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和解:當事人有自行解決的意向,可以協商處理版權糾紛。2、調解內:當事人可以委託第三者容(版權局、著作權保護機構如中華版權代理總公司、版權保護協會、律師事務所,以及自然人等)調解著作權糾紛。3、仲裁:當事人可以根據達成的書面仲裁協議或者著作權合同中的仲裁條款,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4、訴訟:當事人沒有書面仲裁協議,也沒有在著作權合同中訂立仲裁條款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2. 手機怎麼操作申訴知識產權投訴電話
繼《2012年全國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要點》印發後,5月日,全國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領導小組公布了國家知識產權局等15個部門的相關舉報投訴電話以及其主要受理工作內容。
據介紹,舉報投訴電話包括:
由國家知識產權局負責的「12330」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和舉報投訴公益電話,主要接受單位或個人對涉及專利權、商標
專用權、著作權、植物新品種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商業秘密、地理標志等知識產權侵權、知識產權違法案件的舉報或投訴,其中舉報是指非權利人提供知
識產權違法犯罪行為線索,投訴是指權利人申訴他人侵犯其合法權益;
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國家版權局)負責的「12390」侵權盜版舉報電話,主要受理與圖
書、報紙、期刊、音像、電子、網路等出版物有關的違法違規行為;
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負責的「12315」消費者舉報投訴電話,主要受理對侵害消費者合
法權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及其他違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規行為的舉報;
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負責的「12365」產品質量舉報投訴電話,主要受理生
產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以不合格品冒充合格品行為;
由海關總署負責的「12360」海關統一服務熱線,主要受理商標專用權、著作權和與著作權有
關的權利、專利權實施的邊境保護等方面的違法違規行為;
由文化部負責的「12318」文化市場舉報投訴電話,主要受理營業性演出、互聯網音樂、互聯網游
戲、互聯網動漫等文化經營活動中的違法違規行為等。
3. 發現計算機軟體著作權侵權行為的應該向哪個部門舉報
如果你是當事人,也就是版權擁有者,你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停止侵權和賠償;如果你是局外人,則可以向市新聞出版廣電局或執法局投訴,他們會去處理此事。山東省版權服務中心
4. 著作權受到侵害,怎麼辦
1、和解:當事人有自行解決的意向,可以協商處理版權糾紛。2、調解:當事人可以委專托第三者屬(版權局、著作權保護機構如中華版權代理總公司、版權保護協會、律師事務所,以及自然人等)調解著作權糾紛。3、仲裁:當事人可以根據達成的書面仲裁協議或者著作權合同中的仲裁條款,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4、訴訟:當事人沒有書面仲裁協議,也沒有在著作權合同中訂立仲裁條款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5. 網路著作權受到侵權該怎麼辦應到哪裡投訴
可以向知識產權局投訴或提起民事訴訟!
6. 被人投訴侵犯其著作權,需要怎麼維護
受申請的人民法院發現抄仲裁裁決違法的,有權不予執行。人民法院不予執行的,當事人可以就合同糾紛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沒有在合同中訂立仲裁條款,事後又沒有書面仲裁協議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著作權法》第四十八條規定:「著作權侵權糾紛可以調解,調解不成或者調解達成協議後一方反悔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不願調解的,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四十九條規定:「著作權合同糾紛可以調解,也可以依據合同中的仲裁條款或者事後達成的書面仲裁協議,向著作權仲裁機構申請仲裁。對於仲裁裁決,當事人應當履行。當事人一方不履行仲裁裁決的,另一方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執行。
受申請的人民法院發現仲裁裁決違法的,有權不予執行。人民法院不予執行的,當事人可以就合同糾紛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沒有在合同中訂立仲裁條款,事後又沒有書面仲裁協議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7. 著作權侵權行為的應該向哪個部門舉報
一、除我國《著作權法》或者條例另有規定外,有下列侵權行為,又不構成犯罪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一)未經軟體著作權人許可,發表或者登記其軟體的;
(二)將他人軟體作為自己的軟體發表或者登記的;
(三)未經合作者許可,將與他人合作開發的軟體作為自己單獨完成的軟體發表或者登記的;
(四)在他人軟體上署名或者更改他人軟體上的署名的;
(五)未經軟體著作權人許可,修改、翻譯其軟體的;
(六)其他侵犯軟體著作權的行為。
二、除我國《著作權法》、條例或者其他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外,未經軟體著作權人許可,有下列侵權行為,又不構成犯罪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一)復制或者部分復制著作權人的軟體的;
(二)向公眾發行、出租、通過信息網路傳播著作權人的軟體的;
(三)故意避開或者破壞著作權人為保護其軟體著作權而採取的技術措施的;
(四)故意刪除或者改變軟體權利管理電子信息的;
(五)轉讓或者許可他人行使著作權人的軟體著作權的。
此外,在侵權行為的認定上應當注意,軟體開發者開發的軟體,由於可供選用的表達方式有限而與已經存在的軟體相似的,不構成對已經存在的軟體的著作權的侵犯;軟體的復製品持有人不知道也沒有合理理由應當知道該軟體是侵權復製品的,不承擔賠償責任,但是,應當停止使用、銷毀該侵權復製品。如果停止使用並銷毀該侵權復製品將給復製品使用人造成重大損失的,復製品使用人可以在向軟體著作權人支付合理費用後繼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