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民法典物權編新如何明確居住權,解決業主維權與維修難題
《民法典(草抄案)》襲
第二百七十四條 建築區劃內的道路,屬於業主共有,但是屬於城鎮公共道路的除外。建築區劃內的綠地,屬於業主共有,但是屬於城鎮公共綠地或者明示屬於個人的除外。建築區劃內的其他公共場所、公用設施和物業服務用房,屬於業主共有。
第二百七十五條 建築區劃內,規劃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車庫的歸屬,由當事人通過出售、附贈或者出租等方式約定。
第三百六十七條 設立居住權,當事人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居住權合同。
居住權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條款: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和住所;
(二)住宅的位置;
(三)居住的條件和要求;
(四)居住權期間;
(五)解決爭議的方法。
第三百六十八條 居住權無償設立,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設立居住權的,應當向登記機構申請居住權登記。居住權自登記時設立。
第三百六十九條 居住權不得轉讓、繼承。設立居住權的住宅不得出租,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三百七十條 居住權期間屆滿或者居住權人死亡的,居住權消滅。居住權消滅的,應當及時辦理注銷登記。
第三百七十一條 以遺囑方式設立居住權的,參照適用本章的有關規定。
⑵ 民法典物權編規定的擔保物權不包括哪些
簡單講,就是對物的權利,這里的物,主要指不動產和動產。不動產是指不能移動的物,它包括土地、森林、草原、礦藏、河流以及土地附著物。不動產的這個概念,如果給它下定義的話,就是土地和土地附著物,它這里的土地是個大概念,我前面講的土地、森林、礦藏,埋藏在地底下的,這些都是大土地的概念。土地附著物,它包括比如說居民的住宅,學校、醫院、工廠的房屋、體育場館、公園等等。這個土地附著物講的是,和土地不能分離、建立在土地之上的這樣一些東西。所以,像房屋、建築物、陵墓等等,都屬於土地附著物。動產這個概念,講的是機器設備、交通工具、生活用品等等,不動產以外的物。給動產下定義,是先講清楚不動產,哪些屬於不動產,簡單講,就是土地和土地附著物。講清楚不動產以外,所有的我們能看到的這樣一些東西,都屬於是動產。
所以,從《物權法》的調整范圍,特別是物的這個概念來看,它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可以說包羅萬象。制定《物權法》,它的政治性、政策性和專業性都很強。講它的政治性,就想講到《物權法》是既關繫到我們國家的基本經濟制度,也關繫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運行。為什麼?無論是國家基本經濟制度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我剛才講到的這個不動產和動產,都有很大的關系。特別是企業的生產經營、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都是我們的《物權法》的調整對象,都和《物權法》上的物權、和《物權法》上的這個物,發生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那麼什麼叫《物權法》呢?
簡單講,《物權法》就是有關物權的法律。《物權法》作為一部法律,它的條文很多。現在通過的《物權法》,共有五篇、十九章、二百四十七條,那麼多內容,實際上主要的是回答三個問題,或者說它的基本內容有三個。
第一,就是它要解決這個物賦予誰,誰是物的主人。第二,它要解決這個權利人對物有哪些權利,他人有哪些義務。第三,它要解決就是物權的保護
⑶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物權編調整的是何種民事關系
民法典物權篇調整的范圍是因物的歸屬和利用產生的民事關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百零五條【物權編的調整范圍】本編調整因物的歸屬和利用產生的民事關系。
第二百零六條【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家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
國家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保障一切市場主體的平等法律地位和發展權利。
(3)民法典物權編與保險擴展閱讀:
依據《民法典》的規定,民法典物權篇調整的范圍是因物的歸屬和利用產生的民事關系。物權篇的內容主要包括物權的設立、物權的保護、所有權取得、業主的建築物區分所有權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
⑷ 民法典里包括保險法嗎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打開網路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三條規定:「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屬於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先由承保機動車強制保險的保險人在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部分,由承保機動車商業保險的保險人按照保險合同的約定予以賠償;仍然不足或者沒有投保機動車商業保險的,由侵權人賠償。」
