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土地徵收和土地徵用是不是一回事
有區別,徵收土地變為國有,徵用不改變土地原有所有權性質。
《土地管理法》規定,土地徵收是指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運用國家強制力,按照法定程序將一定范圍農村集體土地的所有權轉為國家所有權,並依法對被徵收土地的原權利人(包括土地所有權人、使用權人以及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發包人、承包人、轉包人等)給予補償的活動。土地徵收的具體實施部門是各級國土行政主管部門。
土地徵用是指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規定對集體土地實行徵用並給予地上物補償,土地被徵用後,土地不改變所有權性質,原來是集體的土地還是集體的,原來是國有的土地還是國有。
『貳』 土地徵用費與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金額的區別
親,抄我告訴你第二個。開發間接費用時相對於房屋成本而言的,但是歸根到底是可以計入到房地產開發的成本裡面去的,雖然叫費用。 但是,房地產開發費用是計入當期損益的,不能計入成本,不按照房地產項目來歸集和分攤,所以區別就是在這里,字面上很是迷惑人。
『叄』 土地徵收和土地徵用的區別
土地徵收和土地徵用有什麼不同:
1.本質區別:土地徵收:徵收人的土地所有權因國家的徵收而消滅,土地徵用:用完後仍將土地歸還原土地所有人。
2.實施程序不同。根據《土地管理法》的規定,由於土地徵收是所有權的轉移,因此土地徵收的程序比土地徵用的程序更為嚴格。
3.審批機關不同。土地徵收的審批權集中在國務院和省級人民政府兩級;,土地徵用的審批權是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管理部門。
4.補償不同:由於土地徵收是所有權的轉移,其補償較土地徵用而言要高一些。徵收土地,應當依法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等費用,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保障被征地農民的生活,維護被征地農民的合法權益。而徵用土地只是補償原土地使用者在徵用期間不能從事農業生產的土地補償和青苗及地上附著物的補償,沒有安置補助費。
(3)土地徵用費和土地使用權是一回事兒么擴展閱讀:
土地徵收是指國家為了公共利益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和許可權將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轉化為國有土地,並依法給予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被征地農民合理補償和妥善安置的法律行為。
國家建設徵收土地的主體必須是國家,具體來講就是國家授權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行使徵收權,土地徵收本身就是政府的一種具體行政行為,具有明顯的行政強制性;土地徵收的目的和前提是為了國家公共利益的需要,並以土地補償為必備條件。
土地徵用簡稱「征地」。國家因社會公共利益的需要,強制收取集體或個人所有的土地並依法給予一定補償的行為。徵用就是強制購買。中國徵用土地的涵義是國家為了進行經濟、文化、國防建設以及興辦社會公共事業,依法強制、有償徵用集體所有的土地。
特徵是:徵用土地的主體必須是國家,實際行使徵用土地權的是各級土地管理機關和人民政府;徵用土地是國家行政行為;徵用土地是國家建設的需要;徵用土地必須以土地補償為必備條件;徵用土地的標的只能是集體所有的土地。
『肆』 土地徵用及遷移補償費與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有什麼區別
土地徵用來及遷移補償費源是指因國家徵用土地對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因對土地的投入和收益造成損失的補償。
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有什麼區別是指國家將國有土地使用權在一定年限內出讓給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向國家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行為。而經濟學上,對於地價的權威定義則是:土地價格實際上是土地預期收益的購買價格,即地租的資本化。這說明,土地出讓金是一定年期的土地租金的資本化;深入地說,土地出讓金是以後一定年期內每年土地租金的貼現;更進一步說,對於土地使用權出租方來說,土地出讓金是對一定年期土地租金的提前預收,而對於土地使用權租用方來說,土地出讓金是對一定年期土地租金的提前預支。
『伍』 土地使用權與土地使用費是一回事嗎
土地使用稅,是指在城市、縣城、建制鎮、工礦區范圍內使用土地內的單位和個人,以實際佔用容的土地面積為計稅依據,依照規定由土地所在地的稅務機關徵收的一種稅賦。土地使用費是土地使用者因使用土地而向土地所有者支付的費用,是土地使用者獲得用地應付出的代價;中外合資、合作經營企業無論新徵用土地,還是利用中方合資者或合作者原使用的土地,都應繳納土地使用費。土地使用費與土地使用稅不同,通俗點說,土地使用稅是交給國家的,土地使用費是交給土地主人的。
『陸』 「土地徵用及拆遷補償費」與「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金額」的區別
