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產物權由不動產所在地法院管轄;動產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轄
Ⅱ 法院立案後駁回第二回上訴能駁回嗎物權保護法院立案後協調沒成功馬上駁回,給了材定書,第\二次有上訴
1、如果法院已經立案受理的,未經審理無權駁回當事人的訴訟請求。2、如果經審理後,法院判決駁回訴訟請求,而當事人對判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判決書第二日起十五日期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由上一級法院重新審理。《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四條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Ⅲ 起訴案由返還原物,判決時按物權保護糾紛判,法院這樣作對嗎
根據最高法院關於民事案由的規定,第五大類是物權保護糾紛,其中第33項是返還原物糾紛,立案庭寫的是正確的,應該是返還原物糾紛,主審法官不應該按大類案由認定,不應該寫物權保護糾紛。
Ⅳ 法院判決書可以產生物權變動的效力嗎
如果是生效判決的話,就可以的,即使對於需要變更登記的不動產或者動內產也是產生物權變動的效容力的,屬於原始取得的一種。
當然,如果是要出賣的話,比如房子就要先過戶到自己名下,再去出賣過戶,否則不產生物權變動的效力,這是對於處分行為的要求而已,對於擁有的物權則毫無影響。
Ⅳ 民事判決房子產權《確權糾紛判決書》是否永久受法律保保護
被告辯稱,洛陽市老城區民主街59號院房產原為被告伯父韓雲鵬於年8月從林符靜宜手中購買,1950年河南省人民政府給韓雲鵬頒發了房產契約,這充分證明該房產所有權人是韓雲鵬。本案原、被告均不是韓雲鵬的法定繼承人,都沒有繼承該房產的資格。1988年12月,韓雲鵬將該房產分為三份,韓雲鵬佔一份,把其餘的兩份分別贈與給弟弟韓明堯、侄子韓世柱(被告),洛陽市房管局給韓雲鵬頒發了房產證,給韓明堯、韓世柱分別頒發了共有證,因此,韓世柱所持有的洛市證第01690號房產共有證所載房屋應為韓世柱所有。自1988年韓雲鵬將其房產贈予韓世柱至今已超過20年,原告現要求確權已超法定訴訟時效期間,其請求不應受法律保護。另外,雙方所爭執的房屋於2000年、2003年由韓世柱全部拆除並單獨出資進行了重建,原房產已不存在。綜上,請人民法院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根據各方當事人的訴、辯意見,對本案爭議焦點確認為:韓世柱所持有的01690號共有證所載明的民主街59號房產中的三分之一為韓世柱一人所有還是原、被告共同所有。
審理中,原告提交的證據材料及被告的質證意見如下:
1、2009年6月30日,洛陽市房產局答復1份。證明:被告是代表李新芝一門進行房產登記的,因此房產不應該登記在被告一個人名下。
2、01690號共有證(復印件)1份。證明被告將該房產登記在其一人名下。
3、1990年5月2日,李新芝出具的委託書1份。證明被告是代表李新芝一門進行房產登記的,因此房產不應該登記在被告一個人名下。
4、2009年9月16日,李XX、韓XX出具的證明1份,2009年10月28日王新華出具的證明1份。證明:原、被告共同對民主街59號部分房屋進行過擴建。
經質證,被告對證1真實性無異議,對證明方向有異議,答復意見上註明由被告代表李新芝一門,但房管局沒有韓世柱代表一門的相關證據。對證2真實性無異議,房產權歸三共有人所有;對證3有異議,認為該房產不是韓來祥的房產,李新芝不具備委託資格,該房產是韓雲鵬的,韓雲鵬有房產處分權,李新芝無權作為委託人對韓雲鵬的房產進行處分;另外,委託書上委託事項不明確,委託人簽名不是李新芝本人所簽,而是私章,也沒有捺指印;並且該委託書與本案無關;對證4不予質證,因為證人沒有出庭作證。
審理中,被告提交的證據材料及原告的質證意見如下:
1、房產契約1份。證明契約上載明的老城區59號房產是韓雲鵬的房產,房產所有人是韓雲鵬。