按民法典該條規定,機動車發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損害的賠償順序是:首先,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限額內對受害人進行賠償;其次,交強險不足部分,由保險公司在商業保險限額內對受害人進行賠償;其三,交強險、商業險不足部分,由侵權人賠償。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六十五條規定:「保險人對責任保險的被保險人給第三者造成的損害,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或者合同的約定,直接向該第三者賠償保險金。
責任保險的被保險人給第三者造成損害,被保險人對第三者應負的賠償責任確定的,根據被保險人的請求,保險人應當直接向該第三者賠償保險金。被保險人怠於請求的,第三者有權就其應獲賠償部分直接向保險人請求賠償保險金。
責任保險的被保險人給第三者造成損害,被保險人未向該第三者賠償的,保險人不得向被保險人賠償保險金。」
該條中的「可以」在法律規范中屬於授權性規范,可以也意味著不可以,即保險公司可以對受害第三者直接賠償保險金,也可以不直接向受害第三者賠償保險金。「被保險人對第三者應負的賠償責任確定的,根據被保險人的請求,保險人應當直接向該第三者賠償保險金。」該條規定中的「賠償責任確定」如何認定,受害第三者和被保險人認為賠償責任是確定的,而保險公司認為不是確定的,保險公司就不會向受害第三者支付保險金。實踐中保險公司確定的賠償責任與受害第三者和被保險人確定的賠償責任之間存在很大的差距,當受害第三者與被保險人認可保險公司確定的責任時,保險公司才會向受害第三者支付保險金。該條「被保險人怠於請求的,第三者有權就其應獲賠償部分直接向保險人請求賠償保險金」中的「被保險人怠於請求」如何認定,保險公司與受害第三者、被保險人對「怠於請求」的認識並不一致,所以,保險公司一般也不會以「被保險人怠於請求」,向受害第三者支付保險金。
從保險法與民法典的規定上看,民法典中保險公司對受害第三者有直接支付交強險、商業險的義務,比保險法更有利於受害人。
如果保險公司認為保險公司與受害第三者、被保險人的關系處理適用保險法的規定,而受害第三者和被保險人認為應當適用民法典的規定,法律如何適用呢?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七條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第九十二條規定:「同一機關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不一致的,適用特別規定;新的規定與舊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新的規定。」
按立法法的上述規定,民法典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基本法律,保險法是全國人大委員會制定的法律,從效力層次上看,民法典的效力高於保險法的效力,當兩者規定沖突時,適用民法典的規定。從法律制定的先後順序看,保險法制定在前,民法典制定在後,適用民法典的規定。
⑸ 新民法典對社會養老保險有什麼影響
民法典對以房養老保險業務的影響
民法典物權編在用益物權部分新增居住權。從保險角度,居住權的設立,對以房養老相關保險業務的開展產生積極影響。民法典正式出台以後,居住權即變為一項法定權利,老年人可通過在其擁有的房屋上依法設置居住權後進行出售,老年人通過該方式可以在充分保障其居住權益的前提下換取更多的養老金,提升其生活質量。
對於保險公司而言,一方面保險公司無須受制於反向抵押方式開展以房養老,居住權的設立可能影響後續以房養老相關保險產品及方案的設計;另一方面由於老年人出售房屋所有權後,即可享有更多的養老金,保險公司可針對該等老年消費群體,積極開展相關保險產品,拓展相關保險業務。
具體到保險上來講,購買萬能險,年金險、投資連接險等等也是一種投資行為。年金險的類型非常復雜,既包括現價增值又包括分紅,還有保險理賠的生存金,有的產品還附加了一個萬能賬戶,萬能賬戶還有投資收益。這么多的部分內容混在一起,它的財產屬性比較復雜,但可以明確的一點是,現金價值的增長和保單分紅都屬於民法典所規定的投資性收益屬於夫妻共同財產。
民法典中的繼承編將如何影響保險業
民法典繼承編修訂了現行繼承法的部分規則,對整個保險業影響很大。
民法典改變了遺產的定義,現行的繼承法第3條列舉了7種遺產形態,而民法典第1122條直接就是一句話「遺產是自然人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也就是說,凡是合法的,法律不禁止繼承的財產都是遺產,都可以繼承。
民法典對具體繼承規則也有許多改變,比如刪除了公正遺囑的優先效率,擴大了代位繼承的范圍,因為人壽保單是財富傳承的工具,而法律變更了財富傳承的基本規則,所以相應的也會對人壽保障有所影響。
如果被繼承人的兄弟姐妹先於繼承人死亡之後,由該兄弟姐妹的子女實現代位繼承,人身保險金能否列入被保人的遺產,取決於被保險人是否指定的受益人。指定了受益人的被保險人死亡後,其人身保險金應給付給受益人,未指定受益人的被保險人死亡後,其人身保險金應作為遺產處理。可以用來清償債務或賠償,因此如投保人在投保時未明確指定受益人,投保人或被保險人身故之後人身保險金作為遺產進行分配,被繼承人兄弟姐妹的子女已有可能領取保險金。
因此為防止理賠過程出現爭爭議或糾紛,保險公司應明晰人身保險金及理賠金等財產性權益的界定。民法典對電銷、互聯網保險業務的影響
