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法律上有離婚不離家嗎,若離婚不離家對自身有什麼保障嗎
法律上沒有離婚不離家的說法,按照非法同居處理。
根據《關於人民法院審理未辦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見》
2.1986年3月15日《婚姻登記辦法》施行之後,未辦結婚登記手續即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群眾也認為是夫妻關系的,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離婚」,如同居時雙方均符合結婚的法定條件,可認定為事實婚姻關系;如同居時一方或雙方不符合結婚的法定條件,應認定為非法同居關系。
3.自民政部新的婚姻登記管理條例施行之日起,未辦結婚登記即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按非法同居關系對待。
4.離婚後雙方未再婚,未履行復婚登記手續,又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一方起訴「離婚」的,一般應解除其非法同居關系。
10.解除非法同居關系時,同居生活期間雙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購置的財產,按一般共有財產處理,同居生活前,一方自願贈送給對方的財物可比照贈與關系處理;
一方向另一方索取的財物,可參照最高人民法院(84)法辦字第112號《關於貫徹執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8)條規定的精神處理。
11.解除非法同居關系時,同居期間為共同生產、生活而形成的債權、債務,可按共同債權、債務處理。
12.解除非法同居關系時,一方在共同生活期間患有嚴重疾病未治癒的,分割財產時,應予適當照顧,或者由另一方給予一次性的經濟幫助。
13.同居生活期間一方死亡,另一方要求繼承死者遺產,如認定事實婚姻關系的,可以配偶身份按繼承法的有關規定處理;如認定非法同居關系,而又符合繼承法第十四條規定的,可根據相互扶助的具體情況處理。
(1)物權保護離婚不離家擴展閱讀
要有效防止及妥善解決上述離婚不離家現象引發的糾紛,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嘗試多重途徑,妥善處理房產。由於客觀的經濟、居住條件所限,法院判決將房屋由雙方共同所有、共同居住使用,是在房價高漲的現實下對雙方財產權利和居住權利的一種保護。但在處理房屋權屬問題時,不僅需要考慮雙方的經濟、居住條件,更需要考慮雙方關系,是否有共同居住的現實基礎。
對於雙方矛盾未激化,關系較和緩的,判決房屋由雙方共同所有、共同居住使用是適當的。若雙方矛盾突出,情緒對立嚴重,則不宜如此判決。可以考慮將房屋拍賣或整體出租,房價款或房租由雙方分割,或是房屋由雙方共有、一方居住並支付對方租金等方式,妥善處理房產利益。
第二,加大調解力度,緩和雙方矛盾。無論是在離婚訴訟中,還是在處理「離婚不離家」現象引發的新糾紛的過程中,法官都應當從法理、情理各方面加大調解力度,避免矛盾激化,緩和雙方關系,為判決或協議的實際履行奠定基礎。
第三,強化法制宣傳,提高當事人權利保護意識。當事人在共同生活過程中注意證據的收集、保存,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的合法利益。離婚後仍居住在一起的,在條件合適時應及時辦理復婚手續,明確雙方權利義務關系,為自己提供充分的法律保障。
② 離婚後,除了居住權還有何物權類型可以做到離婚不離家
離了婚之後除了這一些居住權其他的物件是屬於你的你都是能夠拿走,但是離婚不離家並不是一個明智的做法。
③ 老公離婚不離家該怎麼辦
離婚不離家需要看房屋的所有權而定。
一般而言在離婚時,夫妻雙方會對房屋的所有權歸屬進行確定,如果協議所有權歸女方,那麼這個家已經不屬於男方的家,也不存在不離家的概念,女方可以以男方侵犯合法權益提起訴訟。反之如果協議歸男方,那麼男方不離家合情合理。
另外就是夫妻雙方離婚沒有對房屋的所有權歸屬進行確定,那麼房屋還是屬於兩人共同財產,男方自然也有權回來居住。
參考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第三十九條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的原則判決。
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享有的權益等,應當依法予以保護。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第三十九條所有權人對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第九十五條共同共有人對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共同享有所有權。
④ 法律上有離婚不離家的說法嗎
法律上不存在離婚後繼續一塊生活的,離婚意味著夫妻關系廢止了,必須搬出去另過了,除非一方同意在沒有找到合適住處的時候暫時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