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公共圖書館法明確提出今後哪四類服務將全免費
《公共圖書館法》的研究制定從2008年年初正式啟動。今年4月,法律草案通過國務院常務版會議審議,並權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經過二審,法律於今年11月4日經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表決通過,正式頒布。
據文化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楊志今介紹,《公共圖書館法》是十九大之後出台的第一部文化方面的法律,也是公共文化領域繼《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之後的又一部重要法律。
記者梳理發現,早前多個省市曾相繼出台有關公共圖書館的《管理辦法》(或《管理條例》),對公共圖書館應提供的服務做出規定,但相對比較零散。
此次《公共圖書館法》對公共圖書館的建設、運行、服務、管理和保障等作出了具體規定,尤其是在免費服務方面,提到了四類:分別是文獻信息查詢、借閱;閱覽室、自習室等公共空間設施場地開放;公益性講座、閱讀推廣、培訓、展覽;國家規定的其他免費服務項目。
而在監督層面,《公共圖書館法》規定,公共圖書館應當改善服務條件、提高服務水平,定期公告服務開展情況,聽取讀者意見,建立投訴渠道,完善反饋機制,接受社會監督。
⑵ 公共圖書館為社會提供哪些服務
加強管理,免費開放,提供便利。
⑶ 杭州圖書館服務公約是什麼
杭州圖書館服務公約是什麼?
一、 杭州 圖書館的職能、服務理念與服務對象
1. 職能:杭州圖書館是公益性文化服務機構,以保障每一個公民自由獲取知識和信息的權利為己任,通過提供各種形式的資源與服務來滿足個人和團體在終身教育、自主決策、文化發展和休閑娛樂等方面的需要。
2. 服務理念:奉行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思想,向各類人群提供「平等、免費、無障礙」的圖書館服務。
3. 服務對象:杭州圖書館向所有在杭州市工作、學習與生活的個人、機構、團體提供服務。
二、杭州市公共圖書館服務承諾
1.杭州市所屬市、區(縣、市)公共圖書館利用本行業原有的各服務館(站)和城市數字化網路,構建以杭州圖書館為中心館,區(縣、市)圖書館為總館,鄉鎮(街道)圖書館為分館,村(社區)圖書館(室)為亞分館的四級公共圖書館服務網路。
2.杭州市各級公共圖書館遵守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尊重並維護讀者的隱私權,並有義務提醒讀者尊重知識產權。
3.杭州市各級公共圖書館遵循聯合國《公共圖書館宣言》所確立的各項基本准則,以「平等、免費、無障礙」為辦館理念,致力於建設「無邊界圖書館」。
4.杭州市各級公共圖書館充分尊重讀者利用圖書館資源與服務的權利,不以種族、國籍、年齡、性別、宗教信仰、語言、社會地位、教育程度等為條件設置任何使用限制,保障讀者免費利用圖書館基本服務的權利。
5.杭州市各級公共圖書館從業人員應不斷提高自身業務能力,參加各類培訓和繼續教育,以進一步提高為讀者服務的水平。
6.杭州市各級公共圖書館應嚴格遵守行業道德,並應積極要求其工作人員恪守《中國圖書館員職業道德准則(試行)》,為讀者提供熱情周到的服務。
7.杭州市各級公共圖書館應為讀者提供更為豐富的信息資源服務,加快數字圖書館建設,注重地方文獻、特色文獻等珍貴文獻的收集與保護。
8.杭州市各級公共圖書館承諾為讀者營造舒適、愉悅、安全的學習、娛樂環境,及時採用先進的技術和手段為讀者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服務。
9.杭州市各級公共圖書館承諾開放時間每周應不少於70小時,少兒圖書館每周開放時間不少於63小時。
10.杭州市各級公共圖書館定期或不定期舉辦各類專題展覽、人文講座與培訓活動,為讀者進行繼續教育提供各種便利條件,搭建供讀者展示才藝的活動平台。
11.杭州市各級公共圖書館應加強與國內不同類型圖書館與科研機構的合作,以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支持多樣性文化的和諧共存,向讀者提供更豐富的資訊服務。
12.杭州市各級公共圖書館還應培養市民的公益與慈善意識,接受並鼓勵個人、機構和社會組織向杭州市公共圖書館事業基金會捐贈資金、文獻及其它實物。
三、文明閱讀
1、 自覺遵守《杭州市市民守則》,《「六不」行為規范》及杭州市相關文明守則,做文明市民和讀者。
2、 請自覺遵守杭州圖書館的各項規章制度,服從工作人員的管理與勸告。
3、 杭州圖書館的文獻資料和服務設施為公共財產,人人有保護其不遭損失和破壞的義務。
4、 未辦理借閱手續的文獻資料不能攜帶出館。
5、 尊重知識產權,請勿私自拍攝、刻錄文獻資源或惡意下載數字資源,如造成後果的將依據相關規定處理。
6、 用杭州圖書館網路與計算機設備上網,必須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及相關規定,嚴禁點擊政府明令禁止的有害、非法網站,禁止用杭州圖書館的網路與計算機設備玩網路游戲。根據《浙江省文化廳關於加強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的實施意見》,讀者每人每日上網時間原則上累計不得超過2小時,成年人在電腦空閑的情況下可以再次登記上網2小時,未成年人每人每日上網時間累計不得超過2小時。
