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發表權與發行權的區別是什麼
發表權與發行權的區別,行權與發表權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表達的意思和所規定的的法律許可權相差卻是很遠的,許多朋友在著作財產全方面弄不清這兩個詞的定義,以至於將這兩者弄混淆。那麼發表權與發行權的區別是什麼?發表權與發行權的區別發表權,也稱公開作品權,指作者對其尚未發表的作品享有決定是否公之於眾的權利。是著作權法中規定的著作權中的一項權利。根據中國《著作權法》的界定即決定作品是否公之於眾的權利。各國立法中關於發表一詞的用法包括披露、發表、決定發表、向公眾提供、傳播、告知等,是指作品已經向不特定的人公開,使不特定的多數人知悉作品的內容。至於公眾是否實際知悉或關注被公開的作品,則無關作品是否發表。發行權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概念。狹義上的發行權是指作者所享有的許可或者禁止他人以出售、贈與和散發等方式發行自己作品的原件或復製品的權利。我國著作權法便是採納了發行權的狹義概念。發表權與發行權的區別:發表權只能行使一次,且只能為作者享有;而發行權可以行使多次,並且不僅僅為作者享有。
2. 建築作品的著作權所有人是什麼人
作者本身所有;
建築作品的著作權人享有的著作人身權包括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
(一)關於建築作品的著作人身權
在建築領域,建築物的所有人與建築作品的著作權人通常情況下都是分離的(通常情況均是設計方為著作權人),如果建築作品的著作權人是設計方,當建築物所有人對其建築維修、改建、擴建時是否就侵犯了著作權人的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呢?從公平的原則來看,建築作品不同於文學、藝術作品,它的最重要的價值是實現它的實用價值,人們在對建築物的使用過程中對建築物進行維修、改建、擴建,是建築物所有人對其建築物所有權的合理行使,只要這種變動沒有對建築物構成根本性的設計改變,就不應認定為侵犯著作權人的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
(二)關於建築設計作品的著作財產權
著作財產權又稱著作經濟權利,指作者及傳播者通過某種形式使用作品,從而依法獲得經濟報酬的權利。著作財產權包括復制權、發行權、出租權、展覽權、表演權、放映權、廣播權、信息網路傳播權、攝制權、改編權、翻譯權、匯編權十二項權利。
對於建築作品來說主要涉及復制權、發行權、展覽權等。其中,復制是最能實現建築設計作品價值的使用方式。著作權法實施條例規定復制權,是指以印刷、復印、拓印、錄音、錄像、翻錄、翻拍等方式將作品製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權利,這其中並沒有列明從平面到立體形式的復制。實際上復制可以是從平面到平面的復制,可以是從平面到立體的復制,也可以是從立體到平面的復制,亦可以是從立體到立體的復制。而作為建築設計作品來講,它最主要的復制方式也是最能實現其價值的使用方式是從設計圖紙到立體建築物的實現過程,即一種從平面到立體的復制。
3. 建築物有版權嗎
建築物抄有專有版權,即外觀專有權。襲不能作為獨立的、特指的照片內容,但是在景觀中可以作為商業使用。比如,拍攝的北京風景照片,每棟建築只在其中佔有很少部分,是建築群體構成的景觀,這樣的就可以用。但是你單獨拍攝一張世貿照片,就不能用作商業,必須得到需要授權。就跟人的肖像權是一個道理。
4. 發表權與發行權有什麼區別
發行權與發表權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表達的意思和所規定的法律許可權相差卻是很遠的,許多朋友在著作財產全方面弄不清這兩個詞的定義,以至於將這兩者弄混。 一、發表權 發表權,也稱公開作品權,指作者對其尚未發表的作品享有決定是否公之於眾的權利。 是著作權法中規定的著作權中的一項權利。 根據中國《著作權法》的界定即決定作品是否公之於眾的權利。各國立法中關於發表一詞的用法包括「披露」、「發表」、「決定發表」、「向公眾提供」、「傳播」、「告知」等,是指作品已經向不特定的人公開,使不特定的多數人知悉作品的內容。至於公眾是否實際知悉或關注被公開的作品,則無關作品是否發表。 發表權是一次性行使的權利。司法實踐中,盡管作者未將作品公之於眾,但有下列情形的,推定作者同意發表其作品: 1、著作財產權轉移應當推定作者已經行使了發表權。發表權通常不可能單獨行使,需要和其他著作財產權的任何一種一起行使。 2、作者許可他人使用其未發表的作品, 3、作者將其未發表的美術作品原件所有權轉讓給他人。(美術作品原件所有人享有展覽權,展覽行為必然附帶發表,所以推定已經行使了發表權) 發表權通常不能轉移。發表權屬於著作人身權,具有專屬於作者的性質,不能轉讓和繼承。中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規定,作者生前未發表的作品,如果作者未明確表示不發表,作者死亡後50年內,其發表權可由繼承人或者受遺贈人行使;沒有繼承人又無人受遺贈的,由作品原件的所有人行使。這種規定的言外之意顯然是,凡作者明確表示不準發表的作品,作者去世後的著作財產權保護存續期間,他人不應違背作者意志發表;作者生前對作品發表與否沒有明確意思表示的,推定其同意發表,可由其著作權繼承人在著作財產權保護期內行使。 作為一種著作人身權,發表權有保護期的限制。 二、發行權 發行權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概念。狹義上的發行權是指作者所享有的許可或者禁止他人以出售、贈與和散發等方式發行自己作品的原件或復製品的權利。我國著作權法便是採納了發行權的狹義概念。我國著作權法第10條第6項規定:發行權即以出售或贈與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的原件或復印件的權利。廣義上的發行權概念在狹義發行權概念的基礎上還包括了出租、出借等權利,其是指權利人通過銷售或其他轉移所有權的方式或者通過出租、租借、借閱等方式,將作品的復製件或原件提供給公眾的權利。 三、兩者的區別 發表權只能行使一次,且只能為作者享有;而發行權可以行使多次,並且不僅僅為作者享有。
