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土地法關於外國人買賣中國土地的相關政策法規
第一條 為加強涉外房地產管理,鼓勵外國公民、法人及其他團體(以下稱外國人)在本市購、建房屋或從事房地產經營活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以下稱國家)
第二條 本規定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的涉外房地產行政管理和房地產經營管理
。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本規定所稱的涉外房地產是指外國人的私有房產、投資企業房產及其使用的土地
和投資經營的房地產。
第三條 外國人可以在本市購、建住宅;可以合資、合作、獨資經營房地產;可
以購、建廠房和商業樓宇、倉庫、停車場及其他房屋與構築物。
外國人具有所有權的住宅和非住宅房屋,可以買賣、出租、贈與、交換、繼承、
抵押、投資或進行其他商業活動。
第四條 外國人投資經營房地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的規定
,應成立從事經營的中外合資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或者外資企業。
合資合作經營房地產的企業各方,應當根據平等互利和協商一致的原則,進行房
地產經營活動。
第五條 國家依法保護外國人取得的房屋所有權和土地使用權。任何組織和個人
不得侵害。
外國人必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不得利用房地產從事危害我國利
益、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活動。
第六條 國家對土地使用者依法取得的土地使用權不提前收回。在特殊情況下,
根據社會公共利益的需要,國家可以依照法律程序,拆除房屋,提前收回土地使用權
,並根據實際情況,給予合理的補償。
第七條 外國人由於不在房屋所在地或其他原因不能管理房屋時,可以委託代理
人或委託房屋所在地的房地產經營管理部門代為管理。委託代管應由本人出具委託書
。
第八條 外國人獨資或合資、合作的房地產經營企業建造的房屋,可以委託當地
房地產交易部門代為出售。預售房屋須到房地產主管機關辦理預售房屋手續。
第九條 外國人可以租賃房屋,租賃雙方須簽訂租賃合同,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
,並按規定辦理租賃鑒證手續。
第十條 外國人使用的房屋,不得隨意改變使用性質,確需改變使用性質的,應
經市房管、土地規劃主管機關審查批准。
第十一條 外國人應負責維修其所有的房屋,保持房屋建築完好和裝修設備正常
使用。對有危險的房屋,應及時搶修,延誤不修而發生事故的應承擔法律責任。
第十二條 外國人在本市的房地產須分別向市房管、土地主管機關辦理房屋所有
權、土地使用權登記或變更登記,經審查核准後,領取房屋所有權證和土地使用證。
第十三條 外國人辦理房屋所有權、土地使用權登記,應交驗本人身份證明等有
關證件。如實填寫登記申請書,登記姓名須與本人身份證件姓名一致,不得以別名、
化名或他人名義申請登記。
法人及其他團體辦理房屋所有權、土地使用權登記,應出示法人資格證明,交驗
有關證件,由法人如實申報,登記時須使用企業全稱。
第十四條 房屋所有權人在房屋滅失後,須持有關證明辦理注銷登記。
第十五條 房地產抵押時,抵押權人須持抵押合同、房屋所有權證、土地使用證
及有關證件,辦理房地產抵押權的設定登記。
房屋抵押時,連同土地使用權一並抵押。
第十六條 房屋所有權人不能親自辦理房屋所有權登記或變更登記手續時,可委
托代理人代為辦理,委託代理應由本人出具委託書。
第十七條 辦理房屋所有權登記、變更登記和委託手續的證件文書須經公證機關
公證。在國外辦理的公證文書,須經該國當地政府或其委託機構和中國駐該國使領館
的認證。
辦理登記和委託手續的證件文書,必須是正本。如證件、文書是用外國文字書寫
的,須同時附交經公證和認證的中文譯本。兩種文本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第十八條 凡未按照本規定辦理房屋所有權、土地使用權登記的,其房屋所有權
和土地使用權的取得、變更和抵押權的設定,均為無效。
對不按期辦理房屋產權登記的,由房管部門責令其限期補辦登記;對逾期不辦的
,按房值的1%處以罰款。對不辦理土地使用權登記的,由土地部門按有關規定處理
。
第十九條 租賃房屋未經鑒證的,除責令補辦鑒證手續外,並對雙方各處以鑒證
費三倍以下罰款。
第二十條 對違反本規定非法經營房地產的,除責令停業、沒收非法所得外,並
處罰款。
第二十一條 對違反本規定的行為所進行的行政處罰,分別由市房管、土地規劃
主管機關作出。當事人對處罰不服的,可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有關
規定,申請復議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逾期不申請復議或不向人民法院起訴,又拒不
履行處罰決定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二十二條 香港、澳門和台灣地區的公司、經濟組織、個人及其投資興辦的企
業,參照本規定辦理。
第二十三條 本規定由天津市城鄉建設委員會負責解釋。
