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仪器仪表台账管理制度
中小企业计量检测必备制度
计 量 器 具 周 期 检 定 (校准)制度
1 目的
计量器具的周期检定(校准)是保证计量器具准确可靠的重要措施,计量人员和计量器具的使用者都应相互配合,及时地完成到期计量器具的周检工作。以保证测量设备在检定或校准周期内不出现超差。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各类测量设备(强检设备除外)计量确认间隔的规定和调整。
3.内容
3.1检定用计量标准器具必须定期送上级计量部门检定,绝不许超周期使用。
3.2工作计量器具使用部门联系技术部及时送外单位检定(校准)。
3.3经检定(校准)合格者须出具检定(校准)证书,并在计量器具上做好合格标记,
不合格的计量器具可降级使用的以降级使用处理,不能再用给予以报废手续,原始记录和检定(校准)证书统一由技术部按月保存。
3.5对各单位所用计量器具还应经常定期抽检,并作好抽检记录。计算每次抽检合格 率,具体按“在用计量器具现场抽检制度”执行。
3.6计量管理员必须按月作出检定(校准)情况统计表,统计和计算计量器具周检计
划的应检数、实检数、送检合格数,周检合格率和抽检数、抽检率、合格数和抽
检合格率等。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得呈报总经理核定修订。
计量器具配备、使用、维护和 保 养 制 度
1 目的
企业标准化对建立企业最佳秩序、稳定和提高质量、实现科学管理、促进技术进步、保护安全健康和环境、消除贸易壁垒、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标准根据《中小企业计量检测保证规范》相关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公司计量检测体系中各部门测量设备的控制和管理。
3 内容
3.1计量器具配备
3.1.1配置策划的依据:
a)国际标准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b)产品销售合同;
c)产品工艺规程或国家计量检定规程;
d)产品服务工作质量要求。
3.1.2设计、生产和检验工作中所必须的测量设备的购置由相关人员提出,填写测量
设备采购申请书,经部门负责人同意,报生产部负责人审核、批准后,予以实施。
3.1.3各部门要在技术部配合下确定配置主要的测量设备,要将已有的测量设备进行
评审,先落实这批设备的配置,对没有的测量设备从用途、计量特性指标、经
济性等几方面进行综合评审,并在产品技术文件中加以说明。
3.1.4测量设备的配置准确度等级、数量应从实际需要出发,多余及超高要求的测量
设备应服从统一调配,减少浪费。
3.1.5在对测量设备进行配置策划时,还须考虑如何实现量值的溯源性,优先考虑本
系统、本部门提供溯源。
3.1.6涉及到索赔的试验项目,测量设备的配置及测试方法须经相关领导确认。
3.1.7各产品项目的质量策划中应包含测量设备配置策划。
3.2测量设备的使用及维护
3.2.1测量设备须有检定合格证,对不合格或超过周检期限的测量设备一律禁止使用;
如遇特殊困难确实不能按时送检又须使用的测量设备,需办理脱检手续,报生
产部批准可适当延期使用;一般延期1个月,最长不超过3个月。
3.2.2测量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异常情况时,不得任意拆卸和调整,应立即停止
使用,作好记录,并及时报告技术部,按《不合格控制程序》处理。
3.2.3使用者必须熟悉测量设备的技术性能和操作方法,按各装置操作规程或说明书
使用。
3.2.4测量设备运输、使用要注意防震和防潮等技术要求。
3.2.5使用人员应经常保持计量器具的清洁,做好保养工作。
3.3测量设备的检定
测量设备的检定按《测量不确定度和量值溯源控制程序》执行。
3.4测量设备的降级、报废
3.4.1测量设备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可申请降级使用或报废:
对于老产品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组合件性能达不到要求,可作报废处理;更
换部分零件,即能达到低准确度等级的,可作降级使用。
b)由于生产厂家的技术变更,不再生产该型号组合件,又无代用材料,经检定不
合格者予以报废,若准确度等级仍能达到要求,而这部分不影响准确度等级的
部件不符合标准,可以继续使用。
c)使用寿命超过规定年限,而又不再使用的可予以报废。
d)经检定不合格且难以修复的可予以报废或降级使用。
3.4.2需要降级的测量设备,使用部门应填写降级申请单,报生产部审核。
3.4.3申请报废的测量设备,经生产部审核同意后,如属固定资产,按固定资产的管
理办法办理有关手续。
3.4.4降级测量设备应在台帐上加以说明,报废的测量设备应贴上明显的禁用标记,
按规定处理,集中存放,以防误用,并销账。
3.5测量设备的封存、启用
