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西安知識產權案件有哪些特點
4月26日是世界知識產權日,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4月25日向社會發布了《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白皮書(2008-2017)》,回顧總結過去十年西安市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總體狀況。今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批復設立西安知識產權法庭,標志著西安市知識產權司法保護邁向新的歷史階段。
第三,商標權糾紛案件涉外主體多,社會關注度高。商標權糾紛案件中涉及外商的案件在所有知識產權案件類型中最多。除了國外企業,國內知名企業雲南白葯公司、上海家化公司、美的公司等也都作為原告提起維權訴訟。
第四,除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案件外,西安中院審理的知識產權案件類型還包括植物新品種、技術合同、特許經營、侵害商業秘密、壟斷、不正當競爭等眾多的新型知識產權案件。面對大量的新型知識產權案件,法院審判團隊中83.3%的法官具備研究生以上學歷,並配備了理工科背景的法官。
內容來源於「西安晚報」。
Ⅱ 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的現狀
【摘 要】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加快。對知識產權的保護能力、保護水平將影響到我國經濟發展水平。本文通過對我國知識產權與國外進行比較,找出我國的知識產權存在的問題,並提出相應解決方法。
【關鍵詞】我國知識產權現狀;知識產權問題;解決辦法
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加快,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知識產權的保護被提到新的歷史高度,特別是加入WTO後我國企業面對外國企業的沖擊,如何保持原有的國內市場,開拓國際市場成了企業面臨的一道難題,而知識產權的保護又是其中關鍵一環。對知識產權的保護能力、保護水平將影響到我國經濟發展水平。
一、我國知識產權現狀
我國知識產權發展的主要特徵是:知識產權法律規范的完善開始了主動性的戰略設計;知識產權管理更具科學性;知識產權保護更加理性化;社會公眾的知識產權意識有了明顯的提高;知識產權文化逐漸與中華傳統文化融合;知識產權從數量和質量兩個方面同時增長。
1.知識產權法治不斷完善,知識產權執法體制不斷健全
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我國建立了司法保護與行政執法的雙軌制。我國的《專利法》、《商標法》等法律都有關於相關行政機關對其所管轄范圍的知識產權糾進行行政處理的規定,是知識產權司法保
Ⅲ 知識產權狀況怎麼寫
知識產權刑法保護初探
摘要21世紀,人類進入了知識與信息主導的時代,知識產權的刑法保護受到法學界的關注,已有的知識產權法律保
護體系難以應對不斷升級的犯罪新形式、新問題,本文即對已有的知識產權保護的立法狀況進行簡析,並結合現實情況,表明
觀點,以期得出有益之建議。
關鍵詞知識產權知識產權刑法保護立法完善
「知識產權」一詞源於18世紀的德國,20世紀後成為廣泛使
用的法律概念之一。在知識經濟大背景下,知識產權已然成為衡量
一國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因而,知識產權保護在全球范圍內得到
了前所未有的重視,特別是對其進行刑法保護有著特殊的意義,從
國際趨勢來看,知識產權的刑法保護越來越成為不可忽視的話題。
一、必要性探討
知識產權作為人身權和財產權的結合,因其特殊的存在形態,
極易復制或非法使用,侵權結果易達成且成本低廉①,隨著社會的發
展,這種侵權行為呈增加趨勢;知識產權雖是一種私權,但當侵權達
到一定程度時,結果可能關涉集體甚至國家的、社會的利益,刑法自
始具有強烈的社會保護功能,對犯罪的懲治有不可替代的效能,為
了達到良好的治理效果,刑法的介入則成為必然。②
二、我國知識產權刑法保護的進程與現狀
我國知識產權的刑法保護經歷了以下過程:
1.1979年《刑法》在知識產權犯罪方面保護范圍僅限於「工商
企業假冒他人注冊商標」。
2.1985年4月《專利法》第36條規定了對「假冒他人專利情
節嚴重的」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
3.1993年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關於懲治假冒注冊商
標犯罪的補充規定》;
4.最高人民法院在1994年規定對非法竊取重要技術秘密的行
為以盜竊罪追究。
5.1994年7月5日全國人大在《關於懲治侵犯著作權的犯罪
