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說今日頭條侵犯版權的,也有說今日頭條在法律上無版權問題,到底是什麼情況,求詳解。
我抄們專業課老師在課上也讓我們討論過這個問題,其實問題的關鍵在於今日頭條是內容服務商還是技術服務商,如果是搜索引擎的話,根據版權法和《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是不存在侵權行為的。
從今日頭條目前的技術原理來看,其實是家技術公司,並不是媒體。今日頭條把熱門或者是用戶關注的新聞推送給用戶,而且直接將流量導向原內容頁面,不對新聞做任何處理,其實就是一個更加智能化的搜索引擎。
我也是好久才弄清楚今日頭條的技術原理:首先根據用戶的微博行為、閱讀行為、地理位置、職業、年齡等信息挖掘出興趣;二是自然語言處理和圖像識別:對每條信息提取幾十個到幾百個高維特徵,並對信息進行分類、摘要抽取,主題分析、信息質量識別、敏感詞過濾、正能量指數計算等一系列處理;三是精準推薦:根據用戶特徵、環境特徵、文章特徵三者的匹配程度進行推薦。
弄清楚今日頭條的原理之後,也就知道它不存在新聞界爭論的版權問題了,就像是大家不會責怪網路說「你怎麼可以讓我的頁面出現在你的搜索結果里呢」,原理是近似的。聽說國家版權局也入駐今日頭條開頭條號了,應該也是對新技術認可吧,畢竟好的內容需要好渠道的傳播,版權合作才能共贏共生。
2. 「今日頭條」版權爭議的法律邊界在哪兒
一、今日頭條有沒有權利抓取新聞網站的內容?
作為一個新聞推薦類應用,今日頭條必須先通過計算機爬蟲程序在各個新聞網站頁面抓取相應的內容,然後才能分析並向用戶推薦新聞,那麼,其有沒有權利抓取新聞網站的內容?根據現在互聯網通行的規則,只要被抓取的網站不反對其抓取,即為有權。
如果新聞網站反對被爬蟲程序抓取的,可以在專供爬蟲程序讀取的文件內設置白名單或者黑名單,禁止部分爬蟲抓取信息或者只允許某些爬蟲抓取信息。如果爬蟲程序耍流氓,被禁止了還照抓不誤,網站可以依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的規定的起訴通過爬蟲程序抓取信息者。
二、今日頭條對網站內容優化轉碼有沒有法律依據?
前文已述,通過手機應用程序和微博、微信賬號訪問今日頭條推薦的新聞時,今日頭條會對被訪問的其他網站網頁進行優化轉碼,這里的優化轉碼實際含義應該是:今日頭條對其抓取的網頁進行技術處理以方便移動設備用戶閱讀。
轉碼是新生事物,法律依據可以套用《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第二十一條的規定,網路服務提供者為提高網路傳輸效率,有權自動存儲從其他網路服務提供者獲得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並根據技術安排自動向服務對象提供。但適用此條法律規定了三個前提:一是是網路服務提供者不改變自動存儲的作品;二是不影響提供作品的原網路服務提供者掌握服務對象獲取作品的情況;三是在原網路服務提供者修改、刪除或者屏蔽作品時,根據技術安排自動予以修改、刪除或者屏蔽。
三、今日頭條對網站內容優化有沒有正當性?
參照前面第一、二兩個前提,今日頭條做法的爭議點就顯現出來了:首先,今日頭條的優化去除了網頁上的廣告損害了被其抓取數據的新聞網站的收入,這算不算「影響提供作品的原網路服務提供者掌握服務對象獲取作品」?其次是今日頭條上的新聞網頁顯示的是今日頭條網站鏈接而不是原來新聞網站的鏈接,容易誤導用戶,算不算「改變自動存儲的作品」?
