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的個人信息被盜用,並在省外工商部門辦理登記開了一家公司,因現在這家公司有偷稅漏稅問題,造成我本人
問:我的個人信息被盜用,並在省外工商部門辦理登記開了一家公司,因現在這家公司有偷稅漏稅問題,造成我本人正常經營的公司也因為這事被稅務部門列入黑名單,並且我司不能辦理正常稅務功能。想咨詢我應該怎麼處理這件事。謝謝
答:君同法律在線咨詢為您解答
1,是否屬於偷稅行為,要看公司賬務的申報情況,如果屬於以公司經營情況如實申報的,不屬於偷稅行為2,公司以個人名義開立賬戶,屬於違反銀行結算賬戶管理的行為,可以對單位或者私自開立賬戶的個人處以警告或者罰款的行政處罰3,如果股東以個人名義開立賬戶,藉此抽逃出資的,其他股東可以要求抽逃出資股東承擔賠償責任,情節嚴重的,可能構成犯罪4,相關規定:(1)《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管理辦法》關於賬戶設立的規定:第六十五條存款人使用銀行結算賬戶,不得有下列行為:(一)違反本辦法規定將單位款項轉入個人銀行結算賬戶。(二)違反本辦法規定支取現金。(三)利用開立銀行結算賬戶逃廢銀行債務。(四)出租、出借銀行結算賬戶。(五)從基本存款賬戶之外的銀行結算賬戶轉賬存入、將銷貨收入存入或現金存入單位信用卡賬戶。(六)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負責人、存款人地址以及其他開戶資料的變更事項未在規定期限內通知銀行。
非經營性的存款人有上述所列一至五項行為的,給予警告並處以1000元罰款;經營性的存款人有上述所列一至五項行為的,給予警告並處以5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存款人有上述所列第六項行為的,給予警告並處以1000元的罰款。(2)《公司法》及其解釋三中對抽逃出資的規定:第二百條公司的發起人、股東在公司成立後,抽逃其出資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處以所抽逃出資金額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罰款。第十二條公司成立後,公司、股東或者公司債權人以相關股東的行為符合下列情形之一且損害公司權益為由,請求認定該股東抽逃出資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四)利用關聯交易將出資轉出;(3)《刑法》對於抽逃出資罪的規定:第一百五十九條公司發起人、股東違反公司法的規定未交付貨幣、實物或者未轉移財產權,虛假出資,或者在公司成立後又抽逃其出資,數額巨大、後果嚴重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虛假出資金額或者抽逃出資金額百分之二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罰金。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貳』 個人信息被冒用注冊了公司,我該怎麼辦
1、取得相關證據向公安機關報案,如果侵權人的行為造成被冒用人經濟損失或者危害社會公共利益的,侵權人就可能涉嫌犯罪,可以由公安機關依法進行偵查。
2、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投訴,要求工商部門撤銷行政許可,吊銷該公司的登記。
3、以工商部門給予公司登記的行政行為違法,損害被侵權人合法權益,對工商部門提起行政訴訟,要求工商部門撤銷公司登記行政許可。
4、以實際侵權人即投資人、注冊代理機構、被注冊的公司為被告提起民事訴訟,要求停止侵權、消除影響、賠償損失。
『叄』 泄露個人信息的工商銀行怎麼處理
如您的信息已泄露,建議您盡快致電95588人工客服辦理卡片掛失、修改密碼或考慮關閉電子銀行。
(作答時間:2019年11月14日,如遇業務變化請以實際為准。)
『肆』 在工商注冊公司時,個人信息被核名工作人員透露給代理記賬公司,是否侵犯了我的隱私權
嗯,首先,這個侵權你無法舉證。
其次,這個問題很普遍,包括我們這里執照還在我們這里材料還沒有給審批中心,公司就收到電話了,基本上工商和代理記賬公司的關系很一般的,因為公司賬務什麼的最終是稅務在查,不作我工商關注的焦點。
申請成立公司之前要提交審計報告,一般這類信息做審計的單位會比較關注和注重收集,審計和會計事務所不怎麼分家么,客戶就是這么發展的。
此外,名稱預核可以不填寫聯系方式的,因為只是一個名稱的暫定核准,還是有有效期的。
當然,他么會不會透露我不知道,你知道,每個人對金錢的追求和自己的道德標准都不一樣。。。
其實公司開久了你也就習慣了,傳真機一天到晚有開發票啊賣假煙啊啥的傳真不斷不斷不斷的。。。
『伍』 身份信息被冒用注冊為公司法人要怎麼解決
1、取得相關證據先向公安機關報案,如果侵權人的行為造成被冒用人經濟損失或者危害社會公共利益的,侵權人就可能涉嫌犯罪,可以由公安機關依法進行偵查。主要法律依據:
(1)根據《刑法》第二百五十一條規定,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將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給他人的;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都有可能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
(2)根據《刑法》第二百八十條規定,偽造、變造、買賣居民身份證、護照、社會保障卡、駕駛證等依法可以用於證明身份的證件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3)根據《刑法》第二百八十一條規定,在依照國家規定應當提供身份證明的活動中,使用偽造、變造的或者盜用他人的居民身份證、護照、社會保障卡、駕駛證等依法可以用於證明身份的證件,情節嚴重的,處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2、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投訴,要求工商部門撤銷行政許可,吊銷該公司的登記。主要法律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百九十八條規定:違反本法規定,虛報注冊資本、提交虛假材料或者採取其他欺詐手段隱瞞重要事實取得公司登記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對虛報注冊資本的公司,處以虛報注冊資本金額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罰款;對提交虛假材料或者採取其他欺詐手段隱瞞重要事實的公司,處以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撤銷公司登記或者吊銷營業執照。
