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知識產權協定的法律法規

知識產權協定的法律法規

發布時間:2021-07-13 08:33:25

1. 知識產權包括哪幾部法

一、知識產權法律淵源,主要包括以下兩個部分:
(一)、國內立法淵源
1.知識產權法律,如著作權法、專利法、商標法。
2.知識產權行政法規。其主要有著作權法實施條例、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專利法實施細則、商標法實施條例、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等。
3.知識產權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如深圳經濟特區企業技術秘密保護條例。
知識產權法4.知識產權行政規章,如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關於禁止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規定。
5.知識產權司法解釋,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訴前停止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和保全證據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

(二)、國際條約
中國在制訂國內知識產權法律法規的同時,加強了與世界各國在知識產權領域的交往與合作,加入了十多項知識產權保護的國際公約。主要有: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TRIPS協定)、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世界版權公約、商標國際注冊馬德里協定、專利合作條約等。其中,世界貿易組織中的TRIPS協定被認為是當前世界范圍內知識產權保護領域中涉及面廣、保護水平高、保護力度大、制約力強的國際公約,對中國有關知識產權法律的修改起了重要作用。

二、知識產權概念。知識產權是指人們就其智力勞動成果所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通常是國家賦予創造者對其智力成果在一定時期內享有的專有權或獨占權(exclusive right)。知識產權法在我國主要包括著作權法、專利權法和商標權法。
知識產權從本質上說是一種無形財產權,他的客體是智力成果或者知識產品,是一種無形財產或者一種沒有形體的精神財富,是創造性的智力勞動所創造的勞動成果。它與房屋、汽車等有形財產一樣,都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都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有些重大專利、馳名商標或作品的價值也遠遠高於房屋、汽車等有形財產。
三、知識產權特徵:
⑴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財產。
⑵知識產權具備專有性的特點。
⑶知識產權具備時間性的特點。
⑷知識產權具備地域性的特點。
⑸大部分知識產權的獲得需要法定的程序,比如,商標權的獲得需要經過登記注冊
四、知識產權法的概念。知識產權法是指因調整知識產權的歸屬、行使、管理和保護等活動中產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知識產權法的綜合性和技術性特徵十分明顯,在知識產權法中,既有私法規范,也有公法規范;既有實體法規范,也有程序法規范。但從法律部門的歸屬上講,知識產權法仍屬於民法,是民法的特別法。民法的基本原則、制度和法律規范大多適用於知識產權,並且知識產權法中的公法規范和程序法規范都是為確認和保護知識產權這一私權服務的,不佔主導地位。

