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要申請國際專利
專利的國際申請"《專利合作條約》(簡稱PCT)締約國的國民想要對某一技術向《專利合作條約》(簡稱PCT)締約國中的一個或多個國家申請獲得專利保護時,可以按照《專利合作條約》所規定的程序,向《專利合作條約》所指定的受理單位或國際局,遞交指定語種的申請文件,這一個遞交程序就視為已經在所有的《專利合作條約》締約國遞交了專利申請。
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是該條約制定的受理單位,中文也是該條約指定的語種,因此,中國人可以用中文在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遞交"專利的國際申請"。具體哪些國家和那些語種是被指定的,需要隨時關注最新的指定名單。
過去要在數國獲得專利保護,必須向每個國家逐一辦理專利申請,程序和手續都十分繁瑣。為解決這一問題,1970年6月19日由美、英、法、德、日等國在美國華盛頓舉行了外交會議,簽訂了《專利合作條約》。截至2014年5月,其成員國已達85個。也就是說,申請人提交一項國際申請,在85國均有效。PCT的宗旨是通過簡化國際專利申請的手續、程序,強化對發明的法律保護,促進國際間的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需要注意的是,此程序僅僅是簡化了申請階段,但並未包括審查和授權階段。也就是說,部分人基於"國際專利"這一概念而建立的,只要遞交一次申請就在所有國家都獲得了專利保護的想法是錯誤的。
國際申請分為國際和國內兩個階段。國際階段包括國際申請的受理、公開、檢索和初步審查。國內階段主要包括指定國或選定國對國際申請授權審查及其它有關事務的辦理。
申請流程
1.確定申請類型
2.遞交本地申請 (國家階段)
3.國際檢索及審查
4.遞交國際申請 (國際階段)
5.專利授權
6.領取證書
有效期
不同國家對專利保護期限有不同的規定,發明專利一般20年,實用新型及外觀設計專利一般10年。
優點
申請國際專利有利於獨占市場,防止他人模仿本單位的新產品、新技術,專利可以作為商品進行轉讓出售、避免他人搶先注冊專利,專利作為一種無形資產,具有巨大的商業價值,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企業將科研成果申請專利,是企業實施專利戰略的基礎。專利的質量與數量是企業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能力的體現,是企業在該行業身份及地位的象徵。企業通過應用專利制度可以獲得長期的利益回報。企業擁有專利是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基金等各類科技計劃、項目的必要前提條件。
B. 北京世紀鼎力國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北京世紀鼎力國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成立於2011年03月02日,主要經營范圍為商標代理等。
法定代表人:詹志剛
成立時間:2011-03-02
注冊資本:1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10105013630136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紅蓮南路28號6-1幢409室
C. 北京奧力信國際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奧力信是一抄家專業從事國內外知識產權服務公司,總部位於香港,並在北京、江西、河北成立分公司。奧力信致力於解決企業知識產權問題,為客戶提供有關商標、專利、版權、打假、維權、品牌運營管理等一站式服務。業務范圍主要涉及商標注冊、專利申請、版權登記、維權訴訟、品牌策劃運營及國內外注冊、續展、變更、許可、轉讓、爭議、侵權訴訟等;同時,公司還為企業提供海關備案及其他與知識產權有關的法律咨詢服務。奧力信集團憑借出色的服務質量,獲得諸多榮譽,先後加入成為中華商標協會會員、中國知識產權研究會會員、國際保護工業產權協會AIPPI中國分會會員、國際商標協會INTA會員、歐洲商標所有人協會MARQUES會員等國內、國際知識產權專業組織。
法定代表人:周成軍
成立時間:2012-09-04
注冊資本:2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10108015211432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北四環西路9號2106-072
D. 什麼是國際專利
我的理解,你說的國際專利,是不是指涉外專利,就是向別的國家申請的專利。
向每個版國家申請專利成功權後,所獲得的專利證書都是由該國家的知識產權部門頒發;
沒有哪一個專利證書是拿到後在全世界通用的,你的專利技術要在哪些國家受保護就必須向這些國家遞交專利申請;
