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國家己徵收但未使用的土地使用權歸誰
政府徵收土地用於一些城鄉規劃,或者是公共設施的建設等。那麼關於政府徵收土地未用完土地應該歸誰使用呢?政府徵收的土地因為某些原因沒有用完的,工程建設完畢之後,該剩餘的土地應該歸原土地使用權人使用。
一、政府徵收土地未用完歸誰使用?
法律依據:根據土地管理法第38條規定,已經辦理審批手續的非農業建設佔用耕地,一年內不用而又可以耕種並收獲的,應當由原耕種該幅耕地的集體或者個人恢復耕種,也可以由用地單位組織耕種;一年以上未動工建設的,應當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規定繳納閑置費連續二年未使用的,經原批准機關批准,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無償收回用地單位的土地使用權;該幅土地原為農民集體所有的,應當交由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恢復耕種。
2004年10月,國務院發布的,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規定,農用地轉用批准後,滿兩年未實施具體征地或用地行為的,批准文件自動失效;已實施征地,滿兩年未供地的,在下達下一年度的農用地轉用計劃時扣減相應指標,對具備耕作條件的土地,應當交原土地使用者繼續耕種,也可以由當地人民政府組織耕種。
因此,對於實踐中「多征少用』、「征而不用」等現象,農民集體或農戶可以要求恢復耕種。但是,這里規定的「交由」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恢復耕種,應當是將耕地的使用權暫時無償交給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承包戶耕種,而不是將土地所有權再歸還原農民集體。在國家建設需要時,國家將不再支付農民集體土地所有權補償,而僅支付使用者的青苗及地上附著物補償費。
征地補償費是指國家建設徵用土地時,按照被徵用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被征地單位的補償各項費用。包括耕地補償費及其他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補償費,包括各類建築物、構築物拆遷補償費、青苗補償費、多年生林木補償費、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等。現在國家並未制訂全國土地徵用補償統一標准。但將全國各地區的土地價值分了14檔,其徵用土地補償費的標准也通常按該分類進行制訂。當然,政府征地未成,或者征地征了一部分,剩餘的還是歸土地原所有者所有(集體所有)。
政府徵收土地未用完土地歸誰使用,因為某些原因項目停止的,或者是土地徵收過多的,剩餘的土地應該是歸還給原土所有權人所有,一般農村地區就是集體所有的,因為我國的土地性質,所以城市和農村的土地制度存在差異
『貳』 出售企業(含土地使用權)需要繳哪些稅稅率是多少由誰來交
一、不征營業稅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轉讓企業產權不征營業稅問題的批復》 國稅函[2002]165號文件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營業稅的徵收范圍為有償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的行為。轉讓企業產權是整體轉讓企業資產、債權、債務及勞動力的行為,其轉讓價格不僅僅是由資產價值決定的,與企業銷售不動產、轉讓無形資產的行為完全不同。因此,轉讓企業產權的行為不屬於營業稅徵收范圍,不應徵收營業稅。
二、不徵收增值稅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轉讓企業全部產權不徵收增值稅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2]420號文件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增值稅的徵收范圍為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貨物。轉讓企業全部產權是整體轉讓企業資產、債權、債務及勞動力的行為,因此,轉讓企業全部產權涉及的應稅貨物的轉讓,不屬於增值稅的征稅范圍,不徵收增值稅
三、免徵土地增值稅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調整房地產市場若干稅收政策的通知》(財稅字[1999]210號)文件規定,企業是由人(企業勞動者和經營管理者)和物(企業貨幣資金、機器設備、原材料、建築物及其佔有的土地)組成的統一體,企業整體資產出售或整個企業所有權轉移,並非僅僅是不動產所有權、土地使用權和原材料等物資所有權發生轉移,而是整個企業(包括人和物)的產權發生轉移。因此,根據現行稅法規定,對企業整體資產出售或整個企業所有權轉移的行為,不徵收營業稅和土地增值稅。
四、印花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暫行條例》規定:出售企業,交易雙方應當依據「產權轉移書據」繳納印花稅,以成交價格依照萬分之五貼花或匯總繳納。
五、不征契稅
根據《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 關於企業改制重組若干契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08]175號文件規定:
二、企業股權轉讓
在股權轉讓中,單位、個人承受企業股權,企業土地、房屋權屬不發生轉移,不徵收契稅。
六、企業所得稅:
根據《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重組業務企業所得稅處理若干問題的通知財稅[2009]59號文件規定:
(三)資產收購,受讓企業收購的資產不低於轉讓企業全部資產的75%,且受讓企業在該資產收購發生時的股權支付金額不低於其交易支付總額的85%,可以選擇按以下規定處理:
1.轉讓企業取得受讓企業股權的計稅基礎,以被轉讓資產的原有計稅基礎確定。
2.受讓企業取得轉讓企業資產的計稅基礎,以被轉讓資產的原有計稅基礎確定。
因此,據此文件規定確定計稅基礎,由出售方依照25%稅率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
『叄』 政府拍賣土地使用權是否也要繳納土地增值稅
土地增值稅是指轉讓國有土地使用權、地上的建築物及其附著物並取得收入的單位和個人,以轉讓所取得的收入包括貨幣收入、實物收入和其他收入為計稅依據向國家繳納的一種稅賦,不包括以繼承、贈與方式無償轉讓房地產的行為。 政府拍賣土地使用權屬經營性土地招標拍賣掛牌出讓不須繳納土地增值稅 土地增值稅:以土地和地上建築物為征稅對象。以增值額為計稅依據。 土地增值稅的功能是國家對房地產增值征稅。 其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增值額*適用稅率-扣除項目金額×速算扣除系數 土地屬國家所有,拍賣本身無成本,何來增值?沒有增值額,應納稅額=增值額*適用稅率-扣除項目金額×速算扣除系數自然不須繳納補充: 呵呵,今天才發現回答時打字錯誤,漏打一個字 需要繳納土地增值稅更正為不需要繳納土地增值稅 正確回答:不需要繳納土地增值稅
『肆』 轉讓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哪個要繳土地增值稅,兩者有什麼區別
轉讓國有土地使用權才需要繳納增值稅,出讓無需交稅
根本上是要區分「出讓」和專「轉讓」的區別
出讓僅指國屬家(市、縣(市)人民政府)在土地的一級市場上,採取招拍掛的方式將一定年限的國有土地使用權「賣」給單位和個人的行為。
由於出讓只可能是國家行為,而稅收的核心是為國家(政府)籌集收入,因此,對於出讓環節是沒有必要課稅的。因為如果該環節交稅就好比國家把錢從左兜掏出了裝進了右兜,總量沒有改變,卻浪費時間和經歷。所以出讓方是不繳納任何稅款的。
轉讓是指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單位和個人在二級市場上將其目前持有的一定年限的該土地使用權(「用益物權」)轉讓給第三方的過程。屬於是再轉讓行為。
這個環節,賣方是要交稅的,包括:增值稅及附加、土地增值稅、所得稅、印花稅等等。
『伍』 國土資源局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是否徵收土地增值稅
出讓性質、劃撥性質不用交土地土地增值稅。轉讓土地才需要交土地土地增值稅回。
意思就是說通過土地行答政管理部門購的土地不管是劃撥還是出讓都不需要繳納土地增值稅,但是你如果是從個人的手上購買的土地,不管是出讓還是劃撥,都會變更為轉讓性質,這個時候就必須繳納土地土地增值稅。
『陸』 以土地使用權出資要交什麼稅
A\轉讓無形資產營來業稅的規定
是指轉讓無源形資產的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行為。
1.征稅范圍:7項無形資產(轉讓土地使用權、轉讓商標權、轉讓專利權、轉讓非專利技術、轉讓著作權、轉讓商譽、轉讓自然資源使用權)
2.以無形資產投資入股,參與接受投資方的利潤分配、共同承擔投資風險的行為,不徵收營業稅。在投資後轉讓其股權的也不徵收營業稅。
不符合以上這規定,其計算方法如下:
. 單位和個人銷售或轉讓其購置的不動產或受讓的土地使用權,以全部收入減去不動產或土地使用權的購置或受讓原價後的余額為營業額。
B\土地增值稅
1、以土地進行聯營、投資暫免徵,但是投資、聯營的企業為房地產,或房地產將土地投資、聯營的,要交土地增值稅。
2、合作建房
一方出地、一方出錢。建房自用,不交土地增值稅。但是出售要交土地增值稅。
C、企業所得稅
對外投資 視同銷售,交企業所得稅。
『柒』 政府出讓土地使用權,是否屬於營業稅的征稅范圍
您好: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營業稅稅目注釋〉(試行稿)的通知》【國稅發[1993]149號】的規定,轉讓土地使用權,是指土地使用者轉讓土地使用權的行為。土地所有者出讓土地使用權和土地使用者將土地使用權歸還土地所有者的行為,不繳納營業稅。
『捌』 銷售不動產同時轉讓其佔有的土地使用權,土地使用權這部分如何征稅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版稅〔2016〕36號)附權件1《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實施辦法》附《銷售服務、無形資產、不動產注釋》規定:「:「三、銷售不動產銷售不動產,是指轉讓不動產所有權的業務活動。不動產,是指不能移動或者移動後會引起性質、形狀改變的財產,包括建築物、構築物等。轉讓建築物有限產權或者永久使用權的,轉讓在建的建築物或者構築物所有權的,以及在轉讓建築物或者構築物時一並轉讓其所佔土地的使用權的,按照銷售不動產繳納增值稅。」
『玖』 國家徵收農民土地賠償金歸集體所有還是歸土地使用權的人所有
應該是歸土地使用權所有者擁有。也就是分到個人的土地徵收款歸個人所有,集體的土地徵收款由集體平分。
『拾』 土地增值稅僅對轉讓國有土地使用權征稅。啥是集體土地使用權,土地不都是國有的謝謝!
集體土地使用權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以及符合法律規定的其他組織和個人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對集體所有的土地享有的用益物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