对于暂时不用的测量设备,由各部门提出申请,报生产部审批后,可予以封存停用。封存的测量设备在重新启用时,由使用部门填写启封申请单,报生产部审批同意并重新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不 合 格 计 量 器 具 管 理 制 度
1 目的
为了控制公司计量检测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不合格,及时对所发现的不合格现象进行处置,防止因不合格而造成的损失,避免因此而给顾客带来危害。
2 适用范围
公司计量检测体系、测量过程和测试设备的不合格控制。
职责
技术部是不合格的控制及实施部门,负责对不合格的评审和处置;负责
对重大不合格的评审,报总经理批准后作出处置;
属于公司自检的不合格测量设备,由计量管理人员负责确认。
使用部门发现不合格测量设备应立即停止使用,及时向计量管理人员提
出检定、校准、调整申请,做好标识、记录、处置和追溯。
各部门应及时发现不合格信息,并及时上报技术部,共同制定和实施纠
正措施。
4 控制程序
4.1不合格计量检测体系控制
a) 当计量检测体系中出现不合格项或计量检测体系覆盖范围有所疏漏时,可认
为是不合格的计量检测体系。
b) 通过管理评审对体系的不合格进行评审,通过管理评审会议提出纠正措施,
由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4.2 不合格测量过程
a) 不合格测量过程主要包括:产生不正确测量结果或怀疑产生不正确测量结果
的任何测量过程;由于不合格未经技术部同意擅自进行更改的测量过程。
b) 经发现的不合格测量过程,上报到技术部,由技术部进行标识、隔离、记录、
计量管理者代表、技术部及责任部门共同进行确认,分析查找原因,及时制
定并实施有效的纠正措施。
4.3 不合格设备的管理
a) 不合格测量设备:测量设备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即视为不合格测量设备。
――已经损坏 ――过载或误操作 ――显示不正常 ――功能出现了可疑,测
量数据失真 ――超过了规定的确认间隔 ――封印的完整性已被破坏。
b) 对出现的不合格测量设备应立即停止使用,隔离存放,贴上“禁用”标记,
直到排除不合格原因,并经重新确认后方可使用;如果确认后不合格,由计
量管理员提出并报计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可作降级、限用或报废处理。
c)属校准范围内的不合格计量器具,由专业公司人员进行调整、修理;对试验
仪器的测量设备送计量检定部门维修检定,检定合格的继续使用,不合格的
作报废处理。
d)对多功能测量设备在一种或几种功能(量程)出现问题时,应停止对这几种
功能(量程)的使用,并贴上限用标记,其它正常功能(量程)档经确认后
可继续使用。
e)当发现确定或怀疑某件测量设备不合格时,计量管理人员应对不合格测量设
备状况进行记录,需要进行具体描述不合格事实或怀疑不合格的证据,为如
何处置提供证据。不合格测量设备记录的内容包括测量设备的名称、编号、
使用地点以及不合格的具体现象。
4.4不合格设备的评价和重新检测:
4.4.1技术部会同使用部门对不合格测量设备的影响后果进行评价和估计。
a)可能造成人身伤害或设备重大事故;
b)可能造成浪费大量或贵重原材料,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c)可能造成环境影响。
4.4.2对于以上情况,技术部必须组织计量人员和测量设备使用人员对不合格测量
设备所检测过的物品或过程进行复测,对是否造成影响及后果严重做出评价
和估计,填写不合格测量设备评价处置记录,并做出评价结论。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得呈报总经理核定修订。
2. 如何做好合同管理工作
对于企业如何做好合同管理工作这个问题,简单来说就是使用电子合同,而且需要在保障电子合同法律效力的前提下,达到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针对传统纸质合同效率低下、合同管理成本高、不易保存、有被篡改等风险的弊端,我们的电子合同管理平台将为企业合同管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更便捷、更高效、更安全的管理方式。
1、电子合同提高签署效率
我平台电子合同不受时间地域限制,通过电脑、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企业可随时随地在线进行合同编辑、审核及签署等操作。实现各层级之间合同高效流转,提高合同签署效率,帮助企业节省大量的时间成本与人力成本。
2、电子合同管理更便捷
我们的电子合同签署完后会被自动保存在云端,企业可随时在线归档、查阅及下载,省去传统合同管理手动分类、归档等繁琐流程,使得企业合同管理更加的便捷高效。
3、电子合同管理成本低
我平台电子合同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保存在线上,因此企业不需要专门的存储室,也不需要专人进行看管,可为企业节省大量仓储成本和人工成本。