希望採納
E. 國際知識產權翻譯作業,求英文大神翻譯!
1。設計符合本條例規定條件中包含以下簡稱";社區設計";。2。設計應保護:(一)由一個";未經登記的社區設計";,如果在本條例規定的方式向公眾提供;(b)由一個";注冊社區設計";,如果在本條例的規定辦理。3。一個社會設計應該有一個單一的字元。應當在整個社區具有同等效力。不予登記,轉讓或放棄或是決定宣布它無效的主體,也不得使用被禁止,保存在整個社會的尊重。這一原則及其意義除非本條例另有規定應適用。第3definitionsfor本條例的目的:(一)";設計";意味著整體或部分的產品的特點,特別是,線,輪廓,色彩,形狀,紋理和/或產品本身和/或其裝飾材料;(b)";產品";是指任何工業或手工業項目,包括部分可組裝成一個復雜的產品,包裝,起床,圖形符號和印刷字體,但不包括計算機程序;(c)」復雜產品;";是一個由多個組件可以允許拆卸和重新組裝的產品用於保護1第4requirements產品。設計應在一定程度上,它是新的和有個性的一個社區設計的保護。2。一個設計應用或結合在一個產品組成的復雜產品的一個組成部分,應僅認為是新的和有個性:(一)如果組成部分,一旦它已被納入到復雜的產品,保持可見,後者在正常使用期間;和(b)的一定程度上,這些可見的特徵的組成部分履行自己的新穎性和個性的要求。3。";正常使用";第款規定(2)(一)是指由最終用戶的使用,不包括維修,維修或修理工作。
F. 國際專利有什麼國內專利區別
國內申請專利只在中國大陸受保護,國外申請專利財經預算大的可申內請PCT。PCT專利保護容適用於國際范圍。
國際專利申請流程
1.確定申請類型
2.遞交本地申請 (國家階段)
3.國際檢索及審查
4.遞交國際申請 (國際階段)
5.專利授權
6.領取證書
中國專利申請
中國專利法規要求,授予專利權的發明和實用新型,應具備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外觀設計,應當同申請日以前在國內外出版物上公開發表過或者國內公開使用過的外觀設計不相同和不相近 。
申請類型
1、發明專利:產品、方法或其改進所提出的新的技術方案
2、實用新型專利:產品的形狀、構造或其結合所提出的可應用的新的技術方案
3、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形狀、圖案、色彩或其結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並可應用的新設計
優先權
發明或實用新型自申請之日起12個月內,向其他國家提出專利申請的,可享有優先權。外觀設計在中國沒有優先權。
G. 國際知識產權壁壘對發展中國家貿易發展的影響
一、知識產權保護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一) 擁有知識產權對國際貿易的正面影響
第一,擁有較多高質的知識產權會提高國家的競爭力。從目前的國際形式來看,貿易出口對知識產權的依賴程度越來越大,由於各國所擁有的知識產權的要素稟賦不同,一國就可以根據自身的優勢實施知識產權保護,從而使得在國際貿易中某些技術和產品的優勢得以發揮。與此同時,它也可以迫使其他國家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就可以為其帶來競爭上的優勢,而在此過程中,它可以將企業的技術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和產業優勢。因此,當一個國家擁有知識產權的數量多且質量高時,從一定程度上看,它就擁有了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從而能夠提高其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最終通過產業鏈的傳導機制將會增強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
第二,擁有知識產權擴大了世界貿易的范圍。就目前所知,與知識產權有關的行為不僅滲透到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之中,而且使其逐漸成為一種獨立的貿易形式。知識產權保護的狀況與知識產權有關的貿易尤其是技術貿易之間有著直接的聯系。健全的知識產權制度能夠向專利技術所有人提供權利保護,加大專利技術所有者對自身新產品保護的程度,在一定時期內遏制其他企業對其新產品的模仿和偽造,從而加劇企業產品市場規模的加劇擴張,加大了與知識產權有關的貿易,擴大了世界貿易的范圍。
第三,擁有知識產權可以帶來巨大的經濟和貿易利益。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將產品的組裝轉移到發展中國家中進行就是為了利用這些發展中國家的廉價的勞動力,使發展中國家的廉價勞動力成為他們產品的製造者,而將核心技術在本國自己開發,就擁有了自己的知識產權, 從而可以利用知識產權擁有壟斷優勢———這樣既可以降低產品的生產成本,又可以利用新產品的壟斷優勢擴大產品在發展中國家的市場份額,從而獲得巨大的經濟利益和貿易利益。
(二) 擁有知識產權對國際貿易的負面影響
第一,過高的知識產權保護妨礙經濟增長和技術創新。知識產權制度通常被認為是推動經濟增長和技術創新的動力。然而,創新的根本動力來自競爭,而知識產權保護本質上是一種壟斷,壟斷能夠向創新者提供獎勵,但同樣能夠激勵昔日的創新者依靠壟斷獲取高額收益,從而削弱技術創新的動力。知識產權保護的力度越大,昔日的創新者的壟斷受益越高,進一步創新的動機就日益削弱,這樣繼續發展的最終結果必然是知識產權的過度保護會妨礙經濟的增長,而且會打擊企業的技術創新的積極性。
