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不適用訴訟時效的幾種請求權
1、這些都屬於債權請求權,不是形成權。請求權和形成權是對民事權利的兩種完全不同的分類。
2、原則上債權請求權都適用訴訟時效,但由於上面四類的特殊性質,不適用訴訟時效,即隨時可以請求返還或主張權利,不因時效屆滿而喪失勝訴權,但這並不妨礙其債權請求權的本質。
3、訴訟時效對於民事權利來說,有的適用有的不適用,不是說如果不適用訴訟時效就一定要適用其他什麼東西。
② 哪些情形不適用訴訟時效
1、訴訟時效僅適用於請求權。在我國僅有債權請求權與繼承請求權適用訴訟時效。
2、不適用訴訟時效:
(1)支配權不適用訴訟時效(例外:抵押權適用訴訟時效)。
(2)抗辯權不適用訴訟時效。
(3)形成權一般是除斥期間。
(4)《訴訟時效規定》第1條規定:下列債權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不是訴訟時效的客體:
①、 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請求權。
②、 兌付國債、金融債券以及向不特定對象發行的企業債券本息請求權。
③、基於投資關系產生的繳付出資請求權。
1、訴訟時效是指民事權利受到侵害的權利人在法定的時效期間內不行使權利,當時效期間屆滿時,債務人獲得訴訟時效抗辯權。
2、在法律規定的訴訟時效期間內,權利人提出請求的,人民法院就強制義務人履行所承擔的義務。而在法定的訴訟時效期間屆滿之後,權利人行使請求權的,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護。
3、值得注意的是,訴訟時效屆滿後,義務人雖可拒絕履行其義務,權利人請求權的行使僅發生障礙,權利本身及請求權並不消滅。
4、當事人超過訴訟時效後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受理後,如另一方當事人提出訴訟時效抗辯且查明無中止,中斷,延長事由的,判決駁回其訴訟請求。如果另一方當事人未提出訴訟時效抗辯,則視為其自動放棄該權利,法院不得依照職權主動適用訴訟時效,應當受理支持其訴訟請求。
③ 不適用訴訟時效的情形有哪些
訴訟時效是指權利人在法定期間內不行使權利而失去訴訟保護的制度。下列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1)請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2)不動產物權和登記的動產物權的權利人請求返還財產;(3)請求支付撫養費、贍養費或者扶養費;(4)依法不適用訴訟時效的其他請求權。除了不適用的情況,其他都是適用的。
④ 不適用訴訟時效是什麼意思難道是任何時候都可以進行訴訟。例如,物權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
訴訟時效只適用於財產權中的債權性請求權,物權請求並不適用。
首先解釋下什麼是訴訟時效:
訴訟時效是指民事權利受到侵害的權利人在法定的時效期間內不行使權利,當時效期間屆滿時,債務人獲得訴訟時效抗辯權。
在法律規定的訴訟時效期間內,權利人提出請求的,人民法院就強制義務人履行所承擔的義務。而在法定的訴訟時效期間屆滿之後,權利人行使請求權的,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護。
值得注意的是,訴訟時效屆滿後,義務人雖可拒絕履行其義務,權利人請求權的行使僅發生障礙,權利本身及請求權並不消滅。
當事人超過訴訟時效後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受理後,如另一方當事人提出訴訟時效抗辯且查明無中止,中斷,延長事由的,判決駁回其訴訟請求。
如果另一方當事人未提出訴訟時效抗辯,則視為其自動放棄該權利,法院不得依照職權主動適用訴訟時效,應當受理支持其訴訟請求。
下列權利不適用訴訟時效:
1、人身權的請求權
2、財產性支配權:包括物權和知識產權
3、抗辯權
4、形成權
5、存款本息的請求權具有無特定履行期限,存款人可以隨時請求金融機構兌付的特殊性,如果適用訴訟時效,會關繫到民眾的生存利益,對於民眾的生存利益會帶來深刻影響,也不符合這個法律存在的特性,所以存款本息不適用。
6、認購人是基於對國家和對金融機構的信賴購買債權的,他的投資具有類似於儲蓄的性質,所以由國債和金融債產生的支付體系請求權不應該適用訴訟時效。
7、基於投資產生的繳付出資的請求權,不受訴訟時效的規定,主要是考慮到充足的資本是企業開展對外經營活動的保障,也是對外承擔民事責任的擔保,足額出資也是公司法定義務,繳付出資請求權不應該受到時效的限制,否則有違公司資本充足的原則。
8、如果對物權請求權適用訴訟時效,那麼,超過訴訟時效而被他人佔有的財產就會成為無主物。
但是需要特別注意的是:
人身權、物權、知識產權受到侵害後權利人根據侵權行為要求對方承擔損害賠償的請求權由於是債權,所以受訴訟時效的限制。
(4)知識產權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擴展閱讀:
一般訴訟時效:
指在一般情況下普遍適用的時效,這類時效不是針對某一特殊情況規定的,而是普遍適用的,如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規定的:「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限為2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這表明,我國民事訴訟的一般訴訟時效為2年。(現《民法通則》有關訴訟時效的內容已失效,已經開始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有關訴訟時效的規定);
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該法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該法第一百八十八條第一款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3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這表明,我國民事訴訟的一般訴訟時效從2017年10月1日起為3年。
訴訟時效特別訴訟時效:
特殊時效優於普通時效,也就是說,凡有特殊時效規定的,適用特殊時效,我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一、短期時效。短期時效指訴訟時效不滿兩年的時效。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六條規定:「下列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
