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社區推廣活動方案應著重注意哪幾點才能深入人心如題 謝謝了
一、注意整體性規劃。不管怎麼說,社區營銷推廣在現階段還處於初級水平,需投入的人力、物力較大,每次推廣如果都是臨時抱佛腳,隨興之所至,效果一定會大打折扣。假如我們在年度規劃中單獨避出這一項,做好計劃,安排、組織好每一次推廣活動,把它做為一個專業化的渠道來運做,那麼所獲得的回報自然更豐厚。 二、注意持之以恆。我們的許多品牌在社區營銷推廣時總喜歡「一口吃成個大胖子」,追求轟動效應,認為在社區搞一次「戶外秀」活動就能讓銷量出現爆炸式的增長,結果可能為該活動花了2萬元的費用卻只賣出2千元的產品,自然落差很大,從而喪失信心,人為地給競爭對手讓出市場。我們這里有個叫穆斯林的幼兒園,它每年的推廣活動就是在其目標招生社區裡面定期做專場演出活動,演員全部是其幼兒園的小朋友,當然也會邀請現場的小朋友上台參與,除此以外,再也沒有其它的廣告推廣,它現在已經有5個連鎖幼兒園分布在我們這個城市的各個區域,是我們這里最著名的幼兒園之一,這就是持之以恆的魅力。 三、注意產品及企業的特性。有些產品在做社區營銷推廣時效果能立桿見影,而有些產品的社區推廣卻只能起到一些宣傳、展示作用,對產品在現場的直接銷售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譬如低價值的快速消費品,活動現場的顧客隨機性購買比率較高,也容易受現場的情緒蠱惑;而一些高價格的產品如家電類在做社區推廣時其現場成交幾率較小,更多的是起到宣傳和展示作用。 四、注意社區營銷推廣的目的性。我們組織一次或數次社區營銷推廣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擴大銷售獲得直接銷售額還是僅僅是做廣宣,打知名度?或者是兩者兼顧?確認了目的,所有的操作才變得有的放矢,才能做到資源的優化配置,達到效果最大化。 五、注意與社區便利店和零售店的合作性。有人也許會問:我做社區推廣難道還要請示他們?非常正確!如果您在做社區推廣時為了擴大影響而大搞特價銷售,您就是在給自己的產品進便利店和零售店銷售自掘蚊墓。當然,前提條件是您還打算把您的產品鋪進這些便利店和零售店銷售的話。南山奶粉在做社區營銷推廣時十分注意這一點,售賣價格不但與所在區域的便利店和零售店保持一致,甚至採取了略高策略,只是在促銷品方面多動了一些腦筋,不但現場售賣效果較好,而且帶動了社區便利店和零售網點的銷售,因而也深得這些合作夥伴的歡迎。 六、注意社區營銷推廣活動的時間和地點。星期六、日,節假日及晚上是社區推廣活動最多選用的時間段。地點的選擇以產品所覆蓋的目標消費人群聚居地為主。2002年度,我們在推廣xx品牌葡萄酒時發現,該品牌葡萄酒的購買人群以中、老年人群為主,於是我們在做社區推廣時就把這些人群經常聚集搞晨練的公園做為推廣地點,把時間安排在每天的早上6:30~9:30進行,並持續進行了半個月的時間,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效果。 七、注意現場氣氛。我們在做社區推廣時能把現場氣氛搞活躍的話,其售賣效果往往會出人意料地大幅度提升。生活中有一種「帶籠子」的騙術,也叫「托兒」,專門在售賣現場假扮顧客購物,從而帶動其它不明真相的顧客跟風購買。實際上這也是一種銷售方式,只不過,有些人把它用在了歪處,因而成了騙人的把戲,如果把它引入正途,自然也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模式。對社區推廣而言,這種模式在調控現場氣氛方面往往十分奏效。筆者幾年前在做某不銹鋼家用廚具系列產品的社區推廣時與我的同事曾多次使用這一「托術」,業績常常是其它做社區推廣小組中最好的。 八、注意不要自掉身價、自亂陣腳。有些業代在社區推廣時,為了提高銷售額,往往仗著資源優勢打價格戰、打贈品戰,把個好端端的產品搞得白送人似的。實際上這樣做的後果就是自貶品牌形象、自貶產品身價,也給了顧客一種地攤貨的印象。如果該居民區的顧客到超市、賣場等渠道購買同類產品時沒有贈品相送或特價機會就又會把注意力轉向其它他個人認為較高檔的品牌。我們在做社區推廣時一定要給顧客這樣一個印象:我們是來給他們做服務、送方便的,而不是去售賣處理貨的!只有這樣,我們的推廣才是有意義的。