第二,知識產權保護在實施過程中存在利益轉移問題。知識產權的主要持有者是現代產業,而現代產業的特點之一是大多數企業的銷售市場跨越多個行政區域,由此導致知識產權制度實施過程中的受益者與成本承擔並不完全重疊。受益者是企業,銷售地政府則需要為此承擔較高的執行成本,而受益企業因此而增加的稅收未必都由支付執行成本的銷售地政府獲得,從而產生了利益轉移問題。在國內各地區之間,上述問題可以部分地通過某種轉移支付機制解決,但在國際之間並不存在這種機制。縱所周知,在我國主張嚴格保護知識產權,而從中受益最多的是西方跨國公司。這些跨國公司享受了高於內資企業的稅收待遇,同時其偷漏稅規模也相當可觀;假如沒有相應的配套措施,單純強化令其收益的知識產權保護,勢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有利於跨國公司母國的利益轉移。
第三,過度的知識產權保護會導致貿易爭端。將知識產權和國際貿易掛鉤是國際的新動向,從而使得知識產權保護成為參與國際競爭的各成員國實行貿易保護的重要手段之一。由於知識產權形成的貿易壁壘的合理性、復雜性、隱蔽性和合法性,現在許多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通過其本身所具有技術上和知識產權上的優勢,加上他們對知識產權的重視和在貿易領域的巧妙應用, 利用專利、標准等建立本國的貿易技術壁壘體系,使得其他國家非知識產權人就處於十分不利的地位,面臨著諸如專利申請被設路障、已生產產品被訴侵權、產品市場進入受專利阻撓等困難,就如我們現在看到的一樣,知識產權保護已經成為非關稅壁壘的主要形式之一。
二、知識產權保護在中國的現狀
(一) 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取得的進展
中國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在中國起步是比較晚的,一直到20 世紀70 年代末80 年代初才開始產生並發展的,但是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卻在短短的二十多年的時間里走完了其他國家幾百年的路程。
第一,知識產權保護的立法體系。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框架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經基本確定,到目前為止已經形成了以《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為主體,輔之以各項保護條例,如《植物新品種保條例》、《集成電路布圖保護條例》以及《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修訂草案) 》。我國知識產權立法的成就還可以表現在《民法》、《刑法》中的對知識產權保護的專門條款上,以及新修訂的《對外貿易法》中有專章保護知識產權的內容。
第二,知識產權保護的司法實踐。我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已經開始從只重視行政保護轉為行政保護和司法保護並重,相關的法律法規和行政法規均由人民法院最終執行,同時也加大了執法力度。與此同時,企業也開始認識到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提高了企業自身的防範能力和保護意識。
(二) 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存在的問題
毋庸置疑,與其他發達國家甚至一些發展中國家相比,我國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仍然存在著巨大的差距,發達國家利用其掌握的大量專利等知識產權佔領中國國內市場,並控制中國的海外投資和出口擴張,對中國的經濟發展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第一,國家缺乏知識產權保護的整體戰略。知識產權制度是保護智力勞動成果的一項基本法律制度,也是促進技術創新,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增強經濟、科技競爭力的重要激勵機制之一。在世界各國綜合國力競爭為主的今天,知識產權制度作為激勵創新、促進科技進步、優化科技資源配置、維護市場競爭秩序的重要法律機制之一,它的作用越來越突出。而長期以來,由於我國缺乏知識產權保護的整體戰略,使得知識產權在經濟和對外貿易中的地位和作用得不到充分的發揮,從而影響了對外貿易的健康發展。
第二,國家和企業的自主創新的能力及研發投入不夠。研發活動是一個國家、地區和企業獲得和擁有知識產權的源頭和基礎。但是由於國家和企業對科技投入的力度不夠,用於研究和開發的經費開支過小,致使我國企業對新技術的吸收和消化能力、特別是自主開發新技術的能力普遍偏低,很多企業走的是一條「引進———落後———再引進———再落後」的道路,這使得我國產業結構和對外貿易的結構很難迅速升級換代,因而始終處於一種十分被動的地位,在關鍵技術上人主要依賴進口,受制於人。
第三,中國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薄弱。目前,中國許多企業對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仍然不強,不能及時地自己的研發結果轉化為知識產權,特別是在國外申請知識產權的意識嚴重不夠,致使很多科研成果得不到有關國家和地區相關法律法規的保護,甚至使得一些國有品牌在國外許多地方被惡意搶注;即使一些企業擁有自己的知識產權,但是當他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時候,不能及時的運用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導致失敗。