上述問題從法規的字面上看,雙方都可以推導出對自己有利的解釋,爭議應該很大,筆者就不贅述了。但跳出法條抽象的規定,看雙方的業務類型,也許會更清楚一些。
平面媒體采寫原創內容是有成本的,這些成本傳統上會通過訂閱費用、廣告等方式回收,這就是他們的商業模式。但如果用戶養成了通過今日頭條的應用程序、微博、微信看傳統媒體的新聞的習慣,平面媒體的商業模式就很難維持:因為可以方便的在今日頭條的產品上查看新聞全文,原創內容媒體的訂閱者和網站訪問都會減少,訂閱收費和廣告收入都會減少,其收入來源會被掏空。
反觀今日頭條,其並不採寫新聞,也不象門戶網站那樣從傳統媒體購買內容版權,但依靠其技術優勢抓取新聞、推薦新聞,利用移動端優化轉碼屏蔽新聞網站廣告獲得用戶關注,同時,自己也通過各種廣告獲得收入。雖然今日頭條通過技術分析推薦新聞和通過轉碼優化移動端閱讀體驗也是技術進步,但就他們的商業模式而言,是建立在寄生並損害原創內容媒體之上的,顯然自利性大於共贏性。
最後,兩年前的歐洲曾發生過類似事件,傳統媒體對谷歌進行討伐,但該案中的谷歌不同於近日頭條,谷歌對被索引頁面的摘要顯示方式無法替代被索引的網頁內容,摘要更多的目的是吸引讀者點擊鏈接查看新聞詳情。
3. 今日頭條 App 存在版權問題嗎是如何解決的
你好,今日頭條App存在版權問題,比如說App軟體著作權的開發設計、App中所發布的作品是內否會侵害他人在先合法權容益等。對於這些問題,可以從下列方面解決。針對App由今日頭條團隊自己獨立開發設計,自己享有完全的軟體著作權,針對App中的作品要進行審查防止侵害他人在先合法權益,對於發現的侵權信息要及時進行刪除。
4. 今日頭條現在的版權情況怎樣了
首先來梳理一下今日頭條迄今為止遇到的比較引人注意的版權問題:
2014年6月,《廣州日報》起訴今日頭條侵權,事件最後的結果是《廣州日報》撤訴,雙方和解,《廣州日報》和「今日頭條」還達成了合作的協議。
2014年6月,搜狐起訴今日頭條侵犯著作權和不正當競爭行為。今日頭條則於同日回應表示,這本質上是「行業之爭」,是「今日頭條的迅猛發展引發了某些競爭者的不滿。」
2014年6月,國家版權局對今日頭條立案調查,重點關注保護數字版權。結果:國家版權局表示今日頭條確有侵權,但是在積極整改。2015年4月,國家版權局入駐今日頭條,開通頭條號。
根據上面的幾次版權問題,可以看出,今日頭條面對傳統媒體的版權糾紛時,主要採用的方法就是雙方合作,包括內容頁合作和開通頭條號等方式。尤其是形式和微信公眾號相似的頭條號,讓今日頭條很有效的規避了版權風險。
對於搜狐,由於雙方的確存在競爭關系,這里不予評價。
而國家版權局開通「頭條號」可以說是今日頭條在版權問題上的一大突破,可以一定程度扭轉今日頭條在版權問題中的負面形象。
而且根據我在今日頭條看到的內容,他們在今年1月12日出台了《今日頭條「頭條號」平台違禁行為懲罰方案》,也持續有處罰的結果公示,貌似效果不錯。現在中國市場的版權問題十分嚴重,要解決這個問題任重道遠,但是既然今日頭條一直在努力解決,那麼給他一點時間,相信結果會越來越好。
5. 今日頭條反訴騰訊搜狐:涉嫌侵犯作品版權
4月27日消息 昨天下午(26日)騰訊科技方面稱,由於今日頭條涉嫌侵犯騰訊作品約稿版權,騰訊已於近日向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提交訴狀,要求今日頭條為其賠償百萬元級損失,搜狐方面也將今日頭條訴至北京海淀法院。
對此今日頭條頭條號負責人對媒體表示,今日頭條一貫致力於版權的保護。今日頭條上所有的內容,均來自於與今日頭條有正式合作關系的媒體、自媒體作者及普通用戶。該負責人說,截至2017年2月,頭條號賬號總數超過55萬個,與今日頭條建立合作夥伴關系的傳統媒體已超過4000家。
