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著作權保護的范圍有哪些新聞是否可以受到保護
著作權它的保護范圍究竟有多大?我們經常見到的時事新聞會受到著作權的保護嗎?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解答:著作權保護的范圍有哪些著作權的保護的作品有哪些?著作權保護的作品必須要具備以下的條件:1、原創作品。是指作品是由作者獨立創作的,是作者獨立思考和勞動的產物,即在選擇和安排文字、情節、音符、顏色、畫面、造型等方面是作者獨立而成的作品。2、可復制性。復制形式包括印刷、繪畫、攝影、錄制等。口頭作品也在受保護范圍內。3、合法性。合法性並非作品的構成要素,但它是作品受著作權法保護的前提條件。時事新聞的含義:1、《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的規定通過報紙、期刊、電台、電視台等傳播媒介報道的單純事實消息。2、最高院《關於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六條規定通過大眾傳播媒介傳播的單純事實消息屬於時事新聞。3、法律上只是認可單純事實消息屬於時事新聞。時事新聞是否受到著作權的保護?1、著作權法規定,時事新聞不受著作權法的保護。2、隨著傳媒產業的發展,新聞報道已越來越多地融入了媒體自身對信息資源的整合、加工、判斷,其中包含了越來越多的智力勞動。因此,最高院出台的《關於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也規定傳播報道他人采編的時事新聞應當註明出處。
㈡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是否有做修改
提問者問題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版干問題的解釋》(法釋權〔2002〕31號)」至今有無修改?
該司法解釋於2002年10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246次會議通過,至今最高院沒有發布更新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具體條文要參照相應上位法如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法律來具體適用。
㈢ 05年最高院關於「商標與企業名稱糾紛案」的司法解釋內容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注冊商標、企業名稱與在先權利沖突的民事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2008年2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444次會議通過)
法釋〔2008〕3號
為正確審理注冊商標、企業名稱與在先權利沖突的民事糾紛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的規定,結合審判實踐,制定本規定。
第一條 原告以他人注冊商標使用的文字、圖形等侵犯其著作權、外觀設計專利權、企業名稱權等在先權利為由提起訴訟,符合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規定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原告以他人使用在核定商品上的注冊商標與其在先的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為由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一條第(三)項的規定,告知原告向有關行政主管機關申請解決。但原告以他人超出核定商品的范圍或者以改變顯著特徵、拆分、組合等方式使用的注冊商標,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為由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第二條 原告以他人企業名稱與其在先的企業名稱相同或者近似,足以使相關公眾對其商品的來源產生混淆,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五條第(三)項的規定為由提起訴訟,符合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規定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第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根據原告的訴訟請求和爭議民事法律關系的性質,按照《民事案件案由規定(試行)》,確定注冊商標或者企業名稱與在先權利沖突的民事糾紛案件的案由,並適用相應的法律。
第四條 被訴企業名稱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或者構成不正當競爭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原告的訴訟請求和案件具體情況,確定被告承擔停止使用、規范使用等民事責任。
㈣ 版權被侵犯,向哪個法院提起訴訟更有利
版權又稱著作權,當版權受到侵犯時,當事人如果向沒有管轄權的法院提起訴訟,則不僅延誤起訴時間,造成更大的損失,而且增加了訴訟成本,浪費了司法資源。
在對著作權侵權行為提起的民事訴訟中,選擇適當的管轄地不僅可以節省原告的旅費、住宿費等訴訟成本,還可能對日後的執行較為有利。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八條確定的有關地域管轄的一般原則是: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根據相關司法解釋規定,「侵權行為地」包括侵權行為實施地、侵權結果發生地。最高院關於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的相關解釋規定,侵權結果發生地包括侵權復製品儲藏地、查封扣押地。
其中,侵權復製品儲藏地,是指大量或者經營性儲存、隱匿侵權復製品所在地;查封扣押地,是指海關、版權、工商等行政機關依法查封、扣押侵權復製品所在地。
對涉及不同侵權行為實施地的多個被告提起的共同訴訟,原告可以選擇其中一個被告的侵權行為實施地人民法院管轄;僅對其中某一被告提起的訴訟,該被告侵權行為實施地的人民法院有管轄權。
當事人可以充分利用有關侵權行為地域管轄的規則選擇管轄法院。例如,著作權人在廣州,侵權者的住所地在南京,但在廈門實施了未經許可印刷、出版權利人作品的侵權行為,被印刷、出版的侵權復製品在全國各地都有出售。
此時著作權人就可以在廣州起訴侵權者,以節省訴訟成本。因為侵權復製品在廣州有售,廣州就是「侵權結果發生地」,即可視為「侵權行為地」。
著作權人也可先請求廣州著作權行政主管部門先行扣押侵權復製品,這樣廣州就成為「查封、扣押復製品所在地」,廣州法院就具有管轄權。當事人只有選擇適當的管轄法院起訴,才能確保在最短的時間立案,從而保障自身權益。
㈤ 著作權有什麼法院審理中級法院嗎
你好,就你描述的問題,律師答復如下:
基層人民法院。
祝福!