第二十四條 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2. 外資企業可以怎樣購買集體土地使用權嗎
1,如來果是農業相關的用途,自可由以公司某一股東的名義與村委會簽定土地承包合同。要在鎮農辦簽的,然後在鎮上的司法所做公證。必須是個人名義承包。
2,如果是非農用地,要由村委會上報國土局。然後由政府向該村徵用,之後由政府通過拍賣或劃撥的方式交給你。徵用的土地,可作工業用途甚至是房地產。
3,如果是購買得到的建議地塊,可以轉讓。用途隨意。
4,不需要。只要是經過征地的,任何人及企業都可購買。
法律不是很多。基本上每個縣的投資招商相關網頁上都有相關法規及政策,請自行查看。
不用謝。
3. 加入外籍農村土地使用權收回嗎
是的,家庭承包的承包方是本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戶,只針對中國公民。加入外籍,不屬於中國公民,也不屬於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戶,應依法由土地所有權主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依法收回其家庭土地承包經營權。
農村土地承包法
第四十一條 承包方有穩定的非農職業或者有穩定的收入來源的,經發包方同意,可以將全部或者部分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給其他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農戶,由該農戶同發包方確立新的承包關系,原承包方與發包方在該土地上的承包關系即行終止。
4. 外國人購買中國房產需要哪些手續
根據《關於規范房地產市場外資准入和管理的意見》及相關規定,境內工作、學習時間超過一年的境外個人可以購買符合實際需要的自用、自住商品房,不得購買非自用、非自住商品房。在境內沒有設立分支、代表機構的境外機構和在境內工作、學習時間一年以下的境外個人,不得購買商品房。同時規定,符合規定的境外機構和個人購買自用、自住商品房必須採取實名制,並持有效證明(境外機構應持我政府有關部門批准設立駐境內機構的證明,境外個人應持其來境內工作、學習,經我方批準的證明)到土地和房地產主管部門辦理相應的土地使用權及房屋產權登記手續。房地產產權登記部門必須嚴格按照自用、自住原則辦理境外機構和個人的產權登記,對不符合條件的不予登記
外籍人士在中國工作滿一年以上,出於居住目的可以在工作地買一套房子。
所需材料:
1.要有外國人在工作地的居住證(如果是國外人才引進居住證上會是lr開頭,這個材料可能幫你免去房產稅)
2.要有外國人在上海工作的勞務合同。
3.身份證,戶口本(如果沒有,需要提供護照或有效的身份證明)
4.婚姻證明(如果沒有結婚,需要當地開出單身證明)
一般程序:
1.購房人在簽署合同的時候需要在合同中同時註明中文和外文姓名。
2.購房人提供身份證明,外籍人士需提交護照、居留證、經公證的中外文名字對照或外國人在中國的工作證、居住證(證件上需同時注有此人的中文及外文姓名)、《向國外及港澳台人員租、售房屋審批表》。
3.所提供的公證材料是外文的需到翻譯公司翻譯,境外人士提供的有些材料如委託書、同意書等必須經境內、外機構公證、認證後方為有效。
4.備齊資料後,需首先交由工作地涉外審批辦公室進行審查。
5.如購房人需要貸款且在工作地無固定收入的,其收入證明、婚姻證明及配偶同意購房抵押貸款證明均需經所在國公證機構公證。
5. 中國人在外國購買的土地是否歸中國所有
你得明白土地私有,國有,全民所有之間的關系,其中私人全民是人的概念,國有自然是國家的概念了。
首先中國承認土地私有可以,那麼個人拿到土地所有權,然後這個人是中國人,那麼才有可能成為中國的地盤。否則,即使中國人在日本買的土地,日本承認私人所有權,但到中國沒有土地私有這么一說,那麼就沒可能劃到中國的地盤了;
其次,土地私有和土地國有並不矛盾,而且二者是相輔相成的。比如無主之地,日本個人佔了,那麼就是國家佔了,國家軍隊佔了,也可以分給個人,然後個人之間的轉讓並不影響國家所有。所以即使中國人在日本買土地,那麼這塊地還是日本的地,只不過不是日本人的地。日本不同意給中國,除非侵略搶地盤。
那麼日本人擔心北海道成為殖民地完全沒有道理,要殖民首先解決生存的問題,那麼地要夠大,否則小屁不大點地方進不來出不去的,還要有國家層面的協議,否則也無法生存。比如以前的香港,地方不大但四通八達,而且清政府也同意租給英國,後來到期了中國不同意繼續租給英國,那麼就收回來了。否則就干封鎖,只能自生自滅。期間也有不少英國人在香港購買個人土地,但也不歸英國。
歸根結底,一塊地有兩個主時,個人和國家,個人之間的買賣並不影響國家歸屬。
6. 外國人怎麼能在中國投資一塊土地
外國人不可以在中國購買土地。但是如果外國人到中國進行投資,需要的土地可以按照中國法律規定的程序取得土地使用權。
7. 轉讓土地使用權和無形資產給外國人怎麼交稅
轉讓的土地使用權和不動產以座落地為標准,來界定境內境外。轉讓的無形資產專(不含土地使用權)屬是否在境內使用作為境內轉讓無形資產的標准。所謂「使用」就是將該項無形資產用於生產經營活動,存儲或再轉讓是否在境內。
8. 關於外國土地購買問題。
有些是土地所有權,有些是土地使用權。但問題不是「以後就是你的了」這么簡單。國外在城市規劃和環境保護方面做的比國內好的多,遺產稅也收的很重,就算你有土地所有權,也不是你想怎麼著就可以怎麼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