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物權法與擔保法 的竟和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流通和資金融通中債權人利益的實現往往受到威脅,為了確保交易安全,減少債權實現風險,債權人不能不為其債權的擔保而奮斗,需要債務人對其債務的履行提出保證,擔保制度由於具有保障債權實現的作用而倍受市場主體歡迎。在物的擔保的實踐中,由於在同一擔保物上可以設定數個擔保物權,使得擔保物權往往出現競合的情況。如何確定各擔保物權的優先效力,我國有關擔保的法律如《民法通則》、《擔保法》等對此沒有做具體規定,所以長期以來法學界對擔保物權競合問題多在理論上進行討論,沒有上升到法律制度的高度來對待,因而,探討我國擔保物權競合制度,對正確適用擔保法,充分發揮物權擔保制度保障債權實現、維護交易安全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更是不斷完善我國擔保物權法律制度所必需。
一、擔保物權競合的成立條件
擔保物權競合的發生,是指在同一個擔保物上,出現不同類型的擔保物權的情形。擔保物權的競合使對擔保物權的效力判斷出現矛盾,在解決這一矛盾的過程中,最終目的是解決競合的數個擔保物權的效力順序,而對這種效力順序的確認首先必須解決數個擔保物權是否成立和在何種情況下能夠同設於同一擔保物並造成數個擔保物權效力的沖突。我國《擔保法》對擔保物權競合未作規定,只對抵押權、質權、留置權的設立條件作了規定,這只能解決各類擔保物權是否成立的判斷問題,而在出現擔保物權競合的情況下,僅從擔保物權的成立條件是不能做出判斷的,因而,還需對擔保物權競合的條件作進一步的探討。
物權法實行物權法定原則,物權的類型、各類物權的內容、取得和變更,均由法律直接規定,禁止任何人創設法律沒有規定的物權和超越法律的限制行使權利。擔保物權系一種定限物權,因而,討論擔保物權競合問題也應遵循物權法的原則。即考察擔保物權競合的條件,應以法律規定的擔保物權的類型為依據。同時,擔保物權的作用在於保障債權的實現,這使得在討論擔保物權的競合問題時又不得不把它與債權聯系起來。基於上述認識,擔保物權競合的成立,應具備以下條件:
1.在同一標的物上設立的數個擔保物權必須基於不同的法律事實而產生。社會現象可符合亦可不符合法律規范之要件,符合法律規范之要件者,引發法律規定之效力,不符合法律規定之要件者,當然不發生法律規定之效力。所謂發生法律規定之效力者,實即使已存在之法律關系發生變動。諸此社會現象符合法律規定可使已存在之法律關系發生變動者,是為法律事實。法律事實是權利變動的要件,設立擔保物權應有法律事實的存在。數個擔保物權要形成競合,不但要有法律事實,而且其法律事實還必須是不同的。基於同一法律事實設定的不同的擔保物權和基於不同法律事實而設定的同一種類的擔保物權均不能成立擔保物權的競合。如最高額抵押,在最高額限度內,以抵押物對一定期間內連續發生的債權作擔保,其「連續發生的債權」是同一的法律事實,故不發生競合。
2.數個競合的擔保物權是不同種類。擔保物權競合制度要解決的是同一擔保物上不同擔保物權的效力沖突,而同一種類的擔保物權不存在嚴格意義上的效力沖突,只存在公示上和時間順序上的效力順位,因而,數個擔保物權要成立競合,該數個擔保物權必須是不同種類的。如:在同一擔保物上為兩個以上債權人設定抵押,依照《擔保法》第54條規定,抵押合同以登記生效的,按登記的先後順序清償,順序相同的,按比例清償;抵押合同自簽訂之日生效的,已登記的,優先受償,未登記的,按合同生效的順序清償,順序相同的,按比例清償,這實際上的抵押權次序。因而,在同一擔保物上為兩個以上債權人設定抵押,不成立擔保物權的競合。
3.數個擔保物權必須在同一擔保物上設定。盡管對同一債權可以有數個擔保物權,但如果不是在同一擔保物上設定的,也不構成擔保物權的競合。擔保物權是以取得擔保標的物的交換價i值為實質內容的,擔保物權擔保債權受償的作用,通過直接支配標的物的交換價值而獲得實現。擔保物權不在同一標的物上設定,則並不影響擔保物權人對標的物的交換價值的支配,因而也就不存在競合問題。
4.在同一標的物上設定的數個擔保物權均有效,並持續存在。所謂有效,是指符合法律規定的有效條件,能引起一定的權利變動。擔保物權有效的條件上文已論及。無效行為、可撤銷和可變更的行為,均不能引起擔保物權的競合。所謂持續存在,是指各擔保物權不但已經生效,而且期限限尚未屆滿或者其效力尚未滅失。尚未生效、期限屆滿和已經滅失的擔保物權,也不能引起競合。
二、擔保物權競合的情形
我國《擔保法》規定的擔保方式有保證、定金、抵押、質押和留置五種,通說認為,後三種方式屬於物的擔保,擔保物權的競合僅存於抵押、質押和留置三種方式之間。但也有學者認為,定金擔保亦屬特殊的物的擔保。本文採納通說的觀點,就我國立法上的幾種擔保物權的競合情形進行分析。