4、电子合同管理更安全
我平台电子合同采用了可靠的电子签名技术,可确保电子合同在存储过程中不被篡改。同时,电子合同存储在虚拟空间,企业完全不用担心合同会被人偷窃、被人损坏等现象的发生,相比纸质合同的管理,电子合同管理上更加安全。
5、减少合同纠纷
《电子签名法》规定:可靠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或者盖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我平台电子合同采用了实名认证技术、防篡改技术、 第三方取时技术,充分保证了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避免因纸质合同被篡改、被冒签、丢失引发的合同纠纷隐患。我平台电子合同严格按照《电子签名法》的要求,具备和纸质合同同等的法律效力。
3. 商场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制度台帐咋做
2014年度安全生产投入费用管理台帐
月份 计划投入费用(元) 实际投入费用(元) 差异 备注
1月 19072 17861 -1211 劳保
2月 7285 6131 -1154 劳保
4. 工作台账管理制度
请问你要的哪个行业的、哪个岗位上的工作台帐管理制度?
网络文库中搜索工作台帐管理制度,可以找到销售台帐管理制度、设备台帐管理制度。
具体你需要哪个在文库中搜一搜,就能找到。
5. 作为一个企业管理人员应具备那些素质固定资产台帐怎么做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成本管理模式探析
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成本管理模式的研究,一方面促进了成本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企业各项改革措施协调配合,齐步前进,推动企业各项专业管理朝着科技化方向发展。
一、现代企业制度下成本管理模式的设想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实行的是一种以计划价格为基础,以事后核算为重点,以完全成本法为内容的算帐报帐型的成本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可以说是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一是盈亏同企业无关,企业成本意识淡薄,损失浪费惊人,甚至不少企业虚盈实亏;二是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没有真正形成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缺乏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管理方法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三是成本管理的现状不利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不利于企业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也不利于企业成本的宏观调控。这就要求对现行成本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并建立新的成本管理模式。
建立新的成本管理模式,首先,要弄清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和具体要求。只有对此有了深刻了解,才能很好地把握市场经济规律,自觉摆脱旧的观念,适应新的形势。其次,要学习西方国家应用市场经济规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成功经验,借鉴其关于社会化大生产的现代成本管理方法和经验,为我所用。第三,要保持鲜明的中国特色,要认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异同,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成本管理模式。
笔者认为,新的成本管理模式可以概括为:在微观管理上,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价格 为基础,以制造成本法为内容,以低成本、高效益为目标,以全面成本管理为核心的现代成本管理体系;在宏观管理上,要建立以财务成本法规为引导,以合理利用和配置资源为目标,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并用的宏观间接调控管理体系。
二、成本微观管理要建立现代成本管理体系
