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業主物權與物業管理法律政策解答

業主物權與物業管理法律政策解答

發布時間:2021-07-13 05:15:37

A. 新《物業管理條例》與《物權法》的關系

2007年我國出台了《物權法》,與《物業管理條例》關系密切的是第六章業主的建築物區分所回有權的核心思想是答:
業主是管理物業管理區域的主體但是業主也必須承擔相應的義務,國務院2003年出台的《物業管理條例》隨即根據《物權法》76條也進行了修改,強化了業主自治的物業管理模式。
物業管理企業變成物業服務企業,強調物業公司以服務業主的職能,在業主大會的授權下實施物業管理。
《物權法》是國家法律,《物業管理條例》是政府規章,《物權法》的法律效力比《物業管理條例》強,從此我國有了物業管理的專門法律。

B. 物權法解釋業主與物業的關系

從合約上來說,物業公司和業主是對等的契約關系。物業依據合約,提供服務產品。業主根據合約,承擔產品費用。
根據《物權法》和其它法律法規,業主是物權所有人,物業公司是業主通過招投標等程序,為業主的物業提供養護、管理、維修等工作

C. 新《物業管理條例》與《物權法》之間的關系

2007年我國出台了《物權法》,與《物業管理條例》關系密切的是第六章業主的建築物內區分所有權的核心思想容是:
業主是管理物業管理區域的主體但是業主也必須承擔相應的義務,國務院2003年出台的《物業管理條例》隨即根據《物權法》76條也進行了修改,強化了業主自治的物業管理模式。
物業管理企業變成物業服務企業,強調物業公司以服務業主的職能,在業主大會的授權下實施物業管理。
《物權法》是國家法律,《物業管理條例》是政府規章,《物權法》的法律效力比《物業管理條例》強,從此我國有了物業管理的專門法律。

D. 法律類知識。關於物業和業主間的責任義務。詳情請看【問題補充】

屋頂漏水的最終責任在建築商,因為建築商對房屋的保修是終身的。物業只是一個受委託代管單位。但是物業有責任承擔修理工作。

E. 物業和業主之間的法律關系

目前行抄業最高的法律是襲《物權法》、法規是國務院《物業管理條例》,《業主大會和業主委員會指導規則》是住建部的部門規章,上述法律、法規和規章屬於我國公民必須遵守的,不論你是否願意。如您所述,只要達到規定比例,小區物業進駐就是合法的,其他反對、棄權的只能保留意見,因為法律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保護大多數人的利益。當然,物業如果違規,你可以維權,有管物業的主管部門;第三個問題:車位的使用費其中按照規定是屬於業主所有的(一般充入物業維修專項維修資金),只有約30%才是物業是酬金;第四個問題:享受什麼物業服務屬於物業合同的范疇,合同中寫的很清楚,享受到物業服務越高級,你的物業費就越高。至於你室內電線壞了屬於您專有部分的損壞,物業給您維修您必須給錢,屬於有償服務的范疇;第五個問題:電梯在質保期內的維修由廠家給予維護。過了維保期則由物業給予一般性維保,但是涉及到更換、重大改造等則需要動用專項維修資金了,當然必須取得您的書面同意。

F. 關於物業管理和物權法的問題。急!

1.除非物業管來理合同有特別源的約定,否則丙不承擔賠償責任。因為物管和業主之間是合同關系,合同沒有約定的管理事項,物管不承擔責任。現在的物管合同,一般只約定物管對共有財產(電梯、草坪、公用停車場等)承擔管理的義務。
2.你對問題的敘述有點問題。如果因保管不當,那麼除非租賃合同有專門的免責條款,否則乙應當向甲承擔違約賠償責任。如果是外力造成的(所謂外力,一般指非因當事人因素而出現的原因),則乙方沒有違反其保管義務,不承擔賠償責任。這是,如果外力是第三人認為因素,則甲可以向第三人主張,如果系自然力,甲只能自認倒霉。
補充:如果物業管理合同裡面沒有明確地寫明,物業有保護業主私人財物的義務的,它也就沒有義務告知或者向業主證明私人財物損害的原因,業主只能自己去找證據證明。
至於業主和承租人之間,你說得不是很清楚。但是,承租人相對於業主,有照管房屋的義務,相應的,發生了房屋損毀,他就有義務證明並非自己的因素造成。

G. 《物權法》與《物業管理條例》之間有什麼關聯

在《物權法》出台前,《物業管理條例》(下簡稱《條例》)是調整物業糾紛的主要法律依據。《條例》雖然對業主大會的設置及職能,物業服務的相關內容等作出具體規定,但由於欠缺制度設計的理論基礎,面對實踐中出現的各類問題,《條例》並沒有起到解決糾紛的理想作用。《物權法》為建築物區分所有和物業服務提供了基本法位階的法律依據和科學的理論依據。《物權法》出台後,《條例》作為下位法應依照《物權法》的原則性內容進行相應的調整。同時,《物權法》也為《條例》留下充足的空間細化其關於建築物區分所有權的原則性條款,使之更加明確並具有可操作性。
《物權法》體現的原則是對國家、集體、私人物權的平等保護,專設一章規定了業主的建築物區分所有權,從維護業主的合法權益出發明確規定了業主的權利、業主委員會的職能、業主和物業服務機構的關系等問題。 《物權法》是基本法律,屬於上位法;《物業管理條例》是行政法規,屬下位法。《物權法》做出了新的規定,作為下位法的原《物業管理條例》勢必要做新的修改與《物權法》保持一致,否則就會出現部分內容因與《物權法》抵觸而無效。 從法理上講,應當是先有物權,後有物業管理基本規則。也就是說,必須先由《物權法》把業主的基本物權確立下來,在這個基礎上才能制定物業管理的基本規則。物權沒有確立,就很難確立適當的物業管理規則。有了《物權法》,《物業管理條例》也必須與其保持一致。

H. 《物權法》與物業管理問題

本人推測一下,僅供參考:
1.因為最先與物業服務企業簽定物業服務契約的一定是開發商,版所以被解聘權物業服務企業可能主張合同相對性,主張除開發商外,業主大會無權對其進行解聘。
2.也因為最先與物業服務企業簽定物業服務契約的一定是開發商,所以物業服務契約實際上是由開發商與物業服務企業完成,所以很難保證他們不惡意串通損害業主利益,所以《物權法》實施前,若業主大會按照物業服務契約解聘物業服務企業可能會有很多障礙,所以才有《物權法》此規定。通過《物權法》此規定我們可以看到公權力為公平干預契約自由的目的,也可以感受到一絲經濟法的味道在。

I. 物業管理條例與業主個人物權發生矛盾如何解決

我國消防法規定公共走道不得堆放物品。
為此物業管理條例也有此規定,放在公共走廊的物品是否是物業管理人員拿走的問題已經不重要了,不在個人視線范圍的個人物品不能證明是這個人的,如果此物品沒有在物業場所出現就沒有後面的事情,只能報警處理。
業主明知公共部位不能放置物品事先沒有和物業公司協商臨時找地兒放置,而放在公共走道是違法行為,物業公司可以按照無主物品處理,不承擔賠償責任。
但是物業公司的處理方式簡單,業主不能證明桌子是自己的也不能拿走,必須由當地警方作出認定。

閱讀全文

與業主物權與物業管理法律政策解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海南證券從業資格證書領取 瀏覽:846
成果有男票嗎 瀏覽:828
知識產權法04任務0001答案 瀏覽:691
馬鞍山519日停電通知 瀏覽:977
馬鞍山金鷹營業時間 瀏覽:91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