第四,中國知識產權立法與國際知識產權體系不相符。中國的立法體系雖然用比發達國家要短得多的時間就建立起來了,但是中國的立法體系中沒有關於反壟斷的法律,而與反壟斷互為補充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只是側重於對知識產權進行保護,卻沒有確立限制知識產權的立法思想。到目前為止,中國現有的法律法規可在不同程度上適用於專利權的壟斷行為,但是主要集中調整專利許可行為,對其他濫用專利權的行為尚無明確的規定可對其進行有效的約束,調整范圍還不夠完整。與此同時,中國沒有建立完整的標准體系。我國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在國際標準的參與程度和占據關鍵職位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
三、中國應對知識產權保護應採取的主要措施
中國在加快融入全球經濟的時候,知識產權保護同樣也給我國的發展亮起了紅燈。當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以及中國產品在全球市場上扮演重要角色的時候,知識產權危機給這一全球化進程蒙上了一層陰影,因此,在激烈的國際經貿競爭和深層的知識產權壁壘面前,努力為開發和擁有自己的知識產權創造有利的環境,不斷提高有關企業運用知識產權的能力和水平。
(一) 將知識產權保護策略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
中國是知識產權數量大國,但非知識產權強國,尤其是加入WTO 後,市場的開放使我國面臨激烈的國際競爭,發達國家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在專利方面構成了威脅。我們只有將知識產權問題作為國家的重大戰略加以重視,才能實現將知識產權危機轉變為科技發展良機,才能從根本上消除制約貿易發展的障礙。
第一,完善我國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體系。政府要為企業構建一個知識產權的制度保障機制,完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體系,重視運用法律手段保護知識產權。只有這樣做,才能調動有關企事業單位及其知識產權分子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又快又好地創造和產生更多的自主知識產權,才能保證我國企業在國際競爭中保持一定的自身優勢。
第二,國家提供資金扶持企業的知識產權開發和形成。在開發和形成自主知識產權的過程中,很多企業面臨著資金不足的困擾。因此,國家可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為企業的知識產權開發和形成提供資金支持以此來壯大企業的經濟實力和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如利用外貿發展基金、優惠信貸利率、政策性貸款和貸款貼息等多種方式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同時,建立健全創收投資體制,充分利用社會資金支持自主知識產權的形成及其產品的出口。
第三,鼓勵企業對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培養。目前的知識產權危機從根本上說是中國企業缺乏技術創新、缺乏核心競爭力的結果。因此,企業應重視自身的技術創新,認識到在國際貿易自由化的條件下知識產權的重要性。加大對技術研發的投入,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二) 轉變觀念並加強學習
我國是WTO 成員,企業進行國際貿易時應該注意WTO、TRIPS 對我國知識產權的規定,同時對主要貿易國有關知識產權的法律、實踐也應有所了解,掌握其主要法律規定、立法趨勢及法院的判例,方可更大限度的避免撞入知識產權保護的陷阱,當然,我們在認真履行自己義務的同時,也要充分借鑒國外的經驗,以便充分享受WTO 成員國應有的權利,保護我國的產業和市場。
第一,轉變觀念來積極應對知識產權訴訟案。改變以往消極應對知識產權訴訟案的態度,積極應訴。有不少中國企業本身並不存在侵權行為,但由於害怕訴訟會影響到企業的發展而常常放棄應訴的機會,白白的丟失了維護自身權利的機會;而曾經有過侵權行為的企業,也由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而消極應訴,最後要支付超過正常水平的侵權費用;同時,中國企業界應完善商會的建立和使用,形成一個組織有效、協調一致、參與廣泛的企業聯盟,這樣有利於增強尋求包括政府在內的各方面力量的幫助和支持。
第二,加快對人才的培養和管理。科技以人為本。開發、擁有和運用企業自主知識產權,首先是要要重視知識資本的作用,而知識資本最集中地體現就是在人的才能和價值上。目前,企業間甚至是國家間的競爭實際上就是人才的競爭,誰佔有的人才多,誰就能夠在競爭中獲得優勢。近年來,跨國公司已經加大了對中國的人才掠奪,中國企業如果還不加強對人才的重視,將會失去企業未來發展的動力源泉;同時,企業還應該加快深化自身的人才制度和結構的變革,建立和健全完善的激勵機制和獎勵機制,培養自己的人才隊伍。加強學習,盡快熟悉和掌握知識產權方面的各種知識和規則,強化全民學習的氛圍,使全社會人民都懂得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