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溥儀得到特赦後,為什麼能為妻子留下了一大筆遺產
溥儀生前沒能留下金銀財寶,但在死後,他末代帝王的身份卻成了商業炒作的金招牌。作為他唯一親人的妻子當然能獲得利益,這也算是溥儀給自己妻子留下的一點遺產。
沒有一技之長的溥儀生活清貧,沒能給妻子留下什麼遺產。但他死後,一位房地產開發商想借他末代帝王的身份炒作、提升房價,於是搬動了溥儀的墳墓。當然,房地產開發商有給他妻子補償,這算是溥儀給自己妻子留下的遺產吧。
⑵ 溥儀為何為妻子留下了一大筆遺產
溥儀被特赦後,可謂是淪落到了赤貧的程度,即便是有“叮當響”的打算,口袋裡也依舊是空空如也,比自己的臉都干凈。不過,坊間傳聞,溥儀臨終時,卻給自己最後一任妻子李淑賢留下了一大筆遺產。
盡管溥儀曾經是清王朝的皇帝,退位後也在紫禁城耀武揚威,可在歷經坎坷後,他還真就成了個一文不名的窮光蛋。可是,不少人指出,溥儀的這部自傳獲得了大賣,而版稅的繼承權被李淑賢所繼承。這,便是溥儀遺產的傳聞了。
⑶ 末代皇帝溥儀,為妻子留下了哪些遺產
愛新覺羅·溥儀,作為中國封建王朝的末代,溥儀的人生堪稱一部精彩戲劇。溥儀的前半生,於皇宮中醉生夢死,榮華富貴享之不完、用之不竭,人生經歷伏跌宕,隨後他經歷了被趕出皇宮,淪為日本侵略中的傀儡。終於在新中國成立以後,溥儀作為特赦者之一,前往植物研究所進行勞動鍛煉。這個時候的他,早已經不是昔日高高在上的,他手中的財富也已經揮霍用盡,口袋中窮的響叮當。那麼作為普通勞動者的溥儀,為何能夠給妻子留下一大筆遺產呢?
溥儀老年
但是溥儀生前所寫的那本《我的前半生》,卻成了一筆無形的巨額財產。此書一經出版,由於這本回憶錄傳主本人身份特殊,很快就吸引了大量的讀者購買,這本發行量巨大,影響力遍布海內外的回憶錄文學作品,是這位末代留給自己妻子的最後遺產。其實就連溥儀在活著的時候都沒有意識到,原來自己的這本書具有如此巨大的商業延伸價值,世人所謂的巨額遺產,其實就是指這本回憶錄的版權。
⑷ 溥儀的妻子
婉容、文綉是合法而有名份的皇後、皇妃,且同時入宮,生活內容交叉。譚玉玲和李玉琴是溥儀在偽滿當「康德皇帝」時期冊封的偽貴人,我們雖然不能承認她倆在偽宮中的名份,卻不能不把這兩位女士看作是溥儀的妻子。還有溥儀特赦後戀愛結婚的妻子李淑賢.這幾位女士,卻共同經歷了溥儀生平中那一段翻天覆地的歷史巨變。
作為清朝的皇後和皇妃,作為按清朝禮儀制度冊立的偽貴人,她們的婚姻家庭生活不能不表現清朝的遺風,不能不留有愛新覺羅皇族的深深印痕,婉容、文綉和譚玉齡都出身名門望族,在清朝是被認為具有「高貴血族」的女性;李玉琴雖然生在平民之家,卻曾長期生活在破落的皇族家庭里,她們是在中國興旺了將近三百年而終於走向衰亡的愛新覺羅皇族的最後一批代表人物,我們研究皇族的敗落,她們可以提供有力的佐證。
作為具有皇帝身份的男人的妻子,她們都有自己的政治理想,為了幫助丈夫實現「大清王朝」的中興而做了種種努力,同時也在實踐中逐步認清了日本軍閥的嘴臉。婉容在鬼域中掙扎過,文綉因政治裂痕而跟溥儀分手,譚玉齡在枕邊給丈夫講述日寇的殘暴,李玉琴在溥儀受日本窩囊氣的時候給他唱歌、講故事……她們生活在一定的時代背景下和一定的社會環境中,在她們的生命的日歷上寫下了日本導演偽滿的事實。
作為中國末代皇帝溥儀的皇後、皇妃、「貴人」和妻子,她們各自的生平道路都交叉在溥儀人生途程的最本質、最深刻的一段上,所以從她們的經歷中不但能找到最真實、最可靠、與普通人一樣食人間煙火的溥儀,而且能找到擅於在復雜形勢中變幻臉譜的溥儀的真正政治面妃。因此,研究溥儀的生平也離不開他的五位妻子的生平。