B. 如何落實社區服務群眾專項經費
你好,樂意為你解答:
近年來,社區群眾需求不斷增加、社會管理服務任務日益繁重,而社區黨組織自身資源不足、服務能力不強的問題,設立黨組織服務群眾專項經費,在原有財政投入的基礎上每年再投入一些經費,保障每個城市社區黨組織可支配,專項用於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進一步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明確使用范圍,將專項經費真正用到群眾身上。為確保專項經費真正用於群眾關心關注的實事好事上,在廣泛徵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了專門的經費管理辦法,規定了專項經費的具體使用范圍,明確了「五用五不用」。「五用」就是主要用於社區黨建服務品牌、社區黨員服務團隊建設、社區服務設施建設、開展服務群眾主題活動和社區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其它服務事項;「五不用」就是不得用於由財政或其他渠道支付資金解決的事項,即社區辦公開支、人員經費、政府已有資金安排的社區建設和服務項目、辦公用品和場所建設。
規范使用流程,將服務事項交由群眾確定。實踐中,堅持按照品牌化、項目化、民主化的原則進行運作,始終根據群眾的意願來搞好服務。在確定服務項目時,堅持「兩訪兩定一公示」,「兩訪」就是採取入戶走訪、召開座談會專訪等方式,廣泛聽取社區群眾的意見建議;「兩定」就是在綜合社區各類意見建議的基礎上,先由社區黨組織召開黨員代表會議初步確定服務項目建設方案,再提交社區居民代表會議討論最終表決確定;「一公示」就是通過社區公開欄對服務項目進行公示,得到社區大多數群眾認可後方可組織實施,切實做到決策民主、過程透明、群眾滿意。
強化監督管理,將經費使用交給群眾監督。為加強對專項資金的有效管理,建立嚴格的經費管理制度,保證社區黨員群眾對經費使用的知情權和監督權:一是定期公示制度。通過社區公開欄、明白紙等形式,定期書面公示服務項目執行情況、專項經費使用情況和財務管理情況,接受社區居民監督。二是項目通報制度。在每個服務項目建成後,堅持「兩通報兩評議」,即召開專題會,將服務項目的資金使用情況向社區黨員和社區群眾代表通報,接受社區黨員和社區群眾代表的民主評議。三是述職評議制度,社區黨組織每年年底將專項資金使用情況向街道黨工委和黨員群眾進行述職,接受上級黨組織的考核和黨員、群眾的評議。對考核評議結果較差的,通過談話打招呼、誡勉等形式對黨組織書記進行督促,限期整改。
C. 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幫助社區落實開展工作公共服務資金
1、公共服務市場化。在社會公共服務領域適當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利用市場主體和市場力量來執行和運營某些公共服務項目,並利用市場競爭壓力,降低服務成本,提高服務質量。要面向社會和市場逐步開發公共服務領域,允許個人和私營部門進入。
2、公共服務社會化。在政府職能轉變中,可以將一些公共服務職能通過政府專門的公共服務管理機構交由非政府組織來承擔。公共服務的提供不再由政府獨自承擔,政府不再是管理公共事務的惟一機構,許多非政府機構可以成為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的提供者,通過對社會力量的組織、利用和管理,實現公共管理和服務的社會化。將職能轉移給各種社會組織,通過提供資助補貼、減免稅收等優惠方式,引導非營利性組織提供某些公共服務項目。同時,還要出台一系列鼓勵社會組織參與公共服務的政策,允許多元運作機制並存。
