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讓無形資產使用權的賬務處理是:
1、無形資產所有權的轉讓即為出售無形資產,版按實際取得的轉讓收權入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按該無形資產已計提的減值准備借記「無形資產減值准備」科目,按無形資產的賬面余額貸記「無形資產」科目,按應支付的相關稅費貸記「應交稅金」等科目,按其差額貸記或借記「營業外收入—出售無形資產收益」或「營業外支出—出售無形資產損失」科目。
2、無形資產使用權的轉讓,出讓方仍保留對該項無形資產的所有權,僅將部分使用權讓渡給其他單位或個人,受讓方只能在合同規定的范圍內合理使用無權轉讓。轉讓取得的收入計入「其他業務收入」,發生與轉讓有關的各種費用支出計入「其他業務支出」,不能注銷無形資產攤余價值。
⑵ 「轉讓無形資產使用權」和「出售無形資產」的區別
我想你應該先搞明白兩者有何不同。
轉讓無形資產使用權,轉讓的是什麼。內是使容用權。。
轉讓無形資產所有權,轉讓的是什麼。是所有權。。(出售無形資產)
雖然看著聽廢話,但是你真正明白了嗎?
我舉個例子。你擁有一套房子。你把它出租了,房子的所有權歸誰?歸你,房子的使用權歸誰,歸承租人。雖然他通過多種方式支付租金,但房本上仍然寫的是你的名字。
出售房屋,自然房本上的名字就不是你了,這房子也不是你的了。。
「其他業務收入是指企業主營業務收入以外的所有通過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入及讓渡資產使用權等日常活動中所形成的經濟利益的流入。」
轉讓無形資產使用權,因為無形資產的所有權仍屬於你,這種情況屬於讓渡資產使用權,是日常活動產生的經濟利益流入。
營業外收入是指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沒有直接關系的各種收入。」因為轉讓無形資產是與日常活動沒啥關系經濟利益流出(當然你的日常活動是專門倒買倒賣無形資產的,另談),所以屬於營業外收入。
另,讓渡資產使用權,不一定是指租出去。另外常見的還有加盟。以商標權收取加盟費。或者以無形資產交換等等……重點在於區別什麼是讓渡資產使用權——使用權讓出去,所有權不讓。
⑶ 專利權的使用權轉讓怎樣進行
知識產權的保護對於我國的經濟發展以及文化發展都有重要作用,而知識產權保護中,專利權的保護就是比較重要的一項內容。那麼專利權的使用權轉讓怎樣進行呢?接下來小編整理了以下內容為您答疑解惑,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專利權的使用權轉讓怎樣進行專利權的使用權轉讓怎樣進行?第一,首先應簽訂轉讓合同,第二,到專利局辦理登記手續,並由專利局公告,合同自登記之日起生效。專利申請權轉讓合同,是指轉讓方將其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轉讓給受讓方,而受讓方支付約定的價款所訂立的合同。專利申請權轉讓合同的主要條款包括:合同名稱、發明創造名稱、發明創造種類、發明人或者設計人、技術情報和資料清單、專利申請被駁回的責任、價款及其支付方式、違約金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爭議的解決辦法等。專利使用權轉讓條件一、轉讓專利應符合《專利法》的相關規定,專利轉讓人必須具有該專利的所有權,如果專利屬企業所有,必須經上級主管部門批准,如果向外國人(或向國外)轉讓專利,必須經國務院批准,簽訂了專利轉讓合同,合同必須經專利局登記並公告後才生效,一旦專利轉讓合同生效,由此而產生的權利、義務一並轉移到受讓人。二、受讓人必須是為專利技術的推廣、應用而獲取專利,而不是為壟斷技術而獲取專利。三、專利讓與人要保證受讓人獲得技術知識,《合同法》第三百四十五條規定專利實施許可合同的讓予從應當按照約定許可受讓人實施專利,交付實施專利有關的技術資料,提供必要的技術指導。四、專利實施許可合同,只能在專利權的存續期內有效,專利權有效期屆滿或者在專利被宣告無效,專利權人不得與他人訂立專利實施許可合同。五、專利實施許可合同的受讓人不得許可與讓與人約定以外的第三人實施該專利並收取約定的費用。六、專利權人在專利轉讓前已實施了發明創造,在轉讓合同成立後,應停止實施該發明創造。七、在專利轉讓合同成立前,專利權人與他人訂立的專利實施許可合同或非專利轉讓合同,在專利轉讓合同成立後仍然有效,其約定的權利和義務,轉移到專利轉讓合同的受讓人。專利權人可以轉讓自己的專利使用權,但是是有一定條件的,並且要按照一定的程序來進行,否則專利使用權的轉讓是會出現問題的。
