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當事人之間訂立有關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不動產物權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合同另有約定外,其生效
當事人之間訂立有關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不動產物權的合同,除法律另回有規定或者答當事人另有約定外,自合同成立時生效;未辦理物權登記的,不影響合同效力。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十五條當事人之間訂立有關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不動產物權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合同另有約定外,自合同成立時生效;未辦理物權登記的,不影響合同效力。
(1)設立物權的合同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二十條當事人簽訂買賣房屋或者其他不動產物權的協議,為保障將來實現物權,按照約定可以向登記機構申請預告登記。預告登記後,未經預告登記的權利人同意,處分該不動產的,不發生物權效力。
在預告登記後,債權消滅或者自能夠進行不動產登記之日起三個月內未申請登記的,預告登記失效。
Ⅱ 當事人之間訂立有關設立不動產物權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合同另有約定外,該合同效力情形表現為( )
a。d
合同表現的是債權債務關系,合同法規定合同自成立時生效,除法版律另有規定或權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物權合同也不例外
根據物權獨立理論,物權生效與否不影響債權債務關系的生效,因為物權生效與債權生效是兩個獨立的行為————按照通說認為,物權生效=一個有效的債權性行為+交付/登記
一個債權的生效=主體適格+意思表示真實無瑕疵+標的可能確定
所以請嚴格區分物權行為和債權行為
Ⅲ 設立在物權上的合同是否隨物權轉移而轉移,基於什麼法律條文或者習慣
在法律上來講,只要這個關於地役權的合同經過登記,那麼丁就可以要求丙拆內除或要求丙賠償。容但是如果該合同沒有登記,那就比較麻煩,怎麼說都可以了,因為我記得司法考試在不同的年份考過同一道題,就是你說的這種情況,結果司法部公布的答案一年是沒登記無效,另一年給的答案是即使沒登記也有效。所以要是沒登記那隻能看法院怎麼判了。
Ⅳ 物權法中規定必須以書面形式訂立的合同有哪些
有這么幾個:
第一百三十八條 採取招標、拍賣、協議等出讓方式設立建設用地使用權的,當事人應當採取書面形式訂立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
第一百四十四條 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互換、出資、贈與或者抵押的,當事人應當採取書面形式訂立相應的合同。使用期限由當事人約定,但不得超過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剩餘期限。
第一百五十七條 設立地役權,當事人應當採取書面形式訂立地役權合同。
第一百八十五條 設立抵押權,當事人應當採取書面形式訂立抵押合同。
物權法重視的不是合同的形式,而是公示公信原則。就是不動產登記、動產交付。登記在我國物權法中的地位很高,很多情況下可以對抗善意第三人。
Ⅳ 什麼是物權合同
物權合同與債權合同向對應,一個買賣合同中,先成立一個債權合同,即雙方約定好標的與價款。到買賣合同開始生效的時候,即開始支付價款與標的的時候,就形成了一個物權合同,也就是價款與標的的對換。比如說我用10元買一個瓶子,我和你說好了,明天下午在公園我就給你十塊錢然後你給我個瓶子,這個約定就是一個債權合同,到第二天下午我們雙發交換錢和瓶子的時候,這種行為就達成了一個物權合同。物權合同與債權合同是買賣合同裡面的兩個階段。
Ⅵ 物權設立合同的效力問題
合同成立的時間可以參見合同法規定,32條,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簽字蓋章時合同成立。33條,採用信件數據電文等形式的,可以在合同成立之前要求簽訂確認書,簽訂確認書時合同成立。
還有其他關於合同成立的規定就不一一寫了。(手打太麻煩)
總之,物權法的這條規定是為了明確物權行為的獨立性。看你上面的問題,感覺你還是沒有把物權行為和債權行為分開。一般來說合同簽字蓋章成立。但是它與物權的設定沒有必然關系。合同僅僅賦予了一方請求權。比如,合同約定甲給乙某物。合同成立後,乙並沒有取得該物的所有權,而僅僅有一個物上請求權。只有該物交付之後(動產交付,不動產登記),乙才取得物權。
Ⅶ 關於不動產物設立的說法,正確的是 A不動產物權的設立應依法登記 C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自合同成立生效
選A呀,
C是忽視了不動產無權轉移需要法律認可,
舉個例子,房屋買賣簽了合同後並不立即轉移物權,
需要登記後才生效。
很多選擇題都是似是而非,
抓住關鍵點才行。
Ⅷ 舉例哪些合同是算有關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不動產物權的合同
房屋抵押合同、房屋買賣合同。
Ⅸ 物權法15條規定:當事人之間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不動產物權的合同...
「合同成立時生效」指的是合同(債權),即以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不動產物權為內容的內合同;「自記容載於不動產登記簿時生效」,指的是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指的是物權本身的變動,而這是物權合同(債權)得到履行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