的決定》中列舉了侵犯著作權的刑事責任;
6.1997年新《刑法》將「侵犯知識產權罪」單列一節,規定了對
「假冒專利」行為、「擅自製造注冊商標、情節嚴重」行為、「以營利
為目的嚴重侵犯著作權」和「銷售侵權復製品」行為和「侵犯商業
秘密」行為處以最高「七年」並可「單處或並處罰金」的刑事處罰③。
7.2004年兩高聯合公布《關於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具
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已有法律中相關詞語的具體涵
義、涉及范圍作了規定,並對數罪並罰和共犯的情形進行了規定,極
大增強了已有法律的可操作性,使我國知識產權刑法保護的法律體
系的完善化推進一步。
三、我國知識產權刑法保護不利的宏觀分析
總體,我國對知識產權刑法保護尚處不發達階段,其中存在一
些阻礙保護力度及實現程度的問題,宏觀上講:
(一)強保護與弱保護的決擇
一般,發達國家為了通過「合法壟斷權」獲得最大利潤對知識
產權實行「強保護」,發展中國家為了促進民族產業的發展,擺脫國
際貿易中對發達國家的技術依賴,普遍主張「弱保護」④。而我國政
府至今沒有一以貫之的態度來支撐知識產權刑法保護法律體系的
構建,直接影響了相關制度建設與執行力度的穩定性。
(二)知識產權刑法保護中的行政權立場
知識產權保護呼籲良好的法治環境,行政權力的正確行使為題
中之義,應起到推進作用,而不可基於利益或所謂「效率」,動輒以
罰款或強制調解解決,使案件根本無法進入司法程序,這種行政態
度直接導致地方保護主義等束縛。
(三)「入罪」標准過高
刑法典中對於知識產權犯罪定罪標准過高,並且存在大量「應
知」「明知」「嚴重」等模糊性規定,實踐中難以操作和舉證,這樣
規定符合刑法自身的謙抑性要求,卻忽視了知識產權刑法保護的迫
切性與全面性。
四、微觀探究與建議
以下我們將從微觀方面,對我國相關法律具體規定加以分析,
並適時提出相關建議:
(一)在侵犯知識產權罪的構成中
新《刑法》218條規定侵犯著作權罪須「以營利為目的」,但現
實中很多侵權行為僅僅為了增加知名度或進行職務評級等,且是否
以營利為目的,並不直接關涉其社會危害性,我國對此要件限定的
必要性值得商榷。
(二)法律法規建設方面:
著作權方面:我國對於數字化的新的著作權形式尚無具體法律
法規予以保護,有必要加速對此的立法研究;此外,對於著作人身
權,我國僅有第217條「製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術作品的」簡
單規定,顯然應在今後加強規定和保護。
專利權方面:新《刑法》僅在216條規定對「假冒他人專利,情
節嚴重的」給以處罰,兩高《解釋》中雖列舉了四項假冒他人專利
情節嚴重的行為,這種列舉有必要在以後的立法中加以擴充。
商業秘密方面:新《刑法》219條中「明知」「應知」概念過於
模糊,直接導致商業秘密權利人舉證困難,勝訴率低,甚至由於無法
取證而被拒之於刑法保護之外。
(三)網路知識產權保護方面
網路訊息的新時代,互聯網極大豐富和促進了交流與溝通,但
是由於其無形性與虛擬性⑤,盜版、走私知識產權成果等犯罪形式,
使人們防不勝防,單純的民事、行政手段已不適宜,網路時代知產權
呼籲刑法的保護。
(四)刑罰方式改革方面
我國現行刑法典對於知識產權犯罪規定了自由刑與罰金制,並
以自由刑為主。從世界范圍來看,以罰金刑為代表的財產類刑罰作為
應對知識產權犯罪已被普遍應用,而且施之以資格的剝奪也被越來
越多的國家認可,我國不僅需要強化刑罰關於財產刑的適用力度,且
不妨引入資格刑,徹底剝奪其再犯的機會,以起到警示的作用。
五、結語
隨著知識產權犯罪手法的日益升級、影響日益加劇,民事、行政
的手段固然不可或缺,但一如某德國學者的觀點:刑法的防線作用
日益顯現出其強有力性,我國經濟在「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大背
景下正在進行跨階式發展,知識產權的刑法保護體系的完善與發展
已經成為焦點,兩者需要相互推進,共同解決前進中的各種問題。
Ⅳ 知識產權保護在中國目前的情況
我國知識產權保護抄已取得長足襲進步,但仍存在侵權賠償標准低等問題。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目前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與社會各界的期待相比,確實還存在一定差距。具體而言,包括:
嚴保護的法律體系尚不完善,新領域新業態發展不斷對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建設提出新的挑戰。
大保護的工作體系尚不健全,現有組織協調平台和機制的作用未充分發揮,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不暢,仲裁調解、行業自律、社會監督協同不夠。
快保護的工作鏈條尚未打通,行政確權、糾紛受理、仲裁調解、行政執法、司法審判等環節之間缺乏高效快速銜接機制。
相關部門應對國際知識產權糾紛的協同作用還有待加強。
