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權與知識產權都屬於私權,都是民法中的權利——民事權利。
物權是指權利人依內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容支配和排他的權利,而知識產權是人們對其創造性的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
相同點:1、性質上都是一種支配權; 2、都有對世性 3、絕對權 4、法定性 5、公示性 6、排他性
不同點:1、知識產權的客體主要是無形物,而物權主要是有體物;2、期限上不同;3、知識產權有地域性,而物權沒有;4、取得方式不同
總之,物權與知識產權都屬於民事權利中不同的權利,各自有不同的性質,只有對他們性質進行比較,才能正確認識他們的性質,更好地利用和保護物權與知識產權,使其發揮更大的作用。
❷ 股權屬於物權還是債權
獲贊最多那位說法絕對錯誤。股權當然是債權。股權之所以不叫股份內所有權(這也容是一個根本不存在且錯誤的說法),就是因為股東在履行出資義務後,其財產所有權轉化為公司的財產,已經完全同股東個人財產分離,股東不再享有對該財產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股東和公司之間是債權人和債務人的關系。至於股東表決、請求召開股東大會等參與公司經營管理的權利,屬於社員權,不能與物權、債權、知識產權混淆,這是另一個維度的問題,不屬於股權的討論范圍。因此,說股權既不是債權也不是物權的觀點是錯誤的,股權一定是債權。
❸ 物權和知識產權的異同
知識產權是基於創造性智慧成果和工商業標記而依法產生的權利的總稱。
物權是指權利人在法定的范圍內直接支配一定物並排斥他人干涉的權利。
知識產權和物權的聯系是:
1,兩者都是民事權利中的財產權。知識產權與物權所反映的都是平等的民事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因此它們都具有民事權利的屬性。
2,兩者都是絕對權(或稱對世權)。絕對權是指義務人不特定,權利人無須通過義務人實施一定的積極協助行為即可實現的權利。因此在保護方法上均可適用絕對權保護的請求權制度,比如停止侵害與侵害防止等。
3,兩者都具有法定性。物權與知識產權都是法律所規定的權利,當事人不得自行設立法律未規定的物權或知識產權。知識產權與物權的區別是:</b>
1,權利客體不同。物權的客體主要是有體物,包括動產與不動產,他物權的客體還可以包括權利。而知識產權的客體是創造性智慧成果和工商業標記。
2,物權一般可以通過事實佔有實現對客體的支配,而知識產權則必須仰仗法律的保障。
3,獨占性和排他性方面,知識產權弱於物權。法律為了平衡知識產權權利人與公眾利益,特別規定了對知識產權的若干限制,而對物權則沒有這種特殊限制。當知識產權與物權沖突時,知識產權須讓位於物權。
4,保護期限不同。物權的保護期限與其自然壽命競合,而知識產權則有明確的保護期,保護期屆滿,權利歸於消滅。
5,價值的規定性不同。物權取決於人的勞動和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知識產權取決於時常的需要和人們對它的利用。
6,物權效力具有優先性和追及性,知識產權不具有。所謂優先性是指在同一物上,當物權與債權並存時,物權優先於債權,當幾個物權並存時,先設立的權利優先於後設立的權利。所謂追及性是指不管物權客體流入何人之手,物權人均可追及到該物並將之取回。
7,保護方法上物權可以採取恢復原狀和返還原物,而知識產權不可以採取這兩種方法。
❹ 知識產權不屬於物權、債權,那屬於什麼權利
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財產。它指的是通過智力創造性勞動所取得的成專果,並且是由智力勞動屬者對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種權利。
這種權利包括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也稱之為精神權利和經濟權利。
所謂人身權利,是指權利同取得智力成果的人的人身不可分離,是人身關系在法律上的反映,例如,作者在其作品上署名的權利,或對其作品的發表權、修改權等等,也為精神權利;
所謂財產權是指智力成果被法律承認以後,權利人可利用這些智力成果取得報酬或者得到獎勵的權利,這種權利也稱之為經濟權利。
❺ 試述版權與物權的區別
版權是指文學、藝術、科學作品的作者對其作品享有的權利(包括財產權、人身專權)。
物權則指權利人依屬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或者說,指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❻ 試述產權、產權制度的含義,並述建立現代產權制度的必要性。
