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列舉國內關於網路著作權侵犯的系列典型案例
我華政知識產權系的
泛亞訴網路案
我們老師王遷的新浪博客內有這篇相關論文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a2d1f50100d3qj.html
② 求一篇關於侵犯著作權的案例及分析
首先你要清楚什麼要件才算侵犯著作權。
侵犯著作權的構成條件
著作權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侵犯著作權和與著作權有關權益,情節嚴重的行為。我國《著作權法》第15條、第16條規定了15種侵犯著作權和與著作權有關權益的行為,但是根據本條規定,只有下列四種侵權行為可以構成本罪:
1、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行其文字作品、音樂、電影、電視、錄像作品、計算機軟體及其他作品的行為。
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即指未經過著作權人的同意。著作權人一般指作者,也可能是其他依法享有著作權的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單位。根據《著作權法》規定,由法人或非法人單位主持,代表法人或非法人單位意志創作,並由法人或非法人單位承擔責任的作品,法人或非法人單位視為作者,享有著作權;演繹作品著作權由演繹人享有,合作作品著作權由合作作者共同享有,如其中的作品可以單獨或分割使用的,其作者可以單獨享有著作權;電影、電視、錄像作品的導演、編劇、作詞、作曲、攝影等作者享有署名權,著作權其他權利由製片者享有,如果劇本、音樂等可以單獨使用的,其作者有權單獨行使其著作權。任何未經上述人員同意而使用其作品的,均屬於未經著作權人許可的行為。
根據《著作權法實施條例》規定,復制是指以印刷、復印、臨摹、拓印、錄音、錄像、翻錄、翻拍等方式將作品製作一份或多份的行為;發行是指為滿足公眾合理需求,通過出售、出租等方式向公眾提供一定數量的作品復印件。根據本條規定,復制與發行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整體行為,應同時具備才構成本罪,如果僅僅具備其中一個方面的則不符合本罪行為特徵。當然不同行為人事先通謀而分別實施復制、發行的,屬於共同犯罪,仍然可以構成本罪。
2、出版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的圖書的行為
出版是指把作品編輯加工後,經過復制向公眾發行的行為。出版實際上是一種特殊的復制發行。出版者出版圖書,一般需要經著作權人授權而取得對作品的專有出版權。專有出版權是指出版者對著作權人交付的作品在合同規定的時間、地點以原版、修訂版方式製作成圖書並予以發行的獨占權利。它是一種與著作權有關的重要權益,同樣具有排他性,他人不得行使,否則構成侵權。
3、未經錄音錄像製作者許可,復制發行其製作的錄音錄像的行為
這是一種侵犯錄音錄像製作者著作鄰接權的行為。錄音錄像製作者即製作錄音錄像製品的人,由於他們不僅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更付出了相當的獨創性勞動,對其製作的音像製品也依法享有許可他人復制發行並獲得報酬的權利,他人未經許可復制發行其音像製品的,當然是對其權利的侵犯。
4、製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術作品的行為
這是一種借他人之名非法牟利的行為。它不僅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權 (主要是署名權),而且必然會影響他人美術作品的銷售,從而間接侵犯他人的財產權。同時這種行為還欺騙了社會公眾,對我國文化市場秩序具有相當的危害,因此應予以懲治。
值得探討的是,本條把「製作」與「出售」以頓號分開作並列規定是否意味著有其中之一行為即可構成本罪?我們認為,結合構成本罪的前面三種行為方式,此處應理解為「製作並出售」或「為出售而製作」才構成本罪,這樣其與「復制發行」和「出版」一樣作為本罪在客觀方面的行為表現之一才有其合理性。從主觀上看,也只有既製作並出售或為出售而製作才能表明行為人具有營利的目的。
根據本條規定,上述四種情形還必須是違法所得的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才構成本罪。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懲治侵犯著作權的犯罪的決定)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規定,個人違法所得數額在二萬元以上,單位違法所得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屬於「違法所得數樁較大」;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有其他嚴重情節」:因侵犯著作權曾經兩次以上被追究行政責任或者民事責任,又侵犯著作權的;個人非法經營數額在十萬元以上,單位非法經營數額在支十萬元以上的;造成其他嚴重後果或者具有其他嚴重。
