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民法中的權利是否只分為"物權"和"債權"兩大類
不是。根據民事法律關系所指向的對象不同,可以把民事法律關系分為
①物權法律關系
②人身權法律關系
③知識產權法律關系
④債權法律關系
但是不能說,民法中的權利分為物權+人身權+知識產權+債權。因為「權利義務」只是「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除此以外,
還包括主體和客體。
民法中民事權利的劃分按照一般分類和功能分類有所不同。
一、一般分類
略
二、從功能上進行分類
包括支配權、請求權、抗辯權、形成權共4種
支配權:物權+知識產權+人身權
請求權:人身權請求權+物權請求權+債券請求權+佔有保護請求權
抗辯權:訴訟時效抗辯權+同時履行抗辯權+先履行抗辯權+不按抗辯權+一般保證人的先訴抗辯權+混合擔保人的先訴抗辯權
形成權:追認權+拒絕權+撤銷權+解除權+抵消權+選擇權+債務的免除權+受遺贈的接受或放棄
總結:「權利義務」是「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
Ⅱ 所有權與支配權的區別
所有權是所有人依法對自己財產所享有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它是一專種財產權,所以又屬稱財產所有權。所有權是物權中最重要也最完全的一種權利,具有絕對性、排他性、永續性三個特徵,具體內容包括佔有、使用、收益、處置等四項權利。
支配權,是指主體對權利客體可直接加以支配並享受其利益,同時排斥他人干涉的權利。
支配權不是所有權的意思.
一、支配權,亦稱「管領權」,是指權利主體所享有的對權利客體直接管領和控制的權利。如所有權、人身權、知識產權等。具有較強的排他性,權利人可以排斥他人行使與自己相同的權利,並可禁止他人非法妨礙自己行使支配其客體的行為。通常只憑權利人自己的行為即可實現。
二、所有權是所有人依法對自己財產所享有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是對生產勞動的目的,對象,手段,方法和結果的支配力量,它是一種財產權,所以又稱財產所有權。所有權是物權中最重要也最完全的一種權利,具有絕對性、排他性、永續性三個特徵,具體內容包括佔有、使用、收益、處置等四項權利。產權和所有權的區別是:產權是一個較大的概念,產權包括所有權。房地產所有權只是房地產產權中主要的一種。
Ⅲ 什麼是支配權、請求權、形成權、抗辯權
1、支配權,亦稱「管領權」,是指權利主體所享有的對權利客體直接管領和控制的專權利,如屬所有權、知識產權等。
2、請求權,是指法律關系的一方主體請求另一方主體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權利人不能對權利標的進行直接支配,而只能請求義務人配合。
3、形成權,是指依照權利人單方意思表示就可以使已經成立的民事法律關系發生變化的權利,形成權是僅憑權利人的意思表示即能使一定的權利義務發生、變更或消滅的權利。
4、抗辯權是指妨礙他人行使其權利的對抗權,至於他人所行使的權利是否為請求權在所不問,抗辯權是對相對人的給付請求予以拒絕的權利,即對抗請求權的權利。
(3)支配權包含物權擴展閱讀:
雖然債權人可以依據請求權,要求債務人提供某項給付,但是如果債務人不履行給付,債權人通常就必須通過國家機關的強制執行才能實現其權利。
與請求權相反,在特定情形下,法律允許權利主體對某項法律關系採取單方面的行動,在義務人不履行某項請求權的情況下,必須以強制力來迫使其履行,而在這里則是另外一種情況,權利主體採取行動不需要另外一個人的參與,這種權利便是形成權。
Ⅳ 支配權是什麼
概念:
支配權是指權利人能夠直接支配其標的,而具有排他性的權利。
支配權作用有兩方面,即積極方面可以直接支配其標的物;消極方面可以禁止他人妨礙其支配。
