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隋唐戰爭的成語故事
隋唐英雄秦瓊賣馬的故事
隋朝末年,在濟南府當差的山東豪傑秦瓊受命來潞州辦事,不幸染病於店中,所帶盤費俱已耗盡。無奈之中,牽著他心愛的坐騎黃膘馬到西門外的二賢庄去賣。
秦叔寶將黃膘馬拴在庄南大槐樹下,二賢庄莊主單雄信聽
說有人賣馬,便去相馬。秦叔寶早在山東就聽說單雄信是一條好漢,只是眼下窮困潦倒,羞於顏面,難以通報真名實姓。偏偏單雄信聽說賣馬人是濟南來的,便請他
到府上吃茶,還順便打聽仰慕已久的山東好漢秦叔寶。秦叔寶謊稱:「員外打聽的人正是小弟同衙好友。」雄信聞知他與叔寶是朋友,隨即修書一封託交叔寶,並付
了馬價紋銀三十兩,外加程儀三兩,不在馬價數內,還取潞綢兩匹相贈。
卻說秦叔寶瞞得了單雄信,卻在潞州酒樓上邂逅了另一條好漢王伯當。
伯當告知了單雄信,害得雄信到處尋找秦叔寶。後來兩位英雄終得相識,單雄信盛情款待,讓叔寶在二賢庄精心養病八個月。離別時單雄信為其黃膘馬配上了金鐙銀
鞍,並以潞綢、重金相贈,從此二人結下莫逆之交。隨後二人在推翻隋王朝的農民起義中同仇敵愾,為起義軍創造了不可磨滅的業績。唐朝興
起後,秦瓊終身保唐,單雄信則抗唐到底。盡管單、秦二人後來分道揚鑣,但患難中結下的兄弟情誼始終如故。《說唐》中的「秦瓊建祠報雄信」,說的就是秦瓊聞
得擒了雄信,飛馬來救。走到跟前,頭已落地。叔寶抱住雄信的頭,跪在地上,悲痛欲絕。後將雄信夫妻合葬在洛陽南門外,起造一所祠堂,名為「報恩祠」,以報
潞州知遇之恩。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㈡ 關於要學會問好的歇後語
、蔣干盜書——上了大當
3、豐都城裡說大書——鬼話連篇
4、糞船上放書櫃——臭架子;擺臭架子
5、端午節賣歷書——過時貨
6、耗子進書房——咬文嚼字
7、錯過了客店——無處尋書;無處尋宿
8、一本經書看到老——墨守成規;食古不化
9、孔夫子誇腰刀——文武雙全
10、眼龍看書——側目而視
11、作家的書包——裡面大有文章
12、說書的落目——替古人擔憂
13、資料室搬家——盡是輸(書);盡輸(書)
14、地攤上賣書(放書)——沒架子
15、瓜地里讀書——念秧兒
16、郭獃子看黃歷——通書;通輸
17、耗子進書箱——蝕(食)本
18、戴木頭眼鏡看書——視而不見
19、道士念經——照本宣科
20、唱書的掉淚——替古人擔憂
21、蔣斡盜書——只顧歡喜,忘了中計
22、講大鼓書再搭小段子——多說
23、地攤上賣書——沒架子
24、扒灰老頭兒念經書——說人話不做人事
25、包穀地里說書——說天花;說天話
26、耗子跌進書箱里——咬文嚼字
27、獨眼龍看書——斜視
28、耗子鑽講古書堆——吃老本
29、大年初一看歷書——日子長著哩
30、發了聘書人不來——顧不過來;雇不過來
31、季寶奎說書——交待得明白
32、孔夫子的手帕——包輸(書)
33、玉帝的手書落人間——泄露了天機
34、兩個秀才當文書——字字推敲
35、做賊的跑到書房裡——都是書;都是輸;睇睇是書,摸摸也是書
36、最暢銷的書——女秘書
感謝您的閱讀,希望本文對您有幫助,謝謝.
