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為什麼物權客體具有可以被排他支配的可能

為什麼物權客體具有可以被排他支配的可能

發布時間:2021-07-12 14:03:20

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對不對

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和他物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1)物權的權利主體特定,義務主體不特定;
(2)物權的內容是直接支配一定的物,並排除他人干涉。

Ⅱ 為什麼種類物不能作為物權客體

所謂的物權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物權客體專也就是可以支配和行使的物。
種屬類物種是指具有共同特徵,用品種、數量、質量規格,即通過度、量、衡加以確定的物。比如紅富士蘋果、天山雪梨等。
與之相對的是特定物,比如某個特定的紅富士蘋果、某個天山雪梨等。
在物權中,你只能說你擁有對某個蘋果、梨的所有權,而不是說你對紅富士蘋果、天山雪梨擁有所有權。
所以物權的客體必須是明確,具體的特定物,而不能是不具體的種類物。
(清注意:人民幣屬於特殊的物,誰佔有,誰所有,且你手裡握的100元人民幣是特定物,而不是種類物)

Ⅲ 10.【多選題】物權具有的特點是( )。 A. 排他性 B. 獨占性 C. 優先力 D.

10.【多選題】物權具有的特點是( )。

A. 排他性

B. 獨占性

C. 優先力

D. 追及力
選A,B,C,D

物權的特點為:
(一)物權的權利主體是特定的,而義務主體是不特定的
物權是指特定的主體所享有的、排除一切不特定人的侵害的財產權利。作為絕對權和" 對世權",物權的權利主體是特定的,其他任何人都負有不得非法干涉和侵害權利人所享有的物權的義務。一切不特定的人都是義務主體。而債權只是發生在債權人和債務人之間的關系,債權的主體是特定的。債權人的請求權只對特定的債務人發生效力,債權又被稱為對人權。
(二)物權的內容是直接支配一定的物,並排斥他人干涉
物權的權利人享有對物直接支配,並排斥他人干涉的權利。
所謂直接支配,是指權利人無須藉助於他人的行為,就能夠行使自己的權利。一方面,物權的權利人可以依據自己的意志直接依法佔有、使用其物,或採取其他的支配方式。任何人非經權利人的同意,不得侵害其權利或加以干涉。另一方面,物權人對物可以以自己的意志獨立進行支配,無須得到他人的同意;也可以在無須他人的意思和行為介入的情況下,就可以直接支配其物並實現其權利,如所有人使用其財產,並在其財產之上獲取收益,不需要藉助於任何人的行為便可以實現。物權的義務主體的義務是不作為,只要不妨礙權利人行使權利就是履行了義務。
所謂排斥他人干涉,是指物權具有排他性。這種排他性一方面是指物權具有不容他人侵犯的性質;另一方面是指同一物之上不得同時成立兩個內容不相容的物權,例如同一物之上不得同時設立兩個所有權和用益物權,在同一物上,數個物權並存時,先設立的物權優先於後設立的物權。在某物之上雖存在著法律上的所有權,但他人因佔有時效或善意取得制度而取得 對該物的所有權時,先前的所有權將因此而消滅,並不得對抗後一個所有權。
債權的內容與物權相反,請求債務人依照債的規定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債權也具有不可侵犯性,在第三人侵犯債權(如第三人阻止債務人履行債務),給債權人造成損失時,債權人也可以請求該第三人賠償損失。但是債權不能像物權那樣可以產生排他性效力。在同一物之上,可以設立多個債權,各個債權之間都只具有平等的效力。至於某些債權也可能依法具有某些排他效力(如租賃權的排他性),在這種情況下,該債權已經具有了物權的性質。此時的權利主體相對於債權人是債務人和某種物權人,相對於第三人則是完全的物權人。
(三)在權利設定上的區別
物權設定時必須公示,動產所有權以動產的佔有為權利象徵。動產質權、留置權亦以佔有為權利象徵,而不動產則以登記為權利象徵,地上權、地役權、抵押權等亦以登記為權利象徵。公示常常伴隨著物權的存在。
而債權只是在特定的當事人之間存在的,它並不具有公示性,設立債權亦不需要公示。因此當事人之間訂立合同設立某項物權,如未公示,可能僅產生債權而不產生物權。
尤其需要指出,物權的設立采法定主義,即物權的種類和基本內容由 法律規定,而不允許當事人自由創設物權種類。然而債權特別是合同債權,主要由當事人自由確定。當事人只要不違反法律的禁止性規定和公共道德,則可以根據其意思設定債權,同時又可以依法自己決定債的內容和具體形式。
(四)物權的標的是物
物權的標的是物而不是行為。物權的標的必須是特定物。如果物沒有特定化,權利人對其就無從支配,而且在物權轉移時,也無法登記和交付。此外,作為物權客體的物必須是獨立物和有體物,而不可能是行為。否則,物權便很難確定,法律也難以對國家所有權、集體組織所有權等的客體作出規定。?
債權的標的因債權的種類不同而各不相同。一般來說,債權直接指向的是行為,而間接涉及到物。在債權關系存續期間,債權人一般不直接佔有債務人的財產,只有在債務人交付財產以後,債權人才能直接支配物。但交付以後往往導致債權的消滅和物權的產生。
(五)在期限上的區別
在期限上,債權都是有期限限制的權利。在法律上不存在無期限限制的債權,即使在一些合同之債中沒有規定合同的存續期限,債權人享有的債權與債務人所應承擔的債務,也應受到時效的限制。但對於物權尤其是所有權來說,法律上並無期限限制,只要所有人存在,則所有權將必然存在,如果所有物發生轉讓,盡管原所有人喪失了所有權,但新所有人取得了所有權,正是從這個意義上,通常認為所有權具有永恆性。
(六)物權具有追及效力和優先效力
物權的追及效力,是指物權的標的物不管輾轉流入什麼人的手中,物權人都可以依法向物的不法佔有人索取,請求其返還原物。而債權原則上不具有追及的效力。債權的標的物在沒有移轉所有權之前,債務人非法轉讓並由第三人佔有時,債權人不得請求物的佔有人返還財產,只能請求債務人履行債務和承擔違約責任。

