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版權發展現狀調研問卷

版權發展現狀調研問卷

發布時間:2021-06-29 04:59:10

㈠ 對版權保護的調查報告

你要自己寫的,我也寫過一篇,不過是關於環境污染的,查查資料,發發問卷,就搞定了

㈡ 關於網球現狀與發展的調查問卷!!急急急急急急~~~~~

網球運動正朝著更加積極主動、力爭先發制人的方向發展。世界網壇高手雲集、群英薈萃,領導當今網壇潮流的技術型打法和力量型打法選手爭奇斗艷,技術與力量的完美結合已成為網球技術的發展趨勢。女子網球運動近年來發展迅速,女子網球技術有男性化的趨勢,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

當今網球發展趨勢是「快速、進攻、全面、變化、穩定」 。

快速:並不是指擊球或跑動一味求快而是一種急停、急起、急轉的專項速度和預判能力在快速中保持相對穩定是一種有節制的專項的快速,快速是與一個人對球的預見性有很大關系。

進攻:現代網球講究進攻強調培養進攻意識。按傳統觀念,應站在底線范圍擊球,看誰失誤少,誰失誤少誰取勝的機會就越大,現今發展的方向,強調的是一種進攻意識和願望,以攻為守,進攻是最好的防守。

全面:這里所說的「全面」並不等於面面俱到,而應當是在沒有明顯技術缺陷下特長突出的全面,絕對的全面是不可能的。

變化:改變打法的單一性,根據不同的對手採用不同的打法方式、方法越多越好。如果能以同一種擊球姿勢擊出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旋轉速度的球,將會增加對手回擊的難度。

穩定:並不是說要在某一次擊球或是某一次比賽中穩定的發揮而是要在整個賽事中或網球生涯中穩定的發揮。

隨著網球各種大賽的獎金的提高,網球的職業化和商業化程度越來越高。

㈢ 求幾個調查問卷的問題!有關繪畫作品的版權與稿酬的!

可以去51調查網上找找看,有關於這類的調查模板,會有幫助的吧

㈣ 如何評價國內網友版權意識的發展現狀

您好!目前我國版權意識相對薄弱有多方面的原因。大的方面主要是,國家現版行法律法規對版權維護沒有特權別詳細的硬性條文,沒有完整建立版權維護的的結構機制,實現不了版權維護的實質操作。其次監督機構也不健全。小的方面講,國民版權維護的思想沒有完全建立,對待維護版權的意識不強烈,盜版山寨被普遍默認,對待自己版權受到侵犯時,不能有效的進行維護。當然近幾年來我國對版權意識的重視逐漸增強。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

㈤ 互聯網版權自律研究,想做分調查問卷,該問些什麼問題··

這個也是沒得辦法的事情,像你在學校的話,你可以在校內網上下載維普,萬方的資料,那裡面資料挺全的,我以前在裡面下載過的,出了學校可是要出錢的,希望可以幫到你!

㈥ 地勘單位問卷調查分析報告

2007年國土資源部地質勘查司結合全國地勘單位改革發展情況調研工作,專門組織開展了地勘行業問卷調查活動。問卷對地勘單位企業化改革過程中的一些關鍵性問題徵求了行業內部幹部職工的看法,目的是從一個側面反映地勘單位改革進展情況,了解地勘單位改革發展現狀和基層地勘單位的基本生存狀態。

調查問卷的內容涉及地勘單位企業化改革、地勘單位發展現狀和思路、優惠政策落實情況、商業性地質工作發展等方面。問卷調查范圍包括雲南、廣西、江蘇、浙江、內蒙古、新疆、安徽7個省(自治區)的基層地勘隊伍(部分省對局機關和國土資源廳進行了問卷調查),共收回有效調查問卷939份。

一、調查問卷統計

1.被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

(1)被調查對象所在工作單位。包括地勘局機關、地質隊或隊所屬企業或其他情況。其中,隊職工占被調查對象的比例為60%;局機關職工占被調查者的比例為20%;局或隊所屬的企業職工比例為15%。絕大部分被調查者來自基層地勘單位。如圖54所示。

(2)被調查者中,男職工680人,佔74%;女職工242人,佔26%。如圖55所示

(3)職務或職稱層次。被調查者中基層管理人員佔35%,技術人員佔34%,處級領導佔20%,局級領導佔3%。如圖56所示。

管理人員占被調查對象57%(包括局級領導幹部和處級領導幹部),作為地勘單位管理制度的制定者和國家政策的執行者,他們掌握行業發展與改革的基本情況,對地勘行業的改革與發展情況非常熟悉。