⑷ 商標轉讓是轉讓其所有權和使用權嗎
商標注冊人取得商標權後,擁有對商標的佔有、收益等的權利,而注冊人可以對商標進行授權其他人使用或者轉讓給其他人,如果是轉讓商標的,那麼商標轉讓是轉讓其所有權和使用權嗎?下面由我們為讀者進行相關知識的解答。商標轉讓是轉讓其所有權和使用權嗎?商標轉讓是不是轉讓所有權和使用權,由雙方協商而定,出讓人可以只轉讓使用權而不轉讓所有權。《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四十二條 轉讓注冊商標的,轉讓人和受讓人應當簽訂轉讓協議,並共同向商標局提出申請。受讓人應當保證使用該注冊商標的商品質量。轉讓注冊商標的,商標注冊人對其在同一種商品上注冊的近似的商標,或者在類似商品上注冊的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應當一並轉讓。對容易導致混淆或者有其他不良影響的轉讓,商標局不予核准,書面通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轉讓注冊商標經核准後,予以公告。受讓人自公告之日起享有商標專用權。商標所有權與使用權能分離嗎杜康的案例為我們解決老字型大小商標與商號的沖突解決提供了一種思路,是否可以將商標所有權與使用權分開?重點解決以下兩個問題:首先要解決由誰來注冊的問題。老字型大小一般都涉及到多家企業,這些企業原本是一家,不管由那一家注冊對其他家都是不公平的。商標具有排他的壟斷使用權,一家注冊了,其他家未經許可就不能使用,本來是大家共同享有的資源,憑什麼叫你一家給單獨佔有?那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杜康在計劃經濟時代,由政府主導的解決方式不失為一個可以借鑒的好方法,一家注冊,其他家免費使用。《商標法》第五條規定:兩個以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共同向商標局申請注冊同一商標,共同享有和行使該商標專用權。對於注冊問題可以有兩種解決方式:1、由其中的一家注冊,2、各方共同來注冊。其次解決使用問題。注冊問題好解決,關鍵是使用,獨家注冊的必須許可其他家使用,如何許可使用?共同注冊的各家又如何使用?大家都有份其實幾乎等於大家誰都沒有份,就像公共綠地,誰都可以去踩上一腳,只有人踩,沒有人維護,不久綠地成了操場。所以無論是那種注冊方式,都應當共同組建老字型大小使用管理委員會,共同制定商標使用規則,大家在管理委員會的監督管理下使用老字型大小,共同維護老字型大小。使用規則包括內部使用規則,對外轉讓、許可使用規則,共同維護的規則等。對內使用規則主要規范內部使用,如果有違反使用規則的使用行為應當嚴厲制止,比如使用老字型大小的產品粗製濫造或服務質量低劣等,應當立刻停止其使用老字型大小的權利,如果在一定的時間內仍然不能改正的,則應當永久取消其使用權。老字型大小應當嚴格限制對外轉讓,對外許可需要制定許可規則,由管理委員會統一對外許可,統一監控許可使用情況,收取的許可費用,應當用於該商標的維護,比如用作宣傳等,如果是一方注冊的,應當支付一定的使用許可費用。關於商標轉讓是轉讓其所有權和使用權嗎?這一問題我們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果有更多關於商標轉讓的問題,大家可以繼續關注八戒知識產權,或電話聯系我們。
⑸ 轉讓他人土地使用權的行為是否構成詐騙
詐騙罪的基本構造為:行為人以不法所有為目的實施欺詐行為→被害人產生錯誤認識→被害人基於錯誤認識處分財產→行為人取得財產→被害人受到財產上的損失。
沒有權利轉讓他人土地使用權的,轉讓應該是無效的,但在我國司法實踐中,採取保護善意第三人原則,承認善意購買者可以取得對其購買的、依法可以轉讓的財產的所有權。
轉讓他人土地後,若受讓方並不知情,則保護其利益,該土地的使用權歸受讓方。同時原土地使用人的利益損失應由非法出讓方賠償。土地使用權的轉讓涉及金額超過2000元,則應該構成詐騙,原土地使用權人可提出起訴。
目前土地使用權的流轉活動較多,通過一些中介代理機構,可以有效的減少風險,來買地網在土地流轉方面有較多經驗,提供專業的服務,避免利益受損。
⑹ 使用權轉讓40年合不合法 有沒有效
日常我們所說的40年產權是什麼意思呢?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區分兩個概念,一個是房屋所有權,一個是土地使用權。我們一般所說的40年產權其實是指建築的土地使用年限是40年。這里所說的40年是指開發商拿地之後開始計算的40年,那麼四十年產權的房子能買嗎?