2. 中國己經制定的有關知識產權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中國內地主要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和行政規章:
1、商標法(年8月3日通過、1983年3月1日施行,1993年2月22日修改、1993年7月1日施行,2001年10月27日第二次修改,2001年12月1日施行)
商標法實施細則(1983年3月10日頒發、施行,1988年1月3日修訂,1993年7月15日第二次修訂,1995年4月23日第三次修訂,2002年8月3日第四次修訂,更名為《商標法實施條例》,2002年9月15日起施行)
2、專利法(1984年3月12日通過、1985年4月1日施行,1992年9月4日修改、1993年1月1日施行,2000年8月25日第二次修改、2001年7月1日施行)
專利法實施細則(1985年1月19日批准、公布,1985年4月1日施行,1992年12月12日修訂,1993年1月1日施行,2001年6月15日第二次修訂,2001年7月1日施行,2002年12月28日通過對第101條和第108條的修改,2003年2月1日施行)
3、民法通則(1986年4月12日通過,1987年1月1日施行)(第五章第三節知識產權第94條-97條,第88條第3、4款)
4、技術合同法(1987年6月23日通過、1987年11月1日施行)經修改並入1999年3月15日通過的合同法(第18章技術合同),1999年10月1日施行
5、葯品行政保護條例(1992年12月12日批准、1992年12月19日發布、1993年1月1日施行)
葯品行政保護條例實施細則(1992年12月30日發布,1993年1月1日施行,2000年7月14日修改)
6、農業化學物質產品行政保護條例(1992年12月25日批准、1992年12月26日發布、1993年1月1日施行)
農業化學物質產品行政保護條例實施細則(1992年12月26日發布、1993年1月1日施行)
7、著作權法(1990年9月7日通過、1991年6月1日施行,2001年10月27日修改並施行)
著作權法實施條例(1991年5月24日批准,1991年5月30日發布,1991年6月1日施行,2002年8月2日修訂,2002年9月15日起施行)
8、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1991年6與4日發布、1991年10月1日施行,2001年12月20日修改後重新公布,2002年1月1日施行)
9、實施國際著作權條約的規定(1992年9月25日發布、1992年9月30日施行)
10、反不正當競爭法(1993年9月2日通過、1993年12月1日施行)
11、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1995年7月5日發布、1995年10月1日施行;2003年11月26日通過修改,12月2日公布,2004年3月1日施行)
海關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的實施辦法(2004年4月22日通過,2004年5月25日發布,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12、特殊標志管理條例(1996年7月13日發布、施行)
13、刑法(1997年3月14日修訂、1997年10月1日施行)第3章第7節侵犯知識產權罪(第213條-第220條)及第八節擾亂市場秩序罪(第221條-第225條)
14、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1997年3月20日發布、1997年10月1日施行)
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實施細則(農業部分)(1999年4月27日通過、1999年6月16日發布、施行)
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實施細則(林業部分)(1999年8月10日發布、施行)
15、傳統工藝美術保護條例(1997年5月20日發布、施行)
16、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2001年3月28日通過,2001年4月2日公布,2001年10月1日施行)
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實施細則(2001年9月18日公布,2001年10月1日施行)
17、《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進出口管理條例》(2001年10月31日通過,2001年12月10日公布,2002年1月1日起施行)
18、奧林匹克標志保護條例(2002年1月30日通過,2月4日公布,2002年4月1日施行)
19、對外貿易法(1994年5月12日通過,1994年7月1日施行,2004年4月6日修訂,2004年7月1日起施行)(第三章貨物進出口與技術進出口第十四條──第二十三條,第五章與對外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保護第二十九條──第三十一條,第六章對外貿易秩序第三十二條──第三十六條)
最高人民法院有關的司法解釋
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1998年12月11日通過,1998年12月17日公布,1998年12月23日起施行)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0年11月22日通過,2000年12月19日公布,自2000年12月21日起施行,2003年12月23日修正,自2004年1月7日起施行)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對注冊商標權進行財產保全的解釋》(2000年11月22日通過,2001年1月2日公布,自2001年1月21日起施行)
4、《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植物新品種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2000年12月25日通過,2001年2月5日公布,自2001年2月14日起施行)
5、《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訴前停止侵犯專利權行為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2001年6月5日通過,2001年6月7日公布,自2001年7月1日起施行)
6、《全國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工作會議關於審理技術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紀要》(2001年6月15日通過,2001年6月19日印發)