圖54 問卷調查對象構成基本情況(單位性質)

圖55 問卷調查對象構成基本情況(性別)

圖56 問卷調查對象構成基本情況(行政職務、技術職稱)

(4)年齡構成。被調查對象中年齡在30~50歲的,佔到被調查者總數的近67%,大於50歲的佔20%,小於30歲的佔13%。如圖57所示。

30~50歲職工佔有較大比例,30歲以下的年輕人較少,反映了地勘單位人員結構有老齡化的趨勢,人員斷檔現象比較嚴重。

圖57 問卷調查對象構成基本情況(年齡結構)

2.所在單位的性質

大部分被調查者所在單位的屬性為事業單位,這與目前大部分地勘單位屬於事業性質的現實情況是一致的。如圖58所示。

圖58所示 問卷調查對象所在單位的性質

3.關於事業單位優越性體現在哪裡

66%的被調查者認為事業單位的優越性體現在工作穩定,43%的被調查者認為事業單位的社會保障好,只有極少部分的人認為事業單位的工資高、社會地位高。如圖59所示。

4.關於事業體制對地勘單位發展的制約主要表現

48%的被調查者認為,主要在於事業體制在收入分配上不靈活,難以調動地勘單位職工的積極性,39%的被調查者認為,主要是經營決策自主權受限制。如圖60所示。

5.地勘單位作為企業的優越性

69%的被調查者認為企業的優勢在於經營機制靈活,效率高;21%的被調查者認為有利於自我價值的實現;21%的被調查者認為有利於加強商業性地質工作。如圖61所示。

圖59 問卷調查對象對事業單位優越性的認識

圖60 問卷調查對象對事業體制對地勘單位發展制約的認識

6.對地勘單位企業化可行性的認識

39%的被調查者認為目前地勘單位實行企業化,為時尚早,因為條件還不完全具備,需要逐步總結經驗,改革探索,難以一步到位;31%的被調查者認為地勘單位企業化是可行的,通過企業化的改革,可以獲得更高的經濟收入,實現自身價值;認為完全不可行的佔22%。如圖62所示。

圖61 問卷調查對象對地勘企業優越性的認識

圖62 問卷調查對象對地勘單位企業化的認識

7.對地勘單位改革模式的認識

71%的被調查者希望繼續保留事業單位的牌子,內部實行企業化經營,既有地勘事業費來解除後顧之憂,又希望能進入市場搞創收。以局為單元組建企業集團的比例佔18%,以隊伍基礎轉為企業的比例佔11%。如圖63所示。

圖63 問卷調查對象對地勘單位改革模式的認識

8.對地勘單位轉企的顧慮

52%的被調查者認為轉企後退休待遇及社會保障與事業單位差距太大;30%的被調查者認為轉企後沒有了地勘事業費,將難以生存;28%的被調查者不願意放棄事業身份及附加的各種待遇;21%的被調查者對轉企後的發展沒有信心。如圖64所示。

9.對當前地勘單位轉企主要難點的認識

63%的被調查者認為歷史遺留問題是主要難點,主要表現在地勘單位職工住房補貼欠賬問題、離退休人員的養老統籌問題等方面;57%的被調查者認為地勘單位轉企後難以形成持續發展的主導產業,企業難以生存;24%的被調查者認為地勘單位轉企後,執行企業的經營理念和管理模式,解決不了所有人員的就業問題;21%的被調查者認為資本金不足,企業正常運轉困難;16%的被調查者認為財政等管理體制及政策上對轉企有障礙。如圖65所示。

10.對2000年以來本單位經濟情況的評價

近幾年來地勘單位積極進取,充分利用優惠政策,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職工待遇、工資較前些年均有較大幅度的增長。54%的被調查者選擇越來越好,這說明了經過多年的努力,地勘單位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改革和發展成果得到了廣大職工的認可,36%的被調查者認為處於一般的狀態,只有3%的被調查者反映越來越差。如圖66所示。

圖64 問卷調查對象對地勘單位轉企的最大顧慮

圖65 問卷調查對象對地勘單位轉企主要難點的認識

圖66 問卷調查對象對2000年以來本單位經濟情況的評價

11.當前地勘單位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

55%的被調查者認為是國家政策的支持,說明國家有力的宏觀調控和優惠的扶持政策給地勘單位快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45%的被調查者認為是礦業市場火暴。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對礦產資源的需求持續走高,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面臨資源瓶頸問題,這促進了社會地勘投資不斷增長,也是地勘單位這些年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另外,當前地方政府對地勘單位的支持,地勘單位自身不斷完善體制,實行企業化的經營管理制度也是單位快速發展的原因之一。如圖67所示。

