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物權法的具體生效時間
新華網北京3月19日電 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16日表決通過物權法和企業所得稅法。國家主席胡錦濤簽署第62號、第63號主席令分別予以公布。新華社受權全文播發這兩部法律。
物權法約22000字,分為總則、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佔有共5編19章247條。這部法律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物權法規定,為了維護國家基本經濟制度,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明確物的歸屬,發揮物的效用,保護權利人的物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因物的歸屬和利用而產生的民事關系,適用本法。
物權法規定,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國家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保障一切市場主體的平等法律地位和發展權利。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
企業所得稅法約6500字,分為總則、應納稅所得額、應納稅額、稅收優惠、源泉扣繳、特別納稅調整、徵收管理、附則等,共8章60條。這部法律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企業所得稅法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企業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統稱企業)為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依照本法的規定繳納企業所得稅。企業所得稅的稅率為25%。非居民企業取得本法第三條第三款規定的所得,適用稅率為20%。
企業所得稅法規定,國家對重點扶持和鼓勵發展的產業和項目,給予企業所得稅優惠。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減按20%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
㈡ 如何確定機動車所有權轉移的時間
機動車屬於動產。但是對機動車所有權轉讓的時間到底如何確定,在實際中爭議一直很大。一種觀點認為應當以在交通管理部門辦理過戶登記的時間來確定車輛所有權轉移;另一種觀點認為應當在買賣合同簽訂後,並實際交付車輛後,車輛的所有權即發生轉移,而不是以車輛管理部門辦理過戶登記來確定所有權的轉移。在實踐中對車輛所有權轉移的時間個人理解不同,因此在法律適用中造成了很大的不同。 持第一種觀點的主要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八條 國家對機動車實行登記制度。機動車經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登記後,方可上道路行駛。及第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辦理相應的登記(一)機動車所有權發生轉移的,認為機動車所有權轉移必須在辦理了變更登記後才能發生轉移的效力,否則在買賣雙方之間只產生債權,而不導致物權的變動。但是從交法第十二條(一)項規定的字面含義來看,並沒有明確規定登記後車輛的所有權才能發生轉移,所以僅應理解為是交通管理部門為方便對機動車進行行政管理的而進行的一種登記,而不是機動車所有權轉移的條件。最高人民法院最近幾年來作出的《關於被盜機動車肇事後由誰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的批復》、《關於連環購車未辦理過戶手續,原車主是否對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損害承擔責任的請示的批復》,即體現了以運行支配與運行利益作為判定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責任主體的精神。即發生交通事故由機動車的所有人或者實際佔有人承擔賠償責任。所有人與實際佔有人不一致的,根據運行支配和運行利益原則來確定賠償義務人,即由對該機動車享有運行支配權或者運行利益的主體承擔賠償責任。而不是以交通管理部門登記的車輛所有人為賠償主體。新頒布的《物權法》也明確規定了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自交付時發生法律效力。船舶、航空器和機動車等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從物權法的規定來看,明確了作為動產的機動車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應當以交付為准,而不是以辦理變更登記來確定物權的轉移。但是,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這樣就明確了機動車所有權轉移的時間,對於司法實踐中處理因車輛買賣、交通事故索賠等提供了一個明確的法律依據。
㈢ 租賃物物權轉移時間
買賣合同成立之時起。怎麼象考試題啊?
㈣ 東莞契稅納稅義務發生日以網簽日期還是房管局備案日期為准
對契稅條例中所指的「權屬轉移合同」,各地一直有不同的理解,包括稅務部門、房管部門在內,一些稅務專家、法律專家理解也有差異。
有的理解為要等到交房,有的理解為要等到辦房產證,從而相應地就規定繳納契稅的期限。
更多的地方理解為簽訂銷售或預售合同,也就是你所指的網簽,應該不是當日,契稅條例規定的是簽訂權屬轉移合同10日內繳納。
我個人認為,以銷售或預售合同簽訂日作為契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是合理的,理由有三點:
一是所謂權屬轉移合同並非專有的合同種類,實際上只要合同約定了權屬轉移事項,這個合同就是權屬轉移合同,可以看合同法。
二是契稅條例規定,契稅應該在權屬轉移之前繳納,不繳納契稅不能辦理權屬轉移,而不是要等到權屬完成再繳納,這里有先後次序的問題。這個次序的設定,是為了防止稅款流失的問題。當然,對於極個別的繳納契稅之後又辦不了權屬轉移的(指某種客觀原因),契稅可以退稅,財政部對此有文件規定,包括面積有變化的也可以補或退。