(一)抵押權與質權的競合。抵押權與質權的競合是指在同一擔保標的物上存在抵押權和質權的情形。抵押權以不轉移佔有為特徵,抵押物的所有人在設立抵押權後,仍然可以對抵押物進行使用、收益,這樣,就有可能產生抵押權與其他擔保物權的沖突。擔保人以擔保物為一項債權設定抵押擔保後,又以該擔保物為另一債權設定質押,這時,就出現了抵押權與質權的競合。我國《擔保法》的規定:可以抵押的財產有:1.抵押人所有的房屋和其他地上定著物;2.抵押人所有的機器、交通運輸工具和其他財產;3.抵押人依法有權處分的國有的土地使用權、房屋和其他地上定著物;4.抵押人依法有權處分的機器、交通運輸工具和其他財產;5.抵押人依法承包並經發包方同意抵押的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荒地的土地使用權;6.依法可以抵押的其他財產。從上述規定來看,抵押權分為不動產抵押權和動產抵押權兩類,其抵押標的物是不動產上產生的用益物權和動產物權,而質權,我國法律不承認不動產質權,只承認動產質押和權利質押兩種情況,故抵押權與不動產質權、抵押權和權利質權不會發生競合。據此,抵押權與質權的競合主要表現為兩種情況:第一、在同一動產上先設定抵押權,後設定質權,使先後兩個擔保物權發生競合。第二、在同一動產上先設定質權後又設定抵押權(二)抵押權與留置權的競合。抵押權和留置權的競合是指在同一擔保標的物上,存在抵押權與留置權的情形。我國《擔保法》規定,留置是指因保管合同、運輸合同、加工承攬合同發行的債權,債權人按照合同的約定佔有債務人的動產,債務人不按照合同約定的期限履行債務的,債權人有權留置該財產,以該財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財產的價款優先受償。從上引規定可見,留置的標的物僅限於動產,不動產不適用留置。即不動產抵押權與留置權不存在發生競合的問題。但在動產范圍內,抵押權與留置權可以發生競合。主要表現為:第一、先成立抵押,後設定留置。如抵押人在抵押物上設定抵押權後,將抵押物交第三人修理或者運輸,因抵押人未能清償修理費、運費,該第三人依法將修理、運輸的財產留置。第二、留置物所有人在其財產被留置後,以該留置物為標的向他人設定抵押,使同一標的物上存在兩種擔保物權。
(三)留置權與質權的競合。留置權與質權的競合,是指在同一個擔保標的物上,既存在留置權,又存在質權的情形。由於留置權的標的物是動產,而權利質權的標的物是權利,因而留置權與權利質權不發生競了合問題,但是以動產為標的物的動產質權,與留置權的競合卻是經常發生。關於留置權與質權的競合,有的學者主張存在三種情形,一是質權人基於留置權成立的法定事由而在質物上取得留置權;三是留置權人在留置物上再設定質權;三是在質物上成立留置權。本文認為,第一種情形與第三種情形實際上是一種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因而不應作為一種獨立的競合現象來考察。也就是說,留置權與質權的競合主要有兩種情形:第一、留置權人在留置物上再設定質權;第二、質權人在質物上成立留置權。
三、擔保物權競合的效力認定
研究擔保物權競合制度,目的在於解決共存於同一擔保標的物上數個不同種類的擔保物權優先受償效力的沖突。通過解決這個沖突,使擔保物權順利實現,維護交易安全。我國法學界對擔保物權競合的效力問題的研究,有的從擔保物權之間的關系的角度進行,如在《中國物權法研究》一書中,就是按照這種體例進行的;有的從擔保物權競制度的角度進行研究,如《擔保法理論與實踐》一書就採用這種體例。雖然角度和體例不同,但都以解決擔保物權競合的效力沖突為最終目的。解決擔保物權的效力沖突,實質上是解決了在同一擔保標的物上存在數個不同種類的擔保物權,各該數個不同種類的擔保物權何者為優先受償的問題。討論擔保物權競合的效力,至少應解決以下問題:
(一)物權法原理對擔保物權競合效力的影響。擔保物權是一種物權,因而具有物權的屬性,具有支配權和排他性,擔保物權人不僅可以向債務人主張權利,而且可以對抗債務人以外的任何人。但是,擔保物權的這種支配權和排他性的程度並不都是等同的和一致的,其效力深受物權法基本原理的影響。表現在:1.物權法定原則對擔保物權的影響。物權的內容基於物權法定主義,但是物權如果是基於當事人的意思而發生,則稱之為意定物權或設定物權。如果不是基於當事人的意思,而是由法律規定直接發生的,則為法定物權。我國《擔保法》規定的擔保物權中,留置權屬於法定物權,在與其他擔保物權競合時,留置權的法定物權地位使之較其他擔保物權有優先受償的效力。2.物權公示原則對提保物權競合效力的影響。物權的公示,指物權享有與變動的可取信於社會公眾的外部表現方式。自近代以來,關於物權的取得、喪失及變更,各國民法無不實行公示原則。不動產物權以登記和登記變更作為權利享有與變更的公示方法,動產物權以佔有作為權利享有的公示方法。我國擔保法對抵押權採取登記對抗主義,未經登記的抵押物權不能產生對抗第三人的效力。3.善意取得制度對擔保物權競合效力的影響。善意取得是指無權處分他人動產的讓與人,於不法將其佔有的他人的動產進行處分,受讓的第三人出於善意而取得該動產的權利。善意取得制度對在質物上設立留置權和在留置物上設立質權以及在質物、留置物上設定抵押權的效力產生一定的影響。4.權利在先原則對擔保物權競合效力的影響。權利在先原則是指成立在先的,位序在前,有優先於後成立物權的效力。先成立的物權壓制後成立的物權,後成立的物權若有害於先成立的物權,後物權將在先物權實行時被排斥。在無登記的前提下,成立在先原則對競合的擔保物權的效力產生影響。
(二)擔保物權競合的效力認定的基本原則。擔保物權競合效力的認定,一般都從具體的競合情況進行分析,這能使擔保物權競合效力認定更具操作性,但缺少原則性指導,容易出現不統一。因而在討論擔保物權競合的效力認定問題時,有必要對其原則性作一些統一,從物權法理論的一般原理出發,將擔保物權競合的效力認定抽象和概括出來。按照上文有關物權法原理對擔保物權的影響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擔保物權競合的效力認定原則為:
1.法定擔保物權較其他擔保物權有較強的效力。
2.公示的擔保物權較未公示的擔保物權有較強的效力。
3.善意取得的擔保物權有較強的對抗力。
4.成立在先的擔保物權較成立在後的擔保物權有次位上的優先效力。
(三)擔保物權競合的效力認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79條規定:同一財產法定登記的抵押權與質權並存時,抵押權人優先於質權人受償。同一財產抵押權與留置權並存時,留置權人優先於抵押權人受償。由於該條規定較為原則,不能滿足對擔保物權競合的效力認定的需要,因而,我們對擔保物權競合效力的認定,要考慮物權法原理對擔保物權競合效力的影響,按照擔保物權競合效力認定的基本原則,對擔保物權競合的效力作出具體判斷。
1.抵押權與質權競合的效力。抵押權與質權競合,誰為優先?對此有三種不同學說:一為質權優先說。羅馬法上有所謂「同等情況下佔有人優先」的原則,根據這一原則,在抵押權與質權同時存在的情況下,質權優先於抵押權。二為抵押權優先說。此說認為抵押權若以登記進行公示,則應取得優先於質權的效力。三為抵押權與質權同效力說。此說認為,抵押權與質權同為擔保物權,因而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在抵押權與質權發生競了合時,根據抵押權與質權設立的先後來決定,設立在先者,其權利優先,同時設立時,二者效力相同,抵押權人與質權人就其債權比例對抵押物變價進行分配。上述三說,都有其合理的一面,趨利避害,對抵押權與質權競合的效力認定,應作如下區別對待:⑴先設定質權,又將質物為他人債權設定抵押權的,質權優先於抵押權。究其原因,主要在於質權以對質物的佔有為前提,質權人對質物的佔有,實質上表明質權已經公示,具有對抗其他人的效力。⑵抵押權設定後,又以抵押物為他人債權設立質押,則分別兩種情況對待:一是抵押權未經登記的,若後設質權人為善意,依善意取得制度,善意取得動產的第三人(即質權人)的權利有對抗其他人的效力,質權優先於抵押權;若後設質權人為惡意,則抵押權優先於質權。二是抵押權已經登記的,依據公示原則,抵押權優先於質權。⑶抵押權與質權同時設立的,從在先權利原則引伸,一般認為二者效力相同,但法定登記的抵押權優先於質權2.抵押權與留置權競合的效力。抵押權與留置權沖突時,何者為優先,進論上蓋有以下二說:一為效力相同說。抵押權與留置權競合時,根據二者的設立或實行的先後來決定。二為留置權優先說。此說認為留置權的效力優於抵押權,在抵押權與留置權發生競合時留置權人可以就標的物變價優先於抵押權人而獲得清償,而抵押權在留置權發生的前或後設定或實行,在所不問。按成立在先原則,抵押權與留置權同屬擔保物權,其效力應以發生的先後來確定,而按物權法定原則,法定物權的效力優於意定物權的效力。抵押權和留置權競合效力如何確定?本文認為,留置權應優於抵押權。因為:⑴留置權是法定物權,應優於其他物權;⑵留置物在兩權競合時被留置權人佔有,佔有作為動產公示的效力可以對抗第三人;⑶留置權人佔有留置物,如果強行規定抵押權優先,在實踐中會造成抵押權行使的諸多困難,引起更多糾紛。⑷留置權擔保的債權與留置物有直接關聯,留置權債權的發生,使抵押物增加新的價值,留置權的債權只是這一新增價值的代價,並且這一新增價值原本處於抵押物價值之外,抵押權人不應對此享有優先權。
3.質權與留置權競合的效力。質權與留置權都是以佔有標的物為其成立權件的,質權與留置權的競合,實質上是質權人或留置權人處分債務人享有所有權的擔保標的物的行為引起的,有兩種情況:一是留置權人在留置物上設定質權,二是質權人在質物上設定留置權。不論哪種情況,善意取得制度都對二者競合的成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後設立的擔保物權人取得擔保物權為惡意,則行為無效,不能發生質權與留置權競合的問題。如果後設立的擔保物權人取得擔保物權為善意,行為有效,發生質權與留置權競合問題。由於後發生的質權或留置權是前發生的質權或留置權人的行為引起的,前留置權人是後質權關系中的出質人,與質權人形成債權債務關系,前質權人是後留置權人的義務人,因而,在留置權與質權競合時,後發生的質權或留置權應較前成立的留置權或質權具有優先受償效力。即:⑴留置權人在留置物上再設定質權的,質權優先於留置權。⑵質權人在質物上設定留置權的,留置權優先於質權。
社會經濟秩序包括財產流通秩序和財產歸屬秩序,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沒有穩定的財產歸屬秩序,最終財產流通秩序也難以維持。我國至今尚未制定民法典,物權法的立法也是採取分銷零售方式,因此,對物權法各項制度的研究,不僅在於解決紛爭,而且在於為建立和完善我國物權法制度提供理論依據。筆者自揣本文觀點必有諸多不當,也必有難能周延之短,但願能為我國物權法的完善添磚加瓦
㈡ 擔保物權競合問題研究的背景
擔保物權競抄合是指同一財產存在著沖突的擔保物權,這種沖突,主要體現為抵押權與抵押權的沖突,抵押權與質權的沖突,抵押權與留置權的沖突。
《擔保法解釋》第79條規定:「同一財產法定登記的抵押權與質權並存時,抵押權人優先於質權人受償。同一財產抵押權與留置權並存時,留置權人優先於抵押權人受償。」但此法條的成立是以擔保法第42條作為其成立前提的,因為擔保法第42條已被廢止,故79條第一款不再適用。