開通VIP,免費獲得本文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並上傳,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分享
收藏
轉存
相關推薦
關於學習的歇後語
2.13分1頁
關於「心」的歇後語大全
2.13分2頁
關於中秋節的歇後語大全
2.9分3頁
關於豬八戒的歇後語大全
4.2分18頁
2016猴年成語,猴年成語故事,關於猴的歇後語大全
4.54分6頁
猴年成語猴年成語故事關於猴的歇後語大全
4.47分14頁
學習歇後語
2.13分2頁
有關學習的歇後語
2.13分1頁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八歇後語學習PPT課件
4.46分11頁
「歇後語」的學習導學案
4.36分3頁
歇後語大全及答案
2.13分1頁
常用俗語諺語歇後語 常用經典格言警句大全
4.36分12頁
適合小學五年級使用的歇後語大全
4.36分5頁
歇後語大全及經典神話故事
4.36分4頁
歇後語小學二年級大全
4.36分4頁
熟語、歇後語,網路語、流行語言大全
4.54分33頁
歇後語大全及答案
4.36分13頁
歇後語 俗語大全
4.54分21頁
歇後語大全及答案[1]
4.54分24頁
小學名人名言、常用歇後語、諺語、古詩名句、大全書
4.36分12頁
㈢ 四面楚歌的主要人物是誰
四面楚歌,指的是遇到了困境,正面臨著腹背受敵的狀態。這個成語故事背後還有一段故事呢,到底是哪個歷史人物引出的這則典故呢!咱們今天就來了解一下,看看四面楚歌的歷史人物是不是大家都聽說過呢?又是不是大家熟知的呢?
一、四面楚歌的歷史人物都有誰?
1、項羽
四面楚歌的歷史人物都有誰?主要說的就是項羽。堂堂的西楚霸王,他也是三國時期最著名的大人物。項羽生在亂世之中,家中以前曾是貴族,後來沒落了。年少輕狂的他,霸王是自己封的。當然,在那個時期,幾乎沒有人能夠和項羽相抗衡!
2、項羽的性格
項羽是個沖動派,做任何事情之前都是做了再去想,也就是當時爽,很多時候後悔的人!這樣性格的人,是不會承認自己失敗過的,當然也不會讓自己失敗。在不反思自己的情況下,還要一個勁的和別人對打!但項羽也確實是個英雄。
3、為四面楚歌埋下伏筆
都說大丈夫能屈能伸,但是項羽卻不是這樣的人。他比較的傲嬌,很有自尊心,也缺少點城府。所以才會相信了劉邦所說的平分天下的決定,這也為後來的四面楚歌的典故埋下了伏筆!最終陰溝裡面翻船了!
二、四面楚歌的歷史典故
1、劉邦追擊項羽
項羽和劉邦原先說好的,兩方以鴻溝為界限,互不侵犯。可是後來劉邦卻聽信了身邊人的規勸,勸他應該趁著這個勢頭好好的打擊一下項羽。於是便開始和韓信等人往東追擊項羽的部隊。後來也總算是將項羽困在了垓下!
2、唱起楚歌
而這個時候的項羽,彈盡糧絕,已經到了絕境了。到了晚上休息的時候,聽到了帳篷外傳來了楚國的歌謠。項羽心想,難不成劉邦的部隊裡面全部都是楚人,為什麼他們都會唱楚國的歌謠!想著想著,心裡已經完全喪失了鬥志。
3、項羽自刎
項羽便開始在帳篷裡面喝酒,還叫上了心愛的虞姬一起唱起了歌。唱著唱著心理的防線被徹底擊垮,開始大哭起來。身邊的士兵們也一個個都非常的難過,感覺到了孤立無援的地步。虞姬自殺於項羽的馬前,後來項羽也在烏江邊選擇了自刎。
三、四面楚歌故事後續
1、什麼是四面楚歌
後來,人們便用四面楚歌來形容自己到了孤立無援的境地。一旦進入到四面楚歌的境地,結局一般都是悲慘的。比如說一個人長期和壞人結伴,可因為游手好閑的連壞人也嫌棄他。於是他便開始轉頭於別人的懷抱,別人卻不接受。這種人面臨的,也正是四面楚歌的境地。
2、項羽死是有原因的
項羽被劉邦部隊給困在垓下之中,選擇了在烏江邊自刎。其實也是需要一定的勇氣的,著名詩人李清照曾經說過,項羽是令人敬佩的,他不是膽小怕事選擇的自刎,他心中是有百姓的。他認為對不起江東的父老鄉親們,自己不能苟活
㈣ 成語故事有版權嗎如果用來出版書籍或有聲讀物是否需要相關授權
你好!
這個沒有吧!幾千年前的事情,版權人到哪去找啊?