成本微观管理即企业成本管理。在我国,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层单位,是国家经济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国有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于增强我国经济实力,促进四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求产品有竞争力,技术有开发力,资产有增值力,在市场上有应变力,特别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企业素质低、产品质量差和成本高的现状,要具有现代化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企业管理现代化,就要求企业各项专业管理现代化。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1、成本管理思想革新化。传统的算帐报帐型成本管理模式只计算财务成本,不计算管理成本;只重视事后算帐,不重视事前预测和决策;只采用手工操作,不考虑先进的管理手段;只依靠企业财务部门,不注意发挥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因而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这就需要在成本管理观念上革新,要树立竞争观念、效益观念、经营观念、法制观念和开拓观念等新的观念。
2、成本管理组织合理化。这是管理现代化的保证。没有组织上的保证,企业就很难把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组织好,就不可能发挥最大的总体效益。成本管理组织化就是要求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要建立成本管理责任制度,保证目标成本的顺利实现。同时,还要按照成本管理的职能,建立科学的成本指标体系、成本核算体系、成本决策体系、成本控制体系和成本考核体系。
3、成本管理方法科学化。要总结我国成本管理的好经验,引进国外现代化成本管理方法,相互融合,发展提高。主要有目标成本管理、责任成本管理、厂内经济核算、本量利分析、价值工程、成本——效益分析、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控制、班组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等多种方法。
4、成本管理手段电子化。在成本管理中,应用电子计算机,不但可替代一些繁重的事务性劳动,而且可以加速信息处理,便于建立成本管理信息系统,使管理人员及时作出正确决策。同时,还应推广应用先进的检测手段和显示监控装置,加强对物质消耗和流向的控制,为成本控制和计算创造条件。
5、成本管理人才专业化。要培养一支能够适应成本管理现代化需要的专业干部队伍。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成本管理工作不断前进,保证成本现代化早日实现。
总之,管理思想是灵魂,管理人才是关键,管理组织是保证,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是条件。这五个方面的内容应该配套,并同步进行,才能共同推动成本管理向着现代化方向迈进。
三、成本宏观管理要建立间接调控体系
成本宏观管理即成本的国民经济管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对于成本管理仍然需要从宏观上加强调控。
1、要建立成本法规体系,促进成本管理工作规范化。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1992年,财政部发布了《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和行业财务制度与会计制度,对原来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进行了部分改革。近年来,又颁布了一些具体会计准则,其中不少涉及成本管理的内容。现在应该尽快把成本法规体系建立和完善起来,使今后成本管理有法可依,力求做到制度化和规范化。
2、要通过社会审计,纠正成本计算不实和弄虚作假行为。当前成本管理上存在不少问题,成本计算不实,财经法纪松驰,乱摊乱挤成本现象普遍存在,有的甚至弄虚作假,偷税漏税,这就给成本管理增加了很多障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要逐步建立财税监督、国家审计监督和社会审监督三者并立的经济监督体系。注册会计师审计要重点对成本法规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纠正企业中成本计算不实和乱摊、乱挤成本等违法乱纪现象。
6. 药店医保刷卡管理制度台账怎么建