5. 將建築物照片公開發表算不算侵權
無法一概而論,如果該建築物的外觀設計申請了專利保護的,其他人以營利為專目的,擅自使屬用的,涉嫌專利侵權。
1、第2 條第1款規定:「本法所稱的發明創造是指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
2、第2條第4款,外觀設計是指「對產品的形狀、圖案或者其結合以及色彩與形狀、圖案的結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並適於工業應用的新設計」。
6. 發表權的名詞解釋
發表權,又稱公表權,屬於著作人身權,指作者享有將作品公之於世的權利。發表權的內容,包括發表作品與不發表作品兩方面的權利。
7. 著作權的發表權是如何規定的
著作權的發表權是如何規定的?發表權,也稱公開作品權,指作者對其尚未發表的作品享有決定是否公之於眾的權利。 是著作權法中規定的著作權中的一項權利。那麼我國法律中著作權的發表權是如何規定的?著作權的發表權根據中國《著作權法》的界定即決定作品是否公之於眾的權利。各國立法中關於發表一詞的用法包括披露、發表、決定發表、向公眾提供、傳播、告知等,是指作品已經向不特定的人公開,使不特定的多數人知悉作品的內容。至於公眾是否實際知悉或關注被公開的作品,則無關作品是否發表。發表權是一次性行使的權利。司法實踐中,盡管作者未將作品公之於眾,但有下列情形的,推定作者同意發表其作品:一、著作財產權轉移應當推定作者已經行使了發表權。發表權通常不可能單獨行使,需要和其他著作財產權的任何一種一起行使。二、作者許可他人使用其未發表的作品,三、作者將其未發表的美術作品原件所有權轉讓給他人。(美術作品原件所有人享有展覽權,展覽行為必然附帶發表,所以推定已經行使了發表權)著作權的發表權是如何規定的?想要了解更多內容,歡迎撥打八戒知識產權在線客服。八戒知識產權知識產權專註:商標、專利、版權、域名等知識產權業務方向。主營業務三大板塊:常規知識產權、涉外知識產權、知識產權交易。互聯網+知識產權行業的黑馬型企業。
8. 建築物的主體權歸誰管理權歸誰是誰說的
建築物的所有權可以到當地房產局去查。管理權屬於用戶,誰租用誰管理。自己用自己管理。在居民小區里業主是聘請物業管理的。
9. 發表權與發行權的區別
1、概念上的區別。發表權,也稱公開作品權,指作者對其尚未發表的作品享有決定是否公之於眾的權利。 是著作權法中規定的著作權中的一項權利。
發行權是指作者所享有的許可或者禁止他人以出售、贈與和散發等方式發行自己作品的原件或復製品的權利。我國著作權法便是採納了發行權的狹義概念。
2、發行次數區別。發表權的行使只能有一次,作品的發表,應當是首次向社會公開,如果作品已經出版或者將作品展覽過,說明作者已經行使過發表權了。而發行權可以行使多次,並且不僅僅為作者享有。
3、繼承區別。發表權通常不能轉移。發表權屬於著作人身權,具有專屬於作者的性質,不能轉讓和繼承。中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規定,作者生前未發表的作品。如果作者未明確表示不發表,作者死亡後50年內,其發表權可由繼承人或者受遺贈人行使;沒有繼承人又無人受遺贈的,由作品原件的所有人行使。
發行權則沒有繼承的說法。
(9)建築物的發表權擴展閱讀:
發表權保護期限:
1、公民的作品,其發表權、著作權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的保護期為作者終生及其死亡後五十年,截止於作者死亡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
2、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於最後死亡的作者死亡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
3、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作品、著作權(署名權除外)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的職務作品,其發表權、著作權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的保護期為五十年,但作品自創作完成後五十年內未發表的,著作權法不再保護。
4、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攝影作品,其發表權、著作權法第十條第 一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 利的保護期為五十年,截止於作品首次發 表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 自創作完成後五十年內未發表的,著作權 法不再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