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㈤ 成語故事有版權么
晉代文學家左思,小時候是個非常頑皮、不愛讀書的孩子。父親經常為這事發脾氣,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氣得很,不肯好好學習。
有一天,左思的父親與朋友們聊天,朋友們羨慕他有個聰明可愛的兒子。左思的父親嘆口氣說:「快別提他了,小兒左思的學習,還不如我小時候,看來沒有多大的出息了。」說著,臉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聽到了,他非常難過,覺得自己不好好念書確實很沒出息。於是,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刻苦學習。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左思漸漸長大了,由於他堅持不懈地發奮讀書,終於成為一位學識淵博的人,文章也寫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時間寫成了《齊都賦》,顯示出他在文學方面的才華,為他成為傑出的文學家奠定了基礎。這以後他又計劃以三國時魏、蜀、吳首都的風土、人情、物產為內容,撰寫《三都賦》。為了在內容、結構、語言諸方面都達到一定水平,他潛心研究,精心撰寫,廢寢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學巨著《三都賦》終於寫成了。
《三都賦》受到諒也評,人們把它和漢代文學傑作《兩都賦》相比。由於當時還沒有發明印刷術,喜愛《三都賦》的人只能爭相抄閱,因為抄寫的人太多,京城洛陽的紙張供不應求,一時間全城紙價大幅度上升。
故事出自《晉書·文苑·左思傳》。成語「洛陽紙貴」,稱頌傑出的作品風行一進。
㈥ 史鐵生的哲理名言
史鐵生語錄整理
1、佛家有一說:殺一生命,等於殺一世界。那麼,一個生命的出生也就是一個世界的出生了,任何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世界。
2、萬事萬物,你若預測它的未來,你就會說它有無數種可能,可你若回過頭去看它的以往,你就會知道其實只有一條命定的路。
3、發現他人之丑惡,等於發現了自己之丑惡的可能。
4、千萬不要說,倘若二者不可兼得你要哪一個?不要這樣說,因為人活著必要有一個最美的夢想。
5、它就像死亡一樣躲在未來,我只有閉上眼等待,閉上眼睛,祈禱。閉上眼睛,讓又一個生日降臨,讓一顆簡單的心走出少年。
6、人可以走向天堂,不可以走到天堂。走向,意味彼岸的成立。走到,豈非彼岸的消失?彼岸的消失即信仰的終結、拯救的放棄。因而天堂不是一處空間,不是一種物質性存在,而是道路,是精神的恆途。
7、我甚至現在就能清楚的看見,一旦有一天我不得不長久地離開它,我會怎樣的想念它,我會怎樣想念它並且夢見它,我會怎樣因為不敢想念它而夢也夢不到它。
8、人的命就像這琴弦,拉緊了才能彈好,彈好了就夠了。
9、一旦模擬者完美無缺,那麼模擬和偽裝就都變成真事了。
10、時間的偉大在於它永遠能自圓其說。
11、不斷的苦難才是不斷地需要信心的原因,這是信心的原則,不可稍有更動。
12、地獄和天堂都在人間,即殘疾與愛情,即原罪與拯救。
13、殘缺就是孤獨,尋求彌補就是要擺脫孤獨。當一個孤獨尋找另一個孤獨時,便有了愛的慾望。
14、生命就是這樣一個過程,一個不斷超越自身局限的過程,這就是命運,任何人都是一樣,在這過程中我們遭遇痛苦、超越局限、從而感受幸福。所以一切人都是平等的,我們毫不特殊。
15、多年來我頭一次意識到,這園中不單是處處都有過我的車轍,有過我的`車轍的地方也都有過母親的腳印。
16、人有一種壞習慣,記得住倒霉,記不住走運,這實在有失厚道。
㈦ 成語故事有盜版貨嗎
當然有盜版的了,中國最不缺盜版。
第一,水貨不是盜版貨。水貨是正版,但屬於跨區域竄貨。
第二,至於真正的盜版,是一個階段性的發展問題。如果中國人向西方國家收版權費用,那麼四大發明和許多先進技術也是非常值錢的。
㈧ 四字詞語大全1000個