房屋所有權,又叫房屋產權,是房屋所有人獨占性地支配其所有的房屋的權利。房屋所有人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可以排除他人的干涉,對其所有的房屋進行佔有、使用、收益、處分。房屋所有權是沒有產權年限限制的。
土地使用權,是指單位或者個人依法或依約定,對國有土地或集體土地所享有的佔有、使用、收益和有限處分的權利。取得的土地使用權是有期限的。 土地使用者享有土地使用權的期限以出讓年限為限。出讓年限由出讓合同約定,但不得超過法律限定的最高年限。
40年產權是什麼意思
依據《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第十二條,土地使用權出讓最高年限按下列用途確定:居住用地七十年;工業用地五十年;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用地五十年;商業、旅遊、娛樂用地四十年;綜合或者其他用地五十年。
從開發商拿地到開工建設,再到房屋建成業主入住,這之間的時間不等,至少需要兩三年時間。也有一些特殊情況,土地被開發商拍下之後,由於種種原因遲遲未開工,甚至被多次倒手,十幾年過去之後才開始開發。所以購房者購買開發商40年產權後並不能真正擁有房屋40年,房屋產權年限到期後需要續期。
四十年產權的房子能買嗎?
40年產權的房子並不是小產權房也不是違章建築,是可以正常購買的。這里所說的產權是指土地使用年限,即土地使用證上載明的40年。一般情況下40年產權為商業、旅遊、娛樂用地,這類房屋住戶的水電費將按照商業的標准,比普通居民用電用水價格要高。
購房者在購買商品房一定要對房屋年限有所了解,不能買一套40年產權的房子只能用20年,這是得不償失的。另外,開發商在銷售房屋時也應對客戶說明商品房使用年限具體有多久的問題。
⑺ 商標轉讓是所有權和使用權一起轉讓嗎兩者能分離嗎
商標轉讓是所有權和使用權一起轉讓嗎?兩者能分離嗎?商標注冊人取得商標權後,擁有對商標的佔有、收益等的權利,而注冊人可以對商標進行授權其他人使用或者轉讓給其他人,如果是轉讓商標的,那麼轉讓商標是轉讓其所有權和使用權嗎?商標轉讓是所有權和使用權一起轉讓嗎?商標轉讓是不是轉讓所有權和使用權,由雙方協商而定,出讓人可以只轉讓使用權而不轉讓所有權。《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四十二條 轉讓注冊商標的,轉讓人和受讓人應當簽訂轉讓協議,並共同向商標局提出申請。受讓人應當保證使用該注冊商標的商品質量。轉讓注冊商標的,商標注冊人對其在同一種商品上注冊的近似的商標,或者在類似商品上注冊的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應當一並轉讓。對容易導致混淆或者有其他不良影響的轉讓,商標局不予核准,書面通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轉讓注冊商標經核准後,予以公告。受讓人自公告之日起享有商標專用權。商標轉讓所有權和使用權能分離嗎?首先要解決由誰來注冊的問題。老字型大小一般都涉及到多家企業,這些企業原本是一家,不管由那一家注冊對其他家都是不公平的。商標具有排他的壟斷使用權,一家注冊了,其他家未經許可就不能使用,本來是大家共同享有的資源,憑什麼叫你一家給單獨佔有?那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杜康在計劃經濟時代,由政府主導的解決方式不失為一個可以借鑒的好方法,一家注冊,其他家免費使用。《商標法》第五條規定:兩個以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共同向商標局申請注冊同一商標,共同享有和行使該商標專用權。對於注冊問題可以有兩種解決方式:1、由其中的一家注冊,2、各方共同來注冊。其次解決使用問題。注冊問題好解決,關鍵是使用,獨家注冊的必須許可其他家使用,如何許可使用?共同注冊的各家又如何使用?大家都有份其實幾乎等於大家誰都沒有份,就像公共綠地,誰都可以去踩上一腳,只有人踩,沒有人維護,不久綠地成了操場。所以無論是那種注冊方式,都應當共同組建老字型大小使用管理委員會,共同制定商標使用規則,大家在管理委員會的監督管理下使用老字型大小,共同維護老字型大小。使用規則包括內部使用規則,對外轉讓、許可使用規則,共同維護的規則等。對內使用規則主要規范內部使用,如果有違反使用規則的使用行為應當嚴厲制止,比如使用老字型大小的產品粗製濫造或服務質量低劣等,應當立刻停止其使用老字型大小的權利,如果在一定的時間內仍然不能改正的,則應當永久取消其使用權。老字型大小應當嚴格限制對外轉讓,對外許可需要制定許可規則,由管理委員會統一對外許可,統一監控許可使用情況,收取的許可費用,應當用於該商標的維護,比如用作宣傳等,如果是一方注冊的,應當支付一定的使用許可費用。關於商標轉讓是所有權和使用權一起轉讓嗎?兩者能分離嗎?這一問題我們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果想要申請商標轉讓,請聯系我們在線客服,或撥打八戒知識產權全國免費服務熱線,我們有著多年專業的知識產權代理經驗,專業的業務團隊和全心全意為顧客服務的理念,能幫助您順利申請。