Ⅳ 民法題。物權: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這里的排他指的是什麼,幫忙舉個例子!

房屋A的所有權人為甲,如乙將房屋A的門用木板封死,則甲可以憑借物權請求乙排除妨礙。希望可以幫到你!

Ⅳ 物權具有哪些特點

物權的特點為:
(一)物權的權利主體是特定的,而義務主體是不特定的回
物權是指特定的主體所享答有的、排除一切不特定人的侵害的財產權利。作為絕對權和" 對世權",物權的權利主體是特定的,其他任何人都負有不得非法干涉和侵害權利人所享有的物權的義務。一切不特定的人都是義務主體。而債權只是發生在債權人和債務人之間的關系,債權的主體是特定的。債權人的請求權只對特定的債務人發生效力,債權又被稱為對人權。
(二)物權的內容是直接支配一定的物,並排斥他人干涉
物權的權利人享有對物直接支配,並排斥他人干涉的權利。
所謂直接支配,是指權利人無須藉助於他人的行為,就能夠行使自己的權利。一方面,物權的權利人可以依據自己的意志直接依法佔有、使用其物,或採取其他的支配方式。任何人非經權利人的同意,不得侵害其權利或加以干涉。另一方面,物權人對物可以以自己的意志獨立進行支配,無須得到他人的同意;也可以在無須他人的意思和行為介入的情況下,就可以直接支配其物並實現其權利,如所有人使用其財產,並在其財產之上獲取收益,不需要藉助於任何人的行為便可以實現。物權的義務主體的義務是不作為,只要不妨礙權利人行使權利就是履行了義務。