含有動物名稱的成語 萬象更新、抱頭鼠竄、雞鳴狗盜、千軍萬馬、亡羊補牢、杯弓蛇影、鶴立雞群、對牛彈琴、如魚得水、鳥語花香、為虎作悵、黔驢技窮、畫龍點睛、鼠目寸光、虎背熊腰、守株待兔、鶴發童顏、狗急跳牆、盲人摸象、畫蛇添足含有兩個動物名稱的成語 鶴立雞群、雞鳴狗盜、蚌相爭、蠶食鯨吞、蛛絲馬跡、龍爭虎鬥、龍馬精神、龍飛鳳舞、龍騰虎躍、龍嚷虎步、龍潭虎穴、龍躍鳳鳴、車水馬龍、指鹿為馬、兔死狐悲、雞犬不寧、心猿意馬、狼吞虎咽含有人體器官的成語 眼高手低、目瞪口呆、胸無點墨、頭重腳輕、手足情深、口是心非、手疾眼快、耳聞目睹、頭破血流、眉清目秀、袖手傍觀、口出不遜、手無縛雞之力 含有昆蟲名稱的成語 飛我撲火、金蟬脫殼、積蚊成雷、蟾言折桂、蠶食鯨吞、蜻蜓點水、蜷臂擋車、蛛絲馬跡、蜷螂捕蟬,黃雀在後 含有一組近義詞的成語 見多識廣、察言觀色、高瞻遠矚、左顧右盼、調兵遣將、粉身碎骨狂風暴雨、旁敲側擊、千辛萬苦、眼疾手快、生龍活虎、驚天動地七拼八湊、胡言亂語、改朝換代、道聽途說 含有一組反義詞的成語 前呼後擁 東倒西歪 眼高手低 口是心非 頭重腳輕 有頭無尾 前偏後恭 東逃西散 南轅北轍 左顧右盼積少成多 同甘共苦 半信半疑 大材小用 先人後己 有口無心 天經地義 弄假成真 舉足輕重 南腔北調聲東擊西 轉危為安 東倒西歪 反敗為勝 以少勝多 由此及彼 多字格成語 九牛二虎之力、手無縛雞之力、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人不可貌相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天時地利人和、習慣成自然、一年之計在於春久早逢甘露、一言以蔽之、解鈴還須系鈴人、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靜如處女,動如脫兔、急來抱佛腳、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寧為雞首,無為牛後、三人行必有我師、化干戈為玉帛 描寫情況緊急的成語 千鈞一發 刻不容緩 迫不及待 十萬火急 火燒眉毛 燃眉之急 描寫人物神態的成語 心曠神怡 心平氣和 目不轉睛 呆若木雞 眉開眼笑 愁眉苦臉 愁眉緊鎖 目瞪口呆 垂頭喪氣 嬉皮笑臉 描寫英雄人物的成語 一身正氣 臨危不懼 光明磊落 堂堂正正 大智大勇 力挽狂瀾 急中生智 仰不愧天 鎮定自若 化險為夷描寫春天美好的成語 春光明媚 萬紫千紅 春雨如油 生機勃勃 春色滿園 春意盎然 鳥語花香 春暖花開 百花齊放 和風細雨 「想」的成語 苦苦地想(苦思冥想)靜靜地想(靜思默想)想得周全(深思熟慮) 想得混亂(胡思亂想)想得厲害(浮想聯翩)想得很多(左思右想) 想得荒唐(痴心妄想)想得離奇(異想天開)想了又想(朝思暮想) 「多」的成語 觀眾多(座無虛席)貴賓多(高朋滿座)人很多(摩肩接踵) 人才多(人才濟濟)兵馬多(千軍萬馬)事物多(林林總總) 色彩多(五彩繽紛)類別多(千差萬別)困難多(千辛萬苦) 話兒多(滔滔不絕)讀書多(博覽群書)見識多(見多識廣) 變化多(千變萬化)走得多(走南闖北)顏色多(五顏六色) 花樣多(五花八門) 帶有「看」的近義詞的成語 見多識廣 望而生畏 察言觀色 一視同仁 一覽無余 高瞻遠矚 坐井觀天 舉世矚目 管中窺豹 左顧右盼 帶有「龍」字的成語 生龍活虎 龍爭虎鬥、龍馬精神 龍飛鳳舞 龍騰虎躍龍驥虎步 畫龍點睛 龍潭虎穴 龍躍鳳鳴 車水馬龍
㈨ 關於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的成語故事和啟示
春秋五霸有: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庄公;
戰國七雄的故事:春秋時期無數次戰爭使諸侯國的數量大大減少。到戰國時期,七個實力最強的諸侯國,是齊、楚、燕、韓、趙、魏、秦,這七個國家被稱作「戰國七雄」。
戰國初期,韓、趙、魏三家結成聯盟,打敗了齊、秦、楚等大國,成為較強盛的國家。後來這個聯盟破裂,齊國、秦國興盛。
戰國中期,魏國軍隊攻打趙國,趙國請齊國幫助退兵。魏國內部空虛,大軍事家孫臏帶領齊國的軍隊直接去打魏國的首都。魏國軍隊本已攻破趙國首都,聽見自己的國家情況危急,便急忙從趙國撤軍去救魏國,剛走到半路,就遇上了埋伏的齊國軍隊,齊國軍隊堵住魏國軍隊,打了個大勝仗。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戰例——「圍魏救趙」。
兩年後魏國進攻韓國,齊國的軍隊在孫臏的指揮下圍魏救韓。齊軍假裝後退。第一天撤出後營地留下的爐灶足夠做10萬人的飯;第二天留下的爐灶只夠做5萬人的飯;第三天留下的爐灶減少到只夠做3萬人的飯。魏軍從爐灶的數量推測,以為齊軍大量逃亡,於是挑選了精銳的士兵,追趕齊軍,一直追到馬陵(今天的河南省境內),結果被埋伏在這里的齊軍徹底打敗。這就是著名的「馬陵之戰」。兩次戰役後齊國取代了魏國稱霸中原。
戰國後期,秦國越來越強盛,其他6個國家都不能單獨抵抗秦國,於是就想聯合起來,共同抵抗秦國。秦國為了打敗其餘的六國,挑撥六國之間的關系,促使他們都和秦國親近。各國為了自身的利益,一到關鍵時刻常常不能齊心合力,結果給了秦國機會。秦國先後征服了其他國家,並滅了周王室,統一了中國。
