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知識產權制度是否會讓一個社會或者國家越來越好
會的。
在現代社會,智力資源打破了國界的制約,在全球范圍內流動,促進了全球經濟發展。知識產權這種無形財產,已經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資源,知識產權競爭在企業與企業、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在工業社會,尤其是後工業社會,知識產權這種新型的財產形態,對於一個國家的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以創新驅動發展,知識產權制度是一個重要的制度保障。
無論是傳統工業國家還是新興發達國家,都把知識產權作為促進發展的政策支撐和戰略路徑。工業革命時期的英國通過創造知識產權制度促進了科技創新的熱情並推動了經濟的振興,而當代美國的發展更是依賴以信息、影視和飛機製造為主要代表的知識密集型產業。
知識產權保護固然重要,但也要注重知識產權社會效能的發揮。改革開放以來,從立法到執法,我國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建設從國外借鑒了很多經驗,形成了較為健全的體系,一些具體細節還在修改完善。但同時要注意,在修改過程中,不能被一些利益集團,尤其是希望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程度片面地越高越好的國外權利人所左右。否則,就容易導致普通百姓無力享受科技進步、智力創作所帶來的成果等問題。「因此,知識產權的保護,要在權利人的利益和社會公眾的利益之間尋求一個合理的平衡點。」
2. 國家層面的知識產權制度包含哪些內容
知識產權抄制度是智力成襲果所有人在一定的期限內依法對其智力成果享有獨占權,並受到保護的法律制度。沒有權利人的許可,任何人都不得擅自使用其智力成果。實施知識產權制度,可以起到激勵創新,保護人們的智力勞動成果,並促進其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作用。它是一種推動科技進步、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的一種激勵和保護機制。
採取了由人民法院和行政執法機關分別實行司法保護、行政保護的機制。任何人認為自己的知識產權受到侵犯,均可訴求法院司法保護。同時,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國家版權局、農業部、國家林業局、海關、國家科學技術部等知識產權執法機構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對相關知識產權進行保護。用行政手段保護知識產權是中國知識產權執法的一個重要特色。由於行政程序在打擊侵權方面速度快,費用較低,受到知識產權權利人的歡迎。司法保護和行政保護機制相互補充並通暢、有效運作,積極、有效地保護了知識產權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贏得了社會公眾的普遍贊譽。
3. 促進人類社會發展知識產權保護對於人類的繼續發展有哪些重要的意義
人類的進步取決於其在技術與文化領域取得新的創造成果的能力,而
知識產權制度
鼓勵和保護,創新的宗旨對於人類發明創造活動的持續進行具有極其關鍵的作用。
4. 知識產權在當今社會發展的地位
1、推動知識、技術在國家間的傳播和利用,有效配置科技創新資源,加強國際文化交流。
知識產權制度在對創新成果的產權安排上,既考慮了給予權利人一定期限的獨占權,又考慮了社會資源的合理利用,在權利人和社會公眾之間取得一種平衡。利用知識產權信息資源,可以從宏觀、微觀兩個層面上配置創新資源。在微觀層面上,知識產權制度對科技創新資源的配置貫穿科技創新的整個過程。
在宏觀層面,利用知識產權信息資源,可以掌握世界科技發展的現狀,預測科技發展的方向,為國家制定科技發展路線、實施知識產權戰略以及國家經濟結構調整等宏觀決策提供依據和參考,實現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大的知識源泉。
2、推動世界經濟的發展。對利益的追求始終是人類社會經濟的直接動力,知識產權制度就是一種推動科技創新的利益激勵機制。只有獲得知識產權的創新成果,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佔有,才能擁有一方市場,取得市場競爭優勢。 知識產權制度的市場價值取向使創新成果的權利人和發明人的利益與創新成果市場價值的實現緊緊連在一起。
創新成果越是符合市場要求,對社會的貢獻越大,權利人和發明人所獲得的經濟利益就越大,從而把創新活動與市場需求緊密聯系在一起,形成了良性循環,促進了科技創新與經濟共同發展。
3、平衡國家間利益的國際協調作用。國際知識產權是一種特殊的國際關系,既是國際經濟關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又與國際政治關系有著密切的聯系。它是在不同國家基於共同利益的相互交往中形成的不同知識產權制度之間的沖突與協調關系。
知識產權制度作為調整知識產權這種私權關系的法律制度,是適應於一個國家的經濟、科技與文化發展水平而產生與發展的。知識產權制度的國際協調,正是在這種共同需要的推動下產生並逐步發展起來的。
4、更加有效的維護本國的權益。在和平時期,運用國際法維護本國利益最有效的方法是積極參與國際法的立法工作。通過參與國際法規則的制定,使其盡可能多的符合本國的利益和政策。如果等到別人把規則制定完畢,再想改變它們就非常困難了。在這一方面,發達國家體現的尤為明顯。
(4)社會發展與知識產權制度擴展閱讀
知識產權是關於人類在社會實踐中創造的智力勞動成果的專有權利。隨著科技的發展,為了更好保護產權人的利益,知識產權制度應運而生並不斷完善。如今侵犯專利權、著作權、商標權等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越來越多。
17世紀上半葉產生了近代專利制度;一百年後產生了「專利說明書」制度;又過了一百多年後,從法院在處理侵權糾紛時的需要開始,才產生了「權利要求書」制度。在二十一世紀,知識產權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到處充滿了知識產權,在商業競爭上我們可以看出它的重要作用。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爾及利亞在1999年的提案,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在2000年召開的第三十五屆成員大會上通過決議,決定從2001年起,將每年的4月26日定為「世界知識產權日」。4月26日是《建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生效的日期。
設立世界知識產權日旨在全世界范圍內樹立尊重知識,崇尚科學和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營造鼓勵知識創新和保護知識產權的法律環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知識產權
5. 專利制度與技術創新的社會發展的關系
專利制度是在市來場經濟條自件下,技術創新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一種主要機制。隨著經濟和技術的發展以及社會關系的豐富,制衡公平的因素日益多元化,但其主流至少應包括以下方面: 其一,權利人的投入與收益的平衡。以專利制度為例,專利制度的規則應該使專利權人在以下利益的比較中佔有優勢:在使用自己投入研製的創新成果美國經濟學家諾思闡明:社會結構和經濟、政治制度,都是經濟人在特定客觀環境及其...「技術創新的成本收益原理」、「市場發展與技術創新的關系原理」以及「市場...於是保護發明者利益因而能夠給予創造活動經常刺激的專利制度被人類發明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