㈥ 著作權侵權起訴期限
根據最高院關於審抄理著作權案件的解釋:
第二十八條
侵犯著作權的訴訟時效為2年,自著作權人知道或應該知道侵權行為之日起計算.權利人超過兩年起訴的,如果侵權行為在起訴時仍在繼續,在該著作權保護期內,人民法院應當判決被告停止侵權行為.
㈦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著作權糾紛案件》 為什麼刪除第三條 最高院有說明嗎
其一、首先:《伯爾尼公約》第10條規定:「本同盟各成員國的法律允許通過報刊、廣播或對公眾有線傳播,復制發表在報紙、期刊上討論經濟、政治或宗教的時事性文章,或具有同樣性質的已經廣播的作品,但以對這種復制、廣播、有線傳播並未明確地予以保留為限」。而我國《著作權法》第32條規定關於報刊轉載的規定顯然擴大了這一法定許可范圍。與《伯爾尼公約》的規定還有差距,於國際脫節。所以,簡單地件報刊轉載的法定許可擴大到網路環境也欠妥當。其次,該先前司法解釋排除了作者的信息網路傳播權。《著作權法》已明確規定作品的網路傳播是作者使用作品的一種方式,信息網路傳播權是作者享有的一項單獨的財產權。如果隨意將作者在報刊刊登的作品數字化並進行網路傳播,勢必侵犯作者對作品享有的信息網路傳播權。
其二、在今年施行的《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第二條規定:「權利人享有的信息網路傳播權受著作權法和本條例保護。除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將他人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提供,應當取得權利人許可,並支付報酬。同時在第六條又規定了以下六種免責情形即通過信息網路提供他人作品,屬於下列情形的,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
(一)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向公眾提供的作品中適當引用已經發表的作品;
(二)為報道時事新聞,在向公眾提供的作品中不可避免地再現或者引用已經發表的作品;
(三)為學校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向少數教學、科研人員提供少量已經發表的作品;
(四)國家機關為執行公務,在合理范圍內向公眾提供已經發表的作品;
(五)將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已經發表的、以漢語言文字創作的作品翻譯成的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作品,向中國境內少數民族提供;
(六)不以營利為目的,以盲人能夠感知的獨特方式向盲人提供已經發表的文字作品;
(七)向公眾提供在信息網路上已經發表的關於政治、經濟問題的時事性文章;
(八)向公眾提供在公眾集會上發表的講話。
所以,2004版第三條的規定與現行有效的《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相違背。
其三、刪除的司法解釋即2004版第三條,在司法實踐中操作性差,不易掌握。另外,刪除的司法解釋部分其實在很大程度上剝奪了著作權的的財產權利。
http://www.luoyun.cn/DesktopMole/BulletinMdl/BulContentView.aspx?BulID=2120&ComName=default
㈧ 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做好涉及網吧著作權糾紛案件審判工作的通知》,原文是什麼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做好涉及網吧著作權糾紛案件審判工作的通知 [2011.01.10]
發布時間:2011-1-11 18:29:25 瀏覽量:41 【字體:大 中 小】
最高人民法院文件
法發[2010]50號
最高人民法院
關於做好涉及網吧著作權糾紛案件審判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生產建設兵團分院:
近年來,各級人民法院審理的網吧因提供影視作品被訴侵權的相關案件大幅增加,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引起有關方面的高度關注。為解決當前審理涉及網吧著作權糾紛案件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依法妥善審理好此類案件,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各級人民法院要認真研究分析當前涉及網吧著作權糾紛案件急劇上升的成因和現狀,在此類案件的審理中,在積極支持當事人依法維權的同時,也要注意防止濫用權利情形的發生。要注意處理好依法保護與適度保護的關系,既要依法保護當事人的著作權,有效制止侵權行為,又要正確確定網吧經營者和相關影視作品提供者的責任承擔,注意把握司法導向和利益平衡,積極促進信息傳播和規范傳播秩序,推動相關互聯網文化產業健康發展。