退避三舍 tuì bì sān shě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忘十幾年。 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么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於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里,駐扎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紙上談兵
「紙上談兵」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曾以少勝多,大敗入侵的秦軍,被趙惠文王提拔為上卿。他有一個兒子叫趙括,從小熟讀兵書,張口愛談軍事,別人往往說不過他。因此很驕做,自以為天下無敵。然而趙奢卻很替他擔憂,認為他不過是紙上談兵,並且說:「將來趙國不用他為將罷、如果用他為將,他一定會使趙軍遭受失敗。」果然,公元前259年,秦軍又來犯,趙軍在長平(今山西高平縣附近)堅持抗敵。那時趙奢已經去世。廉頗負責指揮全軍,他年紀雖高,打仗仍然很有辦法,使得秦軍無法取勝。秦國知道拖下去於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間計,派人到趙國散布「秦軍最害怕趙奢的兒子趙括將軍」的話。趙王上當受騙,派趙括替代了廉頗。趙括自認為很會打仗,死搬兵書上的條文,到長平後完全改變了廉頗的作戰方案,結果四十多萬趙軍盡被殲滅,他自己也被秦軍箭射身亡。
明朝劉如孫根據這個有名的歷史故事,寫了一首詩,其中有一句「朝野猶誇紙上兵」。後來,人們便引申出「紙上談兵」這個成語,用來比喻只會空談教條,卻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買櫝還珠
春秋時代,楚國有一個商人,專門賣珠寶的,有一次他到齊國去兜售珠寶,為了生意
好,珠寶暢銷起見,特地用名貴的木料,造成許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裝飾得非常精緻美
觀,使盒子會發出一種香味,然後把珠寶裝在盒子裡面。
有一個鄭國人,看見裝寶珠的盒子既精緻又美觀,問明了價錢後,就買了一個,打開盒
子,把裡面的寶物拿出來,退還給珠寶商。
一鳴驚人
戰國時代,齊國有一個名叫淳於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會說話。他常常用一些有
趣的隱語,來規勸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氣,而且樂於接受。
當時齊國的威王,本來是一個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後,卻沈迷於酒色,
不管國家大事,每日只知飲酒作樂,而把宜切正事都交給大臣去辦理,自己則不聞不問。因
此,政治不上軌道,官吏們貪污失職,再加上各國的諸侯也都趁機來侵犯,使得齊國瀕臨滅
亡的邊緣。
雖然,齊國的一些愛國之人都很擔心,但是,卻都因為畏懼齊王,所以沒有人趕出來勸
諫。
其實齊威王室一個很聰明的人他很喜歡說些隱語,來表現自己的智慧,雖然他不喜歡聽
別人的勸告,但如果勸告得法的話,他還是會接受的。淳於髡知道這點後,便想了一個計
策,准備找個機會來勸告齊威王。
有一天,淳於髡見到了齊威王,就對他說:「大王,為陳有一個謎語想請您猜一猜:其
國有汁大鳥,住在大王的宮廷中,已經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飛翔,也不發生名叫,
只是毫無目的的蜷夫著,大王您猜,這是一隻什麼鳥呢?」
齊威王本是一個聰明人,亦聽就知道淳於髡是在諷刺自己,向那隻大鳥一樣,身為一國
之尊,卻毫無作為,只知道享樂。而他時再也不是一個昏庸的君王,於是沈吟了一會兒之後
便毅然的決定要改過,振作起來,做一番轟轟烈烈的是,因此他對淳於髡說:
「嗯,這一隻大鳥,你不知道,它不飛則已,亦非就會沖到天上去,它不鳴則已,一鳴
就會驚動眾人,你慢慢等著瞧吧!」
從此齊威王不在沈迷於飲酒作樂,而開始整頓國正。首先他召見全國的官吏,盡忠負責
的,就給予獎勵;而那些腐敗無能的,則加以懲罰。結果全國上下,很快就振作起來,到處
充滿蓬勃的朝氣。
另一方面他也著手整頓軍事,強大武力,奠定國家的威望。各國諸侯聽到這個消息以後
都很震驚,不但不敢再來侵犯,甚至還把原先侵佔的土地,都歸還給齊國。
齊威王的這一番作為,真可謂是「一鳴驚人」呀!
