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和持有待售的无形资产是一个会计科目吗
答:首先不是科目,而是项目,其次不是同一个项目,是在同一个项目“持有待售内资产”下的两容种资产。
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非流动资产应当划分为持有待售:
(1)企业已经就处置该非流动资产作出决议;
(2)企业已经与受让方签订了不可撤销的转让协议;
(3)该项转让将在一年内完成。
而持有待售固定资产和持有待售无形资产就很好区别了,一个是原来是固定资产,一个是原来是无形资产。
㈡ 如果企业为延续无形资产持有期间而付出的成本与预期重新延续中流入企业的未来经济利益相比
我的理解是可以从资抄本化和费用化的区别来理解,类似于维护固定资产一般性的支出可以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中,但是对与固定资产来说具有重要性的维护,比如更换重要部件,那么就需要将固定资产转入在建工程来重新确定固定资产的成本,相当于获得了一项新的固定资产。
㈢ .在会计期末,公司所持有的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其可收回金额的差额,应当计入( )科目。
一、在会计期末,公司所持有的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其可收回金额的差额,应当计入“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二、解释
1、《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第十五条规定:可收回金额的计量结果表明,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企业当期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反映在其利润表中,而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应当作为相关资产的备抵项目,反映于资产负债表中,从而夯实企业资产价值,避免利润虚增,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考虑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商誉等资产发生减值后,一方面价值回升的可能性比较小,通常属于永久性减值;另一方面从会计信息谨慎性要求考虑,为了避免确认资产重估增值和操纵利润,资产减值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以前期间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在资产处置、出售、对外投资、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方式换出、在债务重组中抵偿债务等时,才可予以转出。
3、《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附录设置了6701号“资产减值损失”科目核算企业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企业的无形资产发生减值时:
借:资产减值损失(应减计的金额)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㈣ 关于持有待售的无形资产是否进行摊销
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非流动资产应当划分为持有待售:
一是企业已经就版处置该非流动资产权作出决议;
二是企业已经与受让方签订了不可撤销的转让协议;
三是该项转让将在一年内完成。
因此2011年4月1日的行为使该无形资产处于持有待售状态。持有待售状态使得资产转为商品状态,因此除了核算必要的公允价值已评估是否减值外,其他分摊都被冻结到转为持有待售时点的状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技术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无形资产因新技术的出现会发生贬值;若企业为了在竞争中不被淘汰,也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改进现有技术,又使得无形资产发生增值。无形资产价值的变化,对企业获利能力有着巨大影响。
然而,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所反映的无形资产是一种待摊费用,不能表明其价值变化的情况,从而也不能体现企业收益能力的变动。会计信息使用者根据按历史成本计量的无形资产和企业获利能力等信息,会做出不利于自己的决策。
㈤ 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和持有待售的无形资产是一个会计科目吗
首先,必需符合3个条件的固定资产才能划归为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
其次,你做的会计分录是正确的;
最后,划归为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以后就不得计提折旧和减值测试。