作為具有某方面典型意義的婦女界名人,她們的喜悅和哀怨,她們的理想和結局,無不可以歸放到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當中,婉容、文綉和譚玉齡都是從血淚中走過來的,一個瘋了,一個跑了,一個死了。她們的悲劇既是由封建社會道德觀念釀成,也是外來侵略勢力刺激、催化的結果,因此不能說這只是一些弱女子的個人悲劇而是民族歷史上一幕軟弱怯懦、任人宰割的悲劇。李玉琴因與溥儀保持婚姻關系的十二年橫跨兩個時代,她才在經歷痛苦與坎坷之後被新中國改變了命運;李淑賢則是作為公民的妻子而給溥儀送終的,他們夫婦間溫馨的感情構成一幕永恆的喜劇,被這喜劇折射著的,當然是全新的時代、全新的社會和全新的觀念。
⑸ 末代皇帝溥儀的妻子
皇後
郭布羅·婉容(1906年-1946年),達斡爾族旗人。民國十一年(1922年),她17歲跟溥儀結婚,為皇後。父親榮源為內務府大臣。起初夫妻關系尚好,溥儀在婉容與文綉中明顯偏向婉容,生性多疑的溥儀曾表現對婉容的信任,後天津時期文綉出走後,溥儀遷怒婉容,婉容開始遭到溥儀冷落,染上鴉片煙癮,滿洲國時期婉容並不願去東北,卻被日本關東軍強行帶去,常年不堪忍受日本人暴行而發瘋。日本投降後,婉容被中共游擊隊俘虜,最後釋放。煙癮發作,卒於中國吉林省延吉,葬地不明。經其弟郭布羅·潤麒同意,於2006年10月23日招魂與溥儀合葬於河北省清西陵外的清獻陵,謚號孝恪愍皇後。
李淑賢(1925年-1997年),漢族(有對她的稱呼為「孝睿愍皇後」,但並非實際認定的謚號,其本人並不認同,就這一基於新中國溥儀得到改造之後的婚姻來看,該稱謂是對於李淑賢本人的不尊重)。1962年,她37歲跟溥儀結婚,她那時還是一名小護士,但溥儀並沒有因為她是一名護士而嫌棄她。在這之前,李淑賢有過兩次婚姻。溥儀那時很想再婚,於是,兩人結成姻緣。兩人婚後恩愛有加,彼此呵護,是一對少有的夫妻。
淑妃
額爾德特·文綉(1909年-1953年),蒙古族旗人。滿洲鄂爾德特氏旗人。民國十一年(1922年),她跟16歲的溥儀結婚。溥儀首選的第一位妃子是文綉,但是父親逝世後端康太妃為首的四大太妃們,皆認為文綉家境貧寒、長相不好,讓王公勸溥儀重選。文綉被冊封為淑妃。民國二十年(1931年)廢除離婚。
祥貴人
譚玉齡(1920年—1942年8月14日),滿族貴族出身,原姓他他拉氏,辛亥革命以後,改姓譚。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溥儀對婉容不滿並打入冷宮,為了有一個必不可少的擺設和玩物,由親屬介紹當時正在北京中學讀書的譚玉齡來到長春與溥儀結婚,住在緝熙樓樓下西側。溥儀封她為祥貴人,當時溥儀32歲,譚玉齡17歲。譚玉齡入宮後與溥儀的關系很好,深受寵愛,溥儀經常叫侄媳等女客陪她散心。譚玉齡聰明能幹,溫順賢惠,待人接物十分穩妥。但與溥儀過了5年如漆似膠的日子後,22歲的譚玉齡卻一命嗚呼。關於譚玉齡的死,至今還是個謎。2002年愛新覺羅家族後人為其上謚號,曰明賢皇貴妃。
福貴人
李玉琴(1928年7月15日—2001年4月24日),祖籍山東的李玉琴生於長春市一戶普通人家,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考入偽滿新京南嶺女子優級學校。第二年,年僅15歲的李玉琴被選入滿洲國的「皇宮」中,並被滿洲國「皇帝」溥儀「封」為「福貴人」,這是溥儀的第四位妻子。1957年五月廢除離婚,後再嫁。2001年,因肝硬化病故。
⑹ 末代皇帝溥儀有幾個老婆
有五個。
1、郭布羅·婉容