㈢ 擔保物權中的優先原則是怎麼規定的
按相復關法律規定,在擔保制物權中,同一財產法定登記的抵押權與質權並存時,抵押權人優先於質權人受償。同一財產抵押權與留置權並存時,留置權人優先於抵押權人受償。
相關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七十九條同一財產法定登記的抵押權與質權並存時,抵押權人優先於質權人受償。
同一財產抵押權與留置權並存時,留置權人優先於抵押權人受償。
㈣ 擔保物權的競合什麼意思請舉例說明一下
擔保物權競合是指同一財產存在著沖突的擔保物權,這種沖突,主要體現為抵押權與抵押權的沖突,抵押權與質權的沖突,抵押權與留置權的沖突。
㈤ 物的擔保與人的擔保(擔保競合問題)
《物權法》
第一百七十六條被擔保的債權既有物的擔保又有人的擔保的,債務內人不履行到期債務容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擔保物權的情形,債權人應當按照約定實現債權;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債務人自己提供物的擔保的,債權人應當先就該物的擔保實現債權;第三人提供物的擔保的,債權人可以就物的擔保實現債權,也可以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提供擔保的第三人承擔擔保責任後,有權向債務人追償。
因本案中宋某作為第三人提供物的擔保,與李某的保證沒有優先順序,金某可以找任何一個人實現自己的債權,因其將二人同時作為被告,二人應共同償還。
㈥ 什麼是物權竟合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流通和資金融通中債權人利益的實現往往受到威脅,為了確保交易安全,減少債權實現風險,債權人不能不為其債權的擔保而奮斗,需要債務人對其債務的履行提出保證,擔保制度由於具有保障債權實現的作用而倍受市場主體歡迎。在物的擔保的實踐中,由於在同一擔保物上可以設定數個擔保物權,使得擔保物權往往出現競合的情況。如何確定各擔保物權的優先效力,我國有關擔保的法律如《民法通則》、《擔保法》等對此沒有做具體規定,所以長期以來法學界對擔保物權競合問題多在理論上進行討論,沒有上升到法律制度的高度來對待,因而,探討我國擔保物權競合制度,對正確適用擔保法,充分發揮物權擔保制度保障債權實現、維護交易安全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更是不斷完善我國擔保物權法律制度所必需。
一、擔保物權競合的成立條件
擔保物權競合的發生,是指在同一個擔保物上,出現不同類型的擔保物權的情形。擔保物權的競合使對擔保物權的效力判斷出現矛盾,在解決這一矛盾的過程中,最終目的是解決競合的數個擔保物權的效力順序,而對這種效力順序的確認首先必須解決數個擔保物權是否成立和在何種情況下能夠同設於同一擔保物並造成數個擔保物權效力的沖突。我國《擔保法》對擔保物權競合未作規定,只對抵押權、質權、留置權的設立條件作了規定,這只能解決各類擔保物權是否成立的判斷問題,而在出現擔保物權競合的情況下,僅從擔保物權的成立條件是不能做出判斷的,因而,還需對擔保物權競合的條件作進一步的探討。
物權法實行物權法定原則,物權的類型、各類物權的內容、取得和變更,均由法律直接規定,禁止任何人創設法律沒有規定的物權和超越法律的限制行使權利。擔保物權系一種定限物權,因而,討論擔保物權競合問題也應遵循物權法的原則。即考察擔保物權競合的條件,應以法律規定的擔保物權的類型為依據。同時,擔保物權的作用在於保障債權的實現,這使得在討論擔保物權的競合問題時又不得不把它與債權聯系起來。基於上述認識,擔保物權競合的成立,應具備以下條件:
1.在同一標的物上設立的數個擔保物權必須基於不同的法律事實而產生。社會現象可符合亦可不符合法律規范之要件,符合法律規范之要件者,引發法律規定之效力,不符合法律規定之要件者,當然不發生法律規定之效力。所謂發生法律規定之效力者,實即使已存在之法律關系發生變動。諸此社會現象符合法律規定可使已存在之法律關系發生變動者,是為法律事實。法律事實是權利變動的要件,設立擔保物權應有法律事實的存在。數個擔保物權要形成競合,不但要有法律事實,而且其法律事實還必須是不同的。基於同一法律事實設定的不同的擔保物權和基於不同法律事實而設定的同一種類的擔保物權均不能成立擔保物權的競合。如最高額抵押,在最高額限度內,以抵押物對一定期間內連續發生的債權作擔保,其「連續發生的債權」是同一的法律事實,故不發生競合。
2.數個競合的擔保物權是不同種類。擔保物權競合制度要解決的是同一擔保物上不同擔保物權的效力沖突,而同一種類的擔保物權不存在嚴格意義上的效力沖突,只存在公示上和時間順序上的效力順位,因而,數個擔保物權要成立競合,該數個擔保物權必須是不同種類的。如:在同一擔保物上為兩個以上債權人設定抵押,依照《擔保法》第54條規定,抵押合同以登記生效的,按登記的先後順序清償,順序相同的,按比例清償;抵押合同自簽訂之日生效的,已登記的,優先受償,未登記的,按合同生效的順序清償,順序相同的,按比例清償,這實際上的抵押權次序。因而,在同一擔保物上為兩個以上債權人設定抵押,不成立擔保物權的競合。