7、《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2001年6月19日通過,2001年6月22日公布,自2001年7月1日起施行)
8、《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域名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1年6月26日通過,2001年7月17日公布,自2001年7月24日起施行)
9、《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開展涉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案件審判工作的通知》(2001年10月30日通過,2001年11月16日公布)
10、《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2001年12月6日通過,2001年12月21日公布,並自2002年4月1日起施行)
1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標案件有關管轄和法律適用范圍問題的解釋》(2001年12月25日通過,2002年1月9日公布,自2002年1月21日起施行)
1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訴前停止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和保全證據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2001年12月25日通過,2002年1月9日公布,自2002年1月22日起施行)
1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涉外民商事案件訴訟管轄若干問題的規定》(2001年12月25日通過,2002年2月25日公布,自2002年3月1日起施行)
14、《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2002年6月4日通過,2002年7月24日公布,自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
15、《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已於2002年10月12日通過,2002年10月12日公布,自2002年10月15日起施行)
16、《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2年10月12日,2002年10月12日公布,自2002年10月16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檢察院有關的規定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2001年4月18日發布實施)(第六十一條至第六十九條)
(三)我國所締結的國際公約是我國國內法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已經加入了15個有關知識產權保護的國際公約:
1、《建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1967年7月14日於斯德哥爾摩簽訂,1970年4月26日生效,到2004年7月為止,已有179個成員國。我國於1980年6月3日加入該《公約》。
2、《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簡稱《巴黎公約》)
1883年3月20日於巴黎締結,1884年生效,到2004年7月已有168個成員國。我國於1985年3月19日加入該《公約》。
3、《集成電路知識產權條約》,1989年5月26日於華盛頓簽訂,只有8個國家簽字,至今尚未生效。我國於1989年5月26日簽字加入。
4、《商標國際注冊馬德里協定》,1891年4月14日於馬德里締結,1892年生效,到2004年7月為止已有56個成員國。我國於1989年10月4日加入。
5、《商標國際注冊馬德里協定有關議定書》,1989年6月27日通過,1995年12月1日生效,到2004年12月為止已有66個成員國。我國於1995年12月1日加入。
6、《保護文學藝術作品的伯爾尼公約》(簡稱《伯爾尼公約》),1886年9月9日於伯爾尼締結,1887年12月生效,到2004年7月為止,已有156個成員國。我國於1992年10月15日加入。
7、《世界版權公約》,1952年9月6日於日內瓦簽訂,到2004年7月為止已有98個成員國,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管理。我國於1992年10月30日加入。
8、《保護錄音製品製作者防止未經許可復制其錄音製品公約》(簡稱《錄音製品公約》或《唱片公約》),1971年10月29日於日內瓦簽訂,1973年4月18日生效,到2004年4月為止已有73個成員國。我國於1993年4月30日加入。
9、《專利合作條約》(PCT),1970年6月19日於華盛頓簽訂,1978年生效,到2004年7月為止,已有123個成員國。我國於1994年1月1日成為該《條約》的第64個成員國,中國專利局同時成為PCT的受理局、國際檢索局和國際初審局。
10、《商標注冊用商品和服務分類協定》(簡稱《尼斯協定》),1957年6月15日於尼斯簽訂,1961年4月生效,到2004年7月為止已有72個成員國。我國於1994年8月9日加入該《協定》。
11、《國際承認用於專利程序的微生物保存條約》(簡稱《布達佩斯條約》),1977年4月28日於布達佩斯簽訂,1980年8月19日生效,到2004年7月為止已有59個成員國。我國於1995年7月1日參加該《條約》。
12、《工業品外觀設計國際分類協定》(簡稱《洛迦諾協定》),1968年10月8日於洛迦諾簽訂,1971年生效,到2004年7月為止已有44個成員國。我國於1996年9月19日參加該《條約》。
13、《專利國際分類協定》(IPC),1971年3月24日於斯特拉堡簽訂,1975年生效,到2004年7月為止,已有54個成員國。我國於1997年6月19日加入該《協定》。
14、《保護植物新品種國際公約》,1961年12月2日於巴黎簽訂,1996年生效,到2004年7月為止,已有55個成員國。在此公約的基礎上,成立了「保護植物新品種聯盟」(簡稱UPOV)。我國於1999年4月23日加入。
15、《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TRIPs)1994年4月15日簽訂,1995年1月1日生效,到2004年7為止,已有147個成員。我國於2001年12月11日加入。

