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工作成果和獎勵情況是一回事嗎
不是一回事兒工作成果,還是你做一項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啊,就是成果,而獎勵也是有實質性的物質或者精神上的獎勵。
Ⅱ 彭勝權的成果獎項
彭教授從事中醫教學、醫療、科研工作40餘年,成績斐然,桃李芬芳,於1998年獲廣東省中醫葯科技進步一等獎,1999年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尤其注重臨床,主持總結「大膽改革,回歸臨床,首創溫病學教、醫、研三位一體新體制」教研項目,獲1993年「廣東省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學成果省級二等獎」。「中醫類專業課程優化整合的研究與實踐」 2004年獲廣東省優秀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及全國中醫葯高等教育教學研究優秀成果獎、2005年第五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003年在廣州抗擊「非典」戰役中貢獻卓著,先後獲廣東省人民政府授予抗「非典」一等功、中共廣東省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廣州市人民政府授予「抗非典模範」、中共中央組織部授予「全國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和獎章。共培養博士15名、碩士生5名。主編、參編出版著作二十六部,包括國家新版規劃教材《溫病學》、《中醫葯高級叢書?溫病學》、《中醫生手冊》、《中醫急症實用手冊》等,在省級以上雜志發表論文60餘篇。曾多次被邀赴日本及芬蘭、港澳台地區進行學術交流和教學,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的知名度。國家中醫葯管理局科技成果二等獎,主編《中醫內科學》獲1996年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優秀教材二等獎;《紫地合劑開發研究》獲1998年國家教委三等獎;《血證系列研究》獲1998年廣東省中醫葯管理局科技進步一等獎;《中醫名言錄》獲1991年廣東省中醫葯管理局科技進步二等獎。
Ⅲ 肖啟華的成果獎項
1、「上海水產大學優秀青年教師」稱號,上海水產大學,2004年;
2、第一屆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一等獎,上海水產大學信息學院,2004年;
3、第二屆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一等獎,上海水產大學信息學院,2005年;
4、第三屆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二等獎,上海水產大學信息學院,2007年;
5、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公開觀摩比賽二等獎,上海水產大學,2007年;
6、上海水產大學師生聯系工作優秀指導教師,上海水產大學,2007年。
Ⅳ 專利、論文屬於獎項還是成果
專利、論文屬於成果.
Ⅳ 黃盛璋的成果獎項
黃盛璋曾多次獲得中國科學自然科學二等獎、重大成就獎。
北京市高等科學技術成果獎。
中國科學學個人著作二等獎。
已發表論著三百篇,已經集個人論文集三本:《歷史地理論集》、《歷史地理與參古論叢》和《中外交通與交流研究》。
Ⅵ 有專利有研究成果的獎項
市級,省級,國家級都設有專利獎
Ⅶ 杜昱光的研究成果及獎項
先後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論文220餘篇;撰寫中英文論著5本;申請發明專利近百項,授權30餘項。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50餘人,合作博士後7名。2000年獲大連市政府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2000年獲全國大北農科技成果獎(個人獎);2001年獲遼寧省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2002年獲遼寧省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2002年度大連市優秀發明家稱號; 2005年獲大連市政府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2013年國家海洋科學技術一等獎。2014年遼寧省科學技術二等獎,海南省科學技術二等獎。
Ⅷ 職稱評審表任現職後取得的成果及受獎情況等級怎麼填
1.按時間順序抄逐件填寫。
2.成果取得的經濟效益:達多少萬元,節約資源數量,提高使用效率數。
3.管理效益:達到的減員人數,提高的單位時間數,產品單位時間增加數等。
4.技術效應:在同行業中相比較,國際、國內的地位,或相當於國際什麼時間的水平,促進國內的某項技術進步。專利情況(如果有)。
5.安全環保效益,對這兩方面做出的貢獻。
6.質量效益:提升產品質量的程度。
7.宣傳效應:取得的榮譽、表彰,由哪一級發放。
Ⅸ 楊吾揚的成果獎項
楊吾揚先生不僅是國內外公認的中國地理學數量化先驅、理論化的倡導者,還結合實際做了許多創造性工作。此方面的重要創新之一是風向在城市規劃和工業布局中的最佳運用。建國後,規劃設計部門在布置總圖時,沿襲了前蘇聯的主導風向原則。但我國廣大季風區每年有風頻相當但方向相反的風向,若按主導風向原則布局,污染難逃。對此,楊先生與董黎明先生提出用盛行風向、最小風頻等多因素代換單一主導風向,並提出了風向與工業區布置的圖式以及中國風向地理區劃。這一成果被世界氣象組織認為是創新性發現,受到了國內外的重視。為此他應邀參加了許多行業的咨詢和規范制訂工作;並被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T.Oke專函邀請去參加熱帶氣候技術會議。次年T. Oke先生來華,專程來北大訪問,與楊先生交流。中國衛生規范的制訂人、國家醫學科學院衛生所的鈕式如教授對該成果的評價是:「論據充足、結合實際,對我們很有幾讀的價值」。該研究成果被寫入我國城市規劃教科書,並於1987年獲北京市學術成果獎。
已存在上千年的商品經濟,使我國城鄉中心地空間分異明顯。1990年以來,楊吾揚教授以中心地方論為矢,射城市與區域規劃之的,將克里斯塔勒的正六邊形市場區原理巧妙地應用於北京商業中心和網點布局的選址和預測,受到了國內外的重視。他主持編寫、出版的《商業地理學》獲得了甘肅省教材獎。
楊吾揚先生的另一重要貢獻是在城市體系和經濟區劃方面的研究。他提出了城市體系的級別、數目和規模對應模式,以我國一些大中城市為例,實證效果良好。在為體制改革服務的中國經濟區劃研究中,他將經濟地域從上至下劃分為經濟地帶、經濟區、經濟地域類型,提出經濟地帶和經濟地域類型是均質區或規范區,而經濟區則是樞紐區,靈活起見可設經濟亞區。他認為中心城市、交通與能源在經濟區劃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而勞動地域分工規律下的遠景性、開拓性和階段性才是制定經濟區劃的基本原則。從而將科學規律、區劃框架與區劃的工作原則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同時也發展了D. Whittlesey的節點區和均質區概念。
楊吾揚先生是我國著名的地理教育家。他40餘年勤奮工作在教學第一線,曾為北京大學本科生講授「經濟地理學概論」、「交通運輸地理學」,為研究生講授「區位論」、「地理學思想史」、「理論地理學」等多門課程。還在南京大學、南開大學、北京師范大學、陝西師范大學、天津師范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等眾多大學講課或做學術報告,受到學生的愛戴。他培養了16名碩士生、25名博士生、5名博士後合作者,桃李滿天下。他主持和撰寫的《交通運輸地理學》、《區位論原理》、《地理學思想簡史》、《商業地理學》、《高等經濟地理學》等論著使幾代地理學者受益。同時也不愧為北京大學人文地理重點學科的學術帶頭人,在以上多個方向引領了學科的發展。
楊吾揚先生治學嚴謹,為人謙和,處世瀟灑,像空谷幽蘭一樣默默散發著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