2、1990年10月17日洛陽市房管局給韓世柱頒發的01690房屋共有權證1份。證明洛陽市民主街59號房屋為韓雲鵬、韓明堯、韓世柱共有。
3、東南隅辦事處證明1份。證明本案所涉房產2000年前屬於危房,無法住人,辦事處多次催促被告進行拆除。
4、拆遷通知書1份。證明老城區拆遷辦曾向被告之子韓曉鵬下發了通知書,被告的房產屬於規劃拆遷范圍,拆遷的房產與六原告無關。
5、居民建房許可證1份。證明老城區房屋拆遷事務所和洛陽市土地規劃管理局給共有人韓雲鵬、韓明堯、韓世柱下發的居民建房許可證,對韓世柱的房產進行了進一步確認。
6、洛陽市老城區歷史文化街區整治保護工程指揮部批准其改建臨街房、南廈房手續1份。
7、改建臨街房、廈房建房協議1份,支出建房費用票據若干張。
證據6-7證明經有關部門批准,被告一人出資對臨街房、廈房進行了重建。
經質證,原告對證1提出異議,認為該房產契約將民主街59號房產登記為韓雲鵬一個人與事實不符,該房產是韓雲鵬弟兄三人所買,對登記為其一人有異議;對證2有異議,認為韓世柱名下的房產應為原、被告共有;對證3有異議,2000年前該房一直有人在住,證明人說房屋屬危房與事實不符,要求證人出庭作證;對證4有異議,認為拆遷通知書被嚴重塗改,簽名也不是其本人所簽。對證5有異議,該證是發給三共有人的,並不是發給韓世柱一人;對證6無異議;對證7有異議,認為協議書上沒有立協議人的捺印,對被告支出的建房費票據有異議,並提出建房費是原告韓世生、韓世建支出的,因被告是大哥,所以將票據交由被告保存。
審理中,應原告的申請,本院到洛陽市房地產產權產籍監理處調取了韓雲鵬申領房產證時的房屋所有權登記申請書,該申請書載明「申請人與原產權人一致,產權由兄弟三門共有(二門去世有長子代理,委託有效)等字樣」。原被告對該房屋所有權登記申請書真實性無異議。
本院根據各方當事人的陳述、舉證及訴辯意見,對本案事實確認如下:
本區民主街59號院(原16號)房產系韓雲鵬1950年8月從林符靜宜手中購買,1950年河南省人民政府給韓雲鵬頒發了房產契約。1988年12月洛陽市人民政府開展「土地清查房產發證」工作期間,韓雲鵬申請將民主街59號院房產登記為韓雲鵬、韓來祥、韓明堯兄弟三人共同共有,因當時韓來祥已死亡,其配偶李新枝出具委託書,委託其長子韓世柱代表韓來祥一門對共有的房產代為登記。經報「洛陽市雙發證領導小組」審核同意後,1990年10月17日洛陽市人民政府為韓雲鵬頒發28986號《房屋所有權證》,給韓世柱、韓明堯分別加發了01690、01691號《房屋共有權保持證》,房屋共有關系存續至今。韓雲鵬、韓來祥、韓明堯持有的房產證和共有證僅明確該三人對民主街59號院房產各享有三分之一產權,但房屋沒有具體分割。2009年4月,原告發現上述情況後要求和被告一起到房管局進行變更登記,被告拒不配合,原告訴至本院。
本院認為:韓雲鵬持有1950年河南省人民政府給頒發的房產契約,故本區民主街59號院房產產權應屬韓雲鵬所有。1988年12月洛陽市人民政府開展「土地清查房產發證」工作期間,韓雲鵬申請將民主街59號院房產登記為韓雲鵬、韓來祥、韓明堯兄弟三人共同共有,屬韓雲鵬對其房產權的處分行為,該行為不違反法律規定,本院予以確認。因當時韓來祥已死亡,被告韓世柱持其母李新枝出具的委託書代表韓來祥一門對共有的房產代為登記,故登記在韓世柱名下的本區民主街59號院三分之一房產即老城字第01690號《房屋共有權保持證》載明的房產產權應屬本案原、被告共同共有,原告訴訟請求本院予以支持。被告韓世柱稱韓雲鵬將本區民主街59號院房產中的三分之一產權贈予給本人的辯解理由證據不足,本院不予採納。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五條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九十四條之規定,判決如下:
被告韓世柱所持有的老城字第01690號《房屋共有權保持證》載明的民主街59號房產中的三分之一房產產權為原告李新芝、韓仙娥、韓巧娥、韓世建、韓麗娥、韓世生、韓巧英與被告韓世柱共同共有。
Ⅵ 物權期待權與抵押權同時存在如何處理 最高人民法院判決書
抵押人以正在建設的預售期房向銀行設定抵押借款應為合法有效。