圖67 問卷調查對象認為地勘單位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

12.所在單位目前承擔的主要工作是什麼

單位自籌及開發項目佔40%,承擔社會委託的項目佔39%,國家下達地勘項目佔27%,單位自籌及開發項目和承擔社會委託項目的所佔比例超過國家下達地勘項目。如圖68所示。

圖68 問卷調查對象認為本單位目前承擔的主要工作

13.如果轉企後,在一定時期內是否繼續保留事業單位的各項保障體系

該問題是對一項地勘單位改革措施的探討,64%的被調查者認為可以接受轉企後,在一定時期內繼續保留事業單位的各項保障體系;有16%的被調查者認為不能接受,希望繼續保留事業單位的保障體系。如圖69所示。

圖69 問卷調查對象對一定時期內繼續保留事業單位的各項保障體系的態度

14.對近幾年地勘經濟發展較快的良好形勢的看法

有30%的被調查者認為能夠持續下去,這幾年地勘單位的快速發展確實使職工增強了信心。但是,地質勘查行業工作的特點決定了發展態勢較大程度上受到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和礦業市場形勢的影響,使職工感覺到命運不是掌握在自己手裡,有49%的人擔心近幾年地勘經濟較快發展只是暫時的繁榮。如圖70所示。

圖70 問卷調查對象對近幾年地勘經濟較快發展的良好形勢的看法

15.如何才能調動地質技術人員及野外一線人員的積極性

地勘單位普遍實行企業化的經營管理,實行績效工資制度,作為地勘隊伍中主要的創收人員,技術人員和野外工作人員理應獲得相對較高的回報,以體現其智力投入的價值,有56%的被調查者認為應打破現行事業工資制度、勞動用工制度,主要按貢獻分配;野外地質工作非常辛苦,但長期以來野外津貼、補貼較低,難以調動野外地質工作者的積極性,有29%的被調查者認為應該增加野外津貼和補貼。如圖71所示。

16.願意選擇哪種地勘單位

46%的被調查者選擇地調院,主要因為省級地調院人員精幹、裝備精良、相對穩定,能爭取到較多的國家和省級項目;有36%的被調查者選擇去勘查開發及多種經營企業,認為能夠創造較高的經濟效益。只有18%的人選擇傳統的地質隊。如圖72所示。

17.關於國家出台的地勘改革相關政策執行情況

41%的被調查者認為改革相關政策基本到位,34%的被調查者認為改革相關政策不到位,認為全部到位的只佔1%。國家出台的地勘改革相關政策主要由各省人民政府組織和具體落實,各省由於實際情況不一樣,政策落實情況也有較大差異。如圖73所示。

18.關於本單位的地質工作與地方經濟發展是否緊密

認為比較緊密和非常緊密的人佔到被調查者的74%,說明地勘單位屬地化後,大多數加強了與地方經濟的融合。如圖74所示。

圖71 問卷調查對象對如何才能調動地質技術人員及野外一線人員工作積極性的看法

圖72 問卷調查對象對地勘單位的選擇

19.關於商業性地質工作發展前景如何

36%的被調查者認為商業性地質存在著市場發育不完善,管理不規范等問題,形勢不容樂觀;認為前景廣闊的有22%;17%的被調查者認為很難說。這說明做好商業性地質工作還需進一步理順體制、健全機制、營造環境、制定相應的配套政策、措施,積極推進商業性地質工作的發展。如圖75所示。

圖73 問卷調查對象對國家出台的地勘改革相關政策執行情況的看法

圖74 問卷調查對象對本單位地質工作與地方經濟發展是否緊密的評價

圖75 問卷調查對象對商業性地質工作發展前景的看法

20.對於自己收入水平的評價

66%被調查者認為自己收入在當地屬於中游水平;30%的被調查者認為自己收入在當地屬於較低水平行列;僅有4%的被調查者認為自己收入在當地屬於上游水平。如圖76所示。

圖76 問卷調查對象對自己收入水平的評價

21.如何改善地勘單位的經濟狀況

地勘單位從事礦業開發,經營礦業權有自身的優勢,53%的被調查者認為應通過經營礦業權及採取勘查開發一體化來增加收入。46%的被調查者認為應該加大地勘費及財政項目的投入;在地勘行業不景氣的一段時間,地勘單位紛紛進入其他行業謀求發展,主要解決自身的生存問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18%的被調查者認為應該增加其他多種經營收入來改善經濟狀況。如圖77所示。

圖77 問卷調查對象對如何改善地勘單位經濟狀況的看法

22.如果實行「新人新辦法、老人老辦法」,保留原有職工的事業身份及職級不變,地勘單位整體轉企,是否可行?

