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典物回贖權是什麼

典物回贖權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1-06-28 09:56:57

① 什麼是典權舉例子說明

典權是中國一項古老的傳統制度,以其特有的便民功能存植於中國千百年。所謂典權,是指佔有、使用、收益他人不動產的一種物權。佔有他人不動產而享有使用收益權利的一方,為典權人;收取典價而將自己的不動產交典權人佔有、使用、收益的一方,為出典人;作為典權客體的不動產,稱為典物;典價為典權人為對他人不動產佔有、使用、收益而付出的對價。典權是一種物權。典權在歷史上存在著以人身為對象的典權,如典妻雇子、典雇男女等。在中國大陸地區,承認以房屋作為典權標的物。典權是中國傳統的特有法律制度。

② 典權的概念

什麼是典權?
( 發布日期:2002-10-16 )

所謂典權是指房屋所有權擁有者有將其房屋典當給他人以獲得利益的權利。房屋典當是指承典人用價款從房屋所有人手中取得使用房屋的權利的行為。
承典人與出典人(房屋所有人)要訂典契,約定回贖期限(即存續期),一般期限是3年到10年不等。到期由出典人還清典價,贖回房屋。
典價無利息,房屋無租金。典契中一般規定,到期不贖的,由承典人改典為買,也可經雙方協商,續期再典。承典人除佔有房屋供自己使用外,在典權存續期內,還可以將房屋轉典,或出租給他人,並且可以典權作為抵押權的標的物。

③ 什麼是典權

典權是中國一項古老的傳統制度,以其特有的便民功能存植於中國千百年。

所謂典權,是指佔有、使用、收益他人不動產的一種物權。佔有他人不動產而享有使用收益權利的一方,為典權人;收取典價而將自己的不動產交典權人佔有、使用、收益的一方,為出典人;作為典權客體的不動產,稱為典物;典價為典權人為對他人不動產佔有、使用、收益而付出的對價。

典權是一種物權。典權在歷史上存在著以人身為對象的典權,如典妻雇子、典雇男女等。在中國大陸地區,承認以房屋作為典權標的物。典權是中國傳統的特有法律制度。

(3)典物回贖權是什麼擴展閱讀:

典權人的權利:典物的佔有,使用、收益權。典權人佔有典物是典權人行使用益權的前提。典權人的用益權是典權法律屬性的必然反映,也是典權人設定典權的目的之所在。典權的用益方法比其他用益物權要廣泛得多。除當事人另有約定外,凡依典物性質,可實現有益目的的方法,典權人均可為之。如典權人可以將承典房屋用於生活居住,也可以用於生產經營,出典人均無權干涉。

④ 關於出典人的回贖權問題

就典權的規定可以看出,典權的設置更為核心的目的是為了取得典物的使用權,通過對典物使用權的行使來獲得利益,對典物的使用收益是典權區別於擔保物權的本質特徵。

⑤ 什麼是典權,地上權,地役權

所謂典權是指房屋所有權擁有者有將其房屋典當給他人以獲得利益的權利。房屋典當是指承典人用價款從房屋所有人手中取得使用房屋的權利的行為。
承典人與出典人(房屋所有人)要訂典契,約定回贖期限(即存續期),一般期限是3年到10年不等。到期由出典人還清典價,贖回房屋。
典價無利息,房屋無租金。典契中一般規定,到期不贖的,由承典人改典為買,也可經雙方協商,續期再典。承典人除佔有房屋供自己使用外,在典權存續期內,還可以將房屋轉典,或出租給他人,並且可以典權作為抵押權的標的物。

地上權、地役權、永佃權是傳統民法對用益物權的分類,其中: 地上權,是指利用他人土地營造建築物、其他工作物及竹木並對其營造的建築物、其他工作物及竹木取得所有權的用益物權。