所以後來的人便把「一鳴驚人」這句成語用來比喻一個人如有不平凡的才能,只要他能
好好的運用,一旦發揮出來,往往有驚人的作為。
狐假虎威
戰國時代,當楚國最強盛的時候,楚宣王曾為了當時北方各國,都懼怕他的手下大將昭
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問朝中大臣,這究竟是為什麼。
當時,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敘述了下面這段故事:
「從前在某個山洞中有一隻老虎,因為肚子餓了,便跑到外面尋覓食物。當他走到一片
茂密的森林時,忽然看到前面有隻狐狸正在散步。他覺得這正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於
是,便一躍身撲過去,毫不費力的將他擒過來。
可是當它張開嘴巴,正准備把那隻狐狸吃進肚子里的時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說話了:
『哼!你不要以為自己是百獸之王,便敢將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經命令我為王中之
王,無論誰吃了我,都將遭到天地極嚴厲的制裁與懲罰。』老虎聽了狐狸的話,半信半疑,
可是,當它斜過頭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鎮定的樣子,心裡不覺一驚。原先那股囂張的氣焰
和盛氣凌人的態勢,竟不知何時已經消失了大半。雖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為是百
獸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獸見了我都會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來統治我們的!
這時,狐狸見老虎遲疑著不敢吃它,知道他對自己的那一番說詞已經有幾分相信了,於是便更加神氣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後指著老虎的鼻子說:『怎麼,難道你不相信我說的話
嗎?那麼你現在就跟我來,走在我後面,看看所有野獸見了我,是不是都嚇的魂不附體,抱
頭鼠竄。』老虎覺得這個主意不錯,便照著去做了。
於是,狐狸就大模大樣的在前面開路,而老虎則小心翼翼的在後面跟著。他們走沒多
久,就隱約看見森林的深處,有許多小動物正在那兒爭相覓食,但是當它們發現走在狐狸後
面的老虎時,不禁大驚失色,狂奔四散。
這時,狐狸很得意的掉過頭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這種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驚膽戰,
但他並不知到野獸怕的是自己,而以為他們真是怕狐狸呢!
狡狐之計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勢完全是因為假借老虎,才能平著一時有利的形勢去威
脅群獸而那可憐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還不自知呢!