抵押人以版正在建權設的預售期房向銀行設定抵押借款,符合《擔保法》司法解釋第47條規定,應當認定為合法有效。
最高人民法院判決「某銀行與某房產公司等抵押合同糾紛案」,見《上海方信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與華東三峽經濟發展公司、中國光大銀行上海分行、中國農業銀行上海市虹口支行抵押合同糾紛案——預售期房設定〈抵押合同〉效力的認定》(張雅芬,最高人民法院),載《民事審判指導與參考·最高人民法院二審案件解析》(200204/12:305)。
Ⅶ 北京市房改房物權保護糾紛
本文系房產律師靳雙權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為保護當事人隱私安全,本文當事人姓名均使用化名。
案件介紹:
王銀與甄美麗於1978年12月登記結婚,雙方均系再婚。甄美麗與王煥煥系母子關系,王銀與王煥煥系繼父子關系。王銀共有三女,即王1王2王3。
訴爭房屋原為北京市建築材料公司所有的公房。
1998年5月27日,北京市石景山退休幹部安置辦公室出具申報戶主工齡的證明一份,載明:我單位職工甄美麗,1934年6月出生,1950年12月參加工作。1988年12月退休。直至1988年12月連續工齡為37年。我單位職工王銀,1928年7月出生,1949年5月參加工作。1983年5月離休。到1983年5月連續工齡35年。
1998年6月9日,甄和建築公司簽訂房屋買賣合同,該合同約定:建築公司(出賣方),甄(買受方),兩方根據1997年5月1日房改文件批復,就下列房屋訂立本合同,共同遵守。一、公司將訴爭房屋出售給甄,房價款2.9萬元。二、單位根據上述文件規定,同意甄享受如下優惠:1、工齡優惠;2、住房折舊優惠;三、雙方協商付款方式為一次性付清房款2.9萬元。
1999年1月28日,甄美麗取得房屋產權證,訴爭房屋登記在其名下。
2001年6月26日,北京某房地產公司出具住房換名申請,其中載明:建築公司:經我單位決定將甄美麗所有的房屋挑換給我單位王煥煥同志,關於過戶等手續,敬請貴公司予以配合辦理。
2001年7月4日,北京市房地產公司出具購房人工齡證明,載明:王煥煥同志系我單位職工,76年參加工作,工齡26年。該同志在97年簡歷住房公積金。2001年7月7日,北京市石景山醫院為王煥煥配偶出具購房人配偶工齡證明,載明:張震神同志系我單位職工,88年7月參加工作,工齡13年,93年建立公積金。
2001年7月7日,建築公司向石景山房管部門發出請示,其內容為:根據相關方管文件規定,我公司擬調已經依照97年成本價購房2戶:將訴爭房屋甄美麗調為王煥煥,新調兩戶均依照2001年每平米1560元成本價辦理購房手續。兩戶依照97成本價購房的辦理相應退房手續,請房改辦予以批准。
2001年7月9日,某房地產公司向該單位集團發出文件,載明:集團關於建築公司2001年向職工出售公房的請批復:北京建築公司,你單位的請示經研究後,同意你單位請求,請盡快和地區房管部門聯系,落實實施。你單位收繳的售房款及維修基金統一交到,北京市住房資金管理中心北京某集團分中心。特此批復。
2001年7月16日,賣方建築公司和買方王煥煥簽訂房屋買賣合同,載明:雙方根據2001年7月9日文件批復就下列房屋的買賣訂立本契約,共同遵守。一、建築公司將訴爭房屋出售給王煥煥,房價款5.2萬元。二、根據文件規定,公司同意王煥煥享受優惠條件。……雙方簽訂合同後,由公司到房屋所在地房屋管理部門辦理過戶手續,領取《北京市房產所有證》。待王煥煥交付全部購房款後,公司再將產權證交付王煥煥。
2001年7月16日,建築公司和甄簽訂調房協議,載明:經雙方協商,建築公司同意甄由現住的訴爭房屋辦理退房手續。由單位調給王煥煥居住,並辦理有關購房手續。雙方沒有協議之外的任何糾紛,互不補償。建築公司退給甄購房款2.9萬元。後甄將訴爭房屋退還給建築公司。
2001年9月19日,王煥煥取得訴爭房屋產權證,訴爭房屋登記在王煥煥名下。
2009年12月16日,北京某物業管理中心出具證明,載明:經查98年年供暖收費變更通知證實甄於98年3月17日與王煥煥兌換住房。