郭布羅·婉容,達斡爾族,旗籍滿洲正白旗,1906年11月13日出生於內務府大臣榮源府內。婉容的父親郭布羅·榮源,是位開明人士,時任內務府大臣,一向主張男女平等,認為女孩子應該和男孩子同樣接受教育。
除了教她讀書習字、彈琴繪畫,還特意聘請了於中國出生的美國人任薩姆女士(Miss Isabel Ingram)為英語老師。 婉容作為一個達斡爾族旗人家的小姐,優裕富足的生活環境、顯赫的家族地位、民族文化及傳統文化的教育都對她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婉容的生母愛新覺羅氏是定郡王溥煦的孫女、毓長的第四女,人稱「四格格」。
2、文秀
額爾德特·文綉(1909年-1953年),蒙古族旗人。滿洲鄂爾德特氏旗人。民國十一年(1922年),她跟16歲的溥儀結婚。
溥儀首選的第一位妃子是文綉,但是父親逝世後端康太妃為首的四大太妃們,皆認為文綉家境貧寒、長相不好,讓王公勸溥儀重選。文綉被冊封為淑妃。民國二十年(1931年)廢除離婚。
3、李淑賢
李淑賢(約1925年—1997年6月9日),是清朝最後一位皇帝宣統帝愛新覺羅·溥儀的第五任、也就是最後一任妻子。
1962年,年僅37歲的她經人民出版社編輯沙曾熙介紹認識了溥儀,她那時還是一名護士。在這之前,李淑賢有過兩次婚姻。溥儀那時很想再婚,於是,兩人結成姻緣。兩人婚後恩愛有加,彼此呵護,是一對恩愛的夫妻。
1997年6月9日,李淑賢因肺癌逝世,享年72歲。
4、譚玉齡
譚玉齡(1920年—1942年8月14日),溥儀的祥貴人,滿族貴族出身,原姓他他拉氏,辛亥革命以後,改姓譚。
1937年,溥儀對婉容不滿並打入冷宮,為了有一個必不可少的擺設和玩物,由親屬介紹當時正在北京中學讀書的譚玉齡來到長春與溥儀結婚,住在緝熙樓樓下西側。
溥儀封她為祥貴人,當時溥儀32歲,譚玉齡17歲。譚玉齡入宮後與溥儀的關系很好,深受寵愛,溥儀經常叫侄媳等女客陪她散心。
譚玉齡聰明能幹,溫順賢惠,待人接物十分穩妥。但與溥儀過了5年如漆似膠的日子後,22歲的譚玉齡卻一命嗚呼。
5、李玉琴
李玉琴(1928年7月15日—2001年4月24日),祖籍山東,生於長春市一戶普通人家,1942年考入偽滿新京南嶺女子優級學校。
第二年,年僅15歲的李玉琴被選入偽滿洲國的「皇宮」中,並被偽滿洲國「皇帝」溥儀「封」為「福貴人」,這是溥儀的第四位妻子。
1957年5月與溥儀離婚,次年和當時在長春廣播電台的一個工作人員黃毓庚結婚,重新建立起幸福美滿的家庭。
2001年4月24日,李玉琴在長春病逝,享年73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溥儀
⑺ 溥儀一共有幾位妻子
婉容、文綉是合法而有名份的皇後、皇妃,且同時入宮,生活內容交叉。譚玉玲和李玉琴是溥儀在偽滿當「康德皇帝」時期冊封的偽貴人,我們雖然不能承認她倆在偽宮中的名份,卻不能不把這兩位女士看作是溥儀的妻子。還有溥儀特赦後戀愛結婚的妻子李淑賢.這幾位女士,卻共同經歷了溥儀生平中那一段翻天覆地的歷史巨變。 作為清朝的皇後和皇妃,作為按清朝禮儀制度冊立的偽貴人,她們的婚姻家庭生活不能不表現清朝的遺風,不能不留有愛新覺羅皇族的深深印痕,婉容、文綉和譚玉齡都出身名門望族,在清朝是被認為具有「高貴血族」的女性;李玉琴雖然生在平民之家,卻曾長期生活在破落的皇族家庭里,她們是在中國興旺了將近三百年而終於走向衰亡的愛新覺羅皇族的最後一批代表人物,我們研究皇族的敗落,她們可以提供有力的佐證。 作為具有皇帝身份的男人的妻子,她們都有自己的政治理想,為了幫助丈夫實現「大清王朝」的中興而做了種種努力,同時也在實踐中逐步認清了日本軍閥的嘴臉。