此類權利的作用有兩方面,即於積極方面可以直接支配其標的物,而不須他人行為之介入;於消極方面可禁止他人妨礙其支配,而具有排他性。物權為典型的支配權,其他如准物權、知識產權、人格權及身份權亦為支配權。
特點:
支配權,是指主體對權利客體可直接加以支配並享受其利益的權利。
物權、人身權、知識產權都屬於支配權。
支配權的特點主在於:
第一,權利人可直接支配權利客體以滿足其利益需要;
第二,具有排他性,權利人可禁止他人妨礙其對客體的支配。
第三,對應義務的消極
支配權具有如下特徵:
1.利益的直接實現性。作為權利內容的利益,只憑權利人自己的意思就能實現,而無須義務人的積極行為配合;
2.權利作用上具有支配性、排他性和優先效力;
3.對應義務具有消極性。
種類:
(一)物權
物權是指權利主體直接對物進行支配而享有利益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及擔保物權。
(二)人身權
人身權是身份權與人格權的合稱。有的學者認為,「人身權」不能表示現在「人格權」的意義和范圍,而「身份權」一詞中的「身份」有中世紀法律用語的氣味,用來表示現代的民事權利很不確切,容易引起誤會,應直接以「人格權」與「親屬權」表達。我們認為,這種意見頗有道理,從大陸法系國家的民法看,也鮮有以人身權指稱人格權與親屬權者。人身權雖然具有絕對性,但是否具有可支配性不無疑問。因為對於人身權這樣的原權利,權利主體是不能隨意支配的,因侵犯人身權而產生的救濟權,權利主體可以放棄但卻不能轉讓或者抵銷。
(三)知識產權
知識產權是以對人的智力成果的獨占排他的利用從而取得利益為內容的權利。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知識產權的客體是人的智力成果,既不是人身或者人格,也不是外界的有體物或者無體物,所以,既不屬於財產權也不屬於人格權。另一方面,知識產權是一個完整的權利,只是作為權利內容的利益兼有經濟性與非經濟性,因此,沒有必要把知識產權說成是兩類權利的結合。
2.知識產權屬於絕對權,在某些方面類似於物權中的所有權,可以使用、收益、處分以及為他種支配,具有排他性、可轉移性。
3.知識產權在許多方面受到法律的限制。知識產權雖然屬於私權,但因人的智力成果具有高度的公共性,與社會文化和產業的發展有密切關系,不宜為任何人長期獨占,所以,法律對知識產權規定了許多限制:①對權利的取得規定了許多積極與消極條件;②對權利的存續期有特別規定;③權利人負有一定的使用或者實施的義務,法律規定有強制許可或者強制實施許可制度。
本質:
支配權在本質上是法律為權利人劃定的自由空間范圍,是貫徹意志自由的法律形式,它的根本精神就是意思自治。
「民法作為私法的組成部分,其理論、原則的確立及其各項制度的設計有兩個前提:第一個前提,是將整個社會生活領域分為政治國家的生活領域和市民社會的生活領域,前者以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為中心,貫徹國家意志,形成公法,後者以特殊的個體利益為中心,體現個人意志、尊重個人自由,形成私法;第二個前提,是將市民社會中的成員設想為自己利益的最佳判斷者,他們有能力自己處理好自己的事務,能夠認識自己行為的後果、預先安排各種風險。基於這兩個前提,作為市民社會共同生活的規則——民法總是以貫徹意思自治為己任。」這樣分析,民法中的大部分制度都基於意思自治而確立,支配權只是一個具體表現而已。但事實上,各種制度賦予權利人的自治力程度是不同的。支配權人在這種金字塔的權利效力下居於塔尖,與其他權利人相比,其享有最充分、最完整的意思支配力。