三是在其他稅種的規定上,也印證了稅法中對銷售合同性質的界定,如印花稅將房屋銷售合同作為「產權轉移數據」來對待。
㈤ 如何確定動產物權變更後生效的時間
1 船舶、航空器和機動車等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2 動產物權設立和轉讓前,權利人已經依法佔有該動產的,物權自法律行為生效時發生效力。 3 動產物權設立和轉讓前,第三人依法佔有該動產的,負有交付義務的人可以通過轉讓請求第三人返還原物的權利代替交付。 3 動產物權轉讓時,雙方又約定由出讓人繼續佔有該動產的,物權自該約定生效時發生效力。 4 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員會的法律文書或者人民政府的徵收決定等,導致物權設立、變更、轉讓或者消滅的,自法律文書或者人民政府的徵收決定等生效時發生效力。 5 因繼承或者受遺贈取得物權的,自繼承或者受遺贈開始時發生效力。 6 因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實行為設立或者消滅物權的,自事實行為成就時發生效力。
㈥ 簡易交付,佔有改定,指示交付,擬制交付,所有權都分別在什麼時候轉移啊
簡易交付,物權變動的合意成立時,視為交付,所有權轉移。也就是說在甲乙達成合意以前,東西已經在乙手上了。
佔有改定,在物權讓與的合意成立時,視為交付,所有權轉移,受讓人取得間接佔有。也就是說雖然甲乙達成了物權轉移的合意,但標的物仍然在甲手中。
指示交付,出讓人將其對於第三人的返還請求權讓與受讓人,以代替交付,所有權轉移。也就是說標的物不在甲手,也是甲指示第三人把標的物交於乙。
擬制交付,出讓人將標的物的權利憑證(如倉單、提單)交給受讓人時候,所有權轉移。
(6)物權轉移納稅義務時間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第二十三條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自交付時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二十四條船舶、航空器和機動車等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第二十五條動產物權設立和轉讓前,權利人已經依法佔有該動產的,物權自法律行為生效時發生效力。
第二十六條動產物權設立和轉讓前,第三人依法佔有該動產的,負有交付義務的人可以通過轉讓請求第三人返還原物的權利代替交付。
第二十七條動產物權轉讓時,雙方又約定由出讓人繼續佔有該動產的,物權自該約定生效時發生效力。
㈦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不動產所有權發生轉移的時間如何確定的請示的答復
物權法第二十九條規定:「因繼承或者受遺贈取得物權的,自繼承或者受遺贈開始時發生效力。」遺贈,是指遺囑人採取遺囑的形式將其財產權利的一部或全部,無償贈給國家、集體或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於死亡時發生法律效力的單方民事法律行為。遺贈雖然是遺贈人生前作出的意思表示,於死亡後才發生法律效力,但一般認為,因遺贈發生的物權變動,同樣適用繼承的規則,物權不經公示而直接發生物權變動的效力。
「繼受取得裡面說所有權的轉移時間是登記或者交付」,是指一般情況下,物權變動應經公示(動產以交付為法定公示方式,不動產以登記為法定公示方式)才發生物權變動的效力。
㈧ 指示交付物權變動的時間是什麼時候
指示交付物權變動的時間是通知到達第三人時物權發生變動。
1、合同簽訂時合同即生效,但是物權並未發生轉移,因為物權的變動,根據物權公示原則,動產應交付。而交付的種類中有一種為指示交付,即所有權人指示第三方交付的行為。所以要在通知了第三方後指示交付完成,此時所有權才轉移。
2、根據《物權法》第二章第二節第二十六條的規定, 動產物權設立和轉讓前,第三人依法佔有該動產的,負有交付義務的人可以通過轉讓請求第三人返還原物的權利代替交付。
3、指示交付即動產由第三人佔有時,出讓人將其對於第三人的返還請求權讓與受讓人,以代替交付。指示交付的成立須具備兩個條件:(1)是當事人須有轉讓所有權的合同。(2)是讓與人應當將所有權轉讓的事實通知標的物的實際佔有人。特點是買賣在前,交付在後,他人交付。
(8)物權轉移納稅義務時間擴展閱讀:
指示交付與其他交付方式有什麼區別:
1、簡易交付:是指受讓人已經佔有動產,如受讓人已經通過寄託、租賃、借用等方式實際佔有了動產,則於物權變動的合意成立時,視為交付。
特點:交付在前,買賣在後。亦即買賣之前已經交付(佔有)
2、佔有改定:即動產物權的讓與人與受讓人之間特別約定,標的物仍然由出讓人繼續佔有。這樣,在物權讓與的合意成立時,視為交付,受讓人取得間接佔有。
特點:買賣在前,交付在後,本人交付。
3、指示交付:即動產由第三人佔有時,出讓人將其對於第三人的返還請求權讓與受讓人,以代替交付。
特點:買賣在前,交付在後,他人交付。
㈨ 繼承所有權轉移的時間問題
物權法第二十九條規定:「因繼承或者受遺贈取得物權的,自繼承或者受遺贈開始時發生效力。」遺贈,是指遺囑人採取遺囑的形式將其財產權利的一部或全部,無償贈給國家、集體或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於死亡時發生法律效力的單方民事法律行為。遺贈雖然是遺贈人生前作出的意思表示,於死亡後才發生法律效力,但一般認為,因遺贈發生的物權變動,同樣適用繼承的規則,物權不經公示而直接發生物權變動的效力。
「繼受取得裡面說所有權的轉移時間是登記或者交付」,是指一般情況下,物權變動應經公示(動產以交付為法定公示方式,不動產以登記為法定公示方式)才發生物權變動的效力。
㈩ 動產所有權移轉的時間是合同生效的時間還是交付的時間
動產所有權移轉的時間是以交付的時間為准,但有例外。參考法條如下。
《中華專人民共和國物屬權法》
第二十三條 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自交付時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二十四條
船舶、航空器和機動車等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第二十五條
動產物權設立和轉讓前,權利人已經依法佔有該動產的,物權自法律行為生效時發生效力。
第二十六條
動產物權設立和轉讓前,第三人依法佔有該動產的,負有交付義務的人可以通過轉讓請求第三人返還原物的權利代替交付。
第二十七條
動產物權轉讓時,雙方又約定由出讓人繼續佔有該動產的,物權自該約定生效時發生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