今日頭條反訴騰訊搜狐:涉嫌侵犯作品版權
頭條號負責人表示,今日頭條作為國內最大的信息分發平台,每年內容投入超過15億,並且今日頭條一直在致力於通過技術手段,幫助內容創作者和版權方進行維權,「版權保護,是內容行業發展的基石。今日頭條樂於和整個行業一起,來推動整個行業的版權保護機制,更合理更健康的發展」。
6. 如何看待今日頭條的版權問題
一、版權登記辦復理流程
1.查詢作品登制記條件:查詢作品是否具備登記條件判定版權登記類型
2.下單提交相關資料:提交訂單及相關作品資料
3.上報版權中心:專業顧問整理用戶申請資料,填寫作品登記申請表
4.版權審查階段:版權中心審查申請資料
5.制證發證:版權中心將證書郵寄給客戶
一般作品普通登記版權整體流程大約時間為20-25個工作日。
二、版權登記所需材料
申請作品登記應當提交的文件包括:身份證明和提供表明作品權利歸屬的證明(如:封面及版權頁的復印件、部分手稿的復印件及照片、樣本等)。
其他著作權人還應出示表明著作權人身份的證明(如繼承人應出示繼承人身份證明;委託作品的委託人應出示委託合同)。
7. 有說今日頭條侵犯版權的,也有說今日頭條在法律上無版權問題,是什麼情況
我們專業課老師在課上也讓我們討論過這個問題,其實問題的關鍵在於回今日頭條是內容服務答商還是技術服務商,如果是搜索引擎的話,根據版權法和《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是不存在侵權行為的。
從今日頭條目前的技術原理來看,其實是家技術公司,並不是媒體。今日頭條把熱門或者是用戶關注的新聞推送給用戶,而且直接將流量導向原內容頁面,不對新聞做任何處理,其實就是一個更加智能化的搜索引擎。
我也是好久才弄清楚今日頭條的技術原理:首先根據用戶的微博行為、閱讀行為、地理位置、職業、年齡等信息挖掘出興趣;二是自然語言處理和圖像識別:對每條信息提取幾十個到幾百個高維特徵,並對信息進行分類、摘要抽取,主題分析、信息質量識別、敏感詞過濾、正能量指數計算等一系列處理;三是精準推薦:根據用戶特徵、環境特徵、文章特徵三者的匹配程度進行推薦。
弄清楚今日頭條的原理之後,也就知道它不存在新聞界爭論的版權問題了,就像是大家不會責怪網路說「你怎麼可以讓我的頁面出現在你的搜索結果里呢」,原理是近似的。聽說國家版權局也入駐今日頭條開頭條號了,應該也是對新技術認可吧,畢竟好的內容需要好渠道的傳播,版權合作才能共贏共生。
8. 百度起訴今日頭條侵權是不是真的
在2018年的12月27日的今日頭條訴網路侵犯信息網路傳播權一案,在北京市海內淀區人民法院宣判。法院認定容,網路公司未經許可在「百家號」網站、「手機網路」APP中傳播《天津菜是由魯菜改良衍生出來的嗎?》等文章,侵犯了權利所有人今日頭條的信息網路傳播權。經審理認定,今日頭條有權就涉案作品主張權利,網路構成侵權,應該承擔侵權賠償責任。
網路網訊公司認為,其廣告語無端通過篡改網路網訊公司企業文化口號來貶損網路網訊公司聲譽,侵害了網路網訊公司的名譽權,在網路上造成惡劣影響。位元組跳動公司作為廣告發布者,對於淘友天下公司在其客戶端刊登的帶有侵權內容的廣告,未盡廣告發布者的責任,應與淘友天下公司共同承擔侵權責任。要求淘友天下公司和位元組跳動公司停止侵權,賠禮道歉並賠償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共計5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