⑻ 著作財產權中的許可使用權與轉讓權有什麼區別
許可使用權是指著作權人依法享有的許可他人使用作品並獲得報酬的權利。使用他人專作品,應當同著作權屬人訂立許可使用合同,但屬於法定使用許可情形的除外。許可使用合同包括下列主要內容:許可使用的權利種類,如復制權、翻譯權等;許可使用的權利是專有使用權或者非專有使用權;許可使用的地 域范圍、期間;付酬標准和方法;違約責任;雙方認為需要約定的其他內容。使用許可合同未明確許可的權利,未經著作權人同意,另一當事人不得行使。
轉讓權是指著作權人依法享有的轉讓使用權中一項或多項權利並獲得報酬的權利。轉讓的標的不能是著作人身權,只能是著作財產權中的使用權,可以轉讓使用權中的一項或多項或全部權利。轉讓權是新修訂著作權法增加的著作財產權內容,符合國際通行做法。轉讓作品使用權的,應當訂立書面合同。合同的主要內容有:作品的名稱;轉讓的權利種類、地域范圍;轉讓價金;交付轉讓價金的日期和方式;雙方認為需要約定的其他內容等。轉讓合同中未明確約定轉讓的權利,未經著作權人同意,另一方當事人不得行使。
⑼ 關於房屋使用權轉讓的相關問題
要弄清楚這個問題,可以從以下三個層面來理解:首先,得正確理解什麼是「公有住房使用權」。所謂「公有住房使用權」是指通過福利分配所取得的對國家或是國有單位所有的房屋以低於市場價租賃並使用的權利。之所以有這樣的福利分房,其實是國家或是單位對承租人住房消費的一種補貼,也體現了承租人勞動的價值。因此,「公有住房使用權「針對的對象一般是具有針對性的,大部分為在單位工作一定年限的職工,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權享有這樣的住房補貼。其次,在過去的法律實務中,由於「公有住房使用權「被認定為一種房屋租賃關系,即公房的所有權人是國家或單位,而承租人只能享有房屋的使用權,不享有處分、收益的權利,所以,承租人轉租或是轉讓使用權的行為都將直接侵害了所有權人的利益,應被禁止。為此,1994年建設部出台了《城市公有房屋管理規定》,其中26條對於承租人擅自轉租、轉借、調換、買賣公有住房使用權的行為進行了禁止。你的同事估計也是依據這條法律認為你們之間簽訂的公有住房轉讓協議是無效的。但是,這份1994年出台的建設部的規定已於2001年被廢止了。2002年底,北京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出台了新的《關於開展直管公有住房使用權交易試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這份通知中明確了北京公有住房使用權是可以有償轉讓的,並對公有住房使用權轉讓的對象、范圍、程序做了具體而明確的規定。所以,您完全不用擔心,你與你同事於2001年簽訂的公有住房使用權轉讓協議是有效的,並且在他的主動配合下,您與單位又簽訂了新的《公有住房承租合同》,整個程序都是合法有效的。他無權利再繼續承租該公房。如果他執意要起訴您的話,您也無須害怕,只要在法庭上出示原來的轉讓協議和新的承租合同這兩份關鍵證據即可。最後,對於「公有住房使用權」交易還有一些的問題值得注意:第一,根據2002年國土資源部和房屋管理局下達的《通知》要求,進行公房使用權交易的一方必須是公有住房的合法承租人,並經過房屋所有權人的同意。因此,在進行公房所有權交易前必須先確認所有權屬,並徵得出租人的同意後再進行。第二,由於「公有住房使用權」的特殊性,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享有「公有住房使用權」。因此,為避免轉讓協議的無效及今後的糾紛,購買人應確定自己是否具有購買的資格。例如,單位承租公房使用權的轉讓一般要求購買人也為本單位職工。第三,通過公房使用權互換、有償轉讓或是交換住房產權的方式取得公房使用權的新承租人,是可以將公房使用權再次上市交易的。這意味著公房使用權是允許流轉的。但這里的流轉並不包括轉租的情況,轉租是指不變更承租合同的情況下,將房屋交予他人居住。而「公房使用權」的轉讓則是要求轉讓協議達成後,受讓人代替原承租人,與出租人建立新的租賃合同。第四,合同雙方必須親自到場簽訂合同並新的租賃變更手續,相關法律文件應避免代簽,並提前或當場結清所有的相關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