另外,社會公眾、權利人均對侵權現象嚴重程度、侵權救濟的及時性有效性、侵權賠償的足額性等指標還有很多不滿意的評價。
實際保護效果與社會期待之間還存在一定差距,各界對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呼聲依然強烈。
Ⅳ 我國當前知識產權保護的整體情況如何
國家知來識產權局局長自申長雨表示,針對保護知識產權,黨中央、國務院始終高度重視,作出了實行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重大決策部署,從行政、司法等多個方面著手,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
國家知識產權局正在統籌推進知識產權「嚴保護、大保護、快保護、同保護」各項工作,特別是堅持對國內外企業的知識產權一視同仁、同等保護。
Ⅵ 知識產權侵權案件
這個案件比較復雜,一兩句說不清。
(1)A公司的賠償請求是否合理,為什麼?
如果C公司是在A公司申請專利之前就已經生產了產品,那麼A公司的賠償就不合理。當然這需要C公司提供證據來證明。
如果該項專利確實是A的發明創造,那當然合理,至於那個30萬的費用是不是太多了,這個不好說,但可以要求A提供為何要30的理由或是證據材料
(2)針對A公司的請求,管理部門應如何處理?
如果C確實侵權了,如果B公司是在未之情的情況下使用了C的產品,那麼在處理的時候A應該從輕處理。
Ⅶ 知識產權案例分析
二、著作權法 第十條 著作權包括下列人身權和財產權:
(一)發表權,即決定作品是否公之於眾的權利;
(二)署名權,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權利;
(三)修改權,即修改或者授權他人修改作品的權利;
(四)保護作品完整權,即保護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權利;
(五)復制權,即以印刷、復印、拓印、錄音、錄像、翻錄、翻拍等方式將作品製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權利;
(六)發行權,即以出售或者贈與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復製件的權利;
(七)出租權,即有償許可他人臨時使用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計算機軟體的權利,計算機軟體不是出租的主要標的的除外;
(八)展覽權,即公開陳列美術作品、攝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復製件的權利;
(九)表演權,即公開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種手段公開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權利;
(十)放映權,即通過放映機、幻燈機等技術設備公開再現美術、攝影、電影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等的權利;
(十一)廣播權,即以無線方式公開廣播或者傳播作品,以有線傳播或者轉播的方式向公眾傳播廣播的作品,以及通過擴音器或者其他傳送符號、聲音、圖像的類似工具向公眾傳播廣播的作品的權利;
(十二)信息網路傳播權,即以有線或者無線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使公眾可以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作品的權利;
(十三)攝制權,即以攝制電影或者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將作品固定在載體上的權利;
(十四)改編權,即改變作品,創作出具有獨創性的新作品的權利;
(十五)翻譯權,即將作品從一種語言文字轉換成另一種語言文字的權利;
(十六)匯編權,即將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通過選擇或者編排,匯集成新作品的權利;
(十七)應當由著作權人享有的其他權利。 著作權人可以許可他人行使前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並依照約定或者本法有關規定獲得報酬。著作權人可以全部或者部分轉讓本條第一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並依照約定或者本法有關規定獲得報酬。
至於雜志社的權利,要看六位作者賦予其何種權利了
二、肯定是侵權的,處理的方法主要有:
1.刪除侵權文章;
2.賠禮道歉;
3.消除不良影響;
4.賠償作者及雜志社的損失等等
Ⅷ 知識產權案件的特徵是什麼
請找相關教材學習。如遇到具體問題具體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