(2)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第六十五條規定,提交虛假材料或者採取其他欺詐手段隱瞞重要事實,取得公司登記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處以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撤銷公司登記或者吊銷營業執照。
(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施行細則》第六十三條規定,偽造證件騙取營業執照的,沒收非法所得,處以非法所得額3倍以下的罰款,但最高不超過3萬元,沒收非法所得的,處以1萬元以下的罰款,並吊銷營業執照。
3、以工商部門給予公司登記的行政行為違法,損害被侵權人合法權益,對工商部門提起行政訴訟,要求工商部門撤銷公司登記行政許可。主要法律依據: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六十九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作出行政許可決定的行政機關或者其上級行政機關,根據利害關系人的請求或者依據職權,可以撤銷行政許可:被許可人以欺騙、賄賂等不正當手段取得行政許可的,應當予以撤銷。
(2)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七十條規定,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判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並可以判決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為:
(一)主要證據不足的;
(二)適用法律、法規錯誤的;
(三)違反法定程序的;
(四)超越職權的;
(五)濫用職權的;
(六)明顯不當的。
4、以實際侵權人即投資人、注冊代理機構、被注冊的公司為被告提起民事訴訟,要求停止侵權、消除影響、賠償損失。主要法律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九十九條第一款規定,「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盜用、假冒」,公民的姓名權受法律保護。公民享有姓名權,禁止他人干涉、盜用、假冒。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四條規定,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修理、重作、更換;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以上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3)《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二條規定,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本法所稱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
(4)《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十五條規定,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賠償損失;
(七)賠禮道歉;
(八)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陸』 工商局泄露個人信息怎麼處理
你好:
你所指的泄露個人信息是指什麼?如果有律師或者相關單位提供合法手續,是可以到工商行政管理局查詢相關《營業執照》的全部信息,包括股東、身份證、電話、地址、產權等等。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柒』 個人信息泄露怎麼辦
1、收集證據線索
在信息泄露之後,很容易收到各種各種的郵件,接到天南海北的電話。這時候要留心,記下對方的電話或者是郵箱地址等有用的信息。可能這些信息很瑣碎,但是一旦收集好這些信息不僅能幫助自己維權,而且還可能幫助更多的人。
2、向相關部門報案
個人信息一旦泄露,可向公安部門、互聯網管理部門、工商部門、消協、行業管理部門和相關機構進行投訴舉報。報案的目的一來是保護自己的權益,二來也是可以備案。一旦有更多的人遇到和你類似的情況,就可以一起處理。根據刑法的相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以及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可能涉嫌刑事犯罪,公安機關可以介入調查。
3、提醒身邊的親朋好友防止被騙
個人信息泄漏後,不僅可以用這些信息盜用你的賬號,甚至還可能騙你身邊的親朋好友。所以一旦你的信息泄露,或者聯系工具賬號丟失,一定要第一時間通知你的親朋好友,要他們倍加防範,以免上當受騙。
4、委託律師維權
如果個人重要的信息丟失,而且知道怎麼丟失的或者是有很多線索,那麼就可以向專業的律師咨詢相關的法律法規。如果律師給予肯定的答復,就可以利用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如果是在消費過程中泄露,還可依據《侵權責任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通過法律手段要求侵權人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償損失等。