申请资格:药店的法人代表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药店工商、税务营业执照原件及复印件,药店办理医保刷卡申请表,医保账号(一般是中国农业银行)。 申请流程:提供1所需资料后,交当地医保处备案审批资格,安装医保POS机后使用。
管理制度
为了做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药店的经营管理工作,规范经营行为,更好的为全市参保人员提供优质完善的服务,我药房特制定如下管理制度。
一、保证药品质量:
1、大药房所经营的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药品质量标准,不销售假劣药品。
2、所有购进药品只能从拥有合法经营(生产)资格的企业购进,不准从非法药商,药贩购进。购进业务由质管员审查、负责人审核批准执行。
3、严把购进药品验收关,每个进入大药房的药品必须经质量验收员验收签字后方可上柜上架销售。
4、严把在柜、在架陈列的药品质量养护检查关,质量养护员每月底对在柜、在架药品进行一次全面的外观质量检查,对发现有质量疑问或有质量问题的药品应停止销售并及时报告质量管理员复查处理。
二、严格执行国家政策,保证药品供应 认真执行国家物价政策,根据药品购进成本、市场调查价格,合理制定价格,实行明码标价,公平交易,做到现款购药与参保人员刷卡购药价格一致。积极组织货源,尽量满足参保人员的用药需求,发现断缺药品及时补充,确保药品供应及时
三、严格大药房工作管理制度 工作人员应按时上下班,坚守工作岗位,统一着装,微笑服务,热情接待顾客,对顾客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和顾客争吵,做到文明服务。
四、做好药品的分类管理工作 严格实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标准,做好药品分类管理工作,做到药品与非药品、内服药与外用药、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易串味药品分开陈列;做好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销售管理工作,处方药应严格执行凭医师处方销售,并做好审核,调配工作和处方保存工作;非处方药应正确合理的向顾客介绍药品性能、作用、用途、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
五、做好帐务管理工作 严格执行医保基本药品目录的品种范围,不在医保范围之内的营养保健品不得刷卡购药。做好参保人员购药和分类台帐,职工每次刷卡购药应有购药清单,结余金额清楚,每月及时向医保局报送统计报表。
六、加强员工培训教育工作。 医保定药房应不断加强对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员工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定期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和礼仪的培训,科学合理的指导用药,尽量减轻病患者的经济负担。
七、其它规定 1、定点药房不得对参保人员直接或变相销售食品、生活用品、化妆品等。 2、不得为参保人员套取现金等违规行为。
7. 建设单位应该建立哪些安全管理制度和台账。
《房地产企业精细化管理全案》是我见过的比较全的一个DOC格式的范本,应该比较适合你了。
内容太多了,附个目录给你,最后再把下载地址贴出来,你觉得行的话,可以去下载参考一下。
第1章组织结构设计与责权范本 10
1.1房地产企业组织结构设计 10
1.1.1大型房地产企业组织结构范例 10
1.1.2中型房地产企业组织结构范例 11
1.1.3小型房地产企业组织结构范例 12
1.2房地产企业部门组织结构与责权 13
1.2.1总经理办公室组织结构与责权 13
1.2.2投资发展部组织结构与责权 14
1.2.3项目开发部组织结构与责权 15
1.2.4项目经理部组织结构与责权 16
1.2.5设计管理部组织结构与责权 17
1.2.6造价管理部组织结构与责权 18
1.2.7工程技术部组织结构与责权 19
1.2.8材料设备部组织结构与责权 20
第2章房地产企业职位说明书 21
2.1高层管理类职位说明书模板 21
2.1.1总经理职位说明书 21
2.1.2运营总监职位说明书 22
2.1.3营销总监职位说明书 23
2 . 1 . 4工程总监职位说明书 24
2 . 2投资拓展类职位说明书模板 25
2 . 2 . 1投资发展部经理职位说明书 25
2. 2. 2发展规划主管职位说明书 26
2.2.3投资拓展主管职位说明书 27
2.3项目开发类职位说明书模板 27
2.3.1项目开发部经理职位说明书 27
2.3.2项目投标主管职位说明书 28
2.3.3项目立项主管职位说明书 29
2.4项目管理类职位说明书模板 30
2.4.1项目经理职位说明书 30
2.4.2施工员职位说明书 31
2.4.3技术员职位说明书 32
2.5设计管理类职位说明书模板 33
2.5.1总设计师职位说明书 33
2.5.2结构设计师职位说明书 34
2.6造价管理类职位说明书模板 35
2.6.1造价管理部经理职位说明书 35
