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規定,下列選項中屬於著作權的客體的是( )
著作權法所稱的作品:指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並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的智力創造成果。
著作權作品要成為著作權客體,須具備的條件(著作權客體的構成要件):
1、獨創性。亦稱原創性,是作品成為著作權客體的首要條件。指由作者獨立構思而成的,作品的內容或表現形式完全或基本不同於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即不是抄襲、剽竊、篡改他人的作品。
2、可復制性。符合著作權保護條件的作品,通常都能以某種物質復制形式表現的智力創作成果。復制形式包括印刷、繪畫、攝影、錄制等。我國著作權法並沒有像英美法那樣要求作品必須固定在有形載體上,而只要求作品能夠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因此不排除對未被有形載體固定的口頭作品的保護。
著作作品是作者的思想表現形式。單純的思想或情感本身而不具有文學、藝術等客觀表現形式的,不能稱為作品,不能成為著作權客體。(不保護思想本身)
⑵ 一切智力創作的成果都是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嗎
根據《著作權法》第3條的規定,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創作的文學、藝術和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工程技術等作品:(一)文字作品;(二)口述作品;(三)音樂、戲劇、曲藝、舞蹈、雜技藝術作品;(四)美術、建築作品;(五)攝影作品;(六)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七)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地圖、示意圖等圖形作品和模型作品;(八)計算機軟體;(九)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作品。因此,並非一切智力成果都屬於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
縱橫法律網-海南惠海律師事務所-陶虹律師
⑶ 智力成果,通常包括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等 對嗎
對。
⑷ 著作權法所稱創作是指什麼產生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的智力活動
著作權法所稱創作,是自直接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並能以一定形式表現的智力成果。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十一條著作權屬於作者,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創作作品的自然人是作者。由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主持,代表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意志創作,並由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承擔責任的作品,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視為作者。
(4)智力方法屬於著作權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十四條兩人以上合作創作的作品,著作權由合作作者共同享有。沒有參加創作的人,不能成為合作作者。合作作品可以分割使用的,作者對各自創作的部分可以單獨享有著作權,但行使著作權時不得侵犯合作作品整體的著作權。
第十五條匯編若干作品、作品的片段或者不構成作品的數據或者其他材料,對其內容的選擇或者編排體現獨創性的作品,為匯編作品,其著作權由匯編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權時,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權。
⑸ 教學方法屬不屬於著作權
教學方法是屬於著作權的。
一、必須認識到著作權的范圍很廣。
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的作品,不論是否發表,都享有著作權。
不管是否聲明,幾乎所有私人及原創的作品都申請了著作權並受其保護。
在網上公開傳播的東西也並不意味著不受著作權保護。即使是通過Email傳送的東西也不是說你就一定可以自由使用。
因此,當我們想使用的作品,不知道其是否具有著作權時,我們必須假定其具有著作權。
二、如果我們製作課件純粹以教學為目的,一般不會侵犯著作權。
三、即使是在教學中使用,我們也可能侵權。
著作權法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保護著作權人的權益,因而,當我們在教學中使用著作權人的作品,而影響到著作權人的利益時,肯定就造成了侵權,為了達到「合理使用」而不造成侵權,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些具體情況。
結合美國「教室准則」以及香港、台灣的「非牟利教育機構影印印刷作品指引」,教學中的合理使用(指免費使用版權作品)需要考慮下列情況:
1、出於非贏利性的教學目的。
2、僅在最急需時使用。
3、按要求標注原作品的作者、作品名稱、出版時間等信息。
4、使用通過網路發布的新聞。
4、如果將課件發布就必須徵得著作權人的授權,即使是網上自由傳播也是如此。
5、一定是「少量復制」,著作權法只給予我們少量復制的權利。
少量復制,也就是我們只能使用片段,而不能是整個章節;不能影響原作品的權益(主是要經濟利益);不能用復製品來代替各教材、教輔材料等。也就是說,不能因為你提供了相應的副本,所以你的學生不必花錢買作品(或一些原始素材)。具體要求各地並不相同,就美、港、台的規則來看,美國的限制最緊,而香港與台灣限制較寬松。
⑹ 保護智力成果權只包括包括著作權、專利權和商標權三種嗎
您好!