3. 關於知識產權頒布的法律有

知識產權是私權的一種,是一類權利,並沒有一部"知識產權法.傳統意義上的知識產權是指專利、商標、著作權,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又出現了一些新的類型的知識產權:技術秘密、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動植物新品種等,計算機軟體比較特殊,屬於著作權的一種,但近年來有向專利發展的趨勢。以上說到的各種知識產權,都有專門的法律、法規,除此以外,反不正當競爭法也是知識產權法的組成部分

1、《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

3、《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

4、《音像製品管理條例》

5、《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

6、《傳統工藝美術保護條例》

7、《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8、《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9、《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細則》

10、《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

11、《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

12、《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實施細則》

13、《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

14、《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實施條例》

15、《集體商標、證明商標注冊和管理辦法》

16、《馳名商標認定和管理暫行規定》

17、《中國互聯網路域名管理辦法》

18、《特殊標志管理條例》

19、《奧林匹克標志保護條例》

20、《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

21、《保護文學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

22、《保護表演者、錄音者與廣播組織公約》

23、《集成電路知識產權條約》

24、《世界版權公約》

25、《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

26、《商標國際注冊馬德里協定》

27、《專利合作條例》

28、《保護植物新品種國際公約》

29、《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

30、《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

4. 知識產權協定的基本原則

您好,《知識產權協定》還規定,成員方應遵守以下基本原則:
(一)國民待遇原則
在知識產權的保護上,一成員對其他成員的國民提供的待遇,不得低於給本國國民的待遇,但《巴黎公約》、《伯爾尼公約》、《羅馬公約》、及《集成電路知識產權公約》另有規定的可以例外。給予表演者、錄音製品製作者和傳播媒體的國民待遇,僅適用於《知識產權協定》所規定的權利。某些司法和行政程序也可以成為國民待遇的例外。
鑒於世貿組織「成員」可以是主權國家的政府,也可以是單獨關稅區政府,《知識產權協定》專門對協定中有關「國民」一詞做了注釋。當世貿組織成員是一個單獨關稅區時,應被認為是指在那裡有住所或有實際和有效的工業或商業營業所的人——自然人或法人。當世貿組織成員是主權國家政府時,「國民」應理解為「符合《巴黎公約》、《伯爾尼公約》、《羅馬公約》、及《集成電路知識產權公約》所列明的保護標准項下的自然人和/或法人,是那些條約成員國和世貿組織所有成員的國民」。因此,《知識產權協定》中的「國民」不僅可以適用於上述公約的成員國,而且一定適用於世貿組織的成員。這樣,世貿組織中的單獨關稅區就可以在不加入上述四個只允許主權國家加入的國際公約的情況下,按照《知識產權協定》國民待遇原則解決其國民的知識產權國際保護問題。這對我國香港、澳門和台灣地區的自然人、法人的知識產權獲得國際保護是非常有利的。
(一) 最惠國待遇原則
在知識產權保護上,一成員提供給第三國的優惠、特權或豁免,應立即、無條件地給予其他成員的國民。但這個原則有許多例外,具體表現在:
1.來自有關司法協助或法律實施的國際協定的優惠等,但這種優惠並非專門針對知識產權保護,而是一般性的優惠。
2.來自《伯爾尼公約》、《羅馬公約》的互惠性保護。
3.《知識產權協定》未規定的表演者、錄音製品製作者和傳播媒體的權利。
4.《知識產權協定》生效前已經有的優惠等。
最惠國待遇原則和國民待遇原則還有一個總的例外,即這兩個原則不適用於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主持下訂立的、有關取得或維持知識產權的多邊協定中所規定的程序。
(三)權利用盡問題
所謂「權利用盡」是指某一產品所含有知識產權的權利人一旦出售了該產品,就對該產品此後在特定市場的流通失去(用盡)了權利,即他不能控制賣方是否在該市場上再出售該產品。
《知識產權協定》不允許成員國在解決彼此間發生的知識產權爭端時,用該協定中的有關條款來處理知識產權權利用盡的問題。
(四)其他原則
知識產權的保護和行使應有助於促進技術革新、轉讓與傳播,促進技術知識生產者與使用者互利,增進社會、經濟福利和保持權利與義務平衡。
成員可以在制定或修訂國內法律、法規時,採取必要措施,保護公眾健康與營養,維護社會經濟與技術發展等重要領域的公眾利益,成員可採取適當措施,防止知識產權權利持有人濫用知識產權,或對貿易和國際技術轉讓進行不合理的限制。
根據這兩條原則,發展中國家成員可在自身的知識產權立法中或相關法律(如技術引進條例)中對跨國公司在技術轉讓中濫用知識產權的行為,或在國際技術轉讓中採取不公平的競爭手段加以限制,以維護自身的經貿利益。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5. 知識產權法律體系一般包括哪些法律制度

知識產權法律體系主要包括國內法、國際條約:
1,國內知識產權的法律制度包括:
(版1)法律,主要權包括著作權法、專利法、商標法。
(2)行政法規,主要包括著作權法實施條例、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專利法實施細則、
商標法實施條例、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等。
(3)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4)行政規章。
(5)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
2,國際條約中知識產權法律主要包括:
(1)世界貿易組織中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TRIPS協定);
(2)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

(3)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
(4)世界版權公約;
(5)商標國際注冊馬德里協定。

6. 中國有哪些有關知識產權的法律法規分別是哪年頒布的

《專利法》1984年頒布,現行有效的是2008年修訂的版本。(實施細則有效的是2002年版版本,審查權指南有效的是2009年版本,另有1997年《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及其2007年版的實施細則)
《著作權法》1990年頒布,現行有效的是2010年修訂的版本。(實施條例有效的是2002年版本,另有2001年頒布的《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以及2006年頒布的《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商標法》1982年頒布,現行有效的是2001年修訂的版本。(實施條例有效的是2002年版本,商標評審規則有效的是2005年版本)
《反不正當競爭法》1993年頒布,沒有修訂過。