2.6.2合同预算主管职位说明书 36
2.6.3造价工程师职位说明书 37
2.7工程技术类职位说明书模板 37
2.7.1工程技术部经理职位说明书 37
2.7.2土建工程师职位说明书 38
2.8材料设备类职位说明书模板 39
2.8.1材料设备部经理职位说明书 39
2.8.2采购主管职位说明书 40
2.8.3仓库主管职位说明书 41
2.9质量管理类职位说明书模板 42
2.9.1质量管理部经理职位说明书 42
2.9.2质量体系主管职位说明书 43
2.9.3质量检验主管职位说明书 43
2.10装饰管理类职位说明书模板 44
2.10.1装饰管理部经理职位说明书 44
2.10.2装饰设计主管职位说明书 45
2.11营销管理类职位说明书模板 46
2.11.1营销策划部经理职位说明书 46
2.11.2销售管理部经理职位说明书 47
2.11.3售楼处经理职位说明书 48
2.11.4调研主管职位说明书 48
2.11.5策划主管职位说明书 49
2.11.6公关主管职位说明书 50
2.11.7客服主管职位说明书 51
2.12物业管理类职位说明书模板 52
2.12.1物业管理部经理职位说明书 52
2.12.2服务中心主管职位说明书 52
2.12.3绿化主管职位说明书 53
2.12.4保洁主管职位说明书 54
2.12.5安全主管职位说明书 55
2.13财务管理类职位说明书模板 55
2.13.1财务经理职位说明书 55
2.13.2财务主管职位说明书 56
2.13.3融资主管职位说明书 57
2.13.4审计主管职位说明书 58
2.14行政人事类职位说明书模板 59
2.14.1总经理办公室主任职位说明书 59
2.14.2行政管理部经理职位说明书 59
2.14.3人力资源部经理职位说明书 60
2.14.4档案室主管职位说明书 61
2.14.5法务主管职位说明书 62
2.14.6行政主管职位说明书 62
2.14.7后勤主管职位说明书 63
2.14.8车队队长职位说明书 64
2.14.9招聘主管职位说明书 64
2.14.10 培训主管职位说明书 65
第3章项目投资与开发管理 66
3.1项目投资与开发管理制度设计 66
3.1.1企业项目投资管理制度 66
3.1.2企业经营计划管理制度 71
3.2项目投资与开发管理操作工具 73
3.2.1项目阶段投资回收分析表 73
3.2.2企业年度总体经营计划书 74
3.2.3投资项目竞争分析调研表 75
3.2.4项目开发成本费用估算表 75
3.3项目投资与开发管理工作流程 77
3.3.1企业经营决策管理流程 77
3.3.2年度经营计划编制流程 78
3.4项目投资与开发管理方案设计 79
3.4.1年度经营计划方案 79
3.4.2项目投资分析方案 80
3.4.3项目拆迁安置方案 82
第4章设计管理 86
4.1设计管理制度设计 86
4.1.1工程设计管理制度 86
4.1.2设计图纸自审制度 91
4.2设计管理操作工具 92
4.2.1工程项目设计任务单 92
4.2.2设计任务修改审批表 92
4.2.3设计投标企业审查表 92
4.2.4设计跟踪检查记录单 93
4.2.5设计输出文件审查表 94
4.3设计管理工作流程 95
4.3.1图纸设计管理工作流程 95
4.3.2设计变更管理工作流程 96
4.4设计管理方案设计 96
4.4.1工程设计合同书编制方案 96
4.4.2工程设计任务书编制方案 101
第5章造价管理 104
5.1造价管理制度设计 104
5.1.1工程预结算管理细则 104
5.1.2工程计量计价管理办法 108
5.2造价管理操作工具 111
5.2.1工程预算作业进度表 111
5.2.2单项工程计量一览表 112
5.2.3分项工程计价内控表 112
5.2.4单项工程概、预算表 113
5.3造价管理工作流程 114
5.3.1工程预算编制流程 114
5.3.2工程竣工结算流程 115
5.4造价管理方案设计 116
5.4.1工程水电预结算办法 116
5.4.2竣工结算社会审价方案 117
5.4.3项目付款审核审批办法 118
第6章工程施工管理 121
6.1工程施工管理制度设计 121
6.1.1项目经理部管理制度 121
6.1.2项目招投标管理制度 125
6.1.3工程承包商管理制度 129
6.1.4工程监理管理制度 137
6.1.5技术交底管理制度 140
6.1.6临时水电使用规定 143
6.1.7工程签证管理制度 144
6.2工程施工管理操作工具 147
6.2.1项目工程施工进度表 147
6.2.2建设工程招标申请书 147
6.2.3建设投标报价清单表 148
6.2.4施工招标合同评审表 149
6.2.5施工招标合同会签表 149
6.2.6施工组织设计报审表 150
6.2.7工程施工方案审批表 151
6.2.8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表 151
6.2.9进度调整计划审批表 151
6.2.10 建设工程开工申请单 152
6.2.11 技术交底三签记录表 153
6.2.12施工工程量签证单 153
6.2.13周工程量统计表 154
6.2.14工程管理日记表 154