57%的被調查者認為可行,這與第13題中64%的被調查者希望在一定時期保留事業體制的保障政策是一致的。如圖78所示。

圖78 問卷調查對象對保留原有職工的事業身份及職級不變,地勘單位整體轉企的看法

23.關於全國地勘單位改革的組織領導

中央部門的統籌協調和戰略上的指導對地勘行業發展的非常重要,61%被調查者認為應由中央部門統籌協調並制定相關政策;屬地化後的地勘單位,應該由省級人民政府根據本省實際情況統一領導,39%的被調查者認為應由省級政府根據本省實際情況制定改革政策。如圖79所示。

圖79 問卷調查對象對全國地勘單位改革組織領導模式的看法

24.關於省級地調院的歸屬

到底應該歸屬於國土資源廳還是省內某個地勘局或是省屬獨立事業單位,被調查者分布的頻率差別不大,也就是說目前對此問題爭議較大,還沒有形成共識。如圖80所示。

圖80 問卷調查對象對省級地調院歸屬的看法

25.對本單位近幾年整體發展的評價

感到滿意或比較滿意的佔58%,與第10題對單位2000年以來的經濟發展情況評價中,選擇「越來越好」所佔的比例(為54%)非常接近;感覺一般的佔36%,這與第10題對單位2000年以來的經濟發展情況評價中,選擇「感到一般」所佔的比例一樣;選擇滿意的比例為17%,說明地勘單位還能夠取得更大的進步,需要不斷總結經驗,抓住機遇,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不滿意的只佔被調查者的6%,說明對近幾年地勘單位確實得到了發展。如圖81所示。

圖81 問卷調查對象對本單位近幾年整體發展的評價

26.對本單位下一步改革發展的看法

72%的被調查者認為要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提高效率,說明地勘單位的大部分職工還是希望通過不斷深化改革,實現單位的發展,提高效率,提高效益;也深刻的認識到地勘單位要適應新時期地質工作的特點,實現自身的生存發展,改變觀念,不斷深化改革是唯一的出路。如圖82所示。二、調查問卷統計分析

圖82 問卷調查對象對本單位下一步改革發展的看法

1.我國地勘經濟取得長足進步,基層地質勘查隊伍的基本生存狀態得到改善,職工生活質量較前些年有所提高

通過調查發現,75%的幹部職工對本單位近幾年的發展感到滿意或基本滿意。地勘單位在經過近10年的探索和努力,積極融入地方經濟發展,適應形勢發展需要,緊緊抓住機遇,不斷深化改革,穩步發展,使我國的地勘行業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大多數地勘單位均實現了較快的增長。多數地勘單位充分利用優惠政策,進行企業化的經營,獲得相當的利潤,彌補了事業費的不足,提高了職工的工資水平,70%被調查者認為自己收入在當地屬於中游以上水平。

2.依賴事業單位的性質,發展受到事業單位身份的限制,是地勘單位發展過程中難以解決的心理矛盾

事業單位的優越性主要體現在工作穩定(66%的被調查者認為),社會保障好(43%的被調查者)。但是事業體制在收入分配上不靈活(48%的被調查者認為),難以調動地勘單位職工的積極性,企業的經營決策自主權受限制(39%的被調查者)。

行業管理部門多次強調地勘企業化改革的大方向是不會改變的。可以說採取事業單位的體制,企業的經營方式對於地勘單位來講應該是改革過程中的過渡階段,隨著國家對事業單位的規范化管理,強調事企分開,執行更加嚴格的財務制度和審計制度,地勘單位的這種中間路線很難繼續維持。如果堅持自己的事業單位身份,企業化的經營行為是不被允許的,也就談不上有自身的經營決策自主權。