甄曾在2012年起訴王離婚。法院在2013年12月作出判決,其中該判決中寫有:「訴爭房屋原系牆體公司所有,曾經被原告的父親承租。99年1月28日,原告依照相關政策取得房產證,並將該房屋登記在自己名下。2001年7月16日,因將蓋房那個屋退還給建築公司,售房單位將該房屋收回,房款退還給甄,並將該房屋專售給王煥煥。2001年7月16日,王煥煥和售房單位簽訂售房合同,並在2001年9月19日取得房產證,現在訴爭房屋登記在王煥煥名下。」該民事判決書判決王和甄離婚。並已經發生法律效力。
2015年,王銀去世。
王去世後,王的子女將王煥煥和公司起訴至法院,訴求法院判令:被告連帶賠償原告房屋折價款66萬元。
庭審過程:
庭審中,建築公司提供了關於購房職工調整住房等有關問題的試行規定、關於出售共有住宅樓房取消標准價後有關政策銜接問題的通知及其他有關房改的政策文件的,以證實當時過戶符合政策規定。此外,建築公司還提供了2000年11月28日的相關函件等,以此證明依照當時政策不需要王銀簽字即可將該房屋自甄美麗變更為王煥煥。
庭審中法院另查明,王煥煥為證實其為原承租人的事實,提供了97年9月29日、98年3月17日加蓋房管單位97——98年度供暖收費變動通知單位依據,對此各原告予以否認。王煥煥自認控制房屋。
王銀曾於2011年起訴甄美麗,請求確認訴爭房屋的過戶行為無效。法院經審理後於2011年9月13日做出民事裁定書,裁定駁回了王金財的起訴,王銀不服上訴,中院維持了原裁定。
審判結果:
石景山區人民法院經審理後判決:
駁回原告訴訟請求。
安居房產律師網首席靳雙權案件點評:
安居房產律師網首席靳雙權認為,本案中原被告雙方的爭議焦點在於:各原告主王的賠償是否存在事實及法律依據。
首先,並無直接證據證實訴爭房屋的原承租人、居住使用人的情況和歷史沿革,以及單位分配房屋的情況。但根據當時的政策參考物業公司出具的證明和供暖變動單及王煥煥單位出具的換名申請、工齡證明,並結合產權單位和甄、王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及調房協議,依據建築公司和其他被告公司作出的針對該房屋的申請等,可以認定各方當事人提供的相應證據形成了完整的證據鏈,正式訴爭房屋原權利人為王煥煥。對比建築公司提供的當時其他房屋調整變更情況,也能為此事實佐證。
其次,依照當時政策,甄將該房屋交回單位,由單位再次分配給王煥煥的行為,符合相關政策規定,且符合單位分配房屋一般做法。此行為也符合一般社會經驗。甄與單位、王煥煥進行上述行為,得到了有關部門的申請和批復等相關材料,因此不能認定王煥煥和甄存在惡意串通的行為,且根據生肖民事裁定書,訴爭房屋原產權單位為建築公司,而該公司和甄已經辦理了訴爭房屋退房手續,並將該房屋調配、出售給王煥煥,現王煥煥為房屋所有權人。而王銀並未提供證據證實甄取得訴爭房屋所有全系有權處分的合法行為。
最後,王銀和甄結婚多年,王銀作為甄和王煥煥的親屬,按照一般社會常理,對於上述房屋調整變更的行為應當知曉。而其在如此長的時間內對此並未主王,應當視為王繼承乃對此事實的認可。
綜上,原告作為王銀的第一順位繼承人,主王連帶賠償房屋升值損失折價款無事實依據和法律根據,法院未予支持是正確的。
綜上,法院的判決是正確的。
Ⅷ 張劍案的張劍案 物權保護
不過在美國加里森敢死隊沒有法律依據絕對不敢邁入民宅半步,否則槍桿子伺候,你還沒處告去。而我們的強力拆敢死隊,對老百姓都敢玩真刀真槍,事後則理直氣壯,拆民房建別墅是「公共事業、惠民工程」,你真沒處講理。這種彪悍的做派,不能不讓我拎出毛主席的幾句有關河南強拆民房建機場的話以示警醒。「你拿根長棍子去撥樹上雀兒的巢,把它搞下來,雀兒也要叫幾聲。現在,有這樣一些人,好像得了天下,就高枕無憂,可以橫行霸道了。這樣的人,群眾反對他,打石頭,打鋤頭,我看是該當,我最歡迎。而且有些時候,只有打才能解決問題」。
當然,現代社會提倡暴力有悖法治精神。更何況,很多暴力拆遷。強拆者也是受害者,一個打手為一時失手或「被失手」,換來了幾個家庭的不幸和痛苦。所以,如何強有力保護好人,嚴懲指使好人干壞事的背後壞人,這才是張劍案現在的關鍵。保護私權、依法拆遷,靠暴力的尚方寶劍靠不住,要靠政府有公心、企業有仁心,老百姓將心比心。
Ⅸ 申請實現擔保物權的判決結果怎麼填
給你一個模板
