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填寫科研項目知識產權狀況
如實填寫。有幾項專利,申請了幾個注冊商標,包括申請中和駁回的。
⑵ 關於科研的知識產權問題
前期調研時,可以參考並藉助專利文獻、期刊、報紙等,避免科研工作的重復進行回,同時為自己的科研答工作尋找幫助;
研究過程中,一旦有什麼好的創意、想法,可以自行進行檢索,只要有創新點立刻申報專利。
研究完成,可整理之前的專利文件,作專利規劃、部署。一定要等知識產權工作處理好後,再發表論文。
⑶ 科研機構如何有效管理知識產權
高校、研究所等科研機構是科技成果的重要發源地,有統計表明,迄今為止影響人類生活方式的重大科技成果70%源於科研機構。科研機構的科技成果通常體現為論文和專利。但是在我國一些科研機構中,科研人員申請專利的積極性並不高,「重論文輕專利」、「重成果輕轉化」,最終,付出多年心血才獲得的創新成果被他人免費使用,自己得不到任何回報。而很多科研人員在進行科學研究時,對專利文獻的檢索常常不重視,導致重復研究,造成巨大浪費。
目前,我國大部分科研機構主要靠國家的科研經費開展科研活動,經費和人員編制都比較緊張,不可能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來進行知識產權管理。為幫助科研機構有效管理知識產權,提高知識產權管理的質量和效率,筆者提幾點建議供參考。
建立專門的知識產權管理部門
首先,要建立專門的知識產權管理部門,配備掌握知識產權相關法律知識和實務技能的專職人員對知識產權進行管理。該部門的主要工作可以包括制定科研機構內部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規劃;組織和跟蹤專利申請、保護和轉化的全過程;進行與專利相關的流程管理工作,向科研人員提供知識產權方面的建議,督促和協助科研人員申請專利;維護專利信息資料庫、對專利申請和維持的過程進行跟蹤和管理;積極促進科技成果的利用和轉化等。
另外,由於科研機構常包括多學科多方向的課題組或者研發中心,還可以為每個課題組或研發中心指定兼職或專職的專利專員,來配合知識產權部門進行專利挖掘、評價和申請。
創新知識產權管理制度
通過建立健全知識產權管理內部規章制度,明確科研人員的權利和義務,使得知識產權的管理規范化、制度化、長效化。
要建立專利申請制度,確保專利申請先於論文發表,防止科研機構的知識產權資產流失;建立在開題前進行專利查新檢索制度,防止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建立專利評價和經費保障制度,採用專利與職稱評比、學術水平評價、項目申請等掛鉤的機制,來鼓勵專利申請。專利申請的經費來源,最好由科研機構統一提供,或者在科研經費中預先留出專利申請的費用。現階段,國家為了鼓勵科技創新,制定了許多優惠和資助政策,科研機構應充分利用這些政策,減少本單位的專利申請費用支出。
要建立專利獎勵制度,及時兌現對發明人的獎勵。為了鼓勵科研人員申請專利以及爭取獲權的積極性,要對專利申請過程中科技人員付出的勞動給予適當獎勵,包括申請時的獎勵以及授權後的獎勵。另外,對於專利成功轉化的發明人,除了專利法規定的獎勵外,還可以適度進行其他獎勵。例如,科研機構通過對知識產權轉讓或許可使用獲得的相應收入,可以按照一定比例在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之間進行分配。獎勵制度重在落實,不要讓其流於形式,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獎勵制度的激勵效果。
要建立知識產權培訓制度,培養科研人員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例如,定期舉辦知識產權講座和培訓,加強科研人員的知識產權意識,了解保護知識產權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還可以定期邀請具有豐富經驗的專利律師與科研人員座談,由科研人員向專利律師介紹科研項目,由專利律師向科研人員提供知識產權方面的建議,挖掘可申請專利的科研成果。
多措並舉促進專利成果轉化
科研的最終目的是服務於生產和生活。作為我國科研創新主體的科研機構,要積極尋求知識產權成果的轉化,實現科技成果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保持可持續發展。例如,可以通過以下途徑進行專利轉化:
向企業主動推薦科技成果。例如,建立本單位的專利信息中心,對專利進行分類和整理,通過網路平台或者其他方式向企業和社會定期公布或者通報專利的主要方案、應用前景以及可能的經濟價值。或者參加各種展覽會和舉辦專利拍賣會,有針對性地向相關企業主動推薦,通過拍賣、許可、質押或轉讓等方式轉移專利的使用權或所有權等。