3、公共服務法治化。區要把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與建立公共服務體系結合起來。要認真貫徹行政許可法,加強行政執法監督,把事前監督和事後監督有機結合起來,從行政系統內部監督、新聞輿論監督和人民群眾監督三個方面著手,強化對權力行使環節的全程監督,及時糾正、制止違法和不當的行政行為,把依法行政落實到實處。
4、公共服務均衡化。在公共服務資源的配置和教育、衛生和社會保障的公共服務等方面要進一步消除城鄉二元結構。要向廣大市民直接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服務均衡化,功能區和街鎮公共服務資源配置均衡化、公共財政支出的社會性公共服務比例均衡化,等等。
D. 如何提升社區公共服務何社會管理專項資金使用效益
主要包括村官、支教、支農、支醫、鄉村扶貧、以及城市社區的法律援助、就業援助、專社會保障協理、文化科技屬服務、養老服務、殘疾人居家服務、廉租房配套服務等崗位。公益性崗位是指全部由政府出資開發,以滿足社區及居民公共利益為目的的管理和服務崗位,優先安排困難人員或重要群體,並從就業專項資金中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和崗位補貼;其他基層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崗位是指在街道社區、鄉鎮等基層開發或設立的相應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崗位。部分由政府出資,或由相關組織和單位出資。所安排使用的人員按規定享受相關補貼。
E. 社區黨組織服務群眾專項經費的實施方案怎麼寫
明確使用范圍,將專項經費真正用到群眾身上。為確保專項經費真正用於群眾關心關注的實事好事上,在廣泛徵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了專門的經費管理辦法,規定了專項經費的具體使用范圍,明確了「五用五不用」。「五用」就是主要用於社區黨建服務品牌、社區黨員服務團隊建設、社區服務設施建設、開展服務群眾主題活動和社區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其它服務事項;「五不用」就是不得用於由財政或其他渠道支付資金解決的事項,即社區辦公開支、人員經費、政府已有資金安排的社區建設和服務項目、辦公用品和場所建設。
規范使用流程,將服務事項交由群眾確定。實踐中,堅持按照品牌化、項目化、民主化的原則進行運作,始終根據群眾的意願來搞好服務。在確定服務項目時,堅持「兩訪兩定一公示」,「兩訪」就是採取入戶走訪、召開座談會專訪等方式,廣泛聽取社區群眾的意見建議;「兩定」就是在綜合社區各類意見建議的基礎上,先由社區黨組織召開黨員代表會議初步確定服務項目建設方案,再提交社區居民代表會議討論最終表決確定;「一公示」就是通過社區公開欄對服務項目進行公示,得到社區大多數群眾認可後方可組織實施,切實做到決策民主、過程透明、群眾滿意。
強化監督管理,將經費使用交給群眾監督。為加強對專項資金的有效管理,建立嚴格的經費管理制度,保證社區黨員群眾對經費使用的知情權和監督權:一是定期公示制度。通過社區公開欄、明白紙等形式,定期書面公示服務項目執行情況、專項經費使用情況和財務管理情況,接受社區居民監督。二是項目通報制度。在每個服務項目建成後,堅持「兩通報兩評議」,即召開專題會,將服務項目的資金使用情況向社區黨員和社區群眾代表通報,接受社區黨員和社區群眾代表的民主評議。三是述職評議制度,社區黨組織每年年底將專項資金使用情況向街道黨工委和黨員群眾進行述職,接受上級黨組織的考核和黨員、群眾的評議。對考核評議結果較差的,通過談話打招呼、誡勉等形式對黨組織書記進行督促,限期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