舟比賽在哪舉行
在當塗 貌六安第一名 我們第二名。。。
⑼ 馬鞍山的節日習俗
每年的春節都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春節期間也出現來許多想像力豐富的習俗和詞彙。孩子平時要把碗打壞了,總免不了挨罵,但是春節期間就不一樣了,說是「歲歲平安」。類似這樣討吉利的話還有很多很多。 比如說,吃年夜飯時,滿桌的菜餚有一樣不可以動筷子吃,那就是一條整魚。不準吃的原因是要討個吉利——年年有餘。有的人家還在這盤魚的身上,放一兩根蒜,說是精打細算;而年夜飯上的圓子大家都要吃,這叫團團圓圓。 年三十晚上和初一早上燃放在門口的鞭炮屑,不準清掃,這叫紅紅火火;大年初一到人家拜年時,大多數人家都會給來拜年的泡一杯糖水,這杯糖水還必須得喝,說是甜甜蜜蜜;在喝了糖水後,還要吃上幾塊糕,叫高高興興,步步高升。 春節期間,許多人家從年三十晚上開始就不許關燈睡覺,有的還要把大門開著,說是迎接貴人和財神。大年初一,記者在當塗的農村看到,一位老人把一頭老黃牛牽著到處走,他對圍觀的人說,今年是牛年,這叫金牛來獻瑞,好運永相隨;摸摸牛的嘴,生活有滋味;握握牛的角,日子過得好;拍拍牛的背,稱心又如意;捏捏牛的腿,前途有作為
滿意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