現階段地勘單位的企業化改革仍然停留在單位內部的模擬企業改革,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事業單位的性質。在調查中我們發現,72%的被調查者認為要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提高效率,說明地勘單位的大部分職工還是希望通過不斷深化改革,實現單位的發展,提高效率,提高效益;我們應該深刻的認識到地勘單位要適應新時期地質工作的特點,實現自身的生存發展,改變觀念,不斷深化改革是唯一的出路。

3.「地勘單位維持事業單位身份好、變成企業不好」既是現實問題,也是思想問題

調查中發現,地勘單位職工對轉企後最擔心的還是與自己切身利益相關的待遇問題。52%的被調查者認為轉企後退休待遇及社會保障與事業單位差距太大;28%的被調查者不願意放棄事業身份及附加的各種待遇;39%的被調查者認為目前地勘單位實行企業化,為時尚早;22%的被調查者認為完全不可行。放棄現有的事業單位身份,就等於放棄事業單位身份背後的各種待遇,我國現階段企業的待遇和事業單位的待遇存在較大差距是現實存在的,加上對轉企後單位的發展沒有信心,自然對轉企存在抵觸情緒。在處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完善,與地勘工作相關的各級市場還為完全建立這樣一個大的背景下,「地勘單位維持事業單位身份好、變成企業不好」的問題有是客觀存在的,這不是能夠很快解決的問題。

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地勘單位部分職工沒有真正認識到地勘單位改革對我國地質工作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對地勘單位的企業化改革持懷疑態度,甚至有抵觸情緒。大多數地勘單位對國家還存在較強的依賴心理,要政策、講扶持,缺乏自力更生、開拓進取的魄力和勇氣。調查中發現,超過一半的人認為國家應該加大地勘費及財政項目的投入以改變地勘單位的經濟狀況。如果單靠國家資金的注入,實際上這種做法治標不治本,反而增強了地勘單位的依賴性。國家資金的投入要服從於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地勘單位今後的發展,不能光依靠政策,要改變思維方式,立足於市場。

4.地勘單位如何形成主業,我國的地質勘查行業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是整個行業關心的問題

地質勘查業作為礦業的上游產業,帶有服務行業的性質,受礦業市場波動的影響較大,國家的礦業政策和宏觀經濟政策與我國地質勘查業有著密切的關系。調查中發現57%的被調查者認為地勘單位轉企後難以形成持續發展的主導產業,企業難以生存。可以說如何培育地勘單位主業,實現地勘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是地勘單位企業化改革必須解決的問題。

現階段強調要擴寬地質勘查業的服務領域,深入到社會經濟發展的各個方面,積極融入地方經濟,強調其資源基礎、環境基礎和工程基礎三大職能,為實現地質勘查業的可持續發展指明了方向。地勘單位只有實現自身定位,找准突破口,積極應對市場變化才能逐漸形成自身的主導產業,才能實現自身的生存和發展。

5.如何看待地勘單位沉重的歷史包袱是關繫到行業的和諧發展、企業化改革順利推進的重大問題

地勘單位的歷史遺留問題直接導致了地勘單位負擔沉重,經營資本不足。帶著沉重包袱進入市場,企業是很難生存的。調查中發現,63%的被調查者認為歷史遺留問題是主要難點。解決地勘單位的歷史遺留問題是必須要付出的改革成本。

同時,我們也不能將難於解決的歷史遺留問題作為阻礙地勘單位改革與發展的絆腳石,作為維護事業身份、阻礙企業化改革的擋箭牌。我們應該本著以人為的思想,在改革發展過程中時刻將職工利益放在首要位置,本著自力更生的原則,積極與地方政府進行溝通,逐步解決這些問題,為地勘單位下一步的企業化改革工作鋪平道路。

三、調查結果的可靠性

為了確保問卷的代表性和有效性,問卷採取隨機形式發放,絕大部分被調查者來自基層地勘單位,普通職工佔到被調查對象的60%,管理人員占被調查對象57%(包括局級領導幹部和處級領導幹部),問卷調查結果能夠真實的反映我國基層地勘單位幹部職工對地勘單位改革與發展的真實看法。同時,通過分析問卷調查的結果與各個調研小組通過專題調研得出的結論相吻合,可以說問卷設計合理、分析結果能夠反映一定的現實問題,分析結果能夠為地勘行業管理部門更好的開展工作提供了有力決策支撐,問卷調查的分析結果具有可靠性和實用性。

這是近年來首次面向基層地勘單位的幹部職工針對地勘單位改革與發展問題開展問卷調查工作,在問卷問題設計、問卷發放形式、分析成果的表達上還存在值得改進的地方。同時,由於部分被調查者對地勘單位的企業化改革存在抵觸情緒,回答問題時沒有反應實際情況,對問卷分析結果的可靠性產生了一定影響。

