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建立的原則是什麼意思
知識產權管理體系是指將知識產權放在企業管理的戰略層面,從企業知內識產權管理理念、管容理機構、管理模式、管理人員、管理制度等方面視為一個整體,界定並努力實現企業知識產權使命的系統工程。
知識產權管理的使命隨企業不同而不同,有的著眼於服務創新,有的力圖防範知識產權法律風險,有的爭取知識產權資產的保值增值,總的說來都是為了企業知識產權利益的最大化,從而為企業贏得競爭優勢,實現企業的使命。
知識產權管理體系有一個標准DB32/T 1204—2008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它規定了企業策劃、實施、檢查、改進知識產權管理體系的要求。根據這個標准,企業應建立相應的體系,做法跟質量管理體系差不多,然後申請認證,再由省知識產權局和質量技術監督局聯合認定。
Ⅱ 李琛的研究成果
《質疑知識產權之人格財產一體性》,載《中國社會科學》2004年第2期
《法與人文的方法論意義——以著作權法為模型》,載《中國社會科學》2007年第3期
《論知識產權法的體系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代表性項目:國家知識產權戰略之「保護與禁止濫用知識產權問題研究」
Ⅲ 知識產權法律體系一般包括哪些法律制度
知識產權法律體系主要包括國內法、國際條約:
1,國內知識產權的法律制度包括:
(版1)法律,主要權包括著作權法、專利法、商標法。
(2)行政法規,主要包括著作權法實施條例、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專利法實施細則、
商標法實施條例、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等。
(3)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4)行政規章。
(5)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
2,國際條約中知識產權法律主要包括:
(1)世界貿易組織中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TRIPS協定);
(2)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
(3)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
(4)世界版權公約;
(5)商標國際注冊馬德里協定。
Ⅳ 知識產權法律體系一般包括哪些法律制度
知識產權法律體系主要包括國內法、國際條約:
1,國內知識產權的法律制度包括:
(1)法律,主要包括著作權法、專利法、商標法。
(2)行政法規,主要包括著作權法實施條例、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專利法實施細則、
商標法實施條例、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等。
(3)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4)行政規章。
(5)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
2,國際條約中知識產權法律主要包括:
(1)世界貿易組織中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TRIPS協定);
(2)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
(3)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
(4)世界版權公約;
(5)商標國際注冊馬德里協定。
Ⅳ 如何把握知識產權制度的基本體系要詳細回答,謝謝!!
效益是法律的基本復價值制體現。在以效益作為整個社會價值趨向
的市場經濟條件下,
效益優先、
兼顧公平的原則已經得到理論確認和
實踐檢驗。
在效益與公平關系之爭的演進過程中,
最傑出的成果是法
學與經濟學的結合,
並導致了最活躍的法學流派――經濟分析法學的
產生。經濟分析法學的代表人物波斯納在其《法律的經濟分析》中證
實:簡明的經濟學概念可以被用來討論法律領域中非常特殊的問題,
經濟效益的概念可以解釋法律制度的結構。
)法律效益是經濟分析法
學研究的核心問題。法律效益主要體現在法律制度運行的實際效果
上,
而衡量法律效益的主要因素是:
法律規范實施的結果符合立法目
的;法律作用的結果客觀上保障並促進了生產力的進步和社會發展;
被制約的社會關系處於穩定狀態;法律能最經濟、最便利地實施,人
