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土地使用權的取得金額如何確定
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6號-無形資產》第十二條規定:無形資產應當按照成本進行回初始計量。
外購無答形資產的成本,包括購買價款、相關稅費以及直接歸屬於使該項資產達到預定用途所發生的其他支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十六條規定:無形資產按照以下方法確定計稅基礎:
(一)外購的無形資產,以購買價款和支付的相關稅費以及直接歸屬於使該資產達到預定用途發生的其他支出為計稅基礎。
因此,取得土地使用權而支付的土地佔用補償、青苗補償、重新測繪費用等,應當資本化,計入「無形資產」科目;租入土地而支付的費用,應當分期攤銷。
② 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金額包括哪些
1、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金額包括:土地價、契稅
2、耕地佔用稅屬於房地產開發成本
3、印花稅屬於轉讓房地產相關的稅金
③ 土地增值稅計算中,計算取得土地使用權支付的金額,什麼時候應考慮契
無論什麼時候都要考慮契稅啊,這個屬於土地成本。
1.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金額。包括兩方面內容:
(1)納稅人為取得土地使用權支付的地價款:
①出讓方式取得的地價款為支付的土地出讓金;
②以行政劃撥方式取得的地價款為按規定補交的土地出讓金;
③以轉讓方式取得的地價款為向原土地使用權人實際支付的地價款。
(2)納稅人在取得土地使用權時國家統一規定交納的有關稅費,如①登記、過戶手續費和②契稅。
④ 企業是如何將開發費用計入取得土地使用權支付金額的
這個問題,如果企業做得到位,屬於合理避稅;如果做得不到位,屬於偷稅漏稅。
打個比方吧:如果企業與土地出讓方聯手,將部份開發費用以出讓方的名義在土地出讓前完成,從而提高土地出讓金額,降低開發成本,那麼就沒有這個問題了!
也就是如何合理做到提高取得的土地使用權成本,不是經常有「什麼什麼地王」啦。屬於此類
⑤ 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金額為什麼不能全額扣除
因為土地使用權的預期經濟利益的流入貫穿於整個使用周期,因此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金額不能在當期全額扣除,而要按其使用周期分期扣除。
⑥ 土地增值稅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金額包含哪些
根據《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新建房地產的扣除項目的規定:
取得土地使專用權所支付的金額。包屬括兩方面內容:
納稅人為取得土地使用權支付的地價款:
①出讓方式取得的地價款為支付的土地出讓金;
②以行政劃撥方式取得的地價款為按規定補交的土地出讓金;
③以轉讓方式取得的地價款為向原土地使用權人實際支付的地價款。
納稅人在取得土地使用權時國家統一規定交納的有關稅費,如①登記、過戶手續費和②契稅。
⑦ 關於土地增值稅扣除項目中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金額允許扣除
你好,只允許扣除轉讓時繳納的印花稅。
道理很簡單,比如自建房產後轉讓,這個行為應該交兩道營業稅,即自建行為的組價和轉讓不動產。 但是計算土地增值稅時,只能扣除轉讓不動產行為的繳納的營業稅。
⑧ 土地增值稅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金額
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金額。包括兩方面內容:
納稅人為取得土地使用權支付的地價款:
①出讓方式取得的地價款為支付的土地出讓金;
②以行政劃撥方式取得的地價款為按規定補交的土地出讓金;
③以轉讓方式取得的地價款為向原土地使用權人實際支付的地價款。
納稅人在取得土地使用權時國家統一規定交納的有關稅費,如登記、過戶手續費和契稅。只允許扣除轉讓時繳納的印花稅。
計算公式:應納稅額=增值額×適用稅率-扣除項目金額×速算扣除系數。
⑨ 取得土地支付的金額和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金額一樣嗎
1、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金額包括:土地價、契稅
2、耕地佔用稅屬於房地產開發成本
3、印花稅屬於轉讓房地產相關的稅金
⑩ 土地增值稅計算中,計算取得土地使用權支付的金額,什麼時候應考慮契稅
無論什麼時候都要考慮契稅啊,這個屬於土地成本。
1.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金額。包專括兩屬方面內容:
(1)納稅人為取得土地使用權支付的地價款:
①出讓方式取得的地價款為支付的土地出讓金;
②以行政劃撥方式取得的地價款為按規定補交的土地出讓金;
③以轉讓方式取得的地價款為向原土地使用權人實際支付的地價款。
(2)納稅人在取得土地使用權時國家統一規定交納的有關稅費,如①登記、過戶手續費和②契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