Ⅵ 物權的客體——物可以分為哪些種類其分類的意義何在

物權 1.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1)物權的權利主體特定,義務主體不特定; (2)物權的內容是直接支配一定的物,並排除他人干涉。 2.物權的分類 (1)所有權與他物權: (2)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3)動產物權與不動產權。
意義在於:1.物上請求權的性質
對於物上請求權的性質,向來有不同的觀點。有的學者認為,物上請求權是物權本身的作用,不是獨立的權利。有的學者則認為,物上請求權是純粹的債權,應適用有關債權的規定。還有的學者認為,物上請求權是一種准債權,類似於債權而又不同於債權。所謂類似於債權,是因為物權的內容在於直接支配其標的物;而物上請求權是對特定人的請求權,故不是物權的本體,而是一種類似於債權的獨立權利。所謂不同於債權,是因為物上請求權附屬於物權,其命運與物權相同,在物權的存續期間不斷地派生;這種請求權雖然是對特定人的請求,但在破產程序和強制執行程序中較一般債權優先,因而又與債權不同。 本書作者認為,從性質上說,物上請求權是以物權為基礎的一種獨立的請求權。對此定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說明:
(1)物上請求權是請求權。
所謂請求權,是指權利人請求他人(特定的人)為一定行為(作為或者不作為)的權利。物上請求權在物權受到妨害時發生,是物權人請求特定的人(妨害物權的人)為特定行為(除去妨害)的權利,屬於行為請求權。它不以對物權標的物的支配為內容,故不是物權的本體,而是獨立於物權的一種請求權。作為請求權,物上請求權與債權有類似的性質,因而在不與物上請求權性質相抵觸的范圍內,可以適用債權的有關規定,如過失相抵、給付遲延、債的履行及轉讓等。
(2)物上請求權是物權的效用。
物權作為一種法律上的權利,受到法律的保護;於受到妨害時,物權人即有排除妨害的請求權。因此;物上請求權是物權的效用;它以恢復物權的支配狀態為目的,在物權存續期間不斷地發生。
(3)物上請求權附屬於物權。
這是物上請求權作為物權效用的必然結果。物上請求權派生於物權。其命運與物權相同,即其發生、移轉與消滅均從屬於物權,不能與物權分離而單獨存在。因而物上請求權不同於債權等請求權。至於讓與物上請求權可以作為動產物權的交付方法,如第三人無權佔有某項動產時,出讓人轉讓所享有的返還請求權以代替現實交付,這是因為雙方已經有了物權移轉的合意,依此等方法而發生物權移轉的效力,並非將物上請求權與物權分離而單獨讓與。
編輯本段2.物上請求權的行使
物上請求權的行使,不必非得依訴訟的方式進行,也可以依意思表示的方式為之:物權受到妨害後,物權人可以直接請求侵害人為一定的行為或不為一定的行為,包括請求侵害人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等。例如,甲的汽車發生故障,停在乙的門口,擋住乙的通道,甲有義務排除妨礙,乙有權直接請求甲排除妨礙。 物權人直接向侵害人提出物上請求權是一種自我保護措施,是物上請求權實現的有效途徑。實踐中,大部分妨害物權行使的行為,都是在侵害人應物權人的請求停止妨害行為而使物權恢復完全的支配狀態的情況下了結的。尤其是在情況緊急、來不及請求公力救濟的情況下,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物權人直接採取一定的自我保護措施,有利於避免或減輕自己財產遭受的損害。 物權人在其權利受到妨害時也可以直接向法院提出訴訟,請求確認其物權的存在或採取其他的保護措施。實踐中一般都是物權人在直接向侵害人提出請求未得結果,仍不能實現和保護其權利時,才依法請求法院裁判,責令侵害人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在這種情況下,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同時就是對侵害人的民事制裁。
編輯本段3.物上請求權與債權請求權
物權人在其標的物受到損害,例如甲的汽車撞壞了乙的房屋時,有權請求侵權人賠償損失。傳統民法理論認為這是一種債權請求權,又稱為損害賠償請求權。這種請求權不是直接以物權的存在為前提,而是以物權受到侵害後產生的物權人與侵權人間的債權關系為前提的。 物上請求權與損害賠償請求權不可混為一談。物上請求權旨在恢復物權人對其標的物的支配狀態,從而使物權得以實現。損害賠償請求權的目的在於消除損害。它是在不能恢復物的原狀時,以金錢作為賠償,補償物權人受到的財產損失。基於侵權行為的損害賠償,必須是實際上受有損害,即標的物價值的減少或滅失;物上請求權則不以此為要件。 在物權因他人的違法行為受到妨害時,如果有標的物的實際損害,可以同時發生損害賠償請求權,故物上請求權與損害賠償請求權是可以並存的。

Ⅶ 物權是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物享有的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抵押權不是對特定物