㈦ 數字版權的國內現狀

目前我國數字出版市場雖已取得巨大的進步,但是中國出版業由傳統的出版模式向數字化模式轉型的道路不會平坦,版權問題隨時可能影響該行業的健康發展。
關於數字版權保護,由於數字出版是以技術開發與版權增值為核心的產業,版權保護是其發展的核心問題。在美國,版權產業是其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因和信息經濟的驅動力,可以說,沒有版權保護,就沒有好萊塢的全球市場。在我國,由於數字技術對傳統版權保護帶來的沖擊,數字作品的版權不能得到充分保護,著作權人的權益每每受到傷害,再加上為數相當多的網民缺乏良好的版權保護意識以及正確的數字消費觀等,導致數字出版產業鏈不完善,無法進行正常的產業循環,數字出版業難以得到健康發展。以上是我們在數字出版領域之間還存在的矛盾和問題。
事實證明,圖書數字化以後,盜版極其容易,復製件與原件一模一樣,而且復制幾乎沒有什麼成本,這就使得網路出版的版權控制更加困難。一些新出版的暢銷圖書很快被做成電子書在網上流傳,但這往往是一些個人網站未經授權擅自製作的,是違反著作權法的行為。因此,目前很多出版社都不願意讓自己出版社的圖書數字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對數字出版中盜版問題的恐懼。版權的法律保護問題解決不好,即使產業本身具有發展潛力,出版社對數字出版也只能是敬而遠之。盡管目前比較流行的數字版權技術DRM是採用下載計費、數字底紋加密和硬碟綁定等措施實現對網路出版物傳播范圍的控制,它可以嚴格控制電子圖書的閱讀期限、閱讀次數,不經授權讀者不能將電子圖書復制給朋友,也不能列印,可以對網路出版物進行一些必要的版權控制和管理,但網路出版物形式多種多樣,製作技術手段不斷進步,硬體產品日新月異,很難形成一種通用的、有效的數字版權技術來徹底地保護各種網路出版物,並且保證其加密技術永遠不被破解。因此,數字出版領域的版權保護問題已經成為制約出版社進入數字出版領域的障礙之一。對此,除了加大相關法律、法規的執行力度外,也要在版權保護的技術方面加以突破和創新。
首先,「出版」是有許可權的;互聯網上發布資訊是很方便,方便到什麼人都可以發。於是不良信息、錯誤信息也遍布整個網路,有序的信息是財富,無序的信息是垃圾。更重要的是「出版」是有版權的。現在的網路資訊大多數是你抄我、我抄他,快捷的復制技術培養了一大批Google作者,藉助Google和Copy他們可以在幾天內完成一篇宏偉大作。出版商們敢將自己的吃飯傢伙發布在這樣的媒體上嗎?
所以數字出版首先因素:數字出版物只能看,不能無償傳播。(現在國內的一些原創文學網站已經採用了後續章節以圖片方式發布的方法)
其次,我國有關數字出版的法律依然滯後。我國有關網路出版的法律法規迄今為止只有兩部,這兩部法律對於發展日新月異的網路出版業來說,可謂「年代久遠」。因為法律的滯後,數字出版領域的版權糾紛由來已久,且呈愈演愈烈的趨勢。
話說白了,其實數字出版的迷茫性核心,是版權的歸屬性和利益分配問題。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滿足了媒體廣布要求(誰不想自己的作品多發),但損傷了媒體的贏利要求(誰願意自己的東西被濫發)。更何況,掌握著現代化的快速內容發布的非正規通道,利用非自產內容粘著住大量讀者,硬割去了大量的廣告份額,這才是出版數字化的傷心這處。

㈧ 如何評價國內網友版權意識的發展現狀

您好復!目前我國版權意識相對薄制弱有多方面的原因。大的方面主要是,國家現行法律法規對版權維護沒有特別詳細的硬性條文,沒有完整建立版權維護的的結構機制,實現不了版權維護的實質操作。其次監督機構也不健全。小的方面講,國民版權維護的思想沒有完全建立,對待維護版權的意識不強烈,盜版山寨被普遍默認,對待自己版權受到侵犯時,不能有效的進行維護。當然近幾年來我國對版權意識的重視逐漸增強。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

閱讀全文

與版權發展現狀調研問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