3.數個擔保物權必須在同一擔保物上設定。盡管對同一債權可以有數個擔保物權,但如果不是在同一擔保物上設定的,也不構成擔保物權的競合。擔保物權是以取得擔保標的物的交換價i值為實質內容的,擔保物權擔保債權受償的作用,通過直接支配標的物的交換價值而獲得實現。擔保物權不在同一標的物上設定,則並不影響擔保物權人對標的物的交換價值的支配,因而也就不存在競合問題。
4.在同一標的物上設定的數個擔保物權均有效,並持續存在。所謂有效,是指符合法律規定的有效條件,能引起一定的權利變動。擔保物權有效的條件上文已論及。無效行為、可撤銷和可變更的行為,均不能引起擔保物權的競合。所謂持續存在,是指各擔保物權不但已經生效,而且期限限尚未屆滿或者其效力尚未滅失。尚未生效、期限屆滿和已經滅失的擔保物權,也不能引起競合。
二、擔保物權競合的情形
我國《擔保法》規定的擔保方式有保證、定金、抵押、質押和留置五種,通說認為,後三種方式屬於物的擔保,擔保物權的競合僅存於抵押、質押和留置三種方式之間。但也有學者認為,定金擔保亦屬特殊的物的擔保。本文採納通說的觀點,就我國立法上的幾種擔保物權的競合情形進行分析。
(一)抵押權與質權的競合。抵押權與質權的競合是指在同一擔保標的物上存在抵押權和質權的情形。抵押權以不轉移佔有為特徵,抵押物的所有人在設立抵押權後,仍然可以對抵押物進行使用、收益,這樣,就有可能產生抵押權與其他擔保物權的沖突。擔保人以擔保物為一項債權設定抵押擔保後,又以該擔保物為另一債權設定質押,這時,就出現了抵押權與質權的競合。我國《擔保法》的規定:可以抵押的財產有:1.抵押人所有的房屋和其他地上定著物;2.抵押人所有的機器、交通運輸工具和其他財產;3.抵押人依法有權處分的國有的土地使用權、房屋和其他地上定著物;4.抵押人依法有權處分的機器、交通運輸工具和其他財產;5.抵押人依法承包並經發包方同意抵押的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荒地的土地使用權;6.依法可以抵押的其他財產。從上述規定來看,抵押權分為不動產抵押權和動產抵押權兩類,其抵押標的物是不動產上產生的用益物權和動產物權,而質權,我國法律不承認不動產質權,只承認動產質押和權利質押兩種情況,故抵押權與不動產質權、抵押權和權利質權不會發生競合。據此,抵押權與質權的競合主要表現為兩種情況:第一、在同一動產上先設定抵押權,後設定質權,使先後兩個擔保物權發生競合。第二、在同一動產上先設定質權後又設定抵押權(二)抵押權與留置權的競合。抵押權和留置權的競合是指在同一擔保標的物上,存在抵押權與留置權的情形。我國《擔保法》規定,留置是指因保管合同、運輸合同、加工承攬合同發行的債權,債權人按照合同的約定佔有債務人的動產,債務人不按照合同約定的期限履行債務的,債權人有權留置該財產,以該財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財產的價款優先受償。從上引規定可見,留置的標的物僅限於動產,不動產不適用留置。即不動產抵押權與留置權不存在發生競合的問題。但在動產范圍內,抵押權與留置權可以發生競合。主要表現為:第一、先成立抵押,後設定留置。如抵押人在抵押物上設定抵押權後,將抵押物交第三人修理或者運輸,因抵押人未能清償修理費、運費,該第三人依法將修理、運輸的財產留置。第二、留置物所有人在其財產被留置後,以該留置物為標的向他人設定抵押,使同一標的物上存在兩種擔保物權。
(三)留置權與質權的競合。留置權與質權的競合,是指在同一個擔保標的物上,既存在留置權,又存在質權的情形。由於留置權的標的物是動產,而權利質權的標的物是權利,因而留置權與權利質權不發生競了合問題,但是以動產為標的物的動產質權,與留置權的競合卻是經常發生。關於留置權與質權的競合,有的學者主張存在三種情形,一是質權人基於留置權成立的法定事由而在質物上取得留置權;三是留置權人在留置物上再設定質權;三是在質物上成立留置權。本文認為,第一種情形與第三種情形實際上是一種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因而不應作為一種獨立的競合現象來考察。也就是說,留置權與質權的競合主要有兩種情形:第一、留置權人在留置物上再設定質權;第二、質權人在質物上成立留置權。
三、擔保物權競合的效力認定
研究擔保物權競合制度,目的在於解決共存於同一擔保標的物上數個不同種類的擔保物權優先受償效力的沖突。通過解決這個沖突,使擔保物權順利實現,維護交易安全。我國法學界對擔保物權競合的效力問題的研究,有的從擔保物權之間的關系的角度進行,如在《中國物權法研究》一書中,就是按照這種體例進行的;有的從擔保物權競制度的角度進行研究,如《擔保法理論與實踐》一書就採用這種體例。雖然角度和體例不同,但都以解決擔保物權競合的效力沖突為最終目的。解決擔保物權的效力沖突,實質上是解決了在同一擔保標的物上存在數個不同種類的擔保物權,各該數個不同種類的擔保物權何者為優先受償的問題。討論擔保物權競合的效力,至少應解決以下問題:
(一)物權法原理對擔保物權競合效力的影響。擔保物權是一種物權,因而具有物權的屬性,具有支配權和排他性,擔保物權人不僅可以向債務人主張權利,而且可以對抗債務人以外的任何人。但是,擔保物權的這種支配權和排他性的程度並不都是等同的和一致的,其效力深受物權法基本原理的影響。表現在:1.物權法定原則對擔保物權的影響。物權的內容基於物權法定主義,但是物權如果是基於當事人的意思而發生,則稱之為意定物權或設定物權。如果不是基於當事人的意思,而是由法律規定直接發生的,則為法定物權。我國《擔保法》規定的擔保物權中,留置權屬於法定物權,在與其他擔保物權競合時,留置權的法定物權地位使之較其他擔保物權有優先受償的效力。2.物權公示原則對提保物權競合效力的影響。物權的公示,指物權享有與變動的可取信於社會公眾的外部表現方式。自近代以來,關於物權的取得、喪失及變更,各國民法無不實行公示原則。不動產物權以登記和登記變更作為權利享有與變更的公示方法,動產物權以佔有作為權利享有的公示方法。我國擔保法對抵押權採取登記對抗主義,未經登記的抵押物權不能產生對抗第三人的效力。3.善意取得制度對擔保物權競合效力的影響。善意取得是指無權處分他人動產的讓與人,於不法將其佔有的他人的動產進行處分,受讓的第三人出於善意而取得該動產的權利。善意取得制度對在質物上設立留置權和在留置物上設立質權以及在質物、留置物上設定抵押權的效力產生一定的影響。4.權利在先原則對擔保物權競合效力的影響。權利在先原則是指成立在先的,位序在前,有優先於後成立物權的效力。先成立的物權壓制後成立的物權,後成立的物權若有害於先成立的物權,後物權將在先物權實行時被排斥。在無登記的前提下,成立在先原則對競合的擔保物權的效力產生影響。
(二)擔保物權競合的效力認定的基本原則。擔保物權競合效力的認定,一般都從具體的競合情況進行分析,這能使擔保物權競合效力認定更具操作性,但缺少原則性指導,容易出現不統一。因而在討論擔保物權競合的效力認定問題時,有必要對其原則性作一些統一,從物權法理論的一般原理出發,將擔保物權競合的效力認定抽象和概括出來。按照上文有關物權法原理對擔保物權的影響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擔保物權競合的效力認定原則為:
1.法定擔保物權較其他擔保物權有較強的效力。
2.公示的擔保物權較未公示的擔保物權有較強的效力。
3.善意取得的擔保物權有較強的對抗力。
4.成立在先的擔保物權較成立在後的擔保物權有次位上的優先效力。
(三)擔保物權競合的效力認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79條規定:同一財產法定登記的抵押權與質權並存時,抵押權人優先於質權人受償。同一財產抵押權與留置權並存時,留置權人優先於抵押權人受償。由於該條規定較為原則,不能滿足對擔保物權競合的效力認定的需要,因而,我們對擔保物權競合效力的認定,要考慮物權法原理對擔保物權競合效力的影響,按照擔保物權競合效力認定的基本原則,對擔保物權競合的效力作出具體判斷。
1.抵押權與質權競合的效力。抵押權與質權競合,誰為優先?對此有三種不同學說:一為質權優先說。羅馬法上有所謂「同等情況下佔有人優先」的原則,根據這一原則,在抵押權與質權同時存在的情況下,質權優先於抵押權。二為抵押權優先說。此說認為抵押權若以登記進行公示,則應取得優先於質權的效力。三為抵押權與質權同效力說。此說認為,抵押權與質權同為擔保物權,因而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在抵押權與質權發生競了合時,根據抵押權與質權設立的先後來決定,設立在先者,其權利優先,同時設立時,二者效力相同,抵押權人與質權人就其債權比例對抵押物變價進行分配。上述三說,都有其合理的一面,趨利避害,對抵押權與質權競合的效力認定,應作如下區別對待:⑴先設定質權,又將質物為他人債權設定抵押權的,質權優先於抵押權。究其原因,主要在於質權以對質物的佔有為前提,質權人對質物的佔有,實質上表明質權已經公示,具有對抗其他人的效力。⑵抵押權設定後,又以抵押物為他人債權設立質押,則分別兩種情況對待:一是抵押權未經登記的,若後設質權人為善意,依善意取得制度,善意取得動產的第三人(即質權人)的權利有對抗其他人的效力,質權優先於抵押權;若後設質權人為惡意,則抵押權優先於質權。二是抵押權已經登記的,依據公示原則,抵押權優先於質權。⑶抵押權與質權同時設立的,從在先權利原則引伸,一般認為二者效力相同,但法定登記的抵押權優先於質權2.抵押權與留置權競合的效力。抵押權與留置權沖突時,何者為優先,進論上蓋有以下二說:一為效力相同說。抵押權與留置權競合時,根據二者的設立或實行的先後來決定。二為留置權優先說。此說認為留置權的效力優於抵押權,在抵押權與留置權發生競合時留置權人可以就標的物變價優先於抵押權人而獲得清償,而抵押權在留置權發生的前或後設定或實行,在所不問。按成立在先原則,抵押權與留置權同屬擔保物權,其效力應以發生的先後來確定,而按物權法定原則,法定物權的效力優於意定物權的效力。抵押權和留置權競合效力如何確定?本文認為,留置權應優於抵押權。因為:⑴留置權是法定物權,應優於其他物權;⑵留置物在兩權競合時被留置權人佔有,佔有作為動產公示的效力可以對抗第三人;⑶留置權人佔有留置物,如果強行規定抵押權優先,在實踐中會造成抵押權行使的諸多困難,引起更多糾紛。⑷留置權擔保的債權與留置物有直接關聯,留置權債權的發生,使抵押物增加新的價值,留置權的債權只是這一新增價值的代價,並且這一新增價值原本處於抵押物價值之外,抵押權人不應對此享有優先權。
