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自用的房地产在会计分录中对应的是“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那作为存货的房地产在会计分录中对应的是
房地产企业对应的是“开发成本”,相当于“库存商品”。之所以不叫库存商品,是因为没有这么大的“库”来存——开玩笑的。
㈡ 我公司是房地产开发公司,竞拍了一块土地,拟开发。请问在开发前,该宗地是纳入无形资产还是存货
存货,房地产公司的土地属于存货
㈢ 房地产公司购买用于建造商品房的土地属于库存还是无形资产
房地产抄公司购买用于建造商品房的土地属于库存。
房地产公司购买用于建造商品房的土地计入开发成本---土地
借:开发成本---土地
贷:银行存款
待到商品房完工后,一起转入开发产品里面
借:开发产品
贷:开发成本
房地产公司购买用于建造商品房的土地,产权是业主的,不是房地产开发商的,所以不是开发商的资产。
㈣ 房地产开发企业购入用于建造商品房的土地使用权属于存货。还有说土地是固定资产,土地使用权是无形资产。
其实我也对这个问题有疑问,但是看了1楼的回答,有所悟,我的理解是这回样:
一般企答业,其主营业务与土地使用权买卖无关;而房地产企业,其主营业务是商品房的交易,而商品房交易时必然伴随着土地使用权的交易,即房地产企业在结转商品房成本时,是要将土地使用权算进去的,故土地使用权应当作为房地产企业的存货。因为只有存货才能结转主营成本,不是吗?
㈤ 如果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用于建造对外出售的房屋建筑物的,该怎么处理
如果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用于建造对外出售的房屋建筑物的,其相关的土地使用权的价值应当计入所建造的房屋建筑物成本。
1、土地使用权作为无形资产,则要按期进行摊销和期末进行减值测试。
一旦计提减值则不能转回,而作为存货核算则不需要进行摊销,计提减值也能转回,由于土地使用权的价值巨大,土地使用权的不同会计处理可能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上市公司业绩影响巨大,为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增加了上市公司粉饰财务报表存在可能性。
2、《企业会计准则》第28条规定:在未开发前“土地使用权”要计入“无形资产”,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实质:用于开发的“土地使用权”是“劳动对象”,如同制造企业原材料一样,在购入时即应记入“存货”,而不应记入“无形资产”并进行摊销。
(5)房开企业土地存货和无形资产扩展阅读
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的资产规定:
第二十条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前款所指的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包括购买、生产、建造行为或其他交易或者事项。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
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
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
第二十一条符合本准则第二十条规定的资产定义的资源,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资产:
(一)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二)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第二十二条符合资产定义和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符合资产定义、但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㈥ 在成本模式下,存货与投资性房地产相互转换,为什么不像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那样结转
可以理解为把“存货”卖掉了,扣除相应的减值准备后的净额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入账价值。这和固定资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是有区别的。因为原有的固定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和折旧,作为成本模式计量属性时的投资型房地产都有对应的科目。
存货的跌价准备是可以在跌价消失后转回的。而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一经计提,持有期间不得转回,而且你看存货跌价准备根本没有在“资产减值准则”中规范合算,或者说教材上没有把它并入到这里。综上所述,把一个可以转回的跌价准备和一个不得转回的减值损失一一对应,这显然不合适。
小标题:固定资产是厂房,那么相应的增值税进项税额需要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实际上工程物资如果提及有进项税的话,也得转出。如果是建造生产用的生产线,那么进项税额是可以抵扣的。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的规定: 第十五条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时,应当以其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作为自用房地产的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根据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将作为存货的房地产转换为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应当按该项存货在转换日的账面价值,借记“投资性房地产”科目,原已计提跌价准备的,借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开发产品”等科目。
