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大多數學者認為其屬於行政合同。
對於《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性內質,以容前法院將《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大多作為民事案件來受理,應該屬於行政訴訟范圍了,依據是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規定(試行)》,《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糾紛的案由應當定為土地行政合同糾紛。但是,該規定將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糾紛規定為第五個民事案由,屬於房地產開發經營合同糾紛,民法學者認為其屬於民事合同。依據該通知,把行政合同列為行政行為之一,《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屬於典型的行政合同。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⑵ 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的糾紛問題
1、道路分攤面積B平方米,我公司需要付款購買是否合理?? 我認為不合理,應屬無效: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 》規定:「含有城市公共設施、規劃道路的屬市政公共建設用地,法律規定不得轉讓。」
從你列的條款看, 合同如果明確了你們承擔該費用,是需要你們承擔的,不存在無效的問題。不是說你們購買了這個土地,這是分攤的費用而已。
2、如果第一條合理有效。那麼在實際核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有土地使用證 》中道路分攤面積為 B+6224 平米,即比原合同規定多了6224平米的道路分攤。我公司對於這多出的6224平米的道路分攤面積是否需要補償土地出讓方?? 我認為不需要補償:首先合同第二條規定我公司購買實際佔用面積A平米,道路分攤面積B平米;其次合同第五條規定「甲、乙雙方確認,乙方共需支付土地使用權轉讓費共計人民幣大寫 xxxx元」,雙方同意了確定的面積、確定的總價價格,風險合同雙方共擔。
具體問題是可以用顯示公平或重大誤解來撤銷這個合同的,還是請律師介入比較好,有其他問題可以上www.laozhanglawyer.cn看看
⑶ 案由有國有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糾紛嗎
沒有這案由。
所有的涉及物權糾紛如下:
五、物權保護糾紛
32、物權確認糾紛
(1)所有權確認糾紛
(2)用益物權確認糾紛
(3)擔保物權確認糾紛
33、返還原物糾紛
34、排除妨害糾紛
35、消除危險糾紛
36、修理、重作、更換糾紛
37、恢復原狀糾紛
38、財產損害賠償糾紛
六、所有權糾紛
39、侵害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益糾紛
40、建築物區分所有權糾紛
(1)業主專有權糾紛
(2)業主共有權糾紛
(3)車位糾紛
(4)車庫糾紛
41、業主撤銷權糾紛
42、業主知情權糾紛
43、遺失物返還糾紛
44、漂流物返還糾紛
45、埋藏物返還糾紛
46、隱藏物返還糾紛
47、相鄰關系糾紛
(1)相鄰用水、排水糾紛
(2)相鄰通行糾紛
(3)相鄰土地、建築物利用關系糾紛
(4)相鄰通風糾紛
(5)相鄰採光、日照糾紛
(6)相鄰污染侵害糾紛
(7)相鄰損害防免關系糾紛
48、共有糾紛
(1)共有權確認糾紛
(2)共有物分割糾紛
(3)共有人優先購買權糾紛
七、用益物權糾紛
49、海域使用權糾紛
50、探礦權糾紛
51、采礦權糾紛
52、取水權糾紛
53、養殖權糾紛
54、捕撈權糾紛
55、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
(1)土地承包經營權確認糾紛
(2)承包地徵收補償費用分配糾紛
(3)土地承包經營權繼承糾紛
56、建設用地使用權糾紛
57、宅基地使用權糾紛
58、地役權糾紛
⑷ 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糾紛如何收取訴訟費
合同糾紛也有很多種的,得看具體的情況,也許可以歸財產類按比例收費,也許可以按件來收(最低2000元,不過一般的律師都要收5000元以上)
1、不涉及財產關系的 2000元- 30000元/件,上下浮動幅度20%,但收費額不足2000元的按2000元收取。
2、涉及財產關系的爭議,實行分段累計收費:
(1)標的10萬元以下的部分(含10萬元) 6%
(2)標的10-50萬元的部分 (含50萬元) 5%
(3)標的50-100萬元的部分(含100萬元) 4%
(4)標的100-500萬元的部分 (含500萬元) 3%
(5)標的500-1000萬元的部分(含1000萬元)) 2%
(6)標的1000-5000萬元的部分(含5000萬元) 1%
(7)標的5000萬元以上的部分 0.5%
3、計時收費 200元-2000元/小時,上下浮動幅度20%,由律師事務所與委託人在上述幅度內約定計時收費的標准和結算方式
4、風險代理 最高代理費金額不得高於合同約定標的額的30 %,但實行市場調節價的法律服務除外
5、辦理重大、復雜、疑難的、民事訴訟、行政訴訟、國家賠償案件以及涉外案件 律師事務所可以在以上標准之上與委託人協商確定收費數額,但最高不得超過以上標準的2倍
而且。。。各個省市的標准不太一樣,我這里是海南省海口市的標准
⑸ 什麼是土地使用權轉讓,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糾紛的解決
土地使用權轉讓是指土地使用者將土地使用權再轉移的行為,包括出售、交換和贈送。土地使用權轉讓須符合《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規定,否則即為非法轉讓。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