3.質權與留置權競合的效力。質權與留置權都是以佔有標的物為其成立權件的,質權與留置權的競合,實質上是質權人或留置權人處分債務人享有所有權的擔保標的物的行為引起的,有兩種情況:一是留置權人在留置物上設定質權,二是質權人在質物上設定留置權。不論哪種情況,善意取得制度都對二者競合的成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後設立的擔保物權人取得擔保物權為惡意,則行為無效,不能發生質權與留置權競合的問題。如果後設立的擔保物權人取得擔保物權為善意,行為有效,發生質權與留置權競合問題。由於後發生的質權或留置權是前發生的質權或留置權人的行為引起的,前留置權人是後質權關系中的出質人,與質權人形成債權債務關系,前質權人是後留置權人的義務人,因而,在留置權與質權競合時,後發生的質權或留置權應較前成立的留置權或質權具有優先受償效力。即:⑴留置權人在留置物上再設定質權的,質權優先於留置權。⑵質權人在質物上設定留置權的,留置權優先於質權。
社會經濟秩序包括財產流通秩序和財產歸屬秩序,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沒有穩定的財產歸屬秩序,最終財產流通秩序也難以維持。我國至今尚未制定民法典,物權法的立法也是採取分銷零售方式,因此,對物權法各項制度的研究,不僅在於解決紛爭,而且在於為建立和完善我國物權法制度提供理論依據。筆者自揣本文觀點必有諸多不當,也必有難能周延之短,但願能為我國物權法的完善添磚加瓦。
㈦ 關於物權中的混同原則
首先擔保物權分抵押、質押、留置。
房屋為不動產,在我國法律上只能版設置抵押權權。不動產的抵押已登記為法定生效要件。先登記的抵押權優先於後登記的。
甲與乙如果先登記的,其抵押權優先於丙。
如果甲同時享有房屋所有權和與乙的擔保物權,相對後登記的丙就享有優先受償權。
即假設房屋1000萬,乙的擔保物權為700萬,丙的為700萬。則房屋拍賣後的1000萬要優先清償前一個擔保物權700萬,剩下的300萬償還給丙。丙剩餘的400萬債權轉化為普通債權,只能向原債務人追償。
丙在債務無法清償時當然可主張拍賣房屋。當然甲如果不想房屋拍賣也可直接償還丙可對房屋主張的400萬。
如在不同部門(如房產局和土地局)同一天登記的,可視為同一順序,同等受償。一人500萬。
㈧ 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的適用原則
A 用益物權與擔保物權
在大陸法系傳統民法理論中,物權通常被分為所有權和限制物權兩大類別。而限制物權又依其設立的目的之不同,被區分為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兩大類:以使用收益為目的在他人之物上設定的物權,謂之用益物權;以擔保債權的清償為目的在債務人或第三人之物上設定的物權,謂之擔保物權。之所以能夠對限制物權作如此之區分,乃是因為理論認為物具有兩種價值,即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 而擔保物權就是以標的物的交換價值作為債權的擔保。可見,在傳統的民法理論中,擔保物權的定位在保全債權,除此之外,別無他用。
一、在《擔保法》,擔保物權完全以保障債權實現為目的,立法者有限承認其媒介融資功能,徹底否定其投資功能。具體表現有以下三點:
(一)在擔保物權的成立上,《擔保法》明確規定擔保物權為保全債權而設定,擔保物權以被擔保債權的有效存在為前提。被擔保債權無效,擔保物權也無效。
(二)擔保物權的移轉上,《擔保法》第50條規定,抵押權不得與債權分離而單獨轉讓或者作為其他債權的擔保。
(三)在擔保物權消滅的問題上,《擔保法》第52條和第74條規定,抵押權、質權與其擔保的債權同時存在,債權消滅的,抵押權、質權也消滅。
二、最高人民法院在2000年9月發布了《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的解釋 》(以下簡稱《解釋》),試圖對《擔保法》所強調的從屬性原則進行緩和的司法解釋。具體表現在:
(一)對所有人抵押權的承認。
所謂所有人抵押權,是指所有人於自己所有物上存在的抵押權。《解釋》第77條規定,同一財產向兩個以上債權人抵押的,順序在先的抵押權人與該財產的所有權同歸屬一人時,該財產的所有權人可以以其抵押權對抗順序在後的抵押權。這條解釋突破了《擔保法》有關抵押權從屬性原則的規定。依該條解釋,被擔保債權消滅後,抵押權並不隨之消滅。在抵押物權與所有權發生混同時,抵押權仍然繼續存在,抵押物所有人得以此對抗後次序的抵押權人。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承認了抵押權的獨立性。
(二)對質權的承認。
《解釋》第94條規定,質權人在質權存續期間,為擔保自己的債務,經出質人同意以其所佔有的質物為第三人設定質權的,應當在原質權所擔保的債權范圍之內,超過的部分不具有優先受償的效力。該解釋有關質權的規定允許質權人以其所享有的質權為標的,在其上為他人再設定一個新質權。由於轉質的標的僅限於原質權,而不包括原質權所擔保的債權,這就意味著質權可以脫離主債權而單獨處分。因此,對轉質行為的承認,就意味著對質權獨立性的承認。
㈨ 擔保物權競合的的處理規則
熱門推薦:債務追討
債務轉讓協議
債務轉移
合同債務
債務糾紛起訴書
債權融資
債務糾紛
在生活中,擔保物權的競合現象時有發生,那麼哪一類擔保物權具有最優先受償效力呢?相關法律條文對此又是如何規定的呢?下面,小編將為大家解答擔保物權競合的處理規則。請繼續往下閱讀。
擔保物權競合的處理規則?