地役權,是指為實現自己土地的利益而使他人土地承受負擔的用益物權。

永佃權,是指以支付租金為對價,在他人所有的土地上進行永久性耕作或放牧的用益物權。在現代社會,永佃權呈消滅趨勢。

⑥ 典權的設定是什麼

典權的設定是創設典權的法律行為,是典權的原始取得方式。設定典權,須符合法律的規定。就一般情況而言,當事人之間設定典權,須符合下列條件:
1.須以不動產為標的物。典權標的物,即典物,應為不動產,故典權為不動產物權。出典人就其所有的不動產沒典,可以是就不動產所有權的全部設典,也可以是就刁;動產所有權的-部分設典。不動產共有人,可以就其應有部分沒典。如果刁;能確定應有部分的,則須經全體共有人同意。以全體共有人名義設典。在傳統民法中。典物包括房屋和土地。在中國現階段,民間存在的典權都為私有房屋典權。土地典權在新中國成立後已被廢除。以不動產作為典權標的物,固無疑問。但不動產的范圍如何界定,則存在著不同的認識傳統民法認為,不動產權利不能作為典權標的物,非所有人不能以他人之不動產設典。建立適應中國市場經濟需要的新型典權制度,這種觀念應加以改變。首先,應允許不動產權利作為典權標的物。現行法律已明確規定國有土地使用權可以轉讓、出租和抵押。以不動產權利設典較之不動產權利的轉讓、出租和抵押更具有優越性。其次,應允許非所有人在一定條件下以他人不動產設典。既然允許以不動產權利作為典權標的物,則取得不動產權利的非所有人自然可以設典。例如非所有人就自己取得的國有土地使用權設典等。這對於更好的發揮不動產的效益是有益的。
2、須支付典價。典價是取得典權之對價,支付典價是典權設定的要件。典價應一次性支付,其數額有當事人約定。典價不能超過賣價,但一般應接近賣價。典價一般以金錢計算,也可以用實物計算,但用實物計算的,應折算為金錢。應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20條,以合法流通物作典價的,應當按照回贖時市場零售價格計算。典價包括原典價和找價。原典價是指典權設定時所支付的典價,找價是指典權設定後所增加的典價。對此,最高人民法院在上引《意見》中曾指出:在典期內,經當事人約定增減典價的應當准許。
3.須在典期以內設定。典期,是指阻止出典人行使回贖權的期限。在典期內,出典人不得回贖典物。典期屆滿後,出典人方可行使回贖權。因此,典期屆滿,典權並不消滅,只有在出典人回贖典物或在回贖期內不回贖典物,典權方歸消滅。在傳統民法中,典權按典期,可以分三種:
(1)定有期限的典權。是指定有限制回贖權行使的期限。該期限為典權人佔有典物並使用收益的最短期限。典期得由當事人自行約定,其約定方式有二:一是約定典期為若干年,二是約,定出典後一定期限內不得回贖。無論哪種約定方式,典權的最長期限均不得超過法定期限。
台灣民法典第912條規定,典權約定期限不得逾30年,逾30年者,縮短為30年。中國法律無這方面的規定,但司法實踐一般也作如此解釋。定有期限的典權,在典期內或典期屆滿時,當事人可以約定延長。應當指出,在典期內延長典期,前後典期合並計算不能超過法定典權最長期限;在典期屆滿後,延長典期,實為更設一種新典權,其約定期限亦不能超過法定典權最長期限。
(2)未定期限的典權。當事人沒有約定典期,出典人可以隨時回贖典物。從理論上講,當事人是否約定期限,當屬其自由,但法律上亦應有最長期限之限制。台灣民法典第924條規定:典權未定期限者,出典人得隨時以原典價回贖典物。但自出典後經過30年不回贖者,典權人即取得典物所有權。中國司法實踐亦作如此解釋,典契未載明期限經過30年未贖的,原則上應視為絕賣。未定期限的典權,當事人得於典期存續中,改定為定有期限之典權,但改定前後的合並期限不能超過法定典權最長期限。
(3)不得附絕賣條款的典權。所謂絕賣條款是指在典期屆滿後,若不回贖,即作絕賣之條款。從典期而言,雖可由當事人自由約定,但為保護出典人利益,則不得不對典期作一定的限制。這種限制就是典契不得附絕賣條款。台灣民法典第913條規定:典權之約定期限不滿15年者,不得附有到期不贖即作絕賣之條款。可見,典權期限不滿15年的,即為不得附絕賣條款的期限。如果當事人設定了此類條款,則該條款無效,出典人仍可按回贖期回贖典物。如果典期在15年以上,而當事人設定了絕賣條款,則該條款有致,出典人典期屆滿不贖的,即視為絕賣。
4.須採取特定形式。設定典權,通常依合同方式為之。由於典權關系涉及的內容比較復雜,因而,典權的設定應採取書面合同的形式。典權當事人應當簽訂典權合同,即典契。合同中應載明標的物、典價、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典期、回贖期等內容,雙方要簽字蓋章。典權合同是轉移不動產佔有的合同,因此,必須進行登記。在中國,以房屋為標的物的典權合同,須到房屋管理機關辦理登記手續:以土地使用權為標的物的典權合同,須到土地管理機關辦理登記手手續。

⑦ 典物回贖權中典物是指什麼

直白一點來就說就是典當物。

⑧ 什麼是典權

典權是中國一項古老的傳統制度,以其特有的便民功能存植於中國千百年。所謂典權,是指佔有、使用、收益他人不動產的一種物權。佔有他人不動產而享有使用收益權利的一方,為典權人;收取典價而將自己的不動產交典權人佔有、使用、收益的一方,為出典人;作為典權客體的不動產,稱為典物;典價為典權人為對他人不動產佔有、使用、收益而付出的對價。典權是一種物權。典權在歷史上存在著以人身為對象的典權,如典妻雇子、典雇男女等。在中國大陸地區,承認以房屋作為典權標的物。典權是中國傳統的特有法律制度。
典權的基本模式為:出典人,即不動產的所有人,將典物轉移給典權人;典權人在取得典物的時候,向出典人支付典價;典價通常為典物出賣價格的50%-80%之間;典權人在取得典物之後,可以對其行使佔有、使用、收益等權利。典權可以通過回贖、找貼、絕賣等行為而消滅。
獲取方式
典權的取得,有兩種方式:一種為基於法律行為取得,包括依典權的設定取得和依典權的讓與取得。依設定取得典權是指雙方當事人達成設定典權的協議而成立典權;依讓與取得典權是指典權人將典權讓與他人,該他人因此讓與行為而取得典權。典權取得的另一種方式為基於其他事實的取得,主要為基於繼承而取得典權。
典期簡介

