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被侵權人可以自己排除妨害嗎
容易引起新的糾紛,最好有法院的判決,排除妨礙由侵權人自己來完成。
2. 宅基地被方侵佔,並已建好房屋,原告又要求停止侵害。排除防礙,法院會不會判決對方拆除已建好的房屋
對方在建房初期你為何不制止,你有效制止就不會有他建好的房子,造成現在的結果你要負主要責任,房子已經建好,法院一般是不會判拆除的,你們協商讓對方給你補償吧。就是法院做到讓他拆除,你也要給對方損失,因為對方建房子是需要費用的,你一句話就要你家宅基地,人家就要把房子拆掉,你想一下,如果是你,你也會說當時我建房是你不制止,現在我建好了你要我拆,是不是故意毀壞我的投資啊!法院判案要考慮你們雙方的利益。他不可以偏向哪邊。他推遲審理,你可以去問法院,問他推遲審理的理由。你起訴對方的證據是不是很充足,證明是你家宅基地的所有證據都齊全嗎?文字性的是有力證據。我說的這些沒有偏向誰的意思。因為你的情況和我家的差不多。我們是在北京,不知道你是哪裡。
3. 被侵權人可以自己排除妨害嗎
不建議這樣做,排除妨害是承擔民事責任的一種方式,由法院通過判決方式處理較好。私力救濟是在緊急情況下才能用的,萬一處理不好,有可能構成侵權的。
4. 宅基地排除妨害起訴狀怎麼寫
概述
民事訴訟當事人,不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民事判決或裁定,依照法定程序和期限,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請求撤銷或變更原審裁判的書狀,稱為民事上訴狀。民事上訴狀的作用,主要是有利於保護第一審民事案件敗訴一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有利於防止錯案的發生,有利於保證審判質量。民事上訴狀具有下列特徵:(一)必須是民事訴訟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提起的,別人無權提起;(二)必須是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的第一審裁判不服所提起的;(三)必須依照法定程序和期限,向製作第一審裁判的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格式
上訴狀
上訴人: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民族、文化程度、工作單位、職業、住址。(上訴人如為單位,應寫明單位名稱、法定代表人姓名及職務、單位地址)。
被上訴人: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民族、文化程度、工作單位、職業、住址。(被上訴人如為單位,應寫明單位名稱、法定代表人姓名及職務、單位地址)。
上訴人因XXXX(寫明案由,即糾紛的性質)一案不服XXXX人民法院(寫明一審法院名稱)XXXXX第XXX號XX判決,現提出上訴,上訴請求及理由如下:
請求事項:(寫明提出上訴所要達到的目的)
事實和理由:(寫明上訴的事實依據和法律依據,應針對一審判決認定事實、適用法律或審判程序上存在的問題和錯誤陳述理由)
此致
XXXX人民法院
上訴人:(簽名或蓋章)
XXXX年XX月XX日
附:本上訴狀副本X份(按被上訴人人數確定份數)。
5. 宅基地排除妨害糾紛了,政府有沒有權利補辦審批
在糾紛中不會補辦任何手續,只有糾紛平息,雙為確權後才可能補辦相關手續。
6. 宅基地侵權法院能否憑批文排除妨害
侵佔、搶占宅基地是違法行為,不是侵權,法院不能處罰,但是國土局嚴格執法,當事人對抗國土局的,國土局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這樣連罰款也可以罰了
7. 受到侵犯時怎麼保護自己土地使用權
根據我國有關法律規定,侵害土地使用權,應當承擔依法承擔相應的民事法律責任,主要包括以下:
(1)停止侵害,即土地使用權人在其土地使用權權遭到非法侵害時,有權請求侵害方停止侵權,或者請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人民法院等依法責令侵權人停止正在實施的侵權行為。
(2)返還原物,即侵權人非法佔有土地使用權人所使用的土地或者其他財產,土地使用權權人有權請求其返還其非法佔有的土地和其他財產,或者請求土地仲裁機構、人民法院依法責令侵權人將非法佔有的土地或其他財產返還土地使用權人,同時,還應該返還土地和其他財產在被非法佔有期間的孳息。
(3)恢復原狀,即在土地使用權受到非法侵害時,土地使用權主體有權請求侵權人或者請求土地仲裁機構、人民法院依法責令侵權人將受到損壞的土地和其他財產恢復原來的狀態。
(4)排除妨害,即侵權人非法干涉、阻礙、妨害權利主體行使土地使用權,土地使用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或請求土地仲裁機構、人民法院依法責令其排除行使土地使用權的障礙,如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發包方即農民集體組織為阻止承包經營權人耕作其承包地而設置障礙、停供水電以及阻止通行等,應承擔排除妨害的民事法律責任。
(5)賠償損失,即侵權人侵害土地使用權的行為給土地使用權人造成財產損失的,土地使用權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或者請求土地仲裁機構、人民法院責令侵權人,以其財產賠償土地使用權人所受到的財產損失。
8. 對侵害宅基地請求停止侵害,排除妨害法院可否判決金錢賠償
形成侵佔事實就是違法佔地,不是群眾請求停止侵害,是國土局命令當事人停止違法佔地,必要時可以罰款,對抗國土局執法時,國土局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9. 同一侵權行為就排除妨害後可否另行起訴賠償損失
排除妨礙不影響抄賠償損失。襲因為二者是不同的救濟方式。排除妨礙是要求當事人停止侵害行為繼續,而損失賠償是針對過去的侵害行為已經造成的損失進行賠償。排除妨礙不同於違約金,違約金視為雙方當事人對損害賠償金額的預先確定,性質亦為填補損失,因此與損害賠償不得同時適用。
10. 物權法宅基地佔有排除妨礙需要土地使用證嗎
如果讓村委會嚴格執行宅基地規劃,根本不需要證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