一般來說智力成果權和知識產權屬於同義詞。
智力成果權即知識產權專,是指公民、法人屬對自己創造的智力活動成果依法享有的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諸如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發現權、發明權和其他科技成果權利。
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
⑺ 智力成果權包括知識產權,著作權,專利權和商標權,這句話對還是錯
您好!
一般來說智力成果權和知識產權屬於同義詞。
智力成果權即知識產專權,是指公民、法人對自己屬創造的智力活動成果依法享有的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諸如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發現權、發明權和其他科技成果權利。
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
⑻ b站答題 下面哪項不受著作權的法律保護
製作漢堡包的方法、新聞時間、跳水動作都不受著作權的法律保護。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三條規定,著作權法所稱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創作的文學、藝術和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工程技術等作品:
1、文字作品;
2、口述作品;
3、音樂、戲劇、曲藝、舞蹈、雜技藝術作品;
4、美術、建築作品;
5、攝影作品;
6、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
7、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地圖、示意圖等圖形作品和模型作品;
8、計算機軟體;
9、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作品。
因此,題中三項均不屬於著作權法的保護范圍,但製作漢堡包的方法可受專利法的保護。
(8)智力方法屬於著作權擴展閱讀:
著作權過去稱為版權,世界上第一部版權法英國《安娜法令》開始保護作者的權利。1791年,法國頒布了《表演權法》,開始重視保護作者的表演權利。1793年又頒布了《作者權法》,作者的權利得到了進一步的重視。
中國史上第一部的著作權法律為1910年頒布的《大清著作權律》。而新中國第一部著作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於1990年9月7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實施。
根據著作權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凡是中國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的作品,不論是否發表都享有著作權;外國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國境內發表的,也依著作權法享有著作權;外國人在中國境外發表的作品,根據其所屬國與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享有著作權。
⑼ 著作權客體是指什麼
著作權的客體,是指在著作權法律關系中主體的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著作權客體是智力成果,但是它保護的智力成果僅僅涉及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的智力成果,也稱為作品。我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2條對作品的概念作了較為具體的規定:「著作權法所稱的作品,指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並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的智力創作成果。」
作為著作權法中的作品應當具備以下幾個主要條件:
作品應當是思想或情感的表現任何文學、藝術和科學創作成果都必須能夠表現一定的思想和情感,如不具備這種功能即不能視為作品,如路標、商品說明書等。
作品必須具有客觀的表現形式文學、藝術和科學創作的成果必須以文字、圖形、聲音、色彩、符號、造型等一定客觀形式表現出來,被他人通過感官感知其存在,才能成為作品。
作品的客觀表現形式具有獨創性v獨創性是作品取得著作權的首要條件。作品必須是作者創造性智力勞動的成果,是作者通過自己的獨立構思,運用自己的創作技巧和方法,反映自己個性和特點創作出來的。著作權法所需求的獨創性與專利的創造性要求是不同的。後者要求獲得專利權的發明創造中反映的技術思想是優於已有技術,而且具有首創性。而著作權法要求的獨創性,只要作品是作者自己創作完成的,就具備了這種獨創性,並不要求作品的藝術、科學、社會價值等方面符合一定的條件或達到一定的水準。作品的獨創性要求僅體現在作品的表現形式方面。作品所反映的思想,可以是重復再現以往的,也可以是與他人作品的思想相同或雷同的。
作品可被復制利用作品的可復制性是指作品的客觀表現形式能以物質形式固定下來。作品的復制包括以視覺方式的復制(如印刷),以聽覺方式的復制(如錄音),以視聽結合的方式復制(如錄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