能想到的就是這些,沒有將司法解釋列出。

7. 我國知識產權相關法律法規有哪些

下述為關於知識產權的法律法規分類清單:
(一)綜合類:
《民法通則》第五章第三節「知識產權」。
《刑法》分則第三章第七節「侵犯知識產權罪」;
高法院、高檢院關於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合同法》第十八章「技術合同」。《對外貿易法》第五章「與對外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保護」。

(二)商標權類:
《商標法》及其實施條例。
高法院關於審理商標案件有關管轄和法律適用范圍問題的解釋;
高法院關於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馳名商標認定和保護規定》;《集體商標、證明商標注冊和管理辦法》。

(三)專利權類:
《專利法》及其實施細則。
高法院關於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
高法院關於對訴前停止侵犯專利權行為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
《國防專利條例》。

(四)著作權類:
《著作權法》及其實施條例。
高法院關於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高法院關於審理計算機網路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高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域名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
《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
《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五)商業秘密類:
《反不正當競爭法》。
《關於禁止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若干規定》。

(六)植物新品種權類:
《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及其實施細則(農業部分、林業部分)。
高法院關於審理植物新品種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

(七)特殊標志類:
《特殊標志管理條例》;
《奧林匹克標志保護條例》;
《世界博覽會標志保護條例》。

(八)地理標志類:
《商標法》。
《集體商標、證明商標注冊和管理辦法》。
《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定》。

(九)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類:
《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及其實施細則。
高法院關於開展涉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案件審判工作的通知。
《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

(十)其他類:
《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的實施辦法》。
《展會知識產權保護辦法》。

8. 中國知識產權法律法規的具體規定有哪些

(一)綜合類:
《民法通則》第五章第三節「知識產權」。
《刑法》分則第三章第七節「侵犯知識產權罪」;
高法院、高檢院關於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合同法》第十八章「技術合同」。《對外貿易法》第五章「與對外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保護」。

(二)商標權類:
《商標法》及其實施條例。
高法院關於審理商標案件有關管轄和法律適用范圍問題的解釋;
高法院關於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馳名商標認定和保護規定》;《集體商標、證明商標注冊和管理辦法》。

(三)專利權類:
《專利法》及其實施細則。
高法院關於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
高法院關於對訴前停止侵犯專利權行為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
《國防專利條例》。

(四)著作權類:
《著作權法》及其實施條例。
高法院關於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高法院關於審理計算機網路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高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域名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
《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
《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五)商業秘密類:
《反不正當競爭法》。
《關於禁止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若干規定》。

(六)植物新品種權類:
《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及其實施細則(農業部分、林業部分)。
高法院關於審理植物新品種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

(七)特殊標志類:
《特殊標志管理條例》;
《奧林匹克標志保護條例》;
《世界博覽會標志保護條例》。

(八)地理標志類:
《商標法》。
《集體商標、證明商標注冊和管理辦法》。
《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定》。

(九)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類:
《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及其實施細則。
高法院關於開展涉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案件審判工作的通知。
《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

(十)其他類:
《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的實施辦法》。
《展會知識產權保護辦法》。

9. 中國必須頒布實施的知識產權保護法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細則
國防專利專條例
集成電路布屬圖設計保護條例
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
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關於知識產權保護的實施辦法
奧林匹克標志保護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節選)
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實施細則(農業部分)
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實施細則(林業部分)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