們普遍運用法律保護自己的權益。
Ⅵ 知識產權法總論的圖書內容
齊愛民教授的《知識產權法總論》是一本真正意義上的關於知識產權法的體系和基本制度的原理書籍。比較而言,各科具體的知識產權法,如專利法、商標法和著作權法比較完善,然而遺憾的是,在全球知識產權法迅猛發展的今日,成熟的知識產權法總論始終並未出現。知識產權法總論的形成其意義不可謂不大。沒有總論,知識產權法就沒有靈魂,也就無法完成自身的體系化,也就不能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知識產權法典。齊愛民教授所著的《知識產權法總論》是關於知識產權的一般規定,其內容除了什麼是知識產權法以及知識產權法的基本理念、宗旨外,還在總論領域實現了以下的重大突破:
第一,第一次澄清和建立了知識產權法的原則體系。知識產權法的原則體系一直是知識產權法的難解之謎。總的來看,貫穿於知識產權法的原則可以分為民法的基本原則、財產法的基本原則和知識產權法的特有原則。知識產權法的特有原則包括思想與表達相區分原則、合理使用原則和權利窮竭原則。知識產權法原則體系的構建,是知識產權法體系化和制定知識產權法典的理論基礎。
第二,准確定位知識產權法的邏輯起點——知識財產。宏偉的法學體系大廈,往往建立在簡單的基點之上。龐雜宏偉的物權法是以「物」為出發點的。而知識產權法是以知識財產為邏輯起點的。知識產權法是這樣一個由「思想」到「權利」的過程:1、人的大腦形成了一種思想,該思想由於該人的表達(通過口頭或者紙質載體或者電子載體)而獲得了獨立性;2、獲得了獨立性的思想因符合法律的規定被擬制為財產,稱為知識財產;3、知識財產被擬制的過程,就是知識產權的形成過程;4、知識產權人憑借知識產權對該思想享有控制權,通過自己實施和授權他人實施來實現經濟利益。簡單看,所謂知識產權就是這樣一個從大腦到錢包的過程。
第三,構建知識產權的權利體系。知識產權是專利權、商標權和著作權等具體知識產權的上位概念。知識產權權利體系,是從知識財產的性質和利用,構建的一個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權利體系,而非按照知識財產的不同而劃定的條塊分割的具體知識產權的簡單相加。知識產權在社會上發揮作用,可以分為權利人自己實施和他人實施兩種基本類型。這就決定了知識產權的權利體系的基本結構類型:完全知識產權和用益知識產權。完全知識產權是權利人自己對自己知識財產的行使的權源,而用益知識產權是非權利人實施他人的知識財產的權源。財產除具備使用價值之外,還具備交換價值。知識財產的利用,除實施之外,還可以發揮交換價值的作用提供擔保。這就決定了知識產權的權利體系的另一種基本結構類型:完全知識產權和擔保知識產權。而用益知識產權和擔保知識產權同為定限知識產權,因此可知知識產權權利體系的結構為:完全知識產權和定限知識產權。這就是筆者所謂的二元知識產權體系結構。二元知識產權體系結構的提出,不僅在於促進知識產權的社會作用的發揮,而且在於明確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定紛止爭。比如,通過獨占許可和排他許可,被許可人獲得了用益知識產權,為知識產權人。因此,在上述二種許可中,權利人可以用益知識產權進行設立公司的出資;而通過普通許可,被許可人僅獲得債權,不能獲得用益知識產權,因此,普通被許可人不能以「許可」進行設立公司的出資,因為該「許可」僅為債權。
第四,論證了知識產權行為理論。知識產權行為,是從知識產權權利變動過程中推導出來的一種法律行為,它在調節知識產權變動的神經系統。知識產權行為是以變動知識產權為目的的法律行為,是一種獨立類型的法律行為。知識產權轉讓或者許可合同,是債權行為,並不能當然引起知識產權的轉讓或者許可,尚須知識產權行為方能完成。具體而言,知識產權行為就是知識產權合意和登記的結合。知識產權行為是調整知識產權變動,使之採取統一行動的調節器。該理論的提出,區分了債權行為和知識產權行為,保護了知識產權轉讓和許可的交易安全,保障了當事人的權利。
除此之外,知識產權法總論應該具備的內容一應俱全,這些基本內容包括知識產權的取得和權能、知識產權的效力和共有、知識產權行使、權利限制與知識產權濫用、知識霸權、知識產權與相關權利、知識產權合同、知識產權請求權、知識產權的保護途徑和消滅等。
本書科學構建了大陸法系知識產權法的總論,在理論上促進了知識產權法體系化的實現,在實踐上為知識產權基本法乃至知識產權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理論基礎。
Ⅶ 知識產權法律體系一般包括哪些內容
有狹義和廣義之分
廣義的知識產權包括著作權,鄰接權,商標權,商號權,商業內秘密權,產地標記權,專容利權,集成電路布圖權,新植物品種權等。就如同上面那位同志講的。
狹義的,就是傳統意義上的知識產權,分為著作權(含鄰接權),專利權和商標權,就這三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