6.3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流程 154
6.3.1工程施工过程管理流程 154
6.3.2工程进度控制管理流程 155
6.4工程施工管理方案设计 157
6.4.1施工组织总设计方案 157
6.4.2安全生产协议书模板 159
6.4.3给排水技术指导方案 162
6.4.4施工技术管理方案 168
6.4.5土方回填施工方案 172
6.4.6工程成品保护方案 174
第7章材料设备管理 178
7.1材料设备管理制度设计 178
7.1.1材料设备采购管理制度 178
7.1.2重要设备招标采购办法 182
7.2材料设备管理操作工具 185
7.2.1年度设备采购计划表 185
7.2.2月度材料采购计划表 186
7.2.3材料设备考察信息表 186
7.2.4材料设备采购询价表 186
7.2.5供应商评价记录 187
7.2.6合同谈判记录表 188
7.3材料设备管理工作流程 189
7.3.1采购计划编制工作流程 189
7.3.2材料设备采购工作流程 190
7.4材料设备管理方案设计 191
7.4.1采购谈判方案 191
7.4.2材料采购合同 195
7.4.3供应商管理方案 197
第8章营销管理 200
8.1营销管理制度设计 200
8.1.1营销策划人员工作守则 200
8.1.2营销活动策划与实施细则 201
8.1.3房地产企业销售管理制度 202
8.1.4房地产销售会议管理规定 206
8.2营销管理操作工具 208
8.2.1营销策划计划书 208
8.2.2策划内容执行表 209
8.2.3销售推广计划表 209
8.2.4媒体推广计划表 209
8.2.5营销费用预算表 210
8.2.6项目市场调研表 211
8.2.7宣传事项报告书 212
8.2.8销售工作计划表 212
8.2.9客户促销计划表 214
8.2.10 客户到访征询单 215
8.3营销管理工作流程 216
8.3.1企业营销战略制定流程 216
8.3.2项目市场调研管理流程 217
8.4营销管理方案设计 218
8.4.1全程营销策划方案大纲 218
8.4.2住宅小区营销策划方案 221
8.4.3商业地产营销策划方案 226
8.4.4企业公关活动企划方案 229
8.4.5楼盘销售广告计划方案 231
8.4.6销售现场包装策划方案 236
第9章房地产企业绩效管理 239
9.1房地产企业绩效管理制度设计 239
9.1.1绩效考核管理制度 239
9.1.2员工奖惩管理制度 241
9.2房地产企业绩效考核表 244
9.2.1总工程师绩效考核表 244
9.2.2投资发展部经理考核表 245
9.2.3项目开发部经理考核表 246
9.2.4项目经理绩效考核量表 247
9.2.5 营销策划部经理考核表 248
9.2.6 水暖工程师绩效考核表 249
9.2.7 工程项目预算员考核表 250
9.3房地产企业绩效管理流程 251
9.3.1目标设定工作流程 251
9.3.2绩效管理工作流程 252
9.4房地产企业绩效管理方案设计 253
9.4.1项目经理绩效考核办法 253
9.4.2工程技术人员考核办法 256
第10章物业管理 258
10.1物业管理制度设计 258
10.1.1保洁工作管理制度 258
10.1.2绿化工作管理制度 261
10.2物业管理操作工具 265
10.2.1业主信息登记表 265
10.2.2服务质量调查表 266
10.2.3满意度调查问卷 266
10.2.4服务意见征询表 269
10.2.5设备报修记录表 269
10.2.6业主报修记录表 270
10.2.7消杀服务检查表 270
10.2.8清洁质量总结表 271
10.2.9绿化养护周检表 271
10.2.10 消防巡查记录表 272
10.3物业管理工作流程 273
10.3.1物业报修管理流程 273
10.3.2机电设备检修流程 274
10.4物业管理方案设计 275
10.4.1设备维修养护方案 275
10.4.2物业服务管理方案 277
10.4.3保洁工作应急方案 282
第11章装饰管理 284
11.1装饰管理制度设计 284
11.1.1装饰工程质量管理制度 284
11.1.2装饰工程安全管理制度 286
11.2装饰管理操作工具 288
11.2.1装饰工程项目计价表 288
11.2.2装饰施工进度计划表 288
11.2.3现场质量检查记录表 288
11.3装饰管理工作流程 290
11.3.1装饰工程设计管理流程 290
11.3.2装饰工程预算管理流程 291
11.4装饰管理方案设计 292
11.4.1装饰工程造价控制方案 292
11.4.2装饰工程施工管理方案 294
第12章财务管理 298
12.1财务管理制度设计 298
12.1.1企业存货管理制度 298
12.1.2货币资金管理办法 301
12.1.3项目融资管理制度 303
12.1.4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307
12.2财务管理操作工具 312
12.2.1营业利润测算表 312
12.2.2年度财务费用台账 313
12.2.3票据及存款日报表 314
12.2.4财务审计报告表 314