所以,首先这是准则规定;存货跌价准备可以转回,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均不可转回,故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不能转存货跌价准备。
所以,不能对应结转,能转过来的只是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购入原材料自用,应做进项税转出,将其进项税转入成本。
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投资性房地产按照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计价,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
㈦ 土地到底是计入固定资产还是无形资产呢
土地使用权一般情况下是按照无形资产核算,这个一般情况下,通常是指,企业版买一块地用于自用自营,盖权个办公楼或者盖个酒店自己经营这种。
按固定资产核算的情况就是,企业外购建筑物的时候,正常情况下是应该以合理的方法把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分为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核算,但是如果难以合理分配,就全部计入固定资产。
另外,在房地产开发企业还可能将土地使用权计入所建造房屋建筑物的成本,作为存货来核算。
土地使用权一般是单独做为无形资产,除非改变使用用途用于出租,或增值目的时,应当将其转为投资性房地产。
有些国有土地单独估价入账的特殊处理如固定资产。
随同房产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价值含在房产价值中,如固定资产。但该土地使用权可以单独评估。
㈧ 房地产开发企业购入用于建造商品房的土地使用权属于存货。还有说土地是固定资产,土地使用权是无形资产。
房地产企业,其主营业务是商品房的交易,而商品房交易时必然伴随着土地使用权的交易,即房地产企业在结转商品房成本时,是要将土地使用权算进去的,故土地使用权应当作为房地产企业的存货。因为只有存货才能结转主营成本。
㈨ 请问房地产公司购买土地产生的印花税如何记账,有什么相关财税规定
这个其实很简单,应该计入管理费用。
有人说,土地属于无形资版产,无形资产准则中明确规定权:外购无形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
基于这种理解,要将印花税当作相关税费计入成本。
不能不说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是准则中对于存货的成本计量也有这样的描述: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而《企业会计准则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已经明确规定计入管理费用。
实际工作中,从来没有人想过购销合同的印花税要计入存货采购成本,因为企业会计准则附录明确写了计入管理费用,这种存货购销合同的印花税是常见的业务,不知道为什么涉及到不太常见的业务(如你此提问)时就犯迷糊,认为要计入成本。
供参考
㈩ 高手请进:什么是作为存货的房地产什么是自行建造的投资性房地产这两者又如何区别
房地产开发企业存货有以下几大类:
1.原材料类存货。
指用于开发土地、房屋、建筑物等开发产品的各种材料物资,如钢材、木材、砂石、水泥等。
2.设备类存货。
指企业购人的用于房地产开发经营的各种设备,如电气设备、卫生设备、通风设备等。
3.在产品类存货。
指尚未完工的各种土地、房屋等开发产品(即在建工程)。
4.产成品类存货。
指各种已完成开发建设全过程并已验收合格,可以按合同规定交付使用或对外销售的各种开发产品,包括已开发完成的土地、房屋、配套设施、代建工程及分期收款开发产品、出租开发产品和周转房等。
5.开发用品类存货。
指企业在进行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中所必需的各种用品,包括低值易耗品及其他用品等。
房地产开发企业特殊存货主要是设备类存货和各种开发产品。
注意:临时出租房、周转房是视同存货的。
自行建造的投资性房地产:企业自己正在建造过程中的,决定完工后于出租的房地产,在在建的过程中,还是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完工之后如果直接对外出租的,直接转入投资性房地产核算,属于投资性房地产
不过按照准则规定,应该该房屋实际已经出租出去之日开始,才能归属于投资性房地产,如果只是决定,还没租出去,不能通过投资性房地产核算,而应计入固定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规范的投资性房地产主要包括三类:
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已出租的建筑物。
特别注意:房地产开发企业决定增值后再转让的土地,不得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
区别:
土地使用权的摊销:
一、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
(1)土地使用权计入无形资产的,比如建造自用的办公楼,那么就作为无形资产核算,在办公楼建造期间的摊销计入在建工程成本,建成之后计入当期损益(一般是管理费用);
(2)土地使用权作为企业存货的,比如建造住宅小区,那么与建造的住宅小区一起作为企业的存货,是开发成本的一部分,建造期间不摊销,建成之后与住宅小区一起作为存货核算,不摊销;如果住宅小区卖出去了,也不用做相关处理;
(3)土地使用权作为投资性房地产核算的,比如购入土地使用权的时候就决定建成之后的建筑物对外出租,那么从购入的时候土地使用权就是作为投资性房地产核算,在建造期间不摊销,建成之后的摊销计入其他业务成本;
二、对于普通企业来说:
如果土地使用权用于自行开发建造厂房等地上建造物的,土地使用权作为无形资产核算,建造期间,土地使用权的摊销计入工程成本,工程完工之后,其摊销计入当期损益;如果外购的房屋建筑物与土地使用权无法合理区分的,那么都作为固定资产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