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018年科技成就中國
中專升學考試主要有四條路:1.對口單招升大專;2.五年專;3.成人高考;4.開放式教育(電大自考)。對於大學,可以理解為三個層次:初級大學,就是大專,學制三年。中級大學,就是本科,學制四年以上。
『貳』 中國的科技成果有哪些
1、全球首對體細胞克隆猴姐妹「中中」「華華」誕生
2018年1月24日,中國科學院宣布我國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非人靈長類動物的體細胞克隆: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個體細胞克隆猴「中中」誕生;12月5日第二個克隆猴「華華」誕生。多年來,與人類相近的靈長類動物的體細胞克隆一直沒有解決,成為世界性難題。該成果標志中國率先開啟了以體細胞克隆猴作為實驗動物模型的新時代,實現了我國在非人靈長類研究領域由國際「並跑」到「領跑」的轉變。
2、「慧眼」衛星填補我國空間X射線探測衛星空白
2018年1月30日,硬X射線調制望遠鏡衛星「慧眼」正式投入使用,標志著其進入科學成果產出的新階段。據介紹,「慧眼」衛星已多次參加了國際空間和地面的聯測,獲得了銀道面掃描巡天、黑洞、中子星、太陽耀發等的大量觀測數據,發布了30多個伽馬射線暴的觀測結果,直接測量到了目前最強的中子星磁場迴旋吸收線,完成了國內最高精度的脈沖星導航試驗。
3、我國科學家實現全球首例人類肺臟再生
從患者支氣管刷取出的幾十個幹細胞,在體外擴增數千萬倍之後,被移植到患者肺部的病灶部位;經過3至6個月的增殖、遷移和分化,這些幹細胞逐漸形成了新的肺泡和支氣管結構,進而完成了對患者肺部損傷組織的修復替代——同濟大學醫學院左為教授團隊在國際上率先利用成年人體肺幹細胞移植技術,在臨床上成功實現了人類肺臟再生。
4、「3010份水稻基因組計劃」揭示水稻遺傳信息密碼
2018年4月25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志長文刊登了「3010份水稻基因組計劃」研究成果。研究人員用新一代基因組測序技術和高性能計算機平台,對這些水稻種質資源進行了大規模基因組重測序和大數據分析,解析了水稻種群基因組多樣性本質。
5、「天鯤號」海試成功中國疏浚事業邁向深藍
「天鯤號」於2018年6月8日-11日進行海上試航,期間,「天鯤號」完成多項考驗,如航速測定、停船試驗、回轉試驗、拋錨試驗、操舵裝置試驗、船舶動力系統功能試驗及其他輔助系統功能試驗。除了航行時需要進行慢車、停車、全回轉、溺水救生等一系列緊急動作外,還要對雷達、電羅經、磁羅經等助航輔助設備進行調試校正,返航後開始為後期挖泥試驗做准備。
『叄』 2018年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要知識產權嗎
符合《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條件和辦法》劃定高新技術范圍和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條件的企業符合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 第四條 根據世界科學技術發展趨勢和我國的科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劃定高新技術范圍如下: (一)電子與信息技術; (二)生物工程和新醫葯技術; (三)新材料及應用技術; (四)先進製造技術; (五)航空航天技術; (六)現代農業技術; (七)新能源與高效節能技術; (八)環境保護新技術; (九)海洋工程技術; (十)核應用技術; (十一)其它在傳統產業改造中應用的新工藝、新技術。 科學技術部根據以上高新技術范圍制定頒布高新技術產品目錄,並根據世界高新技術的發展對高新技術范圍和高新技術產品目錄適時進行補充和修訂。 第五條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條件: (一)從事本辦法第四條規定范圍內的一種或多種高新技術及其產品的研究開發、生產和技術服務。單純的商業貿易除外。 企業的高新技術產品,由省、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門根據高新技術產品目錄進行認定。 (二)具有企業法人資格。 (三)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科技人員占企業職工總數的30%以上,其中從事高新技術產品研究開發的科技人員應占企業職工總數的10%以上。 從事高新技術產品生產或服務為主的勞動密集型高新技術企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科技人員應占企業職工總數的20%以上。 (四)企業每年用於高新技術及其產品研究開發的經費應占本企業當年總銷售額的5%以上。 (五)高新技術企業的技術性收入與高新技術產品銷售收入的總和應占本企業當年總收入的60%以上;新辦企業在高新技術領域的投入占總投入60%以上。 (六)企業的主要負責人應是熟悉本企業產品研究、開發、生產和經營,並重視技術創新的本企業專職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