『捌』 個人信息泄露怎麼辦
近日,我國首部信用領域的法規《徵信業管理條例》(下稱《條例》)實施,提出將建立以公民身份證號碼和組織機構代碼為基礎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信用信息包括哪些方面?如何確保公民個人信息不被商業化、公民隱私不被侵犯?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公民和企業將有信用賬號
「我國當前信用體系建設主要集中在金融領域,而廣義的信用體系應當包括與公民或企業誠實信用原則有關的一切信息。」 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認為,未來需要把有關社會主體誠信的各個方面,包括產品質量、食品安全、工商登記、稅收繳納、工資支付、社保繳費等,都納入到誠信體系建設中來,實現誠信體系從碎片化到完整統一的過渡,降低整個社會的誠信風險。
根據《條例》,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建成後,我國每個公民一生都將有一個也是唯一的信用賬號———作為衡量這個人誠信的「尺碼」被廣泛運用到其生活工作中;企業也將有一個唯一的「身份證明」,包羅企業種種信息,成為衡量企業「品行」的重要標准,伴隨企業不斷成長壯大。
「徵信體系」已初見雛形
事實上,我國的「徵信體系」已初見雛形。2004年起,就由央行牽頭搭建「金融信用信息資料庫」。目前這一資料庫已收錄1800多萬戶企業、8億多個人有關信息。此外,工商、稅務、海關、行業協會、金融機構等也都零星地存有公民或企業機構的某一方面信息記錄,或者分頭建立了某一類信息的整合平台。
據央行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金融信用信息資料庫」搭起了框架和基礎,未來可以通過直接採集和間接採集兩個技術路線,把其他行業的信用信息「接駁」過來:一是由該資料庫直接向銀、證、保、外管等部門採集數據;二是由後者先建一個小庫,自行採集,然後再接到人民銀行資料庫裡面。「目前,兩條技術路線都在嘗試,兩條路線不排除同時試點走的方式,最終目的是建成金融業統一徵信平台。」這位負責人說。
除了政府牽頭建設信用信息庫,商業徵信機構也將成為徵信市場內的重要力量。劉俊海說,政府打造的統一信息平台和商業徵信機構開發的分類信息平台可以做到相互補充。
不良信息保存期為五年
北京市民劉娟抱怨道,「現在不管在哪兒登記個人信息,都有可能被人賣給商業機構。以後如果政府徵信機構來搜集個人的信息,會包括住址、財產情況等更多資料,在利益驅使下,要是有人私自將我們個人信息轉賣牟利怎麼辦?」
這樣的擔憂不無道理。此次,《條例》特別強調保護個人信息安全,對個人信息安全做了較為全面的規定,包括對從事個人徵信業務的徵信機構設立嚴格的准入門檻,並要求不良信息保存期為五年,信息主體每年可免費2次獲取本人的信用報告、個人信息不得用作約定以外的用途,不得未經信息主體同意向第三方提供等。
劉俊海提醒大家,當我們發現自己或企業的信用信息被信用機構非法泄露、使用、採集時,首先可以向信用信息徵集機構交涉,要求其停止非法行為,如果不成,則可以向國務院徵信業監督管理部門投訴,由相關部門進行查處。「如果因此造成了損失,可以向法院起訴求賠償,涉及犯罪的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
『玖』 注冊公司後,個人信息被泄露,舉報有用嗎
注冊公司後,個人信息被泄露,就是會收到很多推銷點話,這個想也不用內想是工商局裡泄容漏出去的,也有可能是工商局裡的某個個人,把客戶名單拿去賣錢了。當然要追究很麻煩,現在網路發達,手機號綁定注冊的東西很多,你不能拿出確切證據舉報是沒用的,如果是個人信息泄露,影響到個人損失嚴重的,可以維權。我幫人注冊公司代賬的,幫人注冊公司要留我的手機號,推銷電話一天到晚不間斷。
『拾』 企查查泄露個人信息 合法嗎
作為一個公共的平台是不可以隨意泄露公民個人信息的,而且在個人信息安全這一問題上,我國法律保護的立法傾向十分明晰。所以如果企查查網有隨意兜售泄露個人信息的行為,那麼就是違法的,是侵犯公民隱私權的行為,可以對它提起訴訟,請求賠償。
隱私權公民所應享有的基本權利,不容許非法獲取,不允許以公民個人信息進行非法營利,或私自利用公民個人信息進行交易。如果行為人明知不能公開、泄露或擅自為其他用途,卻仍出售或非法公開、泄露、提供給他人,那麼,嚴重時就會構成犯罪,受到刑法追究。
相關法條:
刑法:
第二百五十三條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將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給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單位犯前三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款的規定處罰。
民法總則:
第一百一十一條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並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
(10)個人信息泄露工商登記擴展閱讀:
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防止個人信息泄露:
(一)平時不要在朋友圈、微博等公共社交平台上隨便發自拍、秀恩愛、曬娃、分享自己的生活點滴等,也不要隨便在網路中結識陌生的網友。在這些場景中,都存在個人身份信息泄露的可能。因為這些輕率的做法,可能會導致非常嚴重的後果,甚至會出現你意想不到的危險。
(二)在於人交往中,不要輕易透露過多個人信息,不管辦什麼事情,要先獲知對方的身份和資質,只提供必要的信息。其它的都不必說了,不要說得那麼詳細和具體,別人往往沒興趣聽,也覺得很沒用。要是你的個人身份信息泄露了,別有用心的人就會進行不合理的使用。平時學會閉嘴,注意保密。
(三)增強保護個人信息,的意識如果你害怕身邊有的人會泄露自己的信息,或是已經發現信息泄露,那麼就要增強自保意識。對於不太重要的人,沒必要見面,沒必要說什麼,你可以盡快閃。若實在還有事要辦,那麼請你盡量使用非常簡潔明了的語言,只使用粗略的信息,以防被別有用心的人進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