百分網 > 範文 > 書信函範文 > 擔保書 > 《申請實現擔保物權書》正文
申請實現擔保物權書
百分網【擔保書】 編輯:衛晴晴
發布時間:2017-03-24 15:12:16
申請人:**,性別:*,**年**月**日生,住**市**區**路**號**幢***室。身份證號碼: 。
被申請人:**,性別:*,**年**月**日生,住**市**區**路**號**幢***室。身份證號碼: 。
申請事項:
請求對被申請人****名下的抵押財產(位於**市**區**路**號**幢***室,面積***平米,房產證號:**)進行拍賣、變賣以償還申請人的債權合計
元(其中本金***元;利息 元,按**%年計算,暫從****年**月**日暫計算至***年**月**日直至被申請人實際清償之日止)。
事實與理由:
****年**月**日被申請人**與申請人**簽訂了抵押借款合同一份,約定:被申請人作為借款人以涉案房產抵押給申請人即貸款人,抵押借款合計**萬元,利息為年**%,期限到****年**月**日。逾期不依約歸還,按貸款本金的**%支付收取違約金。抵押擔保的范圍包括本息、利息、違約金及申請人實現債權的所有費用。
上述協議簽訂後,按照上述協議的約定申請人**依約支付了案涉**萬元的借款。但該筆借款到期後被申請人未及時清償該借款的本息。
綜上,申請人認為:依法成立的合同受國家法律保護,被告在合同簽訂後,未及時根據合同約定清償申請人**的借款本息,已構成違約,依法應承擔償還借款本息、違約金以及支付申請人實現的債權費用等法律責任。為維護申請人的合
法權益,在涉案抵押房屋位於******的前提下,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六條的規定,特向貴院提出上述申請,請予支持。
此致
******人民法院
申請人:
年 月 日
Ⅹ 何種判決能夠引起物權變動
從訴的類型看,可以分為三種,即給付之訴、確認之訴、形成之訴,與其對應的裁判則分為給付判決、確認判決、形成判決。給付之訴,是指當事人請求法院判令對方當事人為一定行為之訴,其主要特徵是,雙方當事人對相互之間的權利義務的行使及履行存在爭議,法院在確認當事人之間民事法律關系的基礎上判令義務人履行義務。確認之訴,是指原告請求法院確認其與被告間存在或不存在某種民事法律關系之訴,其主要特徵是,法院對雙方當事人之間是否存在某種民事法律關系以及存在的范圍進行確認,並不判令另一方履行一定的民事義務
。形成之訴,又稱為變更之訴,是指當事人請求法院改變或消滅其與對方當事人之間現存的民事法律關系之訴。形成之訴具有如下特徵:(1)雙方當事人對現存的法律關系無爭議,只是對這一法律關系是否變更或如何變更有爭議。(2)雙方當事人只要求法院對某一法律關系加以變更,不要求解決權利的承受或義務的承擔問題。(3)在法院的變更判決生效之前,當事人之間的法律關系仍然保持不變。
根據上述分析可見,由給付之訴、確認之訴而作出的給付判決、確認判決不涉及當事人之間法律關系的變更,只有形成之訴導致的形成判決才能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的變更。進言之,形成判決是對原民事法律關系中的主體、內容予以變更的判決。當客體為現存的物時,形成判決則是基於一定的原因明確物的歸屬權以及確定物權內容的設立和變更後的新狀態。因此,法院的裁判文書中只有具有形成判決性質的判決書才能適用《物權法》第二十八條,由此直接引起物權的變動而無需登記或交付。
此外,法院的裁定書如果具有明確的對需要登記的物包括不動產和動產因拍賣成交或以物抵債之裁決內容的,也應適用《物權法》第二十八條的規定。關於具有物權變動內容的法院調解書能否適用《物權法》第二十八條而無需登記或交付問題,筆者持否定意見。因為,調解協議簽訂的過程中,法院只充當中間人,對當事人之間達成的協議內容是否合法作出肯定與否的判斷,對當事人之間的爭議並不作出具有法律評價性質的意見,其公權力的介入僅體現在確認協議的合法性上,不具備物權應當登記或交付的公示作用。至於調解書與判決書具有同一效力,乃是指調解書對當事人的羈束力和執行力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