7、 圖書館為無煙區,嚴禁吸煙。
8、在館內區域請保持安靜,將通訊、電子設備等置於靜音或振動狀態。
9、 讀者隨身攜帶的有色飲料、食品請寄存在存包處,不得帶入其他區域,工作人員如有發現將予以勸阻。
10、讀者離館時請自覺將座位上的雜物帶走或扔入垃圾箱,不得隨意亂丟,共同維護公共環境衛生。
⑷ 如何提高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效能
大型圖書館的話,需要比較專業的回答。
我只回答一下關於公司單位或是學校的圖內書館管理。
可以采容用自助的形式,比如在圖書上貼上二維碼,借用人自己掃描二維碼就能借書還書,這樣就可以提搞圖書館的服務效能了。
雲可貼二維碼,它是一種不幹膠貼紙,貼在圖書上可以實現這樣的借還登記功能。
⑸ 《公共圖書館法》規定哪四類服務全免費
作為國家層面公共文化領域的第一部專門法律,《公共圖書館法》將於2018年1月專1日正式施行。屬以前不少讀者都碰到過圖書館周末、節假日不開放的情況,為此,該法規定:公共圖書館在公休日應當開放,在國家法定節假日應當有開放時間。
《公共圖書館法》還特別考慮到了少年兒童、老年人和殘疾人的閱讀區域。一是政府設立的公共圖書館應當設置少年兒童閱覽區域,並配備相應的專業人員,開展面向少年兒童的閱讀指導和社會教育活動;二是應當考慮老年人、殘疾人等群體的特點,積極創造條件,提供適合其需要的文獻信息、無障礙設施設備和服務等。
⑹ 公共圖書館法明確了哪些服務將不再收費
據報道來,作為國家層面公源共文化領域的第一部專門法律,《公共圖書館法》將於2018年1月1日正式施行,該法規定:公共圖書館在公休日應當開放,在國家法定節假日應當有開放時間。
此外圖書館還應當考慮老年人、殘疾人等群體的特點,積極創造條件,提供適合其需要的文獻信息、無障礙設施設備和服務等。
網友紛紛表示,2018年我們一起去圖書館吧!
⑺ 為什麼說免費服務是公共圖書館的基本原則
文化部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意見就全國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內化館(站)免費開放進容行了總體部署,明確了指導思想、工作原則、主要目標、基本內容、實施步驟和具體舉措。這是繼2008年博物館、紀念館實現全面免費開放後的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又一重要舉措,對於提高廣大人民群眾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保障廣大人民群眾基本權益,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文化建設發展成果,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⑻ 如何加強縣級公共圖書館的公益服務
服務以人為本是要以到館的所有讀者(包括網路讀者)作為圖書館的服務對象,尊重讀者的地位,維護讀者的權益,以優質的服務滿足讀者的需求,讓圖書信息資源能通過讀者為社會做貢獻[3]。以人為本服務方式堅持的如何,最能衡量圖書館的工作質量,是圖書館作用在和諧社會建設中充分發揮的體現。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是要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人與人之間關系和諧,社會才能和諧。所以,圖書館在和諧社會中的作用就是要不斷堅持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為讀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務,從而為和諧社會建設添磚加瓦。
創新圖書館的管理模式
圖書館是社會的組成部分之一,它的正常運作離不開社會大環境,而圖書館如何適應社會發展需要,滿足用戶需要,產生最佳績效,則很大程度上在於有效地進行自身管理。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要提高圖書館的管理水平,充分發揮其在和諧社會建設中的作用,必須進行管理創新。圖書館管理模式的創新,並不是修補現今的不足之處,而是從體制、理念、機制方面進行改造,是在「繼承」與「引進」的基礎上,應用現代技術創造有利於圖書館充分發揮在和諧社會建設中作用的新環境、新思想、新制度、新方法。圖書館管理創新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創新管理思想在「三網融合」的環境下,圖書館必須轉變各自獨立、各自封閉的辦館模式,向館際合作、網路一體化方向轉變,樹立競爭與協作的思想,走「內部合作、外部聯盟」的共同發展之路。在和諧社會的建設中,圖書館的管理者要創造條件激發全體工作人員的創新力,把組織內部的一切創新都納入自覺活動,主動探索求新的管理方式方法,才能使圖書館在和諧社會建設中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創新服務方式圖書館除了繼續以傳統的服務內容、方式、方法為讀者服務,還必須進行服務創新,通過服務創新,吸引更多的讀者利用圖書館。圖書館的利用率增強了,讀者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建設和諧社會的能力也會增強,圖書館在和社會建設中的作用,也便充分發揮出來。