抵押權是擔保物權的一種,抵押權是不轉移標的物佔有的物權,抵押權的公示主要是登記,抵押權的成立與存續,只需登記即可,不必轉移標的物的佔有

Ⅷ 物權的本質屬性物權的本質屬性是支配性還是排他性

支配
因為物權有用益物權、擔保物權、所有權等形式。
擔保物權中的未登記抵押權就不具有排他性。
所以可以看出物權最本質的還是支配性。

Ⅸ 簡述物權法的基本原則,急需,求大家幫幫忙

一、物權絕對原則
(一)物權的支配性、排他性和對世性
物權絕對原則首先表現為物權的支配性、排他性和對世性。
1.對物權標的物的直接支配性。物權人無需義務人的協助行為,僅憑物權人自己的意願即能支配物實現權利內容的利益。
2.行使物權的排他性。此種排他性表現為兩方面:支配力的排他和妨礙的排除。支配力的排他是指在一物之上只能存在一個完全支配權,一個特定物上不得存在兩個不相容的物權。
3.物權的對世性。物權的對世性側重於物權在法律關系層面上的絕對性。如前所述,物權關系是人與人之間對物的關系,正是因為除物權人以外的一切義務人的不作為,即容忍、尊重和不幹涉義務的履行,物權的支配力才得以實現。
二、物權客體特定原則
物權客體特定原則的內容
(一)物權標的物須為現實存在的物
(二)物權標的物須特定
(三)物權的標的物須為獨立物
三、物權法定原則
物權法定原則包括四個方面:①物權必須由法律規定,不能由當事人隨意創設;②物權的內容只能由法律規定,不能由當事人通過協議設定;③物權的效力必須由法律規定,不能由當事人通過協議加以確定;④物權的公示方法必須由法律規定,不得由當事人隨意確定。
物權法定原則的內容
(一) 物權類型法定
(二) 物權內容法定
四、 公示與公信原則
公示與公信原則的內容
(一)公示原則
1.公示原則的內容。公示原則的內容是,物權變動的事實凡是以法定形式公示的,產生權利變動和對世的效力。
2.公示的對象。公示的對象應是物權權利歸屬的事實。通過公示向社會不特定人表述其物權的存在及物權的范圍和歸屬情況,以獲得非權利人對於物權的認知,從而遵循不作為的消極義務以尊重他人的物權。
3.公示的方式。為了將物權歸屬的事實公開化,以便第三人知曉,法律要求必須以法定的方式為之。
4.公示的效力。 由於不同國家和地區所採取的物權變動的方式不一致,故經過公示的物權效力在不同立法例中有不同表現。總體而言,表現為兩種典型效力:
(1)公示對抗主義。
(2)公示要件主義。
5.公示原則的立法理由。
(1)使物權變動的事實為第三人得以知曉。
(2)保護交易安全。
(二)公信原則
1.權利正確性推定效力。
2.善意保護效力。
五、 區分原則

Ⅹ 為什麼說物權是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的直接支配

根據《物權法》第二條第三款規定:「本法所稱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由此可見,物權是權利人支配一定物並排除他人干涉的權利,它是絕對權,也就是一切不特定的人都是義務人。

物權具有優先性,也就是不同物權之間先設定的物權優於後設定的物權;物權具有追及性,也就是物權請求權中的佔有返還請求權可以對任何佔有人行使.物權包括對物佔有、使用、支配、處分的權利。所有權是最典型的物權,而且一個物上可以存在多個物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物權法》第二條因物的歸屬和利用而產生的民事關系,適用本法。本法所稱物,包括不動產和動產。法律規定權利作為物權客體的,依照其規定。本法所稱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10)為什麼物權客體具有可以被排他支配的可能擴展閱讀:

物權的權利人可以對抗一切不特定的人,所以物權是一種對世權;其次,同一物上不許有內容不相容的物權並存(最典型的就是一個物上不可以有兩個所有權,但可以同時有一個所有權和幾個抵押權並存),即「一物一權」。

應該注意的是:在共有關繫上,只是幾個共有人共同享有一個所有權,並非是一物之上有幾個所有權。在擔保物權中,同一物之上可以設立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抵押權,但效力有先後次序的不同。因此,共有關系以及兩個以上抵押權的存在都與物權的排他性並不矛盾。

物權作為一種絕對權,必須具有公開性物權,必須要公示。物權設立採用法定主義,物權具有優先效力,又稱為物權的優先權。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物權客體具有可以被排他支配的可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
海南證券從業資格證書領取 瀏覽:846
成果有男票嗎 瀏覽:828
知識產權法04任務0001答案 瀏覽:691
馬鞍山519日停電通知 瀏覽:977
馬鞍山金鷹營業時間 瀏覽:91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