第十九條土地使用權轉讓是指土地使用者將土地使用權再轉讓的行為,包括出售、交換和贈與。未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規定的期限和條件投資開發、利用土地的,土地使用權不得轉讓。
第二十條土地使用權轉讓應當簽訂轉讓合同。
第二十一條土地使用權轉讓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和登記文件中所載明的權利、義務隨之轉移。
第二十二條土地使用者通過轉讓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權,其使用年限為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規定的使用年限減去原土地使用者已使用年限後的剩餘年限。
第二十三條土地使用權轉讓時,其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所有權隨之轉讓。
第二十四條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的所有人或者共有人,享有該建築物、附著物使用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土地使用者轉讓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所有權時,其使用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隨之轉讓,但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作為動產轉讓的除外。
第二十五條土地使用權和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所有權轉讓,應當按照規定辦理過戶登記。土地使用權和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所有權分割轉讓的,應當經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和房產管理部門批准,並依照規定辦理過戶登記。
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糾紛的解決辦法:
依照合同法規定當事人可以通過和解或者調解解決合同爭議。
當事人不願和解、調解或者和解、調解不成的,可以根據仲裁協議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涉外合同的當事人可以根據仲裁協議向中國仲裁機構或者其他仲裁機構申請仲裁。當事人沒有訂立仲裁協議或者仲裁協議無效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⑹ 關於土地出讓合同糾紛政府能不能列為第二被告
土地出讓合同糾紛的訴訟中,可以或應當將政府列為第二被告,而且也有成功的案例或判例。
關於土地出讓合同糾紛,人民政府是否適格被告問題,實踐中大部分觀點認為,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糾紛中,合同的相對方是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而不是人民政府,因此人民政府不是適格的被告。但是也有觀點認為,土地使用權出讓的客體是城鎮國有土地的使用權,這一界定體現了出讓主體的單一性即土地的所有者——國家。
《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七條、《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第8條均明確規定,土地使用權出讓是指國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將土地使用權在一定年限內讓與土地使用者,並由土地使用者向國家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行為。
《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十一條、《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第九條規定,土地使用權的出讓,由市、縣人民政府負責,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可見,在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法律關系中,土地出讓的真正主體應當始終是代表土地所有者——國家行使國有土地所有權的各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只是負責批准後出讓方案的具體實施工作。
另外,從出讓金支付的角度來講,一般是由政府財政收取,而不是支付給代行政府管理職能的國土局。根據《土地管理法》第55條的規定,土地出讓金除一部分上繳中央財政外,大部分也是留給了地方人民政府。如果僅將國土局列為被告敗訴,是沒有能力履行相應的返還出讓金等合同責任的。因此,人民政府應當是適格的被告。
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國有土地使用權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中,也明確了土地出讓的批准與確認權在各級人民政府,國土局的所有意志均來源於政府的決策,只是承辦與具體實施機關。將人民政府列為被告,對案件審理與執行程序會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
附:都燕果律師的成功案例:《一起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糾紛案的啟示》
鏈接:http://www.lawtime.cn/lawyer/casecont28288052833899oo78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