10. 知識產權協定的內容

《知識產權協定》共7個部分(含73個條款)。除了知識產權的實施在第三節中單獨解釋外,其他主要內容如下:
一、總則和基本原則
這一部分共8條。
成員方應實施《知識產權協定》的規定,並可在各自的法律制度和實踐中確定實施該協定的適當方法;只要不違反該協定的規定,成員方還可以在其法律中實施比該協定要求等廣泛的保護,但這不是一種義務。
成員方實施《知識產權協定》的規定,不得有損於成員方依照《巴黎公約》、《伯爾尼公約》、《羅馬公約》、及《集成電路知識產權公約》等已經承擔的義務。
《知識產權協定》還規定,成員方應遵守以下基本原則:
(一)國民待遇原則
在知識產權的保護上,一成員對其他成員的國民提供的待遇,不得低於給本國國民的待遇,但《巴黎公約》、《伯爾尼公約》、《羅馬公約》、及《集成電路知識產權公約》另有規定的可以例外。給予表演者、錄音製品製作者和傳播媒體的國民待遇,僅適用於《知識產權協定》所規定的權利。某些司法和行政程序也可以成為國民待遇的例外。
鑒於世貿組織「成員」可以是主權國家的政府,也可以是單獨關稅區政府,《知識產權協定》專門對協定中有關「國民」一詞做了注釋。當世貿組織成員是一個單獨關稅區時,應被認為是指在那裡有住所或有實際和有效的工業或商業營業所的人——自然人或法人。當世貿組織成員是主權國家政府時,「國民」應理解為「符合《巴黎公約》、《伯爾尼公約》、《羅馬公約》、及《集成電路知識產權公約》所列明的保護標准項下的自然人和/或法人,是那些條約成員國和世貿組織所有成員的國民」。因此,《知識產權協定》中的「國民」不僅可以適用於上述公約的成員國,而且一定適用於世貿組織的成員。這樣,世貿組織中的單獨關稅區就可以在不加入上述四個只允許主權國家加入的國際公約的情況下,按照《知識產權協定》國民待遇原則解決其國民的知識產權國際保護問題。這對我國香港、澳門和台灣地區的自然人、法人的知識產權獲得國際保護是非常有利的。
(一) 最惠國待遇原則
在知識產權保護上,一成員提供給第三國的優惠、特權或豁免,應立即、無條件地給予其他成員的國民。但這個原則有許多例外,具體表現在:
1.來自有關司法協助或法律實施的國際協定的優惠等,但這種優惠並非專門針對知識產權保護,而是一般性的優惠。
2.來自《伯爾尼公約》、《羅馬公約》的互惠性保護。
3.《知識產權協定》未規定的表演者、錄音製品製作者和傳播媒體的權利。
4.《知識產權協定》生效前已經有的優惠等。
最惠國待遇原則和國民待遇原則還有一個總的例外,即這兩個原則不適用於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主持下訂立的、有關取得或維持知識產權的多邊協定中所規定的程序。
(三)權利用盡問題
所謂「權利用盡」是指某一產品所含有知識產權的權利人一旦出售了該產品,就對該產品此後在特定市場的流通失去(用盡)了權利,即他不能控制賣方是否在該市場上再出售該產品。
《知識產權協定》不允許成員國在解決彼此間發生的知識產權爭端時,用該協定中的有關條款來處理知識產權權利用盡的問題。
(四)其他原則
知識產權的保護和行使應有助於促進技術革新、轉讓與傳播,促進技術知識生產者與使用者互利,增進社會、經濟福利和保持權利與義務平衡。
成員可以在制定或修訂國內法律、法規時,採取必要措施,保護公眾健康與營養,維護社會經濟與技術發展等重要領域的公眾利益,成員可採取適當措施,防止知識產權權利持有人濫用知識產權,或對貿易和國際技術轉讓進行不合理的限制。
根據這兩條原則,發展中國家成員可在自身的知識產權立法中或相關法律(如技術引進條例)中對跨國公司在技術轉讓中濫用知識產權的行為,或在國際技術轉讓中採取不公平的競爭手段加以限制,以維護自身的經貿利益。
二、關於知識產權的效力、范圍和使用的標准
從第九條到第40條,《知識產權協定》對七大類知識產權的效力、范圍和使用標准進行了規定。
(一)版權和相關權利
版權是指作者對其文字、藝術和科學作品依法所享有的權利。
狹義的版權包括著作人身權與著作財產權。著作人身權又稱「精神權利」,是指作者使其著作權為人們所承認,並防止其作品被扭曲或損毀性篡改的權利。具體包括:(1)決定作品是否公之於眾的發表權;(2)表明作者的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署名權;(3)修改或授權他人修改作品的修改權;(4)保護作品不受歪曲、篡改或其他更改或貶抑的保護作品完整權。而著作財產權包括:(1)復制權與發行權;(2)表演權;(3)播放權;(4)展覽權;(5)改編、攝制電影、電視錄像權;(6)翻譯權;(7)注釋權與整理權;(8)編輯權;(9)其他著作財產權。