擔保物權競合是指同一財產存在著沖突的擔保物權,這種沖突,主要體現為抵押權與抵押權的沖突,抵押權與質權的沖突,抵押權與留置權的沖突
(一)擔保人的行為造成擔保物權競合的處理
即一擔保物上已經存在一個擔保物權,擔保人通過自己的行為又在其上設立了一個以上的擔保物權。
在這種情況下:
1、留置權最優先受償(也可以說是優先於抵押權);
2、已登記的抵押優先於質押;
3、質押優先於未登記的抵押。
注意:
1、不可能存在擔保人先設立一個已登記的抵押,後又設立一個已登記的質押問題。因為登記本身已具有對抗效力,不可能重復登記。
2、不可能存在留置與質押並存的情形。因為留置與質押都需要轉移擔保物權的佔有,而擔保人不可能將一個擔保物同時轉移兩個佔有。
3、不可能存在質押與質押並存的情形。因為質押需要轉移擔保物的佔有,而擔保人不可能將一個擔保物同時轉移兩個佔有。
(二)擔保權人的行為造成擔保物權競合的處理
即一擔保物上已經存在一個擔保物權,擔保權人通過自己的行為又在其上設立了一個以上的擔保物權。在這種情況下:
1、先有抵押權的,不可能再產生質權、留置權或抵押權。
因為在抵押權的情況下,擔保權人並不佔有抵押物,當然其也不可能轉移該抵押物的佔有而設立另外的質權或留置權。同時,因為抵押權不得與債權分離而單獨轉讓或者作為其他債權的擔保,所以擔人也不可能以抵押權為標的再設立一個抵押權。
2、先有質權的,分為三種情況:
(1)再設立抵押權的,法無明文規定,原則上不行。但從法理上講,如果經過擔保人同意則可以,此時,抵押權優先於質權。
(2)再設立質權的,承諾轉質可以,且轉質權優先。但責任轉質無效。
(3)再設立留置權的,可以,留置權優先。
3、先有留置權的,也分為三種情況:
(1)再設立抵押權的,法無明文規定,原則上不行。但從法理上講,如果經過債務人同意則可以,此時,抵押權優先於留置權。
(2)再設立質權的,法無明文規定,原則上不行。但從法理上講,如果經過債務人同意則可以,此時,質權優先於留置權。
(3)再設立留置權的,可以,後設立的留置權優先。
由此可以看出,擔保物權發生競合的現象已被相關法律所承認,並對此做出相應的解釋。通過小編的回答想必你已經對擔保物權競合的處理規則有所了解,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在生活中還有其他法律問題,都可以來網站咨詢,小編會熱心為你解答。
延伸閱讀:
擔保物權的內容是什麼
什麼是擔保物權
擔保物權與訴訟時效
㈩ 求擔保物權的競合處理問題,謝謝
對於擔保物權競合的處理原則問題,我們需要從兩個方面進行認識:
(1)擔保人的行為造成擔保物權競合的處理。
即一擔保物上已經存在一個擔保物權,擔保人通過自己的行為又在其上設立了一個以上的擔保物權。在這種情況下:
A.留置權最優先受償(也可以說是優先於抵押權);
B.已登記的抵押優先於質押;
C.質押優先於未登記的抵押。
注意:A.不可能存在擔保人先設立一個已登記的抵押,後又設立一個已登記的質押問題。因為登記本身已具有對抗效力,不可能重復登記。
B.不可能存在留置與質押並存的情形。因為留置與質押都需要轉移擔保物權的佔有,而擔保人不可能將一個擔保物同時轉移兩個佔有。
C.不可能存在質押與質押並存的情形。因為質押需要轉移擔保物的佔有,而擔保人不可能將一個擔保物同時轉移兩個佔有。
(2)擔保權人的行為造成擔保物權競合的處理。
即一擔保物上已經存在一個擔保物權,擔保權人通過自己的行為又在其上設立了一個以上的擔保物權。在這種情況下:
A.先有抵押權的,不可能再產生質權、留置權或抵押權。
因為在抵押權的情況下,擔保權人並不佔有抵押物,當然其也不可能轉移該抵押物的佔有而設立另外的質權或留置權。同時,因為抵押權不得與債權分離而單獨轉讓或者作為其他債權的擔保,所以擔保人也不可能以抵押權為標的再設立一個抵押權。
B.先有質權的,分為三種情況:
第一,再設立抵押權的,法無明文規定,原則上不行。但從法理上講,如果經過擔保人同意則可以,此時,抵押權優先於質權。
第二,再設立質權的,承諾轉質可以,且轉質權優先。但責任轉質無效。
第三,再設立留置權的,可以,留置權優先。
C.先有留置權的,也分為三種情況:
第一,再設立抵押權的,法無明文規定,原則上不行。但從法理上講,如果經過債務人同意則可以,此時,抵押權優先於留置權。
第二,再設立質權的,法無明文規定,原則上不行。但從法理上講,如果經過債務人同意則可以,此時,質權優先於留置權。
第三,再設立留置權的,可以,後設立的留置權優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