12.2.5审计查账记录表 315
12.2.6现金流量分析表 315
12.2.7融资项目登记表 315
12.2.8项目融资申报表 316
12.3财务管理工作流程 318
12.3.1资金管理工作流程 318
12.3.2财务审计管理流程 319
12.4财务管理方案设计 320
12.4.1财务会计报告管理方案 320
12.4.2财务成本核算控制方案 321
第13章行政人事管理 324
13.1行政人事管理制度设计 324
13.1.1办公用品管理制度 324
13.1.2会议管理制度 325
13.1.3文书管理制度 327
13.1.4印章管理制度 329
13.1.5出差管理制度 331
13.1.6档案管理制度 333
13.1.7车辆管理制度 336
13.2行政人事管理操作工具 339
13.2.1办公费用明细表 339
13.2.2办公用品请购单 339
13.2.3办公用品领用表 340
13.2.4办公设备登记表 340
13.2.5固定资产登记表 341
13.2.6图书借阅登记表 341
13.2.7印章使用申请单 341
13.2.8车辆使用申请表 341
13.2.9安全状况检查表 342
13.2.10 会议申请表 342
13.3行政人事管理工作流程 344
13.3.1行政经费控制流程 344
13.3.2企业会议管理流程 345
13.4行政人事管理方案设计 346
13.4.1办公费用控制办法 346
13.4.2车辆使用管理办法 347
建峰安保
8. 什么是台帐,怎样建台帐
台帐是根据社会服务业统计资料整理和企业管理需要而设置的一种系统积累统计资料的登记帐册。台帐包括:社会服务业企业定期报表主要经济指标基层单位进度台帐、增减变动台帐、历史统计台帐;事业单位定期报表主要经济指标基层单位进度台帐、增减变动台帐、历史统计台帐;行政单位历史统计台帐。
台帐制度:一是设置人员管理台帐,内容包括:人员花名册、工资标准,岗位、工种、企业保险等内容。为管理企业的人力资源和人力成本提供方便,对企业缴纳保险和分析,调整人事政策提供依据。二是设置生产产品、经营销售,重要原材料、设备、财务、客户、债务债权等台帐。由有关部门或专人负责整理和登录台帐,可以随时监管企业的财产、经营状况,及时向领导提出建议,制定策略,从而极大地满足了管理人员对内参与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对外反映企业经营业务活动的要求。
9. 进货台账怎么做
进货台账做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进货时间、进货品名、进货规格、进货数量、进货单价、供应商、供应商电话、验收情况、收货人签名、备注栏等。
进货台账制作要点得包含进货产品相关明细。
附注:相关进货台账参考
拓展资料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由为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进一步明确生产经营者、监督管理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的责任,加强各监督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保障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由国务院于2007年7月26日发布并实施。
2007年7月26日颁布实施的《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简称《特别规定》)第五条规定:销售者必须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审验供货商的经营资格,验明产品合格证明和产品标识,并建立产品进货台账,如实记录产品名称、规格、数量、供货商及其联系方式、进货时间等内容。《特别规定》明确指出了建立进货台账是食品经营者的法定义务。
销售者不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和进(销)货台账制度的,由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销售;不能提供检验报告或者检验报告复印件销售产品的,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销售的产品,并处货值金额3倍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照。
另外,日前国家工商总局发布了《关于规范食品索证索票制度和进货台账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食品销售者应当每半年对进货食品的检验报告进行索验。在购入自产自销的食用农产品时,食品经营者应当索取并仔细查验供货商的身份证明和应当检验检疫的食用农产品的检验检疫合格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