具體來講,抗辯權僅僅是對抗相對人請求權的一種工具,對實質權利沒有影響力;形成權行使的效果是一種請求權的產生;而請求權是賦予權利人請求相對人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惟有支配權賦予了權利人按照自己的意思進行最大限度的行為選擇的自由,「從操作角度而言,權利表現為主體可以自主選擇某種行為,並且排斥他人的干涉和阻礙。如土地所有人可以決定種植農產晶以獲取利潤。但如果土地使用的結果是產品價格低於成本支出,他就可以停止土地的使用。」這只是支配權最基本最常見的權利行使方式。其實,單就支配權中的所有權而言,其權利表現形式幾乎不可窮盡,所有物的「潛在用途是不確定的,而且在經濟——社會運動中是變化無窮的,在某一特定時刻也是無法想像的」,「因而不可能確定所有人有權做什麼,只能著眼於所有人不能做什麼,這種反面的約束為所有人提供了廣闊的活動空間,最大限度地確認了所有人意志的自由,即使所有人毫無理由地毀壞自己的財物或實施某種公認為是奢侈浪費的行為,也不過是所有權的一種具體表現形式,盡管這可能給所有人的道德形象帶來某種損害。」由此觀之,法律給支配權人劃定的自由空間范圍是最大的,支配權人的意思自治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張揚。
注意:
民事權利中,物權是最典型的支配權,他物權、知識產權、人身權也屬於支配權。
Ⅳ 民法中的絕對權是否都是支配權
(1)絕對權是權利效抄力所及相對人為不特定人的權利。
(2)又稱對世權,是指其效力及於一切人,即義務人為不特定的任何人的權利。它的義務人是不特定的任何人,即任何人均負有不妨害權利人實現其權利的義務。絕對權的主要特點在於,權利人可向任何人主張權利,權利人不須藉助義務人的行為就可實現其權利。絕對權的主體一般不必通過義務人的作為就可實現自己的權利。
各種人格權、知識產權、繼承權、所有權和其他物權等都屬於絕對權。
在我國絕對權與支配權范圍相當,然而絕對權與支配權實際上是從兩個角度來分析權利的。前者關注義務主體,後者關注權利主體。
Ⅵ 支配權和所有權的關系。謝謝。
您好:(一)1.支配權是指權利人能夠直接支配其標的,而具有排他性的權利2.支配權作用有兩方1.所有權是所有人依法對自己財產所享有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它是一種財產權,所以又稱財產所有權。所有權是物權中最重要也最完全的一種權利,具有絕對性、排他性、永續性三個特徵,具體內容包括佔有、使用、收益、處置等四項權利。產權和所有權的區別是:產權是一個較大的概念,產權包括所有權。房地產所有權只是房地產產權中主要的一種。2.所有權包括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所有權是一種最充分的權利,是一種絕對的權利3.私有產權:你擁有一棟房屋,你可以自己使用;可以出租給別人,收取房租;也可以轉手賣給他人。這就是你對這棟房屋的所有權。
公有制分兩種,一種是集體所有。如以村為單位的集體所有等。村集體擁有一塊地,可以出租收租金也可以轉讓,收益歸村集體所有。
另一種是所有權人寬泛到極致的全民所有制,如國有企業、國有土地等都屬全國人民共同所有。包括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都是人民共有。全民所有的國有資保值增值後應向全體所有權人分紅利,體現出所有權人的收益權。國有土地出讓收益也是全國人民共有,應該從政府財政中分離出來,並向土地的所有權人全體人民分紅。 這是從網路里找到的。很高興為您解答這個問題。不明事宜可以追問。
Ⅶ 如何理解物權是支配權、絕對權和對世權
1、物權是來權利人直接支配的權利,即物自權人可以依自己的意志就標的物直接行使權物權的構成體系利,無須他人的意思或義務人的行為的介入。
2、物權是絕對權(對世權) 物權的權利主體只有一個,權利人是特定的,義務人是不特定的第三人,且義務內容是不作為,即只要不侵犯物權人行使權利就履行義務,所以物權是一種絕對權。
3、物權是財產權折疊 物權是一種具有物質內容的、直接體現為財產利益的權利,財產利益包括對物的利用、物的歸屬和就物的價值設立的擔保,與人身權相對。
4、物權的客體是物,且主要是有體物。 物權具有排他性 首先,物權的權利人可以對抗一切不特定的人,所以物權是一種對世權;其次,同一物上不許有內容不相容的物權並存(最典型的就是一個物上不可以有兩個所有權,但可以同時有一個所有權和幾個抵押權並存),即"一物一權"。
5、物權作為一種絕對權,必須具有公開性,因此物權必須要公示。物權設立採用法定主義。物權具有優先效力,又稱為物權的優先權。