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懼昭奚恤,完全是因為大王的兵全掌握在他的手裡,那也就是
說,他們畏懼的其實是大王的權勢呀!」
從上面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知道,凡是藉著權威的勢力欺壓別人,或藉著職務上的權力
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來形容。
上下其手
春秋楚襄王二十六年。楚國出兵侵略鄭國。以當時楚國那麼強大,弱小的鄭國,實在沒
有能力抵抗的,結果,鄭國遭遇到戰敗的厄運,連鄭王頡也被楚將穿封戌俘虜了。戰事結束
後,楚軍中有楚王弟公子圍,想冒認俘獲鄭頡的功勞,說鄭王頡是由他俘獲的,於是穿封戌
和公子圍二人便發生爭執,彼此都不肯讓步,一時沒有辦法解決得來。後來,他們便請伯犁
作公正人,判定這是誰的功勞。
伯州犁的解紛辦法本是很公正的,他主張要知道這是誰的功勞,最好是問問被俘的鄭
王。於是命人帶了鄭王頡來,伯州犁便向他說明原委,接著手伸二指,用上手指代表楚王弟
公子圍,用下手指代表楚將穿封戌,然後問他是被誰俘獲的。鄭王頡因被穿封戌俘虜,很是
恨他,便指著上手指,表示是被公子圍所俘虜。於是,伯州犁便判定這是公子圍的功勞。
「上下其手」這句成語便是出於這個故事;是表示玩法作弊,顛倒是非的意思。
在現在的社會中,這種情形是常常會發生的:譬如有人做了不法的事情,知道罪有應
得,難逃被懲處的厄運;於是暗地裡進行賄賂,或請托親友奔走求情,求予包庇,結果大事
化小,小事化無,仍得消遙法外。像這種參與其事的人,從中枉法舞弊,便可以說是:「上
下其手」了。
杞人憂天
從前在杞國,有一個膽子很小,而且有點神經質的人,他常會想到一些奇怪的問題,而
讓人覺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過晚飯以後,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門前程量,並且自言自語的說:
「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來,那該怎麼辦呢?我們豈不是無路可逃,而將活活地被壓
死,這不就太冤枉了嗎?」
從此以後,他幾乎每天為這個問題發愁、煩惱,朋友見他終日精神恍惚,臉色憔悴,都
很替他擔心,但是,當大家知道原因後,都跑來勸他說:
「老兄啊!你何必為這件事自尋煩惱呢?天空怎麼會塌下來呢?在說即使真的塌下來,
那也不是你一個人憂慮發愁就可以解決的啊,想開點吧!」
可是,無論人家怎麼說,他都不相信,仍然時常為這個不必要的問題擔憂。
後來的人就根據上面這個故事,引伸成「杞人憂天」這句成語,它的主要意義在喚醒人
們不要為一些不切實際的事情而憂愁。它與「庸人自擾」的意義大致相同。
亡羊補牢
這故事出自「戰國策」。戰國時代,楚國有一個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對楚襄王說:
「你在宮裡面的時候,左邊是州侯,右邊是夏侯;出去的時候,鄢陵君和壽跟君又總是隨看
你。你和這四個人專門講究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縣北)一
定要危險啦!」
襄王聽了,很不高與,氣罵道:「你老糊塗了嗎?故意說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一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
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寵信這個人,楚國一定要滅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
躲一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
庄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陽城(今河南息縣西
北)。這才覺得庄辛的話不錯,趕緊派人把庄辛找回來,問他有什麼辦法;庄辛很誠懇地說:
「我聽說過,看見兔子牙想起獵犬,這還不晚;羊跑掉了才補羊圈,也還不遲。……」
這是一則很有意義的故事,只知道享樂,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結果必然是遭到悲慘的失
敗無疑。
「亡羊補牢」這句成語,便是根據上面約兩句話而來的,表達處理事情發生錯誤以後,
如果趕緊去挽救,還不為遲的意思。例如一個事業家,因估計事情的發展犯了錯誤,輕舉冒
進,陷入失敗的境地。但他並不氣餒,耐心地將事情再想了一遍,從這次的錯誤中吸取教
訓,認為「亡羊補牢」,從頭做起,還不算晚呢!
一暴十寒
戰國時代,百家爭鳴,游說之風,十分盛行。一般游說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學問、豐富的知識,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動的比喻,來諷勸執政者,最為凸出。孟子也是當時的一個著名辯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孟子對齊王的昏庸,作事沒有堅持性、輕信奸佞讒言很不滿,便不客氣的對他說:「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雖有生命力很強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陽光下曬了一天,卻放在陰寒的地方凍了它十天,它那裡還活著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時間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點從善的決心,可是我一離開你,那些奸臣又來哄騙你,你又會聽信他們的話,叫我怎麼辦呢?」按著,他使打了一個生動的比喻:「下棋看起來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專心致志,也同樣學不好,下不贏,奕秋是全國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兩個徒弟,其中一個專心致志,處處聽奕秋的指導;另一個卻老是怕著有大天鵝飛來,准備用箭射鵝。兩個徒弟是一個師傅教的,一起學的,然而後者的成績卻差得很遠。這不是他們的智力有什麼區別,而是專心的程度不一樣啊;」這是一個很有教學意義的故事,我們要學習一樣東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專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丟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麼事情怎樣做得好呢?求學、做事的能否成功,這也是個決定因素之一,故後來的人便將孟子所說的「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簡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語,用來比喻修學、做事沒有恆心,作輟無常的一種說法。例如一位同學,對於求學很是隨便,學習的時間少,荒廢的時間多,我們便說:他這種一曝十寒的作法,那裡能學到什麼東西呢?