所謂產權,簡而言之就是對財產所擁有的權利。從一般意義上看,財產主要是指有形的財產,比如房屋、機器設備、日用消費品、貨幣等等,對這些有形的財產所擁有的權利,稱之為「物權」。除了有形的財產外,還有無形的財產,比如債券、股票、專利權、版權、商標等。對這些無形的財產所擁有的權利,被分別稱之為「債權」、「股權」和「知識產權」。物權、債權、股權和知識產權都屬於產權的范疇。在經濟學上,產權所指的權利不僅包括對財產的所有權,還包括對財產的佔有權、支配權和使用權。所以,產權是與財產有關的一系列權利。從本質上看,產權反映人們在經濟活動中圍繞財產所形成的一系列經濟權利關系。
產權制度,就是國家為調整與財產有關的經濟權利關系所作出的一系列制度性規定。在市場經濟實踐中,圍繞降低交易費用、提高經濟運行效率、促進經濟增長的目標,產權制度不斷得到完善,逐步成為市場經濟的基礎制度。1992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四大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後,產權的概念被越來越廣泛地使用,產權制度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基礎性作用也越來越受到重視。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建立健全現代產權制度,並概括了現代產權制度的四個特徵,即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一些多年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越來越突出,嚴重製約著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影響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全局。這當中許多矛盾和問題都與產權問題有關。因此,建立現代產權制度問題已經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①為了維護公有財產權,鞏固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迫切需要建立健全現代產權制度。②為了保護私有財產權,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也迫切需要建立健全現代產權制度。。③為了促進各類資本的流動和重組,推動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迫切需要建立健全現代產權制度。④為了增強企業和公眾創業、創新的動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礎和市場秩序,同樣迫切需要建立健全現代產權制度。⑤建立健全現代產權制度,相當於構建了一個公平、競爭、有序的創業致富環境,從而有利於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因此,我們必須盡快建立健全現代產權制度,讓企業和公眾的創業創新活力及早釋放出來。
❼ 知識產權與債權和物權的異同
知識產權與物權同屬於民事權利的范圍,都是一種對世權,即未經權利主體授權,任何人均不得擅自行使其權利。但知識產權與物權相比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不同點:
(1)知識產權之客體是無形的智力創造性成果和標記性成果,而物權的客體則是有形財產;
(2)知識產權之效力原則上受地域限制,而物權之效力原則上不受地域的限制;
(3)知識產權之存續原則上受時間限制,而物權原則上是永久的,與其客體同生滅;
(4)知識產權之內容具有雙重性,而物權只是一種單純的財產權,不包含人身權利;
(5)相同的知識產品在同一個國家或者地區一般只能由一個人一種知識產權,而相同的有形物則可由各自的主體享有各自獨立的物權;
(6)知識產品能否產生相應的知識產權,必須由法律明確規定,法律沒有規定的知識產品不能產生知識產權,而任何有形物均能產生相應的物權,不必由法律對其作直接具體規定。
物權與債權的比較:
(1)物權與債權反映不同的財產關系,體現不同的經濟利益
物權反映靜態的財產支配關系,其體現的經濟利益,
債權反映動態的財產流轉關系
(2)物權與債權的主體、客體不同
(3)物權與債權的效力不同
(4)物權與債權在有無期限性上存在區別
(5)物權、債權的變動不同物權的變動采法定主義和公示主義,債權的變動則否。
知識產權與債權區別:
債權可產生於合同、不當得利、無因管理、侵權等,是特定人對特定人就特定事務的一項權利,即債權具有相對性。
知識產權就是通過人的智力創造所享有的權利。因為它的外觀不易被描述,但是權利又是客觀存在的,所以將其與物權相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