Ⅷ 民法中為什麼絕對權都是支配權
這是兩來個不同的劃分標准:源
1、民事權利根據權利的作用可分為形成、抗辯、支配、請求。其中支配權的范圍包含了物權,人身權,知識產權。
2、根據義務主體是否特定,可分為絕對權、相對權。絕對權也包含有物權、人身權、知識產權。
只能說物權是支配權,又是絕對權。
Ⅸ 物權請求權主要包括哪些
1、返還原物請求權。
當物權歸屬不明或是否存在發生爭議時,當事人向法院提起訴訟或者專門國家機關提出請求,即為物權確認請求權。
2、排除妨害請求權。
當所有人的財產被他人非法佔有時,財產所有人或合法佔有人,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請求不法站有人返還原物,或者請求法院責令不法佔有人返還原物。
3、消除危險請求權。
當他人的行為非法妨礙物權人行使物權時,物權人可以請求妨害人排除妨害,也可請求法院責令妨害人排除妨害。
4、恢復原狀請求權。
當物權的標的物因他人的侵權行為而損壞時,如果能夠修復,物權人可以請求侵權行為人加以修理以恢復物之原狀。
5、損害賠償請求權
當他人侵害物權的行為造成物權人之經濟損失時,物權人可以請求侵害人賠償損失,也可以請求法院責令侵害人賠償損失。
(9)支配權包含物權擴展閱讀:
物權請求權與債權請求權都為請求權,有一些類似的屬性,但絕不能將物權請求權等同於債權請求權。兩者的主要區別有:
1、發生的基礎與根據不同。物權請求權以物權為基礎,以物權的支配力受到妨害或有妨害之虞為發生根據;而債權本身就是請求權,該請求權以合同之債及其他法定之債的存在為基礎和根據。
2、保護對象不同。物權請求權制度的保護對象只是「物權」一種,債權請求權的保護對象包括「物權」、「人格權」、『知識產權「及其他其有「排他性」效力的民事權利。
3、對過錯要求不同。一般來說,適用債權請求權要考慮過錯,而物權請求權原則上不考慮相對人是否有過錯。
因此,在其物權受到侵害或妨害的情況下,若行使物權請求權,物權人只須證明相對人已實施了侵害或妨害其物權的行為便可以要求相對人排除妨害、返還原物、恢復原狀,而無須證明相對人是否有過錯。
4、對損害要求不同。債權請求權以實際損害的發生為前提,而物權請求權的發生則無須考慮是否造成實際損害。
5、訴訟時效的適用方面不同。物權請求權權利人請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險,不適用訴訟時效(消滅時效);而債權請求權則適用訴訟時效。 由於以上這些原因,同時規定物權請求權和債權請求權,能夠更有效地保護物權。
Ⅹ 怎樣理解物權是支配權、絕對權和對世權
物權是權利人直接支配的權利,即物權人可以依自己的意志就標的物直接行使權物權的構成體系利,無須他人的意思或義務人的行為的介入。
物權是絕對權(對世權)
物權的權利主體只有一個,權利人是特定的,義務人是不特定的第三人,且義務內容是不作為,即只要不侵犯物權人行使權利就履行義務,所以物權是一種絕對權。
物權是財產權折疊
物權是一種具有物質內容的、直接體現為財產利益的權利,財產利益包括對物的利用、物的歸屬和就物的價值設立的擔保,與人身權相對。
物權的客體是物
物權的客體是物,且主要是有體物。
物權具有排他性
首先,物權的權利人可以對抗一切不特定的人,所以物權是一種對世權;其次,同一物上不許有內容不相容的物權並存(最典型的就是一個物上不可以有兩個所有權,但可以同時有一個所有權和幾個抵押權並存),即"一物一權"。(應該注意的是:在共有關繫上,只是幾個共有人共同享有一個所有權,並非是一物之上有幾個所有權。在擔保物權中,同一物之上可以設立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抵押權,但效力有先後次序的不同。因此,共有關系以及兩個以上抵押權的存在都與物權的排他性並不矛盾。)
(6)物權作為一種絕對權,必須具有公開性。因此物權必須要公示。
(7)物權設立採用法定主義。
(8)物權具有優先效力,又稱為物權的優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