二、要積極探索有效解決糾紛的途徑,認真貫徹「調解優先,調判結合」的工作原則。在加強訴訟調解的同時,積極推動建立訴訟與非訴訟相銜接的矛盾糾紛解決機制,發揮行業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的作用,採取各種措施引導網吧經營者規范經營行為,以減少訴訟,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三、網吧經營者未經許可,通過網吧自行提供他人享有著作權的影視作品,侵犯他人信息網路傳播權等權利的,應當根據原告的訴訟請求判決其停止侵權和賠償損失。賠償數額的確定要合理和適度,要符合網吧經營活動的特點和實際,除應考慮涉案影視作品的市場影響、知名度、上映檔期、合理的許可使用費外,還應重點考慮網吧的服務價格、規模、主觀過錯程度以及侵權行為的性質、持續時間、對侵權作品的點擊或下載數量、當地經濟文化發展狀況等因素。
法律、行政法規對網吧經營者承擔侵權責任的情形另有規定的,按其規定執行。
四、網吧經營者能證明涉案影視作品是從有經營資質的影視作品提供者合法取得,根據取得時的具體情形不知道也沒有合理理由應當知道涉案影視作品侵犯他人信息網路傳播權等權利的,不承擔賠償損失的民事責任。但網吧經營者經權利人通知後,未及時採取必要措施的,應對損害的擴大部分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五、網吧經營者請求追加涉案影視作品提供者為共同被告的,可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決定是否追加其參加訴訟。
本通知自下發之日起執行。執行中如有問題和新情況,請及時層報最高人民法院。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㈨ 糾紛如何處理,著作權糾紛由哪個法院管轄
發生著作權糾紛應該怎麼處理?1.自行協商。如果雙方能在侵權行為發生之後和解,則既可以使著作權人迅速有效地實現和維護自己的權益,也可以使侵權人避免聲譽的損害。不願意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當事人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2.調解。調解不是解決著作權糾紛的必經程序,當事人願意調解、達不成調解協議或調解後反悔的,都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訴。3.仲裁。仲裁往往僅限於合同糾紛,而且提請仲裁必須有書面協議或書面的仲裁條款。當事人之間有效的仲裁協議是排除法院的管轄權的,而且仲裁庭作出的仲裁裁決為終局裁決,裁決作出後,當事人就同一著作權糾紛再申請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訴,促裁委員會或者人民法院不會受理。仲裁作出的裁決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當事人應當履行。當事人一方不履行仲裁定的,另一方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如果人民法院認為仲裁裁決有法定不應執行的情形的,當事人雙方可以重新達成仲裁協議並依據該仲裁協議申請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4.民事訴訟。發生著作權糾紛後,如果雙方不願意協商或者協商不成;不願意調解協議或是調解後反悔的;而且當事人沒有有書面仲裁協議,也沒有在著作權合同中訂立仲裁條款的;或是雖經仲裁裁決但人民法院認為仲裁裁決有法定不應執行的情形的,都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訴訟是解決民事爭端的終極途徑。民事訴訟既適用於侵權糾紛,也適用於合同糾紛。當然,著作權人在受到他人侵犯時,也可以向著作權行政管理機關申請保護,著作權行政管理機關依其申請(也可依職權)給予侵權人行政處罰。但著作權行政管理機關依法進行管理的范圍較窄,僅適用於我國《著作權法》第47條規定的八種內容。如果當事人不服著作權行政管理機關的行政處罰決定,則可以申請復議或向人民法起訴。對那些嚴重侵犯著作權並已經構成犯罪的侵權行為,著作權人也可以向有關部門報案或控告,由有關機關提起公訴,著作權人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