③ 關於侵犯著作權的一個案例
先從排除法的角度來說:作者對其作品享有著作權,包括著作人身權和著回作財產權,其中,改編權答便是作者著作財產權的一種,第三人若想改編作品,須經作者的同意並支付報酬,否則便侵犯了作者的著作權。因此,電視台肯定侵犯了作者的改編權和支付報酬權,排除B和C,改編權屬於著作權的一種,侵犯了改編權當然就侵犯了著作權,因此排除B,所以選A。
為什麼沒有侵犯作者的發表權呢?發表是指將作品以印刷出版或其他形式大量的向不特定的人公布,該電視台雖然將該作品改編成題為《乾柴烈火》的情景喜劇已具備向不特定的人群公布這項條件,但是電視台發表的只是經過改編後的作品,並不是原作品的形式,因此沒有侵犯作者對其作品的發表權。
④ 侵犯著作權案件哪裡有案例
可以到中國裁判文書網,北大法寶上找
⑤ 知識產權 著作權侵犯案例分析
《著作公法》第三十三條 圖書出版者經作者許可,可以對作品修改、刪節。報社、期刊社可版以對作品權作文字性修改、刪節。對內容的修改,應當經作者許可。
我認為出版社未經賈某許可擅自添加照片的行為侵犯了照片著作權人的使用權,賈某的行為不構成侵權。
⑥ 關於著作權的案例
不侵抄權。
1.繪畫,書法,雕塑等美術作品的原件所有權轉移,不視為作品著作權的轉移,但美術作品原件的展覽權由原件所有人享有。作品原件的購買人可以對美術作品欣賞,展覽或再出售,但不得從事修改復制等侵犯作品版權的行為。證明了所有者的權利
2.修改權是指修改或授權他人修改的權利。作品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觀點公之於眾後會直接影響社會公眾對作者人格的尊重,修改一般是指對作品內容的修改。本案中畫的內容為國畫,而且作者是覺得筆峰不夠,怕影響自己的聲譽,並不會給自己的人格造成影響,在內容確定的情況下並不影響作者的人格。再著張某對該作品有所有權,展覽權並不違法,也沒有實際上侵犯作者的張某的修改權,所以本人意見不侵權。
⑦ 侵犯著作權怎麼判刑
侵犯著作權罪,是指以營利為目的,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行其文字、音像、計算機軟體等作品,出版他人享有獨占出版權的圖書,未經製作者許可,復制發行其製作的音像製品,製作、展覽假冒他人署名的美術作品,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行為。依據刑法第217條的規定,侵犯著作權,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違法所得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違法所得額在三萬元以上,或者非法經營額在五萬元以上,或者復制侵權光碟在一千張以上的,即屬於嚴重情節,可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違法所的額在十五萬元以上,或者非法經營額在二十五萬元以上,復制侵權光碟在五千張以上的,即屬於特別嚴重情節,可判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⑧ 著作權的侵權案例
2人制售游戲外掛半年,非法經營額逾18萬元,因侵犯著作權獲刑。
⑨ 文化教育權的侵權案例有哪些
十大侵權盜版典型案例 1、北京金圖創聯國際科技有限公司侵犯信息網路傳播權案 2015年6月,北京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總隊根據權利人投訴,依法對北京金圖創聯國際科技有限公司涉嫌侵犯著作權案進行調查。經查,該公司未經權利人許可,故意刪除、改變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提供的作品的權利管理電子信息,並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提供明知或應知未經權利人許可而被刪除、改變權利管理信息的作品,違法經營額6、3萬元,違法所得2、82萬元。 依據《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第18條、《著作權法》第53條的規定,北京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總隊於2015年9月21日作出行政處罰:沒收違法所得人民幣2、82萬元,罰款人民幣12、6萬元。 2、廣東"DJ020網"侵犯音樂作品著作權案 2014年12月,廣東省廣州市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總隊根據群眾舉報,依法對"DJ020網"涉嫌侵犯信息網路傳播權案進行調查。