(一)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
(二)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
(三)延付或拒付租金的;
(四)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被損壞的。」
二、長期訴訟時效。長期訴訟時效是指訴訟時效在兩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訴訟時效。
《產品質量法》第四十五條「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要求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益受到損害時起計算。」
《環境保護法》第六十六條 「提起環境損害賠償訴訟的時效期間為三年,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受到損害時起計算。」
《海商法》第二百六十五條「有關船舶發生油污損害的請求權,時效期間為三年,自損害發生之日起計算;但是,在任何情況下時效期間不得超過從造成損害的事故發生之日起六年。」
《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九條「因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和技術進出口合同爭議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期限為四年,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計算。
因其他合同爭議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期限,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
三、最長訴訟時效。最長訴訟時效為二十年。
我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規定「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
根據這一規定,最長的訴訟時效的期間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權利享有人不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害,時效最長也是二十年,超過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護。
時效具有強制性,任何時效都由法律、法規強制規定,任何單位或個人對時效的延長、縮短、放棄等約定都是無效的。
⑤ 一般認為不適用訴訟時效規定的請求權是
A
BE是一年的訴訟時效
CD是兩年的
⑥ 為什麼會說知識產權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
你好!
我把相應的資料摘錄片斷給你,如有不清楚的地方,你直接網路「知識產權請求權與訴訟時效」。
三、知識產權請求權應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的消極理由(對否定說的評析)
我國學術界對物權請求權是否應當適用訴訟時效探討非常之多,論著也極為豐富,並形成了肯定說、
[17]否定說
[18]和折衷說
[19]等三種代表性學說。同時也不乏探討知識產權請求權的文章,但都限於討論是否應當建立知識產權請求權制度,知識產權請求權的含義、特徵、類型和作用,
[20]探討知識產權請求權是否應當適用訴訟時效的文獻則相形見拙。這種情況的出現應該與我國最高人民法院在三個司法解釋中明確採用知識產權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制度的立場有關。
為什麼最高人民法院的三個司法解釋會明確採取知識產權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制度的立場?由於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2002年發布三個司法解釋時,沒有公開詳細的理由書,因此從公開的資料中無法加以查證。本文揣測,主要原因應該不是基於持續性侵權行為理論,
[21]而應該是三個司法解釋的起草者將知識產權等同於物權、知識產權請求權等同於物權請求權,並且完全採取了物權請求權不受訴訟時效限制的觀點。具體來說,最高人民法院應該是受了主張物權請求權不應適用訴訟時效制度的學者如下觀點的影響:其一,支配為物權的主要內容,若物權請求權適用訴訟時效,將造成一個無法回復支配圓滿狀態的物權,使物權變成一種空虛的權利,既有害於經濟生活也違反物權立法本質,並會發生變態物權,一方面所有權人不能請求所有物的返還,所謂的請求權將徒有虛名,另一方面佔有人不享有所有權。
[22]其二,物權請求權與債權請求權雖同為請求權,實則不同。物權具有消極性,其享有無需積極請求對方為一定行為,僅在其圓滿狀態受到破壞時才發動,以除去妨害等。因此,債權請求權適用訴訟時效制度,有利於督促債權人積極行使權利,物權請求權如果適用訴訟時效制度,則會激起侵害物權的投機激情。
[23]其三,排除妨礙請求權和消除危險請求權不應適用訴訟時效,原因是這兩種請求權都指向現實存在的妨害和危險,這種現實存在的妨害和危險一般就排除了向不特定第三人呈現權利不存在的可能,不特定第三人無法產生相應物權請求權不存在的信賴。登記不動產物權人的返還原物請求權不應當適用訴訟時效,原因是不動產以登記作為公示手段,只要登記簿上仍然顯示不動產權屬狀況,就會排除向不特定第三人呈現權利不存在狀態之可能。
[24]
具體到知識產權請求權,三個司法解釋之所以採用知識產權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制度的立場,所持理由主要應該是:如果知識產權請求權適用訴訟時效,則知識產權將一直處於被侵害或者有受侵害之虞的狀態,並且會引發侵害知識產權的投機激情,出現變態的知識產權;由於專利權、商標權、植物新品種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都是經過申請、審核、登記、公告的權利,不管經過多長時間,只要權利證上顯示權利歸屬狀態,不特定第三人就不會產生這些權利不存在的信賴,因而無需保護不特定第三人的信賴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