典權
典權的期限,又稱典期,是阻止出典人回贖典物的期限。中國的司法實踐中,典權的最長期限為30年。超過30年的,應縮為30年。 在典期內,出典人不得回贖;在典期屆滿後,出典人行使回贖權,則典權歸於消滅。典權的期限有約定和未約定兩種。約定期限即當事人自行約定典期,在此期限內典權人不得回贖。典權的約定期限不宜過長或過短,一般規定最長為三十年,超過三十年的,縮短為三十年;約定期限不滿十五年的,不得附有到期不贖即做絕賣的條款。未約定期限則出典人可以隨時行使回贖權依原典價回贖典物。但未約定期限並非無期限,自出典後三十年不回贖的則為絕賣,即典權人取得典物的所有權。
效力
典權的效力,主要涉及典權當事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典權人的權利包括:1、佔有、使用、收益權。2、轉典權,即在典權存續期間,無禁止轉典約定下,典權人有權不經出典人同意將典物以不高於原典價、不超過原典期的條件出典於他人。3、出租權。4、轉讓權。5、抵押設定權。典權人就其所取得典權,有權設定抵押權,以擔保債權。在中國,對於典權能否抵押,存在著不同的認識。本文認為,典權作為一種有價值的權利,與其他有價值的權利一樣,可以設定抵押。對於此種情況,本文將在後面著重論述。6、優先購買權。7、重建修繕權。8、費用求償權。出典人的權利包括:1、典物所有權。2、抵押設定權。典權人對典物享有所有權,當可對典物再行設定權利。3、回贖權。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關於典權,王利明主持的《物權法草案建議稿》第339條規定:「典權是指支付典價,佔有他人的不動產而為使用,收益的權利,」早在漢晉時期就出現典質,後來又陸續出現典當,典質,典賣並行。大概在南北朝時期初步形成了典權的雛形,典權制度從「當」制度、中汲取了不少具有可操作性的規定。宋元明時期是典權制度發展的重要時期,典制首次被載入法典並得以向廣大地區推行。典權之所以興起,「仍因中國傳統認為變賣祖產,尤其是不動產,仍敗家之舉,足使祖宗蒙羞,為眾人所不齒,故絕不輕易從事,然又不能不有解決之計,於是有折衷辦法出現,即將財產出典於人,以獲得相當於賣價之金額,在日後有可以原價贖回。如此,不僅獲得資金以應急需,又不落得變賣祖產之譏。」
典權
清朝至民國,典權制度在法律上得到了進一步規范。乾隆年間在戶部則例中規定:「典賣契載不明之產,如在30年內,契內無絕賣字樣,即以絕產論概不許找贖。」這對典期的最高年限加以硬性的規定。因為此前的典權的期限由當事人自由約定,、法律不加以任何的限制,約定的典期屆滿後,若出典人不予以回贖,則典權永遠存在,不論經過多少年,只要出典人主張收回典物,典權人都得同意,這經常引發糾紛。台灣學者史尚寬曾說:「現代民法物權關於典之規定,大體取材於清律典賣田宅戶部則例(置戶投稅,旗民交鄉)及清理不動產典當辦法,加以修正。」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廢除了包括民國民法在內的國民政府六法。使得典權制度成為習慣法(台灣地區仍沿用民國民法)。1986年全國人大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也沒有收入典權制度。然而出現現實生活中的典權糾紛,最高人民法院不得不用司法解釋承認典權制度的存在並陸陸續續地規定典權方面的內容,內地司法解釋僅承認房屋典權作為典權的唯一形式。

⑨ 什麼是回贖權

回贖權(Redemption / Right of Redemption) 回贖權是指 出典人 在典期屆滿時享有的要求償付原典價並支付其他合 理的 費用 和 利息 , 贖回 原典物的權利。

⑩ 民法中的典權是什麼意思

所謂典權是指支付一定典價,在一定期限內佔有他人的不動產,從而獲得使用、收益的權利。承典人與出典人(房屋所有人)要訂典契,約定回贖期限(即存續期),一般期限是3年到10年不等,,但最長不得超過20年。到期由出典人還清典價,贖回房屋。

閱讀全文

與典物回贖權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