經查,莫某某開設"DJ020網",向公眾提供未經授權的音樂作品達62286首,且會員數量眾多,僅2015年兩個月內,在線支付的訂單總金額為6240元,等待付款的訂單總金額達257547、48元。 依據《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第18條等規定,廣東省廣州市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總隊於2015年6月29日作出行政處罰:沒收網路伺服器,沒收違法所得人民幣6240元,罰款人民幣131、8937萬元,並依法移交公安機關追究其刑事責任。 3、北京天盈九州網路技術有限公司侵犯文字作品著作權案 2015年6月,國家版權局根據權利人投訴,依法對北京天盈九州網路技術有限公司涉嫌侵犯文字作品著作權案進行調查。經查,該公司未經權利人許可,通過其運營的鳳凰網以及蘋果智能移動客戶端軟體"軍事秘錄合集"和"鳳凰開卷"傳播《中越戰爭秘錄》一書,傳播范圍廣,持續時間長,點擊數量大,且系反復侵權。 依據《著作權法》第48條,《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36、37條,《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第18條等規定,國家版權局於2015年10月10日作出行政處罰:罰款人民幣25萬元。 5、安徽蔣某等銷售盜版圖書案 2015年2月,安徽省合肥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大隊根據權利人投訴,依法對蔣某等涉嫌銷售音樂類盜版圖書案進行調查。經對蔣某開設的5家琴行進行全面檢查,確定蔣某擅自從事出版物發行業務,其經營的圖書中有31種、262本鋼琴考級教程侵犯了上海音樂出版社的著作權。 依據《著作權法》第48條、《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36條等規定,安徽省合肥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於2015年4月30日作出行政處罰:沒收盜版圖書,罰款人民幣16.5萬元。 6、河北張某某等印製盜版圖書案 2014年10月,河北省保定市版權行政執法部門會同新市區公安部門依法對張某某等涉嫌印製盜版圖書案進行調查。經查,張某某等4人未經著作權人許可,自2014年4月起印製盜版圖書,各人分別負責運輸、組織工人等環節。專案組現場查獲盜版圖書29種共計67752冊,涉及商務印書館等9個出版社,涉案碼洋
5726704元。 依據《刑法》第217條等規定,河北省保定市競秀區人民法院於2015年12月1日作出刑事判決:張某某犯侵犯著作權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並處罰金人民幣300萬元;朱某某犯侵犯著作權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二年,並處罰金人民幣280萬元;王某某犯侵犯著作權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二年,並處罰金人民幣280萬元;王某某犯侵犯著作權罪,判處拘役六個月,緩刑一年,並處罰金人民幣10萬元。 上海朱某某等銷售盜版教材案 2012年,上海市版權部門和公安部門根據舉報線索對某團伙通過互聯網銷售盜版教材案進行調查。經查,自2011年起,朱某某、游某某、喻某等人為獲取非法利益,在未取得權利人授權的情況下,組建了統一供貨、統一進價、統一市場銷售價格的銷售非法復制的注冊會計師、注冊金融分析師教材的聯盟。截至案發,該團伙共計銷售盜版教材2萬余冊,涉案總值逾人民幣2億元,違法所得共計135萬元。2013年2月1日、6月24日、8月12日及9月25日,楊浦區人民法院依據《刑法》等相關規定,分別以侵犯著作權罪判處朱某某有期徒刑三年八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15萬元;以侵犯著作權罪判處游某某有期徒刑三年三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5萬元;以銷售侵權復製品罪判處喻某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7萬元;以侵犯著作權罪判處其他17人有期徒刑緩刑並處罰金。 【典型意義】此案為犯罪團伙銷售盜版教材牟利的典型案件,涉案人數達20多人,影響力較大,具有較好的震懾作用。該案為全國「掃黃打非」工作小組辦公室、國家版權局、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掛牌督辦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