三人成虎
戰國時代,互相攻伐,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約,國與國之間通常都將太子交給對方作為人質。「戰國策」:「魏策」有這樣一段記載:
魏國大臣龐蔥,將要陪魏太子到趙國去作人質,臨行前對魏王說:
「現在有個一人來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不相信。」
龐蔥說:「如果有第二個人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有些將信將疑了。」
龐蔥又說:「如果有第三個人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相信嗎?」
魏王道:「我當然會相信。」
龐蔥就說:「街市上不會有老虎,這是很明顯的事,可是經過三個人一說,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現在趙國國都邯鄲離魏國國都大梁,比這里的街市遠了許多,議論我的人又不止三個。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龐蔥陪太子回國,魏王果然沒有再召見也了。
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當然不會有老虎。說市上有虎,顯然是造謠、欺騙,但許多人這樣說了,如果不是從事物真相上看問題,也往往會信以為真的。
這故事本來是諷刺魏惠王無知的,但後世人引伸這故事成為「三人成虎」這句成語,乃是借來比喻有時謠言可以掩蓋真相的意思。例如:判斷一件事情的真偽,必須經過細心考察和思考退避三舍: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將退避三舍(一舍為三十里)。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晉國支持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㈩ 做事要持之以恆的句子名言
關於做事要持之以恆的名言警句
1、耐心和恆心總會得到報酬的。——愛因斯坦
2、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個遠大的目標,並藉助才能與堅毅來完成它。——歌德
3、人生恰恰像馬拉松賽跑一樣,有堅持到最後的人,才能稱為勝利者。——池田大作
4、成大事不在於力量的大小,而在於能堅持多久。——約翰生
5、誰有歷經千辛萬苦的意志,誰就能達到任何目的。——米南德
6、生活的道路一旦選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決不回頭。——左拉
7、堅持對於勇氣,正如輪子對於杠桿,那是支點的永恆更新。——雨果
8、要從容地著手去做一件事,但一旦開始,就要堅持到底。——比阿斯
9、讀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10、不作什麼決定的意志不是現實的意志;無性格的人從來不做出決定。——黑格爾
11、卓越的人的一大優點是:在不利和艱難的遭遇里百折不撓。——貝多芬
12、常常是最後一把鑰匙打開了門。——彥語
13、最難做的事是把容易做的事持之以恆。——佚名
14、一個人只要強烈地堅持不懈地追求,他就能達到目的。——司湯達
15、無論什麼時候,不管遇到什麼情況,我絕不允許自己有一點點灰心喪氣。——愛迪生
16、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況
17、偉大變為可笑只有一步,但再走一步,可笑又會變為偉大。——佩思
18、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
19、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
20、堅持對於勇氣,正如輪子對於杠桿,那是支點的永恆更新。——雨果
21、偉大的作品不是靠力量,而是靠堅持來完成的。——約翰遜
22、偉大變為可笑只有一步,但再走一步,可笑又會變為偉大。——佩思
23、滴水穿石,不是因其力量,而是因其堅韌不拔、鍥而不舍。——拉蒂默
24、耐心和恆心總會得到報酬的。——愛因斯坦
25、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塵,吾道亦如此,行之貴日新。——白居易
26、只要持之以恆,知識豐富了,終能發現其奧秘。——楊振寧
27、既然我已經踏上這條道路,那麼,任何東西都不應妨礙我沿著這條路走下去。——康德
28、不經一翻徹骨寒,怎得梅花撲鼻香。——宋帆
29、貴有恆,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毛澤東
30、我有兩個忠實的助手,一個是我的耐心,另一個就是我的雙手。——蒙田
31、滴水穿石,不是因其力量,而是因其堅韌不拔、鍥而不舍。——拉蒂默
32、一個人只要強烈地堅持不懈地追求,他就能達到目的。——司湯達
33、為學猶掘井,井愈深土愈難出,若不快心到底,豈得見泉源乎?——張九功
34、堅持意志偉大的事業需要始終不渝的精神。——伏爾泰
35、我有兩個忠實的助手,一個是我的耐心,另一個就是我的雙手。——蒙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