在隱私權方面,民法典規定未經權利人明確同意,任何人不得以電話,簡訊,電子郵件等方式侵擾他人的私人生活而言,這些都將對電網銷產生重大影響。為確保互聯網業務開展的合法合規性,保險公司應在徵得投保人被保險人同意的前提下,合理使用其個人信息
⑹ 哪裡能學習民法典物權編的新規
因為立法目的和依據在民法典的總則部分已經有了,而且既然是一部統一的民法典,立法目的和依據也應該是統一的、一致的。
⑺ 分別列出物權法和民法典物權編規定了哪些物權類型並進行比較二者在物權類型規定上的區別思考立法理由。
民法典中物權編變動點如下
(一)徵用制度
1. 最新變化:《民法典》第245條
(1)因搶險救災、疫情防控等緊急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可以徵用組織、個人的不動產或者動產;
(2)被徵用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使用後,應當返還被徵用人;
(3)組織、個人的不動產或者動產被徵用或者徵用後毀損、滅失的,應當給予補償。
2. 注意:《民法典》對徵用制度,根據疫情有重要修改,需要考生引起足夠的注意,對新的制度變化要了解、記憶。
(二)建築物區分所有權制度
1. 最新變化:《民法典》第274、275、276、278條
(1)規劃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車庫的歸屬,由當事人通過出售、附贈或者出租等方式約定;
(2)佔用業主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場地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屬於業主共有。
中業主共同決定事項的表決
(3)業主共同決定事項的表決問題:
①業主共同決定事項,應當由專有部分面積佔比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且人數佔比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參與表決;
②決定籌集維修資金、改建或重建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改變共有部分的用途或者利用共有部分從事經營活動,應當經參與表決專有部分面積四分之三以上的業主且參與表決人數四分之三以上的業主同意;
③決定其他事項,應當經參與表決專有部分面積過半數的業主且參與表決人數過半數的業主同意。
2. 注意:建築物區分所有權制度的常規核心考點,是哪些財產屬於業主共有,民法典在這里有新的規定,考生要足夠注意。此外,業主共同決定事項的表決問題屬於記憶性質的考點,需要考生足夠注意並進行記憶。
(三)土地經營權
1. 最新變化:《民法典》第333、334、335、342條
(1)「三權分置」:土地所有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土地經營權
土地經營權,是指權利人有權在合同約定的期限內佔有農村土地,自主開展農業生產經營並取得收益的權利。
(2)土地承包經營權人可以自主決定依法採取出租、入股或者其他方式向他人流轉土地經營權。
(3)流轉期限為五年以上的土地經營權,自流轉合同生效時設立。當事人可以向登記機構申請土地經營權登記;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2. 注意:土地承包經營權在近年的考試當中,考查次數較多,而且著重在考查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物權變動模式。近年《民法典》又明確規定了「三權分置」制度,要引起充分重視。
(四)抵押權
1. 最新變化:《民法典》第405、406條
(1)抵押財產的處分
抵押期間,抵押人可以轉讓抵押財產。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抵押財產轉讓的,抵押權不受影響。
抵押人轉讓抵押財產的,應當及時通知抵押權人。抵押權人能夠證明抵押財產轉讓可能損害抵押權的,可以請求抵押人將轉讓所得的價款向抵押權人提前清償債務或者提存。轉讓的價款超過債權數額的部分歸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債務人清償。
(2)抵押不破租賃規則
抵押權設立前,抵押財產已經出租並轉移佔有的,原租賃關系不受該抵押權的影響。
3. 注意:抵押權是擔保物權中最為重要的制度,每年均進行考查,考查的分值在2-4分左右。今年《民法典》還有相關的新變化,需要考生引起足夠注意。
(五)抵押權與質權競合時的先後順序
1. 最新變化:《民法典》第415條
同一財產既設立抵押權又設立質權的,拍賣、變賣該財產所得的價款按照登記、交付的時間先後確定清償順序。
2.注意:擔保物權的競合與混合擔保一直都是命題人偏愛的制度,特別《民法典》還有相關的新變化,考生要注意具體效力規則。
⑻ 物權編在民法典有哪些變動呢
民法典物權編中規定了「居住權」,明確提到,居住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對他人的住宅享有佔有、使用的用益物權,以滿足生活居住的需要。
民法典規定,居住權無償設立,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設立居住權的,應當向登記機構申請居住權登記。居住權不得轉讓、繼承。設立居住權的住宅不得出租,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法律界人士認為,將居住權明確為用益物權的意義重大。老年人可以在將房屋所有權轉移的同時,通過設立居住權來對住房享有長期、穩定的居住權利。
⑼ 民法典物權編與物權法的區別
民法典施行以後,現存的物權法就失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