創新組織機構在網路時代,圖書館組織結構創新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從對紙制文獻的管理向電子文獻的管理發展,變面向內部管理為面向外部信息管理,擴大職能范圍,爭取信息服務的優勢地位。二是圖書館應把面向用戶解決實際問題放在圖書館工作的前沿和中心位置,突破封閉的組織體系,建立靈活的組織機構。通過創新圖書館組織機構,圖書館事業才能健康有序的發展,才能充分發揮其在和諧社會中的作用。
創新管理制度圖書館管理制度創新,包括三方面的內容:一是實現制度形式的合理化。二是圖書館職能的創新。三是有關圖書館經費保障制度的創新。圖書館管理制度創新,是以制度形式確定圖書館的設立和科學合理布局,減少圖書館重復建設和文獻信息資源的重復購置,增強圖書館服務於和諧社會建設的能力,加大圖書館在和諧社會中作用的發揮力度。
創新管理方法在和諧社會建設中,圖書館管理方法的創新,應該建立在融合中西方文化之長的基礎上,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圖書館管理模式和管理文化,使圖書館事業體現時代的特徵,符合和諧社會的精神和內涵。
人才管理創新在知識經濟時代圖書館應把人力資源放在首位。加大對圖書館人力資源的投入和培養,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勵機制,不但有利於圖書館事業的發展,還有利於其在和諧社會建設中作用的發揮。
豐富圖書館的服務內容
服務是圖書館工作中永恆的主題,圖書館工作的質量與服務內容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構建和諧社會,就是營造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和諧,而圖書館通過不斷提升自身的服務水平、豐富服務內容,為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提供精神保障,發揮其在和諧社會中的積極作用[4]。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圖書館可以通過以下特色服務,來使其充分發揮在和諧社會中的作用:(1)可以依託圖書館豐富的館藏資源,聘請專家舉辦各種科普講座、讀書報告會、學術沙龍、專題咨詢、文藝演唱會、攝影、書法、美術展覽等方式,為社會提供動態服務,以便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擴大社會影響,使圖書館的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2)利用圖書館的設施,為社區提供文化交流的場所。利用圖書館的會議廳、學術報告廳、展覽廳、視聽室及先進的網路、通信、投影、放映等設備,舉辦各種文化展覽、學術會議和培訓班。通過活動不但營造了一種文化氛圍,還可以宣傳圖書館,並且充分發揮了各種設施的使用價值,增大圖書館的社會效益[5]。(3)在圖書館設立親子閱覽室,為少年兒童提供服務。兒童和父母一起讀書可以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減少溝通障礙,促使親子關系更加和諧。在圖書館的親子閱覽室里,母親可以坐在舒適的沙發上給孩子講故事;在游戲區父親可以和孩子玩館內提供的智力玩具。對於少年學生,圖書館不但可以為他們提供自主學習的場所和科技活動室。還可以通過自願者服務為他們進行學業上的輔導。(4)為殘障人士提供特殊的服務。為殘疾人服務的水平在某種程度上體現著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社會和諧的標准也包含著對殘疾人的關懷程度。圖書館是社會服務的窗口,圖書館的服務不能因人而異,它的服務應該是開放的、包容的,這樣才能發揮其在和諧社會中積極作用。圖書館可以培訓專門為殘疾人服務的館員,使他們熟悉殘疾人的心理學知識,學習手語和盲文等技能,以便更好的為殘障人士服務。還可以提供先進的盲文書、書刊錄音唱片等等,通過一系列針對殘疾人的服務使他們享受更多的人文關懷。
加強對圖書館的支持力度
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圖書館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要使圖書館在和諧社會中充分發揮其積極的作用,離不開社會各個方面的支持。首先在精神方面,人們要從心底尊重圖書館的各項工作,理解圖書館事業和圖書館工作。轉變圖書館是清閑單位的思想,多多走進圖書館,感受圖書館,為圖書館的建設獻言獻策,這樣才利於圖書館發揮在和諧社會中的作用。其次在物質方面,國家的各級政府要重視圖書館事業的發展,設置專項資金用於添置圖書以及圖書館設備的改造。改善和提升圖書館的硬體條件,為讀者提供良好的閱覽環境。最後,筆者認為無論在精神上還是在物質上,無論是個人還是國家,只有在思想上提高對圖書館作用的認識,才能懂得如何在和諧社會中充分發揮圖書館的積極作用,才能使圖書館工作能夠可持續發展。
⑼ 為什麼要建設覆蓋會社會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
讓你多看書,多學習,沒事少來這兒問些很那啥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