其次,考慮到有些國內企業規模不大,資金實力不足,承擔風險能力不強,對專利轉化存在顧慮的問題,建議以資本化的方式進行專利轉化,即利用知識產權作為股份入資企業,科研機構根據所取得的經濟效益按照約定的份額獲取收益。對於技術水平有限、無法消化專利技術來實施成果轉化的一些企業,科研機構可以派出專業技術人員入駐企業,來指導專利實施,並為企業培訓相關技術人員。
當然,對於比較先進的有市場前景的專利,也可以鼓勵部分科研人員自主創業。科研機構可以大股東的方式給科研人員提供一定的啟動資金,創建隸屬本機構的子公司來實施專利,取得效益後,反過來又可以將一部分收益作為科研經費,從而真正走產學研結合的道路。也可以通過質押融資的方式以知識產權作為質押物,向金融機構貸款來獲得啟動資金。
在知識產權管理中,經常涉及到許多專業性較強的工作,比如專利申請的流程、費用和時限管理,專利申請文件的撰寫,審查意見的答復,專利成果的轉化和交易等,鑒於科研機構知識產權管理部門人員緊張的現狀,可以將這些工作委託給外部的中介機構,發揮行業分工的優勢,提高知識產權管理的質量和效率。
⑷ 科研項目的知識產權歸屬到底歸誰
首先看你抄屬於什麼發明。是不襲是職務發明。
1、如果不是職務發明。是你通過下班後,業余時間搞的研發,這當然屬於你自己個人的。
2、是職務發明。那麼相應的權利是歸屬於單位的,但是職務發明人、設計人仍享有下列權利:
一、職務專利的發明人、設計人有權在專利文件中寫明自己是該專利的發明人、設計人;
二、職務發明人、設計人可獲得必要的獎金和報酬;
⑸ 項目申報中的知識產權如何寫
1 描述企業的產權情況
例如,各方原有的知識產權仍歸各方所有,由於項目合作而產生的新增知識產權由雙方共有,並且只有經雙方均書面同意的情況下才能共同申請專利,由於新產生的知識產權所帶來的新增效益由雙方如何如何分配。
2 描述下企業的知識產權情況
例如,申請了專利多少個,實用新型,發明多少個,授權了多少個,著作權登記了多少個,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有多少個,公司制定了哪些知識產權相關的規定流程以保護本公司的知識產權等。
(5)科研課題的知識產權擴展閱讀:
網路侵權行為按主體可分為網站侵權(法人)和網民(自然人)侵權,按侵權的主觀過錯可分為主動侵權(惡意侵權)和被動侵權,按侵權的內容可分為侵犯人身權和侵犯財產權(也有同時侵犯的情況)
網站侵權多為主動性侵權,即網站轉載別的網站或他人的作品既不註明出處和作者,也不向相關的網站和作者支付報酬,這就同時侵犯了著作權人的人身權和財產權,因為大多數網站都是盈利性質的經濟組織,利用別人的勞動成果為自己牟利而又不支付報酬,其非法性是顯而易見的。
我們可以發現,這種情況大量存在著,很多網站把屬於別人的軟體、文章、圖片、音樂、動畫拿過來放在自己網站上供用戶瀏覽、下載,以此向用戶收費或者吸引廣告主的資金投入。當然,侵權人是否以贏利為目的並不影響侵權的構成。
網站的被動侵權主要是指在網站所不能控制的領域內本網站的用戶有侵權行為的發生,經著作權人向網站提出警告後網站仍不將侵權作品移除的情況。
由於網站信息的海量和自由度較大的特徵,決定了網站不可能審查所有上傳信息的合法性,當網路用戶有侵犯著作權行為的發生時,網站往往不能及時發現。
此時,權利人不能追究網站的侵權責任。但網站負有配合著作權人查明侵權人信息(一般的網站都實行注冊用戶管理)的義務,並在著作權人提出證據證明侵權行為確實發生並向網站提出警告後及時將該作品移除,否則即構成共同侵權。
⑹ 個人搞課題,國家資金支持,科技成果,知識產權歸誰所有
知識產權屬於該研究員所歸屬的研究單位、研究部門所有。
除非為該研究員私下個人研究,未使用研究單位、研究部門的器材、資料、人力、資金等
國家資金在這里算作研究單位的資金。
⑺ 科研成果和專利的區別
科研成抄果和專利的區襲別如下:
1、覆蓋范圍不同:
科研成果是專利申請的重要基礎。科研成果具備了專利申請的技術要素,只要這項技術具備授權的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等授權專利必備的條件,就可以申請專利保護。
但科研成果並不等於專利,科研成果可以申請專利,但不是所有的科研成果都能申請成為專利。科研成果與專利雖然都涉及到技術的各個領域,但二者不是完全重疊覆蓋的。
2、公開程度不同:
科研成果可以保密,沒有強制公開的說法。但專利是強制公開的。科研成果可能被竊取盜用,但專利技術是公開的,使用該專利需要經過專利權人許可,專利權受法律保護。
3、商品化的程度不同:
依法取得了專利,就實現了對市場的壟斷和監督,有利於轉讓,能加速成果的產業化。而科技成果只是智力資源的創造、應用,而沒有佔有,任何單位和個人都可以無償的應用科技成果,成為科技成果擁有者或者合法實施者的競爭對手。
⑻ 關於知識產權的研究課題有什麼知識產權的保護及規制
有太多,你需要干什麼?
⑼ 從事科研活動應注意哪些知識產權問題
主要是專利權屬,實質科研貢獻的界定,以及申請專利的時間和專利公開的程度等等。。。
⑽ 科研項目開題報告中的「知識產權形成」怎麼寫完全不知道!
就是寫你這個科研項目預計形成什麼知識產權多少個,比如專利、論文、標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