廣義的版權除了著作人身權和著作財產權外,還包括著作相關權利(又稱著作鄰接權)。
《知識產權協定》中版權及相關權利保護的范圍是:
1.《伯爾尼公約》所指的「文學藝術」,包括文學、科學和藝術領域內的一切作品(不論其表現形式或方式),如書籍、演講、戲劇、舞蹈、配詞、電影、地圖等。
2.計算機程序及數據的匯編。
3.表演者、錄音製品製作者和傳播媒體。
版權的保護期為自該作品經授權出版(或完成)的日歷年年底起算不得少於50年;表演者和錄音製品製作者的權利應至少保護50年;傳媒的權利應至少保護20年。
(二)商標
商標是指一企業的產品或服務,與其他企業的商品或服務區分開的標記或標記的組合。這些標記包括人名、字母、數字、圖案、顏色的組合等。
注冊商標的所有權人享有專有權,以阻止所有第三方未經該所有權人同意,在貿易過程中使用與注冊商標相同或類似的標記來標示相同或類似的商品。
馳名商標應受到特別保護。在認定馳名商標時應考慮公眾對該商標的了解程度,包括在該成員領土內因促銷而獲得知名度。
商標的首次注冊及每次續展期限都不得少於7年。商標注冊應可以無限續展。如果以沒有使用商標為由撤消商標注冊,條件是該商標連續3年未使用。
商標所有權人可以轉讓或許可該商標,並有權將商標與該商標所屬業務同時或不同時轉讓。
(二) 地理標記
地理標記用於標示某商品來源於某成員領土內,或來源於該成員領土內的某地區或某地點,該貨物的特定質量、信譽或其他特徵實質上歸因於地理來源。
從定義中可以看出,地理標識包括三種可能的方式:1.締約方領土,如法國香水;2.該領土內的一個地區,如中國東北大米;3.該領土的某地區內的一個地方,如廬山雲霧茶。
《知識產權協定》規定,各成員方應對地理標記提供保護,包括對含有虛假地理標記的商標拒絕注冊或宣布注冊無效,防止公眾對商品的真正來源產生誤解或出現不公平競爭。
《知識產權協定》對葡萄酒和烈酒地理標記提供了更為嚴格的保護。該協定規定,成員方應採取措施,防止將葡萄酒和烈酒的專用地理標記用於來源於其他地方的葡萄酒和烈酒。
(三) 工業設計
《知識產權協定》中的工業設計是指工業外觀設計,即對產品的形狀、圖案、色彩或者其結合所做出的富有美感並適用於工業上應用的新設計。
受保護的工業設計的所有人有權制止未經許可的第三方,處於商業目的製造、銷售或進口帶有受保護設計的紡織品。工業設計的保護期應不少於10年。
由於紡織品設計具有周期短、數量大、容易復制的特帶內,所以得到了特別重視。《知識產權協定》規定,對紡織品工業設計保護設置的條件,特別是費用、審查和公布方面的條件,不得影響這些設計獲得保護。
(五)專利
一切技術領域中的任何發明,不論是產品發明還是方法發明,只要其具有新穎性、創造性並適合於工業應用,均可獲得專利。但是如果某些產品發明或方法發明,會對公共秩序或公共道德產生不利影響,包括多人類、動植物的生命健康或環境造成嚴重損害,則成員方可以不授予專利。另外,對人類或動物的診斷、治療和外科手術方法,微生物以外的動植物,以及不包括非生物、微生物在內的動植物的人工繁育方法,也可不授予專利權。但對於植物新品種,如果不允許授予專利,則必須通過其他方式給予有效的保護。
專利所有人對該專利享用專有權。對於產品,專利所有人應有權制止未經許可的第三方製造、使用、銷售,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該產品;對於方法,專利所有人應有權制止未經許可的第三方使用該方法的行為,以及使用、銷售或為上述目的進口依該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專利的保護期是自遞交申請之日起,應持續至少20年。
各成員的法律可以規定,在特殊情況下,允許未經專利持有人授權既可使用(包括政府使用或授權他人使用)某項專利,即強制許可或非自願許可。但這種使用必須有嚴格的條件和限制,如以合理商業條件要求授權而沒有獲得成功,並且要支付合理報酬。
(六)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拓撲圖)
集成電路是指以半導體材料為基片,將兩個以上元件(至少有一個是有源元件)的部分或全部互連集成在基片之中或之上,以執行某種電子功能的中間產品或最終產品。
布圖設計是只集成電路中的兩個以上元件(至少有一個是有源元件)的部分或全部互連的三維配置,或者為集成電路的製造而准備的上述三維配置。