婉容在鬼域中掙扎過,文綉因政治裂痕而跟溥儀分手,譚玉齡在枕邊給丈夫講述日寇的殘暴,李玉琴在溥儀受日本窩囊氣的時候給他唱歌、講故事……她們生活在一定的時代背景下和一定的社會環境中,在她們的生命的日歷上寫下了日本導演偽滿的事實。 作為中國末代皇帝溥儀的皇後、皇妃、「貴人」和妻子,她們各自的生平道路都交叉在溥儀人生途程的最本質、最深刻的一段上,所以從她們的經歷中不但能找到最真實、最可靠、與普通人一樣食人間煙火的溥儀,而且能找到擅於在復雜形勢中變幻臉譜的溥儀的真正政治面妃。因此,研究溥儀的生平也離不開他的五位妻子的生平。 作為具有某方面典型意義的婦女界名人,她們的喜悅和哀怨,她們的理想和結局,無不可以歸放到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當中,婉容、文綉和譚玉齡都是從血淚中走過來的,一個瘋了,一個跑了,一個死了。她們的悲劇既是由封建社會道德觀念釀成,也是外來侵略勢力刺激、催化的結果,因此不能說這只是一些弱女子的個人悲劇而是民族歷史上一幕軟弱怯懦、任人宰割的悲劇。李玉琴因與溥儀保持婚姻關系的十二年橫跨兩個時代,她才在經歷痛苦與坎坷之後被新中國改變了命運;李淑賢則是作為公民的妻子而給溥儀送終的,他們夫婦間溫馨的感情構成一幕永恆的喜劇,被這喜劇折射著的,當然是全新的時代、全新的社會和全新的觀念。
⑻ 溥儀去世後,到底留給妻子多少遺產,為何好多人不相信
溥儀去世之後,這位中國歷史最後一位帝王給自己的妻子只留下了一封遺書,一塊錢還有一個衣櫃,這樣的遺產自然是讓很多人不相信。
其實當溥儀繼位之時,清朝的國庫早就被消耗殆盡了。
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當年慈禧太後的揮霍,慈禧光是為了維持自己的奢侈生活每年就要花1000多萬的銀子,再加上當時各種不平等條約,各種賠款。這樣的情況之下別說開始走下坡路的清朝,就算是最鼎盛時期的清朝也經不起這樣的糟蹋。所以溥儀退位前本身就沒有多少的錢。
這位「末代帝王」的遺產也是很多人比較感興趣的事情,認為肯定有一些珍寶。但是事實的真相就是他的遺產只有一封遺書,一塊錢還有一個衣櫃。
⑼ 溥儀去世後,她的妻子繼承所有財產,為何打了近10年的官司
在新中國成立之前,中國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都處於一個封建王朝的時代,清朝作為距離我們時間最近的一個封建王朝,它的滅亡也就意味著時代發展的改變,相信大家對清朝最後的一個皇帝溥儀也是非常熟悉的了,不過他身為一個皇帝卻名存實亡,一生其實也是挺悲哀的,最後回自己的家也需要買票。
溥儀的第五任妻子,也是他最後一任妻子李淑賢,在溥儀去世之後也是成為了溥儀的唯一繼承人,不過就有很多人好奇了,溥儀身為一個皇帝,他的財產到底有多少呢,李淑賢又繼承了多少財產呢?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李淑賢在溥儀去世之後,還打了10年的官司,這是和什麼有關呢?
三、贏得官司勝利
一來這是溥儀一生的心血,二來這本書現在也有李淑賢的一部分,怎麼可能說賣就賣,最重要的是當時這本書的稿費高達上百萬的價值,為了得到這本書所有的版權,李淑賢和李文達打了一場長達10年的官司,最後法院還是判決這本書的所有權歸李淑賢所有,因為李文達在打官司的期間就去世了,而李淑賢在贏得官司的兩年後,也離開了人世,最後這本書誰都沒有得到,不過李淑賢卻可以在另一個世界告訴溥儀,她守住了溥儀最後的東西,對此大家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