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經濟法。為什麼出質人和質權人在合同中不得約定債務履行屆滿質權人未受清償時,質物所有權轉移為質權人所
《物權法》第186條對流押規定:「抵押權人在債務履行期屆滿前,不得與抵押人約定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時抵押財產轉移為債權人所有。」
《物權法》第211條對流質規定:「質權人在債務履行期屆滿前,不得與出質人約定債務人未履行債務時質押財產為債權人所有。」
上述規定建立的法律基礎是:1、民法的公平、等價有償原則。避免債權人乘人之危從中牟取暴利,有失公允;2、抵押權(或質押權)是一種變價受償權,抵押財產(或質押財產)未經折價或變價,就預先約定轉移給抵(質)押權人所有,違反了抵(質)押權的本質。
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後(進入抵押權、質權實行期之後),雙方當事人可以約定抵押財產歸抵押權人,質押財產歸質權人。
《典當管理辦法》第四十條第一款典當期限或者續當期限屆滿後,當戶應當在5日內贖當或者續當。逾期不贖當也不續當的,為絕當。
《典當管理辦法》第四十一條典當行在當期內不得出租、質押、抵押和使用當物。
質押當物在典當期內或者續當期內發生遺失或者損毀的,典當行應當按照估價金額進行賠償。遇有不可抗力導致質押當物損毀的,典當行不承擔賠償責任。
② 質權中,質押物產生的孳息歸質權人所有,但是這是否作為日後返還質押物的一部分
質押物產生的孳息 首先用來償還債務,日後不必返還,但出質人所返還的債務也相應減少。
③ 出質人和質權人在合同中不得約定在債務履行期見屆滿質權人未受清償時,質物的所有權轉移與質權人所有。
《物權法》第186條對流押規定:「抵押權人在債務履行期屆滿前,不得與抵押人約定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時抵押財產轉移為債權人所有。」
《物權法》第211條對流質規定:「質權人在債務履行期屆滿前,不得與出質人約定債務人未履行債務時質押財產為債權人所有。」
上述規定建立的法律基礎是:1、民法的公平、等價有償原則。避免債權人乘人之危從中牟取暴利,有失公允; 2、抵押權(或質押權)是一種變價受償權,抵押財產(或質押財產)未經折價或變價,就預先約定轉移給抵(質)押權人所有,違反了抵(質)押權的本質。
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後(進入抵押權、質權實行期之後),雙方當事人可以約定抵押財產歸抵押權人,質押財產歸質權人。
《典當管理辦法》第四十條第一款 典當期限或者續當期限屆滿後,當戶應當在5日內贖當或者續當。逾期不贖當也不續當的,為絕當。
《典當管理辦法》第四十一條 典當行在當期內不得出租、質押、抵押和使用當物。
質押當物在典當期內或者續當期內發生遺失或者損毀的,典當行應當按照估價金額進行賠償。遇有不可抗力導致質押當物損毀的,典當行不承擔賠償責任。
④ 質押物在質押期間 質權人有對質押物的使用權嗎
根據[民法]、[物權法]有關規定:質押人對質押物品,無使用權。但質押期已過,而質押人沒有收回,則質押物品歸質押人所有,這時就有了使用權。
⑤ 質押的財產給可以歸質權人嗎
這個是物權法規定的流質條款無效問題。不僅針對質押、抵押中流質條款亦無效。
這個規定主要是為了保護債務人的利益。因為債務人借錢時通常比較急迫,會不惜以較大價值的財產擔保較小金額的債務,這種情況下如果約定流質條款,債權人可能會依照其優勢地位,以較低的價格取得擔保物。這會對債務人不公平。
還有一種可能,抵押人與債務人不是同一人,債務人可以與債權人惡意串通,故意不還欠款,基於流質條款,債權人就可以直接取得抵押物的所有權,這對抵押人也不公平。
第三種情形,抵押物上設置多個擔保物權的話,如果有流質條款,會影響其他債權人的利益。
⑥ 出質人代質權人佔有質物的,質權消滅了嗎
不消滅,但喪失對抗第三人的效力,具體可以參考如下法條:
《擔保法版司法解釋》
第八十七權條出質人代質權人佔有質物的,質押合同不生效;質權人將質物返還於出質人後,以其質權對抗第三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因不可歸責於質權人的事由而喪失對質物的佔有,質權人可以向不當佔有人請求停止侵害、恢復原狀、返還質物。
⑦ 在質權合同中,出質人和質權人不得在債務履行期屆滿,質權人未受清償時,質物的所有人轉移為質權人所有。
質權是擔保權,擔保的是債權,而債權有先後順序,約定轉移質物的所有權不利於保護其他債權人的權利。
⑧ 為什麼質權人非經出質人同意不得擅自使用、處分質物
質權人不得擅自任用、處分質物的理由主要有:首先,當事人設定動產質權目的在於版擔保質權人的債權能夠得到權清償,質權人佔有質物,使質物脫離出質人而為質權人所掌控,質權人的擔保物權得以保障。其次,質權從其性質上看是擔保物權而非用益物權。動產質權與抵押權相比,其根本區別在於擔保物的移轉與否,抵押不移轉抵押物,仍由抵押人佔有、使用,而動產質權移轉質物的佔有,將屬於出質人佔有的質物轉至質權人的控制之下,這是由於用於抵押的物大多是不動產,而用於質押的是容易移轉的動產,質權人佔有質物的作用在於控制質物,保證債權實現。再次,無論是抵押還是質押,物的擔保在於其交換價值而非使用價值,從這個意義上說,質權人取得質物、控制質物是為了質物不被出質人隨意處分而使擔保落空,質權人使用、處分質物顯然不是設定質權的目的。因此,質權人非經出質人同意不得擅自使用、處分質物。
⑨ 為什麼合同中不得約定在債務履行期屆滿質權人未受清償時,質物的所有權轉移為質權人所有
擔保法規定的,這樣的約定無效,質押權人只享有優先受償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