成員方應禁止未經權利所有人許可的下列行為:為商業目的進口、銷售或以其他方式發行受保護的布圖設計;為商業目的進口、銷售或以其他方式發行含有受保護的布圖設計的集成電路;為商業目的進口、銷售或以其他方式發行含有上述集成電路的物品。此外,如果當事人不知道或不應知道商品中含有非法復制的布圖設計,其行為不得被視為非法。但如果他在被告知侵權後出售了剩餘貨物,則有責任向權利人支付一筆合理費用。
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的保護期至少是10年。
(七)未披露信息的保護
未披露信息包括商業秘密和未公開的實驗數據。把商業秘密列為知識產權的一種,這在以往的國際公約中從沒出現過。
《知識產權協定》所保護的未披露信息需要滿足三個條件:(1)屬於保密性質;(2)因保密而具有商業價值;(3)為保密已經採取合理步驟。
合法擁有該信息的人,有權防止他人未經許可而以「違背誠實商業行為」的方式,披露、獲得或使用該信息。「違背誠實商業行為」是指違反合同,或違背信任。為獲得葯品或農葯的營銷許可而向政府提交的機密信息也受到保護,以防止不公平的商業利用。
(八)對許可合同中限制競爭行為的控制
國際技術許可合同中限制競爭的行為,可能對貿易具有消極影響,並可能阻礙技術的轉讓與傳播,例如強迫性一攬子許可。成員方可以採取適當措施防止或控制這些行為,有關成員還可就正在進行的限制競爭行為和訴訟進行磋商,並在控制這些行為方面進行有效合作。
三、知識產權的獲得、維持及有關程序
1.各成員可以提出要求,獲得或維持《知識產權協定》中所指的知識產權的條件之一是,履行符合該協定規定的合理程序和手續。
2.各成員應保證,有關知識產權如果符合獲得權利的實質性條件,應在合理期限內授予或注冊,以避免無端地縮短保護期限。
3.《巴黎公約》中關於商標注冊的規定,也適用於服務標記。
4.獲得或維持知識產權的有關程序,以及成員法律中行政撤消和當事人之間有關異議、撤消與注銷等程序,應遵循《知識產權協定》中「知識產權執法」所規定的一般原則。
5.通常情況下,根據上述任何程序做出的行政終局裁決,應受司法或准司法機構的審議。但在異議或行政撤消不成立的情況下,只要行使這種程序的理由可依照無效訴訟的程序處理,成員方則無義務提供機會對這種行政裁決進行復議。
四、爭端的防止與解決
各成員所實施的、同《知識產權協定》內容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普遍適用的司法終審判決和行政終局裁決,都應以該國文字公布,並及時通知給知識產權理事會。
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與世界貿易組織協議》,成員就立法向一個組織做出通知,被視為向另一個組織發出通知,不必重復履行通知的義務。
成員方就《知識產權協定》實施所發生的爭端,應適用世貿組織的爭端解決機制。
五、過渡性安排
《知識產權協定》規定了過渡期。
發達國家的過渡期為1年,從1996年1月1日全面實施。
發展中國家成員在《知識產權協定》的除國民待遇和最惠國待遇條款外其他大多數條款開始實施以前,有額外4年的過渡期,一直持續到2000年1月1日。不過,他們必須遵守維持現狀的要求,即在過渡期內,不能以任何導致與《知識產權協定》更加不一致的方式,改變其有關知識產權的法律。那些根據《知識產權協定》的要求將把產品專利保護擴大到目前尚不被視為保護對象的技術領域的發展中國家成員,還可以獲得另外5年過渡期,即可以到2005年1月1日才與《知識產權協定》的規定相一致。
經濟轉型國家成員如果仍在進行其知識產權制度的結構改革並遇到特殊困難,則在實施《知識產權協定》方面同樣可以獲得4年的過渡期,直到2000年1月1日。
最不發達國家成員的過渡期最長,在履行《知識產權協定》義務時,他們享有11年過渡期,直到2006年1月1日。這一期限還可以應最不發達國家成員「正當提出」的請求繼續延長。
六、其他條款
世貿組織成立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理事會,監督《知識產權協定》的實施,尤其是監督全體成員履行該協定的義務,並為成員協商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問題提供機會。

閱讀全文

與知識產權協定的法律法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知識產權法04任務0001答案 瀏覽:691
馬鞍山519日停電通知 瀏覽:977
馬鞍山金鷹營業時間 瀏覽:91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