土地征抄用及拆遷補償費:指因公用襲利益或其他原因需要,經有批准許可權的主管部門批准,將集體土地轉為國有土地過程中,對該土地上農村集體組織和個人的所進行的補償。(國有土地拆遷不稱徵用,叫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
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金額:指用地單位為取得該地塊一定年限的國有土地使用權而支付金額,包括土地出讓金及使用權流轉過程中產生的稅費、手續費等。但部分地方將征地費用也算在其內。
『柒』 土地出讓金和征地費指的是什麼
對於一樓的說法:「土地出讓金=征地費+稅費+開發費」。我覺得很可笑。
看來他是沒搞清楚政內策,卻被你這容30分給誘惑了。哈哈
土地出讓金:是指土地使用者按規定向政府繳納的土地費用,或土地使用期滿,土地使用者需要續期而向土地管理部門繳納的續期土地出讓價款,或原通過行政劃撥獲得土地使用權的土地使用者,將土地使用權有償轉讓、出租、抵押、作價入股和投資,按規定補交的土地出讓價款。每個地方都有土地出讓金標准。可以到當地房屋評估協會查詢。
征地費用:是指國家將農民集體土地徵用轉為國有土地的過程所向集體及農戶繳納的費用。包括土地費用,農民安置費用,地上房屋補償費、房屋安置費,青苗補償費、耕地佔用稅、耕地開墾費等等。
不可預見費是按征地費或者拆遷費的5-10%確定。這個沒有一定的標准。
最後你問到兩者之間的關系。。。土地出讓金和征地費之間沒有明確的關系。因為征地是將農地轉為國有土地,而涉及到出讓金問題則是國有土地在二級土地市場進行再次出讓才體現出來的一個名稱。所以說跟征地沒有直接聯系。
希望這樣的結果你看得懂。
『捌』 土地徵收和土地徵用有什麼不同
土地徵收和土地徵用的區別:
1、徵收土地是以轉移土地所有權為條件,即集體所有變成國有;徵用土地是以暫時轉移土地使用權為條件,土地所有權不發生變化,仍然為集體所有。
2、補償的項目不一致。徵收土地除土地補償、青苗及地面附著物補償外,還包括被征地農民的安置補助費,而徵用土地只是補償原土地使用者在徵用期間不能從事農業生產的土地補償和青苗及地上附著物的補償,沒有安置補助費。
3、審批許可權不一樣。徵收土地的審批權集中在國務院和省級人民政府兩級;徵用土地的審批權是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管理部門。
4、土地用途的性質不一樣。徵收土地主要是將被徵收土地變為施工建設用地,可以修建永久性的建(構)築物;而土地徵用主要是將土地用於臨時性的施工建設場地,地質勘探、搶險救災、建設施工材料堆場等,不能修建永久性的建(構)築物,並在使用期滿後要恢復土地原狀,交還給土地使用者使用。
(8)土地徵用費和土地使用權是一回事兒么擴展閱讀:
土地徵用作為一種行政行為,在法律關繫上具有以下幾個特徵:1、土地徵用法律關系主體雙方是特定的,徵用方只能是國家,被徵用方只能是所征土地的所有者,即農民集體;2、徵用土地具有強制性;3、徵用土地具有補償性;4、徵用土地將發生土地使用權轉移,土地所有權仍然屬於農民集體,徵用條件結束需將土地交還給農民集體。
土地徵用的定義、特徵和程序:
土地徵用亦稱「徵用土地」,是指國家為了興建廠礦、鐵路、公路、港口、水利、國防工程等建設的需要,依法將集體所有的土地收歸國家使用的一項措施」。
我國土地管理法規定:「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對集體所有的土地實行徵收或徵用。」徵收土地時,由用地單位向被徵用單位支付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從此,被徵用者即喪失了土地所有權,被徵收土地屬國家所有,用地單位只有使用權。
土地徵收的主要特徵是:(1)具有強制性。(2)土地徵收是土地所有權的轉移,即由集體的土地轉變為國有土地。(3)徵用土地時用地單位必須按規定向被徵用單位支付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妥善安置農民的生產和生活。
國家建設徵用土地,應當按規定的程序進行。一般來說,國家建設徵用土地時,用地單位必須持國務院主管部門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準的設計任務書或其他有關批准文件,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提出申請,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審查批准後,由土地管理部門劃撥土地。具體程序是:申請選址、協商征地及安置方案、核定用地面積以及劃撥土地等四個步驟。
網路-土地徵用 網路-土地徵收
『玖』 」土地徵用費「 與 」取得土地的地價款「 是不是同一個意思若不同,有什麼區別
1、土地徵用是指國家為了社會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據法律規定的程序和批准許可權批准,並依法給予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農民補償後,將農民集體所有土地變為國有土地的行政行為。國家行政機關有權依法徵用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財物、土地等。
由此發生的費用就是土地徵用費,主要發生在農村地區,也就是土地集體所有制的實行范圍。
http://ke..com/view/96974.htm
2、取得土地的地價款
就是土地出讓金。
在土地國有的情況下,國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將土地使用權在一定年限內讓與土地使用者,土地使用者一次性或分次支付的一定數額的貨幣款稱為土地出讓